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相对于数量和品种都更为繁多的岩洞鱼类而言,地下水中的鱼类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较为稀少.这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知识的不完整,这是这些鱼类的生活环境极难为人类所探测的后果(Femandez和de Pinna,未发表资料).一般情况下在这种环境中对鱼的采样都是间接完成的,通过在天然水库或者自然水洞中投放诱捕器或者是从井中拉网捕鱼.Proudlove[1]"综合分析了地下水中鱼类的自然保护状态,发现这些鱼主要易受5种因素影响:生活环境恶化,水文条件人为变动,环境污染,过度捕捞,及外来品种入侵.由于这些鱼生活在较小的区域,而且数量较少,因此任何危害都会产生严重后果.一些种类已经受到关注和保护,而大部分却没有.  相似文献   

2.
《环境》2014,(7)
正全球海洋委员会近日发现,18个国家正以燃料补贴的形式来补助资金,由此渔业公司的船队就可以进入公海捕获金枪鱼以及其他鱼类资源。大型船队控制了公海捕鱼工作,挤走了发展中国家较小规模的作业船只,而且其捕鱼方式不可持续。报告显示,西班牙政府提供的燃料补贴数量最多,达到约10.73亿美元。此外,法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种新的海洋污染——塑料污染,正严重地威胁鱼类和其他海洋动物的生存.造成塑料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渔民用塑料渔网捕鱼,塑料渔网耐用,能见度差.使用塑料涣网捕鱼,捕捞量大增,但同时这种塑料渔网也给海洋生物带来了灾难.  相似文献   

4.
《世界环境》2012,(2):94-94
法新社2012年2月28日由于全球海洋资源的过度利用,导致全球各地鱼类产量的锐减,而受此影响,南极冻土大陆的周围海域也正面临着过度捕鱼的威胁。为了防止“工业规模”捕鱼活动破坏南极洲罗斯海的原始生态系统,绿色和平、世界自然基金会等16个环保团体于2月28日呼吁在南极洲的罗斯海设立360万平方公里的全球最大海洋保护区,以防商业化捕鱼破坏当地的原始生态。  相似文献   

5.
正《自然》2016年8月16日捕鱼被公认为是海洋环境中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但涉及捕鱼对生态系统过程如养分通量等潜在影响的研究还很少见。Jacob E.Allgeier和他的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他们利用鱼群落传递养分的能力来测试在加勒比海珊瑚礁捕鱼会如何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他们通过在110个珊瑚礁鱼群落中对143种珊瑚礁鱼类模仿营养存储(生物质)和供应(通  相似文献   

6.
坏消息     
《世界环境》2009,(3):6-6
根据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近共同发布的报告,大量遗失或被渔民抛弃在海洋中的渔网及其它捕鱼装置。正在损害海洋环境,这些“幽灵之网”影响渔业储备,并对过往船只造成危害。根据这份报告,这些失踪或被抛弃的捕鱼装置会引起海底环境的改变,影响船只导航,甚至可以导致海洋事故;刺网、鱼笼和陷阱很可能成为“幽灵捕鱼者”,它们会继续诱捕鱼类以及其它海洋生物,例如海龟、  相似文献   

7.
海洋动物追踪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良 《世界环境》2004,(5):54-55
海洋捕鱼可谓人类最古老的谋生手段之一,经过千万年的发展,当代人类海洋捕鱼业的科学技术之先进可谓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是人类突然发现,捕鱼技术手段再先进却无法掩盖或者解决一个令人焦虑的现实问题,即当代人类社会的海洋捕鱼谋生已经变得越来越困难了。其主要原因是海洋鱼类和其它动物的拥有量正在持续减少,原来经常出没于全球许多海域的鱼群现在也急剧下降,不少鱼种已经消失或者濒临灭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海龟和鲨鱼等海洋动物的拥有量在过去20年中竟然减少了90%。问题显然非常严重,如果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不少珍贵海洋动物的绝种不是将来就是眼前的事情。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化对淡水珍珠蚌种群的威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 在过去的100年中,淡水珍珠蚌Margaritfera margaritifera(L.)的数量在地球北区范围内已经下降到被IUCN列为濒危品种[1].人们认为主要原因是严重的工业污染和农业(有机)污染,采珠渔民的过度开采,寄主鲑科鱼类的减少,以及由于水力发电和河流管理计划的实施所造成的自然河床栖息环境的退化[2].  相似文献   

