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叶鬼针草对蚕豆根尖遗传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感作用是外来植物成功入侵和快速扩散的机制之一,为了探讨入侵植物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 L.)的化感作用机制,运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和植物切片技术,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三叶鬼针草水浸提液对蚕豆(Vicia faba L.)根尖细胞的遗传损伤和对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叶鬼针草水浸提液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及生长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和损伤,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水浸提液对蚕豆根尖的影响存在显著的时间效应和质量浓度效应。经切片测量统计,水浸提液促进了成熟区细胞平周分裂,使根尖细胞层数增加;同时显著地抑制了细胞伸长,使根尖缩短,整体表现为使根尖加粗变短。三叶鬼针草水浸提液抑制了细胞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并随着水浸提液质量分数的升高,分裂期细胞数目下降,微核率逐渐升高。本研究结果表明三叶鬼针草水溶性化感物质对植物的遗传稳定性及细胞形态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三叶鬼针草的化感作用可能是其成功入侵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SO2衍生物对蚕豆根尖细胞不同分裂阶段的遗传损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SO2体内衍生物-亚硫酸钠和亚硫酸氢钠混合液[c(Na2SO3):c(NaHSO3)=3:1]对蚕豆根尖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遗传损伤效应;结果表明:SO2衍生物(c=0.17-15.0mmolL^-1)诱发蚕豆根尖细胞遗传损伤在细胞分裂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间期异常主要是微核和核芽,分裂期异常包括微核,染色体断片,粘连及滞后等,研究结果表明:SO2衍生物处理组蚕豆根尖中,间期微核细胞数,分裂期具有染色体断裂,粘连或滞后的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且易于观察分析,可以作为环境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水环境中的带电物质可改变可溶性纳米颗粒的理化性质和累积分布,从而影响纳米颗粒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效应.本文探究了3种不同电荷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CTAC)、阴离子型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非离子型的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X-100)存在下纳米氧化锌(nZnO)对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的毒性效应,探明了3种表面活性剂对nZnO性质(电位粒径、Zn2+溶出等)及Zn元素细胞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带有不同电荷的表面活性剂与nZnO复合具有不同的联合毒性效应及机制.阳离子型CTAC促进nZnO的团聚并抑制Zn2+的溶出,增强nZnO与藻细胞间的静电相互作用,使细胞表面吸附的颗粒态nZnO增加,其联合毒性表现为拮抗作用;阴离子型SDBS促进nZnO的分散和Zn2+的溶出,增强nZnO与藻细胞间的静电排斥,使细胞内Zn2+含量增加,其联合毒性表现为协同作用;非离子型TX-100对Zn2+的细胞分布无显著影响,可能是通过空间位阻作用减少nZ...  相似文献   

4.
垃圾渗滤液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测定技术对垃圾渗滤液的微核效应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填埋场垃圾的微核率为12.70×10-3 ,渗滤液的微核率为(16 .76 ~29.5)×10 -3 .垃圾场底部0~10 cm 处的土层已被污染,微核率为15.38 ×10-3 ,与CK有显著性差异;而30 ~40 cm 处土层的微核率为7 .65 ×10-3 ,与CK无显著性差异,提示该处土层对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向下迁移有拦截、净化作用.经过处理后的渗滤液的微核率明显降低.蚕豆根尖微核检测结果与化学分析结果相吻合,认为此法可用于对垃圾渗滤液污染状况进行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5.
三聚氰胺曾被用为牛类的非蛋白类氮源,并被非法掺入食品中从而提高其表观蛋白含量.实验利用一种单细胞真核生物模型--纤毛类原生动物梨形四膜虫(Tetrahymena pyriformis)研究了三聚氰胺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三聚氰胺对梨形四膜虫的生长速率具有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与三聚氰胺浓度成正相关性,其IC50值为0.78g·L-1.细胞同时发生形变.实验证明梨形四膜虫生物测定法相对于动物实验具有耗时短、成本低、操作简便的优势,在潜在毒性物质的风险性评估实验中可成为一种优良的替代模型.  相似文献   

6.
铝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损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红孩  王变珍  仪慧兰 《生态环境》2006,15(6):1246-1249
铝作为土壤主要元素之一,是酸性条件下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一个主要原因。为进一步探讨酸性条件下铝对植物细胞的毒性作用机理,文章以蚕豆(ViciafabaL.)为材料,研究了不同酸度(pH4.5和pH5.8)的三氯化铝对根尖细胞的遗传损伤作用。结果表明,pH5.8和pH4.5的铝处理(0.03~50mmol·L-1)组中根尖细胞分裂指数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微核细胞数显著增加。相同铝浓度时,pH4.5组的分裂指数低于pH5.8组,微核率高于后者。此外,铝处理能诱发根尖细胞核固缩,固缩率随酸度增强和铝浓度增大而增高。研究结果表明,三氯化铝对蚕豆根尖细胞具有遗传损伤作用,酸性增强时铝的毒性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7.
