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农村公共环境治理低效成为阻碍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问题,而村民作为农村环境治理主体之一并未发挥应有作用,村民集体不作为成为了农村公共环境治理的新问题。本文通过对W村的实证分析,阐明村民在公共环境治理中集体不作为的行动取向,分析村民集体不作为现象产生的多重逻辑,研究发现:村民理性异化,村庄治理缺失以及基层政府的权力越位、缺位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了村民集体不作为,阻碍了农村公共环境治理中集体利益的实现。为克服村民在公共环境治理中“搭便车”的社会惰化行为,敦促村民从集体不作为向集体作为转向,从影响村民集体行动的利益相关主体入手,提出了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环境治理低效成为阻碍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问题,而村民作为农村环境治理主体之一并未发挥应有作用,村民集体不作为成为了农村公共环境治理的新问题。本文通过对W村的实证分析,阐明村民在公共环境治理中集体不作为的行动取向,分析村民集体不作为现象产生的多重逻辑,研究发现:村民理性异化,村庄治理缺失以及基层政府的权力越位、缺位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了村民集体不作为,阻碍了农村公共环境治理中集体利益的实现。为克服村民在公共环境治理中“搭便车”的社会惰化行为,敦促村民从集体不作为向集体作为转向,从影响村民集体行动的利益相关主体入手,提出了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环境治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多次被党和政府提上议事日程,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多元主体合作对治理农村公共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治理实践中治理主体作为关键的治理要素却面临合作困境,影响了治理成效.本文在协同治理理论的基础上,从"角色定位"和"互动合作"两个维度分析了W村环境治理主体面临的角色定位不当...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构念、特征及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梳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基本概念及治理要素,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主体自身缺陷、治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形成网络化治理的模式。政府不应再被视为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的唯一主体,应发挥社会公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政府、村民、村委会、企业、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格局;提高村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认知水平;加大投入力度,最终实现垃圾妥善处理、污水有效治理、村容村貌大幅提升的良好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农村环境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但作为农村环境主体的农民在有效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方面却存在诸多障碍。本文通过对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优化农村规划布局、完善各项制度、健全农村环境治理管理来保障农民分享农村环境保护成果;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调整,解决农村居民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环境问题,形成健全的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根据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学特点开展环保教学,使环保成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把"绿色创建"工作向村镇延伸等方法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村民保护环境的"义务"意识转变为保护环境的"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6.
农村环境治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参与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旨在探讨社会参与对农村环境治理的积极影响,并分析其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本文发现社会参与可以提升农村环境治理的效果,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职能定位,以及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职能失效的原因分析,依据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立法和实践,重新梳理和配置地方政府的农村环境管理职能,从而探索农村环境治理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8.