9.
苯并[α]芘对海洋微藻生长及细胞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苯并[α]芘(B[α]P)对3种海洋微藻生长和细胞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B[α]P对3种海洋微藻生长的抑制呈显著的时间-剂量效应,其96 h半数效应浓度依次为:湛江等鞭金藻17.00μg/L,塔溪堤等鞭金藻25.18μg/L,牟氏角毛藻83.06μg/L。高浓度B[α]P胁迫96 h后,3种海洋微藻细胞体积和细胞内容物颗粒均有增加,而藻细胞叶绿素含量却随着B[α]P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这一研究说明,B[α]P对微藻细胞形态及光合能力均能造成明显影响,并可抑制藻细胞数量的增长。B[α]P对藻细胞的抑制作用存在种的差异性,相对来说,金藻类微藻对B[α]P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鱼类对水环境中甲基汞的富集能力,我们用非洲鲫鱼[Tilapia mossambica(peters)]进行了鱼类在水体中直接富集甲基汞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国立圣彼得堡大学的专家建议,在有“危险”的环境中饲养珍稀鱼类的鱼苗,更有利于使其在返回自然界之前获得必要的生存能力。据该大学的鱼类专家介绍,鲑鱼是一种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鱼类。目前,野生鲑鱼数量稀少。为了保护这种鱼,俄研究人员分别对鲑鱼的卵和鱼苗进行人工孵化、饲养。尔后,再将其放入河  相似文献   

12.
海洋管理委员会(MSC)是一个独立的、全球性非盈利国际组织,其成立宗旨是保护日益减少的鱼类资源,保护地球海洋环境,为不可持续捕鱼作业问题寻求解决的方法.海洋管理委员会由大型食品及消费品生产企业联合利华(Unilever)和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共同创办于1997年,并在1999年独立,于2000年正式成立,总部设在英国伦敦,在日本、德国、瑞士、奥地利、美洲区、亚太区、荷兰、南非、苏格兰、法国等多地设有办事处,业务遍布全球.  相似文献   

13.
我们研究了划船和航行活动对在严格意义上的西北波罗的海的斯德哥尔摩群岛海域近岸鱼类补充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对毗邻下述地区的小湾的变态幼鱼的取样来量化:①中型客船摆渡的路线;②小型划艇的停泊处(小码头);③参照区域.以植物为主要食物的鱼类受到划船和航行活动的负面影响;不以植物为主要食物的鱼类受到划船和航行活动的正面影响.当欧鲌在疏浚码头数量较多时,白斑狗鱼的幼鱼在参照区域数量也显著增多.尽管沿摆渡路线数量有减少的趋势,但对河鲈来说,无法确定具有统计意义的模式.许多近岸鱼类需要依靠沉水植被作为产卵和幼鱼的底质、结构性的庇护所与觅食的生境.我们的研究结论是,划船和航行活动对沉水植被的覆盖面和高度将造成负面影响,尤其是对轮藻属和眼子菜的负面影响,可能导致幼鱼群落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06-2008年9-10月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资料,分析研究了彭水电站蓄水前后坝上和坝下江段鱼类群落结构变化及其生物多样性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次监测中,调查江段出现的鱼类共有9科44属63种,其中长江上游特有鱼类22种;渔获物中,群体数量主要由体重<50 g的小型鱼类和幼鱼组成,而群体重量主要由<500g的中...  相似文献   

