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密歇根湖建立了气相多氯联苯和反式-九氯杀虫剂的预测模型,考查所得数据可得出发展趋势.在本文中,我们叙述模型的结果以显示来自芝加哥地区的一股污染物的数量和它的变化如何对整个湖泊净污染物沉降的高度变动范围起作用.对整个湖泊来说,虽然年净气体交换与零没有多大区别,多氯联苯的年总沉降量约为3200kg.数据驱动模型显示,从每一天来说,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净交换是否能从净沉降变成净挥发,这要看每股污染物影响的面积.这些研究发现说明①城市地区的控制能加速湖泊(污染物)的挥发;②从市区释放的POPs大半是挥发过程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预报不平静海面溢油扩散的简化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溢油扩散过程的描述 持续时间甚短的大规模溢油(瞬时溢油)的初始扩散速度非常高。轻原油等因易挥发组分含量较高,其扩散与挥发同时进行。挥发速度随表面积的增加而增大,随后,又因油膜中  相似文献   

3.
谭伟  郑芊  邴海健  李军  林田 《地球与环境》2020,48(1):129-136
对西南地区森林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分布和剖面进行了区域尺度分析。相比较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西南地区森林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含量水平较高,多氯联苯则相对较低。这与我国此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历史使用情况吻合。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在腐殖质层的含量一般高于表层土壤中,说明淋溶作用导致污染物向下移动。DDTs和HCHs是土壤样品中有机氯农药的主要成分,说明我国历史上长期施用农药对森林土壤农药的组成有显著影响。环境参数(包括TOC、降雨量和海拔高度)对大多数有机氯农药的区域空间分布的作用并不显著,周边污染源是控制有机氯农药在腐殖质层土壤中分布的关键因素;尤其是DDTs,比值分析结果显示仍有新鲜的工业滴滴涕输入。多氯联苯在腐殖质层中的含量明显要高于其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多氯联苯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和土层中的垂直分布主要受土壤TOC含量的控制。以大气干湿沉降来源贡献为主的多氯联苯与土壤中的有机质有效结合会降低它们的再挥发过程,表明西南地区山地森林对多氯联苯具有一定森林过滤效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于海面溢油的扩散及其挥发现象,进行了简易的模型试验研究。采用以前发表过的计算原理进行了挥发过程中的空气动力学的计算。文中对热动力学部分,即油的特性与油的风化过程,也进行了详细的的描述。将实验室数据与海洋现场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后。证明该模型是成功的 同时也证明,在波浪的作用下,油与水的混合对溢油挥发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鉴于在实验室试验初始阶段,尚不能确定波浪与乳化作用对溢油挥发的影响程度,我们有目的地使油的扩散模型尽可能简化。本文给出了计算油膜边缘扩散速度的公式,并提出油膜临界厚度这一概念,小于这一厚度,油膜停止扩散。继而指明了影响溢油挥发的重要因素。本文还列举了溢油挥发的实例,并叙述了风速与温度对溢油挥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不同下垫面苯系物的挥发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童玲  郑西来  李梅  胡志峰 《环境科学》2008,29(7):2058-2062
结合石油化工区挥发性污染物泄漏控制的需要,选取淄博地区代表性的砂土、壤土和水3种下垫面,对苯系物的挥发行为进行试验研究,得到了不同类型下垫面中苯系物单组分及其混合物的挥发动力学曲线、最优拟合公式和挥发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3种下垫面中,苯系物组分及混合物的挥发速率大小依次为:苯>甲苯>BTEX>二甲苯>乙基苯;而苯系物在静水面上的挥发最快,砂土中次之,壤土中挥发最慢.另外,3种下垫面中苯系物的挥发速率常(系)数与蒸气压的关系均呈线性正相关,挥发速率系数随着组分蒸气压的增大而明显增大.下垫面对苯系物挥发的影响机制主要表现为对挥发面积和介质在挥发扩散过程中可利用孔隙通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多氯联苯属于《斯德哥尔摩公约》首批需要控制和消减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国内主要用于电力设备的绝缘油。中国的多氯联苯污染形态主要有含多氯联苯的设备以及受多氯联苯污染的土壤。针对中国目前存在的多氯联苯污染,分析了其特点,从法律、法规以及标准等方面介绍了多氯联苯污染控制的相关政策法规和管理现状,同发达国家多氯联苯污染管理体系进行比较,对中国多氯联苯污染管理不足提出相应的具体管理政策建议,主要包括管理方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技术规范方面和环境经济方面。  相似文献   