社会监督作为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一种手段,能有效克服政府监管失灵并规范农户主体行为。将社会监督嵌入农村社会关系中,深入考察社会监督对规范农户乱排污水行为的作用机制,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2335个微观农户,运用Probit模型回归分析得出:(1)社会监督能减少农户的乱排行为,主要体现在河道管护保洁队伍主体监督作用的发挥。(2)社会监督受到社会关系的调节,主要体现在村干部的监督作用受到干群关系的调节。当干群关系良好时,村干部监督能有效抑制农户的乱排行为;而当干群关系糟糕时,村干部监督反而会刺激农户乱排行为的发生。(3)对于不同类型的农户群体,仅有河道管护保洁队伍发挥的监督作用稳健存在。此外,在女性群体、低文化群体、低收入群体和老年群体中,社会监督的作用受到村民关系和管群关系的调节;而在男性群体、高文化群体、高收入群体和年轻群体中,社会监督的作用受到干群关系和村民主体间相互监督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唐瑭 《环境保护》2020,48(3):42-45
人民检察院在我国环境治理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为切入点,人民检察院成为环境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主体。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应当符合环境治理的应然性属性,即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性、生态环境治理的预防性以及环境公共治理的全面性。然而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虽然数量较大,但是不能够充分体现环境治理所要求的属性,这正是环境治理体系中人民检察院角色需要再塑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40多年的深入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实现了双丰收。但是,随之而来的农村生活垃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尤其是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农村生活垃圾危害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焦煤、塑料和粉尘共热解失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N2载气,其流量为30mL/min、升温速率为5℃/min、热解终温为1000℃的条件下,运用Setaram Lab-sysYM热重分析仪系统分析了塑料、冶金粉尘和焦煤的热解过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不同配比的塑料、冶金粉尘和焦煤混合热解过程分析表明:在低温段,煤和塑料热解产生大量活泼自由基,然后通过自由基内部重排或自由基间相互结合的方式稳定化,其中的硫元素主要形成气态硫化物(如H2S、COS等),并与粉尘中的金属氧化物作用生成固态金属硫化物而固硫;高温段产生的H2、CO及粉尘中所含有的C等增强了反应体系的还原性,加剧了粉尘中金属氧化物的还原气化,从而更有利于实现焦炭的有效脱硫可见,运用添加塑料、冶金粉尘到焦煤中的方法可以实现炼焦过程中的焦炭和煤气同时脱硫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2.
1999-2009 年,广州市花都区经历了经济腾飞的10 a,不断变迁的城市景观格局时刻影响着热环境的分布.论文基于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获得地温反演图和土地利用类型图.采用均值-标准差法划分热力等级以分析热力重心变化,并与建设用地重心变化作对比.通过移动窗口得出可视化的景观指数,指数刻画包括景观多样性和建设用地密度、形状和分布状况,进而分析景观指数与地温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南部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剧烈;土地利用类型并非是影响地温分布的唯一因素;区内城市景观格局多样性与地温虽存在正相关关系,但随着多样性程度加剧且各组合面积比例均匀,降低了两者相关程度;建设用地面积比例、分离度与地温的相关关系较为稳定,且比例较高或分离度较低的所在区域通常为高温区;建设用地平均分维指数与地温的相关性随着其形状的复杂性加剧和分布范围扩大而降低,即影响了高温形成的程度.  相似文献   

13.
县域生态功能区划研究——以巩义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春波  贾涛  任杰  吕迎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8):148-150,179
文章结合河南省巩义市的实例,对县城小尺度生态功能区划分的方法和指标选取进行实际应用的探讨。巩义市生态功能区划采用2级分区(生态区和生态功能区)的等级体系。其中,生态功能区的划分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中选取了形成生态系统特征、影响生态服务功能的14个特征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再采用主导标志法进行区域划分。最后提出巩义市4个生态区和8个生态功能区的二级生态功能区划方案。  相似文献   

14.
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快速城市化的常州市内研究公园组成与冷岛效应的量化关系.基于Landsat 8TIRS和天地图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公园指标以及冷岛效应指标.使用辐射传输方程法反演研究区的地表温度,使用ArcGIS的缓冲区分析和分段回归的方法研究每个公园的地表温度、降温范围和降温幅度作为冷岛效应指标;提取公园的周长、面积,并计算融合指数作为公园组成指标,在天地图高清遥感影像中提取公园的绿地覆盖率、水体覆盖率、不透水面覆盖率以及乔木覆盖率作为公园地表覆盖指标.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模型研究,发现公园的面积为26hm2、周长阈值为3600m,公园的面积和周长在阈值范围内能够发挥较强的降温效率,超过阈值则降温效率下降.公园的融合指数与冷岛效应呈线性相关关系,融合指数较小的公园能获得较大的降温幅度.公园的乔木覆盖率、水体覆盖率与公园内部的地表温度呈显著相关关系,不透水面覆盖率、绿地覆盖率与公园内部的地表温度相关性不显著.公园规划设计需要结合公园的面积、周长阈值,融合指数的数值以及乔木、水体的覆盖率,充分发挥公园的冷岛效应.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了我国废纸进口情况,阐述了废纸检验在废纸进口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多次的废纸检验实践,系统的介绍了废纸检验的方法和过程,重点分析了检验规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邱云美 《自然资源学报》2009,24(12):2158-2168
