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了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现状、调查方法、治理技术及过往的环境管理经验,指出近年来的治污工作虽然有效控制了城镇点源污染,但对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乡村地区面源污染的治理效果仍然不佳。基于太湖流域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在技术层面已经形成的以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净化乡村生活污水、以径流截污工程治理暴雨径流污染、以源头减排和污染截留技术治理农业生产污染的系统化体系,提出了将面源污染治理与农村产业优化、基建升级、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湿地推广等目标相结合,在多要素协同/权衡的思路下加强环境治理技术与政治经济领域融合等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2.
对东湖水域内16个点位进行采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对28种抗生素做了污染现状调查及生态风险评估。研究发现,有20种抗生素在不同点位被检出,检出浓度由高到低为:喹诺酮类、氯霉素类和磺胺类,污染物检出情况总体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结果。考虑到东湖南部采样点位周边有多个农业种植、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地及其对东湖的潜在抗生素污染,证实了人类活动与抗生素污染密切相关。对抗生素采用风险商法做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东湖南部采样点位的恶喹酸和氟甲喹的生态环境风险处于较低水平,其他抗生素的生态风险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3.
根据库尔勒地区畜禽养殖业发展给农村环境带来的污染问题,提出如何治理养殖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质量的措施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大口子水库的生物学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大口子水库水质的污染状况及污染趋势,淮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九五”期间对大口子水库进行了生物分析指标的监测和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九五”期间,大口子水库的水质呈典型富营养化状态,且营养化程度有加重趋势;底栖动物群落的调查结果显示,化学毒性污染稍有好转,有机物污染占主导地位。提出,该水域不宜继续作为养殖基地进行水产养殖,对其污染的治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不同环境介质中抗生素的污染现状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环境中抗生素的来源、国内外不同环境介质中抗生素的污染水平及检测方法。现有研究表明,抗生素污染已遍布土壤、水体、动植物组织等介质中,且国内抗生素污染水平较国外相对偏高。通过不同检测技术的优劣对比,得出固相萃取技术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是目前最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和精确度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平原感潮河网地区非点源污染严重,由于具有交叉污染等特性,造成了整个平原河网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环境安全问题。构建了大尺度非点源污染负荷匡算模型,对南通平原河网地区非点源污染负荷进行了匡算。根据不同的产污方式,将非点源污染分为城镇降雨径流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田降雨径流污染、农村生活污染和水产养殖污染等5种类型,分别计算其流失过程。  相似文献   

7.
浅议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方法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倩 《干旱环境监测》2008,22(3):174-178
简要介绍了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的沿革,包括物理法、水动力控制法、抽出—处理法和原位处理法,着重阐述了目前研究最多的原位处理法,即原位物化法、原位生物法和反应性渗透墙技术。并提出应该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地下水污染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8.
养殖对虾中抗生素的残留及其健康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生素通常被用于对虾养殖中防治虾病。基于国内外文献资料,归纳分析了抗生素在对虾养殖中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1993—2016年间,已有9大类31种抗生素主要以药浴法和拌饵料口服法的给药途径应用于对虾养殖中。国内外对虾体内均有检出氯霉素、硝基呋喃类等禁用药物,且我国部分允许使用的抗生素(土霉素、恩诺沙星和磺胺类)含量超标,最高残留浓度比限值高一个数量级。水产品中的残留抗生素可能给食用人群带来潜在健康风险,目前其评价方法仍有限。对今后开展对虾体内抗生素残留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三峡地区工业行业环境与经济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三峡地区工业污染物产生强度和排放强度分析表明,三峡地区的产生强度和排放强度均高于东部先进水平和全国平均水平,指出了三峡地区的污染防治需从源头控制和末端治理双管齐下进行;引入"环境协调指数EHI(行业的经济贡献率与污染贡献率的比值)"分析行业的环境与经济行为特征,指明了三峡地区COD和氨氮相对污染重、经济效益差的行业.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于2021年4月对江苏省长江干流12个监控断面、入江支流116个监控断面表层水中7大类42种抗生素的分布特征和浓度水平进行研究,并开展典型污染来源分析。结果表明,平水期长江干流42种抗生素总质量浓度范围为47.3~92.8 ng/L,处于较低水平;各入江支流抗生素总质量浓度范围为16.2~3 052 ng/L,干支流水体中检出品种以磺胺类、氯霉素类、林可酰胺类及大环内酯类为主;通过差异性比较发现,C市存在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的典型区域;典型污染溯源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废水可能是该地区环境水体中抗生素污染的来源之一。长江江苏段及地表水中各类抗生素普遍检出,虽然抗生素总量水平不高,但由制药废水、畜禽养殖、污水处理厂等污染源引入而引起的长期积累仍是隐患。研究结果为江苏省长江流域水环境抗生素污染控制和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