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成都市郊区雾水中阴离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冷凝法采集雾水样品,用离子色谱法测定雾水样品中阴离子(氟离子、氯离子、亚硝酸根离子、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的浓度,研究表明雾水中阴离子浓度与雾的浓密有关,雾水中硫酸根离子含量最高;雾水中阴离子浓度随大雾的消失而降低;雾水中阴离子浓度大于雨水。所得结果对在大雾天气情况下保护人体健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十二五"期间淄博市大气降水化学组分变化趋势,采用离子当量浓度百分比变化和秩相关系数法对9个监测点5年的监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淄博市降水中总阴阳离子在0.8~1.2允许变动范围内,总体保持平衡,但硫酸根离子对酸性降水的贡献值减弱,硝酸根离子的贡献值加大;钙离子对降水的中和能力减弱,铵离子的中和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3.
1 前言降水中的硫酸根等阴离子在被土壤吸附的同时,土壤中可交换的氢氧根离子就会被置换出来。这一氢氧根离子将会消耗降水中的氢离子,通过对土壤中硫酸根离子的吸咐量的测定,就可以得知以交换性氢氧根为基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酸雨污染现状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本文从酸雨成因入手,根据全省降水监测数据等资料,对四川省酸雨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省酸雨法污染面积广、频率高;酸度强,近五年,酸雨频率有下降趋势,但降水酸度无明显减弱,酸雨污染形势依然严峻;降水组份中,硫酸根离子和硝酸根离子比值逐年下降,说明大气污染特征已由煤烟型转为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混合型。  相似文献   

5.
针对姬塬油田采用纳滤膜分离技术去除注入水中硫酸根离子,防止或延缓注水造成地层结垢堵塞时产生15%的高浓度硫酸根离子的盐水,提出利用抗盐聚合物与高浓度硫酸根离子盐水配制凝胶调剖剂实现浓水回收再利用。通过对现有三类抗盐聚合物四种产品进行室内实验研究,分别考察聚合物高浓度硫酸根离子的盐水溶解性、凝胶成胶强度及岩心封堵分流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疏水缔合聚合物(T8~#)满足高浓盐水配制凝胶调剖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低浓度软锰矿浆与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简称 T.f)联合吸收SO2过程中软锰矿浆浓度、T.f菌液量、O2体积分数、气体流量以及SO2进口浓度对硫酸根生成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该体系中,生成的硫酸根浓度随着软锰矿浆浓度、T.f菌液量、O2体积分数以及气体流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进口SO2浓度的增加,硫酸根的生成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了解眉山市东坡区主城区降水的化学组成特征,本文于2013年在东坡区环境监测站所在点采集到32场降水,并采用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以及流动注射分析仪等分析降水中水溶性无机离子组份浓度,同时使用电导率仪测定降水的电导率,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总结得出:降水电导率加权年均值为100μs/cm,加权年均总离子浓度为982.21μeq/L,这两数的值均高于国内部分主要城市。另外,降水中主要组份依次是SO2-4、Ca2+、NO-3和NH+4,四者占总离子浓度的87%。NO-3/SO2-4质量浓度比的年均值为0.27,远小于1,说明本地区降水污染主要来自固定污染源。最后使用SPSS 19.0软件对降水中主要水溶性无机离子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推断出某些离子可能来自相同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8.
采用石灰滤纸法监测分析包头市区大气环境中的氟化物污染与降水中氟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降水中氟离子与空气中氟化物浓度的变化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该结论对于包头市空气的氟污染规律和优化监测分析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分析2007~2019年南通市各子站降水监测点位数据得出,近10年来,全市酸雨污染大幅减轻,酸雨发生率渐趋下降,强中度酸雨逐渐消除,降水酸度和酸雨酸度均有减弱,现阶段酸雨污染以弱酸性酸雨污染为主。近年来全市硫酸根离子当量浓度呈现逐年明显降低的趋势,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大量致酸物质使降雨中NO_3~-占比明显上升,SO_4~(2-)与NO_3~-浓度的比值已降至1.25∶1,南通市酸雨已由硫酸型向硫酸与硝酸并重混合型过渡。全市酸雨区域分布格局总体变化不大,主要呈现东南沿江沿海略高于西北部区域。  相似文献   

10.
对2011—2015年期间铜川市降水离子化学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水为中性偏碱性,电导率和离子总浓度值较高。阴阳离子总浓度不平衡,阳离子浓度大于阴离子,SO_4~(2-)、NO_3~-是主要致酸性离子,Ca~(2+)、NH_4~+是主要碱性离子。以富集因子法分析,SO_4~(2-)、NO_3~-、F~-主要来自于人为活动排放,Mg~(2+)、K~+主要来自于陆源,Cl~-主要来自于海源。  相似文献   

