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避非理性需要,回归真实需要,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实践要求。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出发是准确把握美好生活需要内涵与本质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美好生活需要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内容,是新时代民生诉求的目标。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美好生活需要遭到异化。资本的主导是产生纯粹物欲、追求灾难图景的根源,社会舆论招致大众享受"娱乐至死",而受西方价值观的浸染和封建思想渣滓的毒害,"个人主义"需要与"平均主义"需要并存。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应坚持人的生活必要需要与社会需要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将社会劳动作为人的第一需要,在发展中满足需要,在新的需要中促进发展,循序渐进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相似文献   

2.
环境是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客观存在物,广义上讲,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的是物。人们常把它称为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气象资源,动物及植物资源等。社会环境为人提供的是文化方面的条件,主要指人的交往关系,以及表现、规范、指导人的交往关系的习俗、道德、法律等准则。自然环境使人获得了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而社会环境则为人提供了作为“群”而生存和发展的文化条件。是上述两者而不是其中之一保证着人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隐形的课堂——校园环境,如果浸透着育人的文化底蕴,就会使人感受到文化光辉和智慧火花。我校从中华文明中寻根,从时代的主流价值中寻找文化基因,从学校历史——"致用学堂"中寻找个性,进行了"明体致用"环境课堂的开发建设,对学生良好的学习心态和生活心态的形成,有着基本性、持续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科学的生态实践观旨在实现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统一,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使人作为"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是对非生态实践观的积极扬弃。它包含着促进社会整体持续健康发展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旨归,是马克思思想的坚实基础。《共产党宣言》中的生态实践观以对资本增值实践观的辩证扬弃,实现了历史之维、价值之维和建构之维的有机统一,也实现了解释世界、改变世界与改善世界的有机统一,因此对当代人类实践有着无可替代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1人与安全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生产斗争中,建立起了人与安全这一对立而统一的关系:人从事生产活动不安全,而入从事生产活动需要安全,人的不安全行为破坏安全,加强人的管理能实现安全。为了正确处理好人与安全的关系,人类用生命和鲜血总结、建立和逐步完善着符合自然规律的,能保障人类安全的,提高生产力水平的规程、规范、规定,制度和方法,去解决一个个生产中的矛盾,建立起以人为本的,同时能确保人的安全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安全管理的中心问题,是保护生产活动中人的安全与健康,保护生产顺利进行,为社会创造最大价值.为此,党…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是多方面的全面发展,包含个性、社会关系、能力和需要的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保障民生,为人民谋更多的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根据我国现实的社会情况,在唯物史观的视域中,提出了相关举措包含着对人的个性、能力、社会关系等方面的发展,加深人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文化产业不仅承载着发展经济的重要任务,而且还承载着传承文化价值、推动社会进步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使命担当。在经历了四十余年的改革开放后,我国文化产业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同时,也陷入前所未有的困顿和迷乱,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不同程度地存在思想性与娱乐性不协调、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不统一、硬实力与软实力不匹配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方式,提升文化产业思想引领能力;完善文化产业法律制度,增强对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保障能力;提高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强文化产业对外传播能力,以更好地引领我国文化产业价值取向,为文化强国和民族复兴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8.
数学是一种文化,作为文化教育的数学课堂应是生动的、鲜活的,充满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数学是一种文化,作为文化的数学是兼容的、宏大的,充盈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建构"经验触动—数学化理解—多领域渗透—回顾反思"的基于数学文化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已日渐成熟,其中"数学化理解"与"多领域渗透"是该模式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养育模式直接影响着幼儿发展的具体过程,具有潜在性、深远性的特点。文章以当前常见的三种养育实践模式为例分析其背后的养育文化对幼儿成长的不同影响,反思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文化研究独立品性缺失的原因。身为幼儿早期成长需要的非常关键的照料实践者应在文化"化人"的过程中客观、审慎地选择适宜于幼儿作为独立个体的"人"所需要的幼儿文化,研究幼儿的本真需要。  相似文献   