生态旅游资源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础,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是生态旅游开发的依据,建立指标体系是评价的关键。根据生态旅游的特征,在综合考虑生态旅游资源、生态环境、旅游开发条件和旅游开发潜力的基础上,建立了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通过对专家进行问卷征询,运用价值工程评价法对生态旅游资源各评价因素和因子的重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环境条件和旅游开发条件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旅游资源组合条件、知名度和影响力、大气质量、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以及水体质量是居于前5位的重要影响因子。以浙江省丽水市为例,运用价值工程评价法得出丽水生态环境条件优势最明显,11个评价因子中有9个评价因子的价值系数(V)大于1;旅游资源组合条件(V=0.640)、本地投资能力(V=0.655)、区域经济水平(V=0.671)、旅游设施(V=0.672)以及知名度和影响力(V=0.678)等因子相对不足,最后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实现丽水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清洁生产通过生产全过程控制提高了原料利用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及治污成本,是企业降低环保压力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式。员工持续参与是企业清洁生产不断推进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员工技能水平、企业鼓励等方面对其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多环芳烃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兰州石化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中分离出一株能分别以萘、蒽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BDP01). 通过菌株形态观察及16S rDNA序列比对, 确定该菌株属于假单胞菌属的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菌株在LB培养基中48 h内呈对数生长, 48 h到72 h进入生长稳定期, 72 h后开始进入衰亡期;其最佳培养温度为30 ℃, 最适生长pH为中性或弱碱性, 该菌能在萘和蒽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0 mg·L-1和50 mg·L-1的无机盐培养基中良好生长, 与已报道的其他微生物比较, BDP01在较短时间内具有较强的降解多环芳烃能力, 1%的接种量15 d内可降解89.64%的萘和77.21%的蒽. 采用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到菌株基因组中有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 (C23O)基因. 测序结果与NCBI数据库发布的C23O基因序列相似度为92%. 该酶在20~65 ℃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 细胞裂解液中酶活力变化范围为13.10~540.86 U.  相似文献   

19.
微囊藻毒素的提取纯化及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藻水华污染所带来的主要危害是由毒蓝藻向水体中释放多种不同类型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s,MCs),其中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是我国富营养化水体中最主要的2种藻毒素.为解决对MCs进行深入研究中的MCs纯品缺少问题,迫切需要研究1种有效提取.纯化、制备MCs的方法.以天然水华蓝藻为原料,建立了以甲醇溶液提取、固相萃取和半制备色谱分离为主要步骤的微囊藻毒素提取、纯化和制备的方法.通过优化提取、分离和制备条件,制备了一定量的微囊藻毒素MC-LR和MC-RR高纯度样品.样品经HPLC鉴定分析,纯度可达98%以上.干燥后可得2种微囊藻毒素纯品分别为MC-RR121.1μg,MC-LR62.8μg.  相似文献   

20.
深圳福田红树林系统藻类生态及系统净化功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红树林系统被认为具有次级污水处理功能。藻类是污水中的主要有机体。红树林系统如何能有效地包陷将会流入沿岸水体中的污水中的组分,是本项研究的重点,试验在深圳福田红树林系统中进行。扁圆囊裸藻(Trach-elomomascurta)、裸藻(Euglenaspp.)、线性棒条藻(Rhabdodermalineara)是污水中典型的污染指示种类,藻类密度高达5×109个/L,生物量达11.54μg/L。污水排放进入红树林,并未对实验地(SiteA)藻类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但对近海水体中藻类生物量的提高有一定促进作用;污水中的污染指示种类极少被冲出进入近岸水域。因此,红树林系统具有较大的潜力来包陷(Trap)污水中的有机体,处理污水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