11.
石家庄市PM_(2.5)的污染现状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家庄市PM2.524 h质量浓度监测结果的分析,发现PM2.5的污染指数范围是84~242,污染指数最高点出现在高新区,最低点出现在封龙山。导致PM2.5高污染指数的影响因素有气象、地理、机动车保有量和石家庄工业结构。因此从减少扬尘、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工业污染防治、环保及气象部门协作等方面提出了PM2.5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浓度控制法”与“总量控制法”简称“双轨控制法”。“双轨控制法”的提出与实施,成为工业防治指导思想上一次大的进步。现就大气污染防治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在线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仪TH300B对2020年8月12—17日南通市典型臭氧污染过程中VOCs排放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南通市此次臭氧污染过程主要受VOCs排放影响,污染中VOCs体积浓度均值为23.44 ppb,较污染前下降了12.0%,其中芳香烃体积浓度占比下降幅度最大,较污染前下降23.4%,OVOCs体积浓度绝对值下降最大,较污染前下降1.42 ppb。污染中,VOCs总OFP贡献为162.0μg/m3,较污染前下降22.2%,OPF与臭氧的日变化呈明显的相反关系,关键活性物种为甲苯、乙烯和异戊烷等。PMF模型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尾气、工业排放、油气挥发、涂料和溶剂使用、天然气源对VOCs的贡献占比分别为38.6%,35.4%,9.5%,8.8%和7.8%。  相似文献   

14.
运城市水污染控制与污水资源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污染与水资源紧缺是制约运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分析了运城市水污染现状与特征,提出了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建立与完善地方法规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强综合协调与监督管理、加大科技投入及完善市场化运行机制等手段和措施防治与控制运城市水污染,实现污水资源化。  相似文献   

15.
城市公园湖泊水体保护和水污染治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公园内水体往往补充水源不足,自净能力脆弱,当受到污染,湖水会变黑发臭,破坏公园美景。深圳市东湖公园人工湖污染治理过程中结合了水利防洪、环境保护、园林绿化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通过截污、清淤、补充水、湖泊堤岸及拦水橡胶坝的恢复等措施,使湖泊水质得到彻底改善。合理的设计使人工湖具有滞洪防洪功能,还可对公园内地下水起到调节和补充作用,清澈的湖水又使人工湖成为公园内秀丽的景点。该项目为城市公园湖泊污染综合治理进行了一次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国内的声环境现状以及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详细分析了噪声与振动污染防治行业的市场容量以及电力、输变电、城市轨道交通、高速铁路、石化、冶金、民用建筑等行业对噪声控制工程与装备的需求;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噪声污染防治行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城市河流是城市的生命线,对于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身心健康均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分析我国城市河流污染的总体现状发现,我国城市河流治污面临着城市化进程、区域利益分化、职能部门能力缺失等困境,以此为前提,分别从树立正确的城市河流治污观念、设立流域综合管理机构、预防为主和防控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模式几方面提出完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连市金州区城市交通噪声污染状况进行调查、监测,发现城市交通噪声污染状况不容忽视,提出了扩建城市环城公路、拓展和平整路面、噪声技术治理以及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等城市交通噪声综合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朝阳市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在早晚出行高峰期间达到峰值,表明机动车尾气的污染物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非常显著。通过分析机动车保有量、各车型所占比例、运行等具体情况,提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对策,即按时段、道路、车型分别进行监管,从而达到降低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的目的,最终实现环境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Sulfate removal from waste chemicals by precipita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hemical oxidation using Fenton's reagent has proven to be a viable alternative to the oxidative destruction of organic pollutants in mixed waste chemicals, but the sulfate concentration in the treated liquor was still above the acceptable limits for effluent discharge. In this paper, the feasibility of sulfate removal from complex laboratory wastewaters using barium and calcium precipitat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process was applied to different wastewater cases (two composite samples generated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the wastewater composition on the sulfate precipitation. Th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with raw and oxidized wastewater samples, and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following steps: (1) evaluate the pH effect upon sulfate precipitation on raw wastewaters at pH range of 2-8; (2) conduct sulfate precipitation experiments on raw and oxidized wastewaters; and (3) characterize the precipitate yielded. At a concentration of 80 g L(-1), barium precipitation achieved a sulfate removal up to 61.4% while calcium precipitation provided over 99% sulfate removal in raw and oxidized wastewaters and for both samples. Calcium precipitation was chosen to be performed after Fenton's oxidation; hence this process configuration favors the production of higher quality precipitat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dried at 105 degrees C, the precipitate is composed of hemidrate and anhydrous calcium sulfate ( approximately 99.8%) and trace metals ( approximately 0.2%: Fe, Cr, Mn, Co, Ag, Mg, K, Na), what makes it suitable for reuse in innumerous proces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