10.
我们身处一个发生着深刻变革和巨大变化的时代,社会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结构与形式的多样化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的出现,不可避免地会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市场经济活动存在的弱点及带来的消极影响,反映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容易诱发自由主义、分散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我们实行改革开放,国外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文化乘机而入;我们长期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对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重要意义,现今学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已严重影响他们的成长,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强人的体质,还能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坚强的意志、心理耐挫力和良好的情感,调节心理状态,维持心理平衡。学校教育不仅仅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把他们培养成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和健全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2.
<正>网络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能让远隔千里的人如同面对面一样交流,但是网络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和千奇百怪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对于网络工作者来说,这既是一种机遇,又面临着精神鸦片和糟粕文化带来的挑战。网络强烈地影响着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思想观念。作为培养人、塑造人的学校,重视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针对性地加强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网络给中学德育工作带来了新机遇  相似文献   

13.
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化是企业管理科学化、有序化的必然要求。企业安全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内容和组织保证。安全管理规范和安全管理创新既对立又统一。如何最大限度地消除其对立的一面 ,发扬其统一的一面 ,寻求安全管理规范与安全管理创新的有机融合 ,是现代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1 安全管理规范和安全管理创新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企业安全管理规范化亦可称安全管理正规化 ,是能使企业建立起实施整套规则的管理结构和使决策能被授权并合理地实施预期结果的工作体制。现代企业为了提高对外部市场的适应性和企业内部的一致性 …  相似文献   

14.
<正>走进天明,是一幢幢新建的大楼,干净、整齐地矗立着。而行走于园区的"天明"人,脸上也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天明,于人,少了一份陌生人的距离感,多了一份朋友间的亲和与淡定;于企业,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虽然可能不被每一个人所熟悉,却着实在为每一个人都能拥有一  相似文献   

15.
环境保护业务管理的信息化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信息技术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在各行各业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深刻地改变着经济和社会面貌。同样,信息技术在环境保护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国家以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为龙头,开展了一系列重点信息化工程和项目,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6.
"五一"国际劳动节是劳动者的节日,也是劳模和先进生产者的节日.劳模作为时代精神的引领者,其风尚揭示了社会文化的丰厚内涵,体现着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7.
当代新道家的建立必须立足于中国现实,解决现时代的根本问题,即重建中华之思想、道德、制度、社会,并重新联接四者,俾使旧邦绽放新命。在老子那里,个体是具有哲学意义的。个体得以凭藉其独特却可普遍感受的生命体验,抗拒普遍必然性的权力命令,拒绝依据普遍必然性的科学论证而违背心中的鉴赏判断。人怎样以合于道的方式在此世生存,取决于现世的人之"德"如何得到规定。人在世上是以"群"的方式生存的。在老子看来,人之"群"的划分方式是:"人法地"。风俗是每一地风土与人情的最佳融合,也是当地人在其中的最佳生活方式。正是以风俗为核心的地域传统,使得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得以成"群",构成呼吸与共的"家邦"——文化—政治共同体。这也正是老子给予今天的最佳启示——只有让传统文化与基层社会组织相融合,才能保障人的自然与自由。  相似文献   

18.
<正>俗话说:"文以载道。"语文教学担负着传承祖国文化与民族精神的任务,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的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构建开放式语文课堂。可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我们的课堂仍然存在"一言堂"现象,学生毫无生机与活力。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构建开放语文课堂,彰显学生个性。下面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仅与大家共勉。一、树立开放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9.
温泉旅游文化内涵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泉旅游的核心是温泉旅游文化,温泉旅游研究的根本在于温泉旅游文化的研究.温泉旅游文化指人们在认识、利用、开发和保护温泉资源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文化的综合体,是以温泉为物质载体或依托形成的各种文化形态与文化现象及其"物化"体现.其内涵包含四个层面的理解:人是温泉旅游文化之主体;温泉地社会文化是温泉旅游文化之渊源;温泉旅游区环境是温泉旅游文化之载体;可持续发展是温泉旅游文化建设之目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相关概念、政策背景和技术难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文化与自然遗产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但从功能发挥而言,普遍存在没有保护好、没有服务好、没有经营好等共性问题。国际经验说明,国家公园体制是解决其中多数顶级遗产地管理问题的最佳方式。但各方对国家公园的相关概念认识不统一,对中央要求的体制试点工作理解不到位,相关试点工作存在不针对管理问题、不区别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不聚焦资金机制等共性问题。为此,应根据试点文件,紧扣"统一、规范、高效"做好体制设计,并加强遴选标准、区划方法、资金机制及权属变通控制制度设计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以确保实现"保护为主、全民公益性优先"的体制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