蚕豆根尖微核技术研究水体中铊的遗传毒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铊(Tl)是剧毒的重金属元素.含铊矿产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会释放铊,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目前我国尚缺乏水环境中铊的安全标准.文章利用蚕豆根尖微核技术(Vicia faba-root tip cells micronucleus test)研究水体中铊的遗传毒性,为生态安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水体中铊含量在0~3 μg·L-1范围内,随铊含量的增加,蚕豆根尖微核率和污染指数逐渐加大.当铊含量为2.0、3.0 μg·L-1时,微核率分别为22.69‰和51.51‰,与空白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而且污染指数分别为3.80和8.63;铊对蚕豆根尖细胞分裂的作用规律不明显,在铊含量为0.3 μg·L-1时,蚕豆根尖细胞分裂受到显著抑制(P<0.05),但随铊含量的增加,根尖细胞分裂并无显著影响.根据统计结果及污染指数,初步确定水体中铊含量1.0 μg·L-1为安全含量,铊含量在2.0 μg·L-1以上时为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8.
不同水位条件对翅碱蓬发芽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微塑料污染的水生生态毒性与载体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微塑料的水生生态环境污染与生态毒害问题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水生态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形成与分布展开分析;对微塑料污染的生态毒性研究进展给予评述;并深入探讨了微塑料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多重载体角色。鉴于微塑料污染的严峻现实,我国应尽快开展有关微塑料环境污染和生态毒理方面的系统研究,并辅以政策引导和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微塑料的水生生态环境污染与生态毒害问题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水生态环境中微塑料的来源、形成与分布展开分析;对微塑料污染的生态毒性研究进展给予评述;并深入探讨了微塑料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多重载体角色。鉴于微塑料污染的严峻现实,我国应尽快开展有关微塑料环境污染和生态毒理方面的系统研究,并辅以政策引导和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一枝黄花化感抑藻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羽  黄莹莹  孔海南  王艳 《生态环境》2012,(7):1296-1303
利用植物化感作用,可抑制有害藻类的生长,改善富营养化水体水质。文章选择我国重要的陆生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系统研究了其根部、茎部和叶部水浸液对5种常见藻类: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水华鱼腥藻(Anabaena flos-aguae)和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生长的化感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浸液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有强烈的化感抑制效应,7 d抑制率为90%左右,根、茎、叶部水浸液的72 h-EC50由高到低依次为34.84、12.54和9.57 g.L^-1,叶部对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最强;(2)加拿大一枝黄花叶部水浸液除了对水华鱼腥藻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外,对其余4种受试藻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即加拿大一枝黄花叶部的化感抑藻效应较具广谱性;(3)相同质量浓度、同一部位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浸液对不同藻种的化感作用类型和作用强度有所不同,即化感抑藻效应存在选择性,且这种选择性与藻类的分类学特征无关;(4)对同一种藻,加拿大一枝黄花根、茎、叶等不同部位水浸液的化感效应也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化感胁迫对根边缘细胞的诱导效应,实验采用悬空气培养法培养豌豆(Pisum sativum L.)露白种子,在保留根边缘细胞和去除根边缘细胞状态下,选取相对根长、根边缘细胞数量及死亡率、果胶甲基酯酶(PME)等指标研究了豌豆根边缘细胞对不同剂量土荆芥挥发油化感作用的响应。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随着挥发油处理剂量增加,根的伸长被显著抑制(P<0.05)。2)每个处理时间内,随着土荆芥挥发油剂量增加,根边缘细胞数量整体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低剂量2μL处理中达极大值。