15.
太子河鱼类群落结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以辽河流域太子河为例,开展鱼类生态调查,分析鱼类群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鱼类地理分布区域划分. 结果表明,太子河鱼类分属2纲9目12科36属44种,符合辽河亚区鱼类的分布特征,其种类繁多,且以纺锤形体型的鲤科鱼类居多. 通过CCA(典范对应分析)发现,水深、水体电导率以及ρ(TDS)(TDS为总溶解固体)和ρ(TN)与鱼类的种类及数量的相关性最大. 根据对各采样点鱼类的渔获量、Shannon-Wiener指数的聚类分析,并且结合各采样点的水温、水深、饵料生物组成、岸边植被、底质、流速、土壤等生态环境因素,以及鱼类分布和种群的结构特征,将太子河流域划分为2个生态区,其中A区包括太子河中、上游的流域,涵盖了51个采样点;B区包括19个采样点,主要是太子河下游的绝大部分流域.   相似文献   

16.
热污染对陡河水库鱼类及其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研究表明,热污染对水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水温的频繁变化、水平和纵向上温差明显以及改变水生物的群落结构.寄生虫感染率增加,冷热冲击对胚胎发育的危害和浮游生物群落变化形成的饵料基础是影响鱼类数量和生长的重要因素,鱼类在群落中的生态位特点则决定着对各种变化的反应结果.  相似文献   

17.
低pH对草鱼血液酸碱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低pH(6.0—4.0)对草鱼血液酸碱平衡、p_(o2)及p_(co2)的影响,结果表明,低pH引起草鱼严重的酸血症.亚致死pH(6.0—5.0)时,血液酸碱平衡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碱贮备[HCO_3]的丧失,血液pH的明显下降经机体缓冲调节可趋于稳定.致死低pH(4.0)时,血液pN和[HCO_3]下降均非常显著,并在96h内随酸化时间延长而日趋严重.仅在pH≤4.0的酸水中草鱼存在低氧症影响问题.草鱼是一种酸敏感性鱼类,为确保成鱼在天然水体的生存和繁育,水质pH至少应维持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按照毒性试验标准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氯盐([BMIM]Cl)对斜生栅藻的影响,测定了半数抑制浓度(IC50)、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以及藻细胞通透性的变化,观察了80mg/L[BMIM]Cl处理96h对藻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BMIM]Cl对斜生栅藻生长具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大抑制率增加,叶绿素含量下降, 48h IC50、72h IC50和96h IC50分别为103.77、76.44和68.49mg/L.藻细胞对[BMIM]Cl有一定的氧化应激反应,CAT和SOD活性随[BMIM]Cl浓度升高而降低.[BMIM]Cl对藻细胞的细胞膜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藻细胞通透性随浓度升高而增大,同时藻细胞的超微结构受到了[BMIM]Cl的影响,造成质壁分离,叶绿体片层断裂,线粒体嵴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9.
投稿须知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引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请作者严格按照以下推荐的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如下:期刊文章(文献类型标识“J”)[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例:[1]汪志国.美国水环境保护的机制与措施[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5,6(6):l-6.专著[M]、论文集[c]、学术论文[D]、投告[R][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目[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例:[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5年~2013年对西沙群岛中永兴岛及七连屿浅水礁区珊瑚礁鱼类监控数据,利用分类学多样性指数、相对丰富度及相似性指数等对浅水礁区珊瑚礁鱼类种类组成及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永兴岛及七连屿浅水礁区珊瑚礁鱼类隶属于4目25科61属131种,科级多样性平均值为3.03,属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2.71,标准化的G-F指数平均值为0.13;鲈形目珊瑚礁鱼类种类及相对丰富度均占有绝对优势,永兴岛及七连屿浅水礁区珊瑚礁鱼类具种类较多、相似性较低特征,随着珊瑚礁环境质量下降、西沙群岛渔业活动的频繁以及超负荷的捕捞导致鱼类数量及密度减少,珊瑚礁鱼类密度呈下降趋势,平均鱼类密度从2005年的3.10尾/m2,下降到2013年1.23尾/m2,个体较小、游泳能力较强的礁栖鱼类更适合礁区生存,平均体长在6.00~10.0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