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阶段是青少年社会化的关键阶段。手机文化正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有部分大学生甚至手机成瘾。所以研究如何调控沉迷手机文化中的大学生,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信息传播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手机媒体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并从政府学校与教育者两个层面探讨在手机媒体环境下,拓展手机媒体教育平台,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的途径与策略。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款兼具通信、社交功能的手机应用软件,微信凭借其低廉的运营成本,受到了大学生用户的青睐。随着微信用户的飞速增长和新功能的不断发布,其功能特点和传播模式愈发清晰。本文从微信的基本功能出发,通过对安徽大学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从人际传播的视角对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已经了解和认识到了媒体力量的强大。作为新生媒体产业,微信自研发以来倍受各界人士的关注。微信利用现代"手机党"对手机的依赖,推出一系列方便大众、取悦大众的理想功能。微信时代的到来,在给大学生带来更多信息的同时,也使他们的心理认知能力与价值观等方面受到了影响。本文对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其政策研究做出了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5.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表明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学生是网民中最大的群体。本文归纳出新媒体素养的含义,分析新媒体素养的要素结构,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江西省十所大学的在校本科生的现有新媒体素养进行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现有的新媒体素养水平、面对新媒体及其传播信息的态度。  相似文献   

6.
德国积极探索废旧手机回收利用。一方面 ,他们以免费邮寄或者反赠低额钱款的方式向个人征收废旧手机 ;另一方面对这些废旧手机进行分类 ,利用其中部分手机的芯片研发制造一些具有简单数据处理功能的信息产品 ,同时对另外部分废旧手机进行翻新 ,再以低廉的价格向那些手机尚未普及的诸如非洲等地区销售德国积极探索废旧手机回收  相似文献   

7.
《环境》2016,(1)
正废旧手机中有80%~90%的材料可以回收利用。近年来,手机回收行业逐步走上"线上线下"融合的轨道。按照相关部门统计,中国手机的用户已经超过10亿,以每部手机使用寿命为三年、重量100克来算的话,一年下来,我国就会产生6000吨的废旧手机。但随着手机更新周期的缩短,每年产生的废旧手机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值了。  相似文献   

8.
手机媒体是当今自媒体时代下最有"代表性"的载体,为所有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即时、快速、自主的交流平台,特别受到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热爱和追捧,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语言,并渗透到课堂教学的每个角落。在高职院校课堂中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和有效利用,可以提升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效果,拓宽教学内容,延展课堂教学活动范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能弥补信息化教学资源配置不足,迎合"碎片化"信息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陈竽秀 《环境》2013,(11):66-68
手机导致“眼底癌症”,手机上布满细菌脏过马桶,手机“低头族”成马路杀手……让我们生活无比便利的手机,如今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心灵和生活。  相似文献   

10.
《世界环境》2009,(1):95-96
AHN(全球新闻数字网)2009年1月7日报道 日前,摩托罗拉公司对外展示了一款由回收的塑料水瓶做成的手机。该款型号为W233的环保塑料手机,百分之百全部由回收材料制成。摩托罗拉更称此设计是全世界首款“碳中和”手机。据悉这款手机可以支持长达9小时的通话。  相似文献   

11.
中国废旧手机产生量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博  杨建新  吕彬  宋小龙 《环境科学学报》2015,35(12):4095-4101
手机是人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电器电子产品,中国则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地和消费国,相应的每年产生大量的废旧手机.废旧手机是一类典型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因其具有资源与污染的双重属性而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构建高效的管理体系实现废旧手机的可持续管理是全球各界近年来面临的共同课题.产生量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管理的重要基础信息.目前国内外有关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产生量的数据主要通过估算获得,估算结果的准确性尚有提升空间.本文基于权威数据,采用市场供给A模型、消费与使用模型、注册更新模型等3种不同的方法对中国的废旧手机产生量进行了估算.其中,基于注册更新模型的结果显示,1998年与2013年中国废旧手机产生量分别为28.00万部与7.99亿部.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废旧手机产生量空间区域分布的研究显示,经济发达的东部区域产生了接近半数的废旧手机.由于考虑"水货"和"山寨"手机对销售量进行了校正,本文的结果明显高于已有研究,更加符合实际,可以为中国的废旧手机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于维强 《环境》2009,(10):86-88
对于手机的发明人,有着“手机之父”美誉的美国人马丁·库珀来说,虽然已经79岁高龄,但仍然雄心勃勃,他说,“我梦想把手机嵌入人体”,以此作为手机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会影响到人类的社会化进程,例如随着数字技术与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手机日益深入到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随之衍生而来的诸如手机沉迷,手机病态使用等问题也在多方面干扰着青少年正常的社会化进程。为有效纠正青少年手机沉迷这一现象,我们有必要对其所造成的消极影响进行系统分析,才能联合多方之力对症下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手机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手机的普及又为人们不分时间、不分地域、不分场合的进行沟通提供了客观的便利条件.但是,手机的这种方便和随意性也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在加油站使用手机安全吗?  相似文献   

15.
小满 《环境》2009,(6):66-67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身处相对嘈杂的环境中时,总是感觉自己放在包里或者口袋里的手机在响,一阵手忙脚乱翻出手机后,却发现没有任何来电或信息显示;或者在某些安静的场合需要将手机静音,却总是感觉自己的手机在振动,可是事实上什么也没有。专家将这种症状界定为“手机幻听症”。  相似文献   

16.
随着手机用户的增加,每年会产生大量的废旧手机。废旧手机一方面对环境构成潜在危害,一方面又具有回收利用的价值。针对我国目前废旧手机回收利用的现状,多角度提出回收利用的措施,有效地应对电子垃圾污染,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全世界有70亿人口,其中50亿拥有手机——这意味着大部分人都通过手机与声音、画面和其他丰富的内容相连接。手机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可以聊天、写微博、发短信、交友等。  相似文献   

18.
魏庆 《环境》2011,(4):68-71
手机现在已经成为地球居民的必备之物,但在很多国家,使用手机还有诸多限制,可谓五花八门哦。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手机保护壳塑件的工艺特点,介绍了手机保护壳塑料模具结构设计和模具工作过程。该套模具采用一模两腔的结构形式,利用扇形浇口的浇注方式,保证了手机保护壳塑件的表面质量。生产实践证明,该套模具结构合理,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对互联网+时代下手机APP与废品回收的结合的背景、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介绍,对废品回收手机APP的优势与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期望为废品回收手机APP的研究与设计提供可行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