3)土荆芥挥发油诱导豌豆根边缘细胞死亡,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处理剂量的增加,这种毒害效应程度加剧,除去边缘细胞实验组中10μL挥发油处理24 h时,根边缘细胞死亡率达到100%。在较低剂量挥发油作用下,保留根边缘细胞组的根边缘细胞死亡率高于去除根边缘细胞组,而在高剂量挥发油处理情况则相反。4)在同一处理时间,随挥发油剂量增加,各处理组PME活性持续升高,去处边缘细胞组处理24 h后不同剂量处理皆显著高于对照,而根边缘细胞数量总体表现先增加后减少。综合以上结果,保留根边缘细胞的根尖根边缘细胞的数量减少量较少,说明根边缘细胞能缓解土荆芥挥发油的化感胁迫;去除根边缘细胞组的PME活性升高较多,表明土荆芥化感胁迫诱导了根边缘细胞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加拿大一枝黄花有性生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 L.是分布于我国的危害性最为严重的入侵种之一,它既可以通过有性生殖又可以通过无性生殖进行繁殖.对加拿大一枝黄花有性生殖的相关特征,如花序和小花的生物学特性、结实率和传粉方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性系统为雌全性系统,每花序总花数为(15.16±1.67)个,缘花/盘花值为3.07±0.64.对成熟果实透明后进行的结实率统计表明,其结实率较低.套纱布网袋后的结实率极显著低于开放性授粉的,表明其花序是需要昆虫传粉的类型.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花序结构特征和开放式样显示出有利于增加异交的特点.尽管其结实率相对较低,但整个植株结实量大,仍需要防止其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进行远距离的扩散和在新分布地区建立种群. 花有性生殖的相关特征,如花序和小花的生物学特性、结实率和传粉方式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性系统为雌全性系统,每花序总花数为(15.16±1.67)个,缘花/盘花值为3.07±0.64.对成熟果实透明后进行的结实率统计表明,其结实率较低.套纱布网袋后的结实率极显著低于开放性授粉的,表明其花序是需要昆虫传粉的类型.加拿大一枝黄花的花序结 特征和开放式样显示出有利于增加异交的特点.尽管其结实率相对较低,但整个植株结实量大,仍需要防止其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种子进行远距离的扩散和在新分布地区建立种群. 花有性生殖的相关特征,如花序和小花的生物学  相似文献   

14.
牛至挥发油对肠炎常见菌的体外抗菌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不同浓度牛至挥发油对常见的致肠炎沙门氏菌属、大肠杆菌属和葡萄球菌属等31株菌的抗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挥发油对上述31株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菌和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牛至挥发油对小鼠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十至(止痢草,土香江,o咕。附岭mL.)主治中暑、感冒、急性胃肠炎、黄疽等症【门,其挥发油(Theydsthe。ifOfOwlhoL,简称VO)对30多株致肠炎常见首均有不同程度的杀菌和抑菌作用【‘」,并能显著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活性[3].为了进一步阐明该药抗炎作用的免疫机理,我们观察了VO对小鼠特异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l材料和方法1.l材料及处理1.1.l动扶昆明种小鼠,由湖北省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室提供.脚掌肿胀反应实验的小鼠体重为Zltlg,3,其余的实验皆用25。屹,it兼用.豚鼠,由本院动物房提…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柿树(DiospyroskakiL.f.)受日本龟蜡蚧(CeroplastesjaponicusGreen)危害后,体内释放出的挥发性物质对天敌昆虫红点唇瓢虫(ChilocoruskuwanaeSilvestri)的招引作用.Y形嗅觉仪测定结果表明,瓢虫趋向受害枝叶的百分率为74.17%,明显大于趋向未受害枝叶的20.00%,t检验证明,二者间差异极显著;而受害轻微枝叶挥发物对红点唇瓢虫的诱导作用与未受害枝叶的诱导效果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日本龟蜡蚧对柿树的危害可诱导树体挥发性物质发生改变,增加了对红点唇瓢虫的引诱作用.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发现,柿树未受害枝叶挥发物共有29种组分,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占92.98%;受害枝叶释放出的挥发物组分有32种,烃类物质的相对含量增加到97.15%,另外减少了3种醇类化合物和2种烷烃类化合物,同时合成了8种新的组分,包括4种烃类、3种萜类和1种酮类.这些新合成的化合物极有可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对瓢虫的招引作用.本文揭示了柿树受日本龟蜡蚧危害后,诱导其挥发出对天敌昆虫有引诱作用的化学信息素,为进一步试验确定有效成分和人工筛选模拟引诱剂,开辟生物防治新途径提供了基础依据.图1表2参16  相似文献   

17.
入侵物种三裂叶蟛蜞菊挥发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江贵波  曾任森 《生态环境》2007,16(3):950-953
对华南地区重要外来入侵物种三裂叶蟛蜞菊挥发物的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以揭示该物种的入侵机制。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三裂叶蟛蜞菊地上部分的挥发油,提取率为2.58‰(质量比)。以稗草、三叶鬼针草和青葙3种杂草种子为供试对象,用种子萌发法测定了三裂叶蟛蜞菊挥发物的化感作用活性。结果表明:三裂叶蟛蜞菊的茎叶在密闭系统中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对稗草、三叶鬼针草和青葙的幼苗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稗草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49.1%、35.0%和27.3%,三叶鬼针草的分别比对照减少18.8%、20.9%和28.6%,青葙的分别比对照减少62.9%、21.2%和50.0%。水蒸气蒸馏法所得的挥发油对稗草、三叶鬼针草和青葙的幼苗生长也有显著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而增强。稗草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88.2%、58.3%和45.5%,三叶鬼针草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38.6%、34.5%和71.4%,青葙的根长、苗高和鲜质量分别比对照减少83.7%、51.5%和75.0%。结论:三裂叶蟛蜞挥发物具有化感作用,其作用机理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活垃圾是一种成分复杂的混合废物,其中含有数量相当可观的重金属,采用焚烧法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时,会有大量重金属因为高温而挥发进入烟气,一部分富集于焚烧飞灰中,而有少部分重金属因其挥发性较大而排放于大气中,最终随大气及雨水沉降而进入土壤和植被中,从而会对焚烧厂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为了了解焚烧源挥发性重金属(汞(Hg)、镉(Cd)、铅(Pb)和砷(As))的排放对焚烧厂周边土壤和植被生态环境的污染状况,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相关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文献综述,结果发现:国内学者对于焚烧源挥发性重金属的研究多限于焚烧中挥发性Hg对焚烧厂周边土壤的污染的调查研究,而对于焚烧源Cd、Pb、As对周边土壤和植被污染的调查研究相对较少;而国外学者已有的关于垃圾焚烧源重金属(Hg、Cd、Pb、As)对土壤和植被的污染研究只停留在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总的浓度和存在形态的研究,而对于挥发性重金属在焚烧源周边土壤和植被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方面的研究很缺乏,对于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和植被中的蓄积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较少。文章指出今后的研究应加强对挥发性重金属在焚烧厂周边土壤中的污染特征及其在土壤层以及植被中的蓄积总量和迁移转化机理的研究,这对于焚烧源挥发性重金属的污染防治以及对已被挥发性重金属污染的土壤和植被的生态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四川土荆芥精油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元  廖颖  严伟  马丹炜 《生态环境》2010,19(5):1176-1181
以植物病原真菌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 Kuha、玉米弯胞病菌Curvularia lunata(walk)Boed、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Cav.、小麦赤霉病菌Gibberellezeae(Schw.)Petch和松赤枯病菌Pestalotia funerea为实验菌,检测了四川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L.精油的抑菌活性和抑菌机理。结果表明:培养基给药时,土荆芥精油对5种植物病原真菌均具有抑制作用,IC50分别为:0.734μL·mL-1,0.342μL·mL-1,0.435μL·mL-1,0.370μL·mL-1和0.332μL·mL-1;熏蒸给药时,精油剂量为1μL,土荆芥精油对松赤枯病菌、水稻稻瘟病菌、玉米纹枯病菌和玉米弯胞病菌具有促进作用,高剂量给药对菌丝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半抑制体积分数的土荆芥精油作用于植物病原真菌,菌丝DNA不发生改变,菌丝体结构被破坏,原生质体聚集,蛋白质缺失或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微囊藻毒索在鲋鱼Carassius auratus L.体内生物富集作用,用LC/MS监测不同时间的鲋鱼肝脏、肌肉,以及饲养用水中痕量的微囊藻毒素.结果显示,肌肉组织中MC-RR和MC-LR的含量在18 d时达到峰值,分别为7.87 ng·g~(-1)和2.18 ng·g~(-1);而肝脏组织中MC-RR和MC-LR的含量在鲋鱼暴露9天时达到最高值,分别为25.30 ng·g~(-1)和33.27ng·g~(-1).研究结果支持肝脏组织是MCs的主要靶向器官,并且表明肝脏组织对MC-LR的富集量远大于MC-RR,而肌肉组织更易于积累MC-RR.文章还研究了鲋鱼体内的抗氧化酶(SOD、CAT、GST、GR酶)的活性变化,对MCs介导的氧化胁迫进行了评估.通过分别测定暴露不同时间点(3、9、18 d)肝脏和肌肉组织中的抗氧化酶的活性,发现它们的活性与组织中MCs的含量基本呈正相关,可能对MCs介导的氧化胁迫有缓解作用.以上表明,MCs能在鱼体内积累,抗氧化系统虽可缓解,但不能完全降解.因此食用被MCs污染的鱼类存在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