7.
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热脱附预处理过程干化及排放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桨叶式干化实验装置对多氯联苯(PCBs)污染土壤热脱附预处理过程的干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化温度和搅拌速率的提高均有助于加速干化速率;水分的内部扩散是PCBs污染土壤干化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文章还结合高分辨色谱/质谱联用仪研究了PCBs污染土壤预处理过程中多氯联苯的排放特性,结果显示干化温度升高会促进4氯代到7氯代联苯的释放,并且会增加气相PCBs毒性当量(TEQ) 以及PCBs总量排放百分率.考虑安全和干化效果,干化温度选择在200 ℃以下为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烧结试验条件的变化对焚烧飞灰中重金属分布的影响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焚烧飞灰烧结过程中重金属的固定途径和固定效应。结果表明:烧结温度的升高会导致重金属挥发率的升高,Pb的挥发率从1 050℃的97.1%升高到1 180℃的99.7%;而Zn的挥发率从1 050℃的35.5%升高至55.2%。通过降低焚烧飞灰中氯盐含量,能够降低Zn与Pb的挥发速率。对原飞灰和水洗灰,延长烧结时间会造成Zn与Pb的挥发率升高而固定率下降。磷酸灰的变化情况与原飞灰及水洗灰不同,Zn与Pb的固定率随烧结时间的延长出现了小幅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9.
评价方法。表1参8X823’.9603408有害废物场的空气质量评价~Air quahty assess-ment at hazardous waste sites[刊,英〕/Meng-shiun Wei…// J.Environ.Sei.HealthA一1995,30(7)一1543~1547环信7z5Blog 因暴露在污染地区内而造成的人体健康危险需要弄清污染区环境空气吸入是原地还是异地危险。原地人体健康危险是通过美国环保局人体健康手册确定的挥发系数来识别的。异地暴露危险可通过使用直接的环境空气监测和空气扩散模拟实验进行研究。空气质量扩散模拟实验尤其对不能清晰确定空气质量影响源的地区有效。当用挥发系数和空气扩散模…  相似文献   

10.
据推测,形成于古老沉积层的油气矿床中的碳氢化合物由于地壳运动而不断地渗透、扩散和挥发。这种混合物的分子长期运动,透过泥层、沙后而殃及植被,使植物受到污染而枯萎。植被的破坏和消失是形成荒漠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李敏桥  林田  李圆圆  郭志刚 《海洋环境科学》2019,38(4):589-593, 601
东海由于受到长江和闽浙沿岸工业污水输入以及电子垃圾处理场排放的影响,被认为是多氯联苯重污染区域。本研究利用"科学三号"科学考察船,于2012年10月执行的东海航次期间,从中国东海不同区域采集到11个表层水样,测定其中溶解态多氯联苯的浓度。中国东海水体中多氯联苯浓度为(0.59~1.68)ng/L,相比国内外海域,属于中低等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海水多氯联苯浓度和盐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说明沿岸河流冲淡水搬运的多氯联苯是东海水体中多氯联苯的重要来源;此外其组成以三氯,四氯和五氯为主,这与我国历史上多氯联苯的使用情况吻合。通过水体中不同氯代化合物浓度和对应KOW理论浓度值的比较发现,两者之间整体吻合较好,表明化合物的物理化学属性是控制其在水体中浓度的重要因素。然而,东海近岸水体中六氯联苯污染程度略高于理论浓度值,这一潜在的污染来源可能和东海沿岸省市电子垃圾处理场有关。  相似文献   

12.
水体中,多氯联苯能够很快地在藻类中积累起来,积累因子为10~3~10~4。生物其积累机理在此前尚不清楚。本工作发现:①2、4——二氯联苯在死藻和活藻中有完全相同的积累因子,而且积累速度也一样。②积累速度和积累因子随着多氯联苯含氯量增加而增加。③24小时积累量随着多氯联苯浓度线性增加。在藻的浓度为0.1克/升(干重)时,线性范围对于2、4——二氯联苯,从10微克/升到1000微克/升,对于2,4,6,2,4-五氯联苯从10微克/升到100微克/升。④在多氯联苯水溶液生活得越久的藻,所积累的多氯  相似文献   

13.
PCDD/F从土壤中挥发和进入植物的吸收模式=Modeling volatilization of PCDD/F from 5011 anduptake into vegetation[刊,英〕/Stefan Trapp…//Environ.Sei.&Teehnol.一1997,31(l)一71~74 环信6156 土壤污染是近十年来人类活动产生的一种长期环境问题。文章讨论了某些有机物的标准。这里研究的问题是来自土壤中的有机物(PCDD/F)是否挥发,并随之吸附到叶子上,这可能是一个相当大的污染途径。用数学模式研究了这种转移途径。此模式基于两种介质和平衡假设的扩散/弥散方程的分析解。作者对吸收到草本植物的2,3,7,8-TCDD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4.
垄作覆膜条件下田间氨挥发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通过大田试验,采用密闭法研究了垄沟覆膜栽培条件下冬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氨挥发动态过程及相关土壤理化性质.结果表明,生育期内垄沟覆膜处理氨挥发累积量(以N计)为(1.66±0.3)~(3.28±0.51)kg.hm-2,常规栽培为(4.68±0.35)kg.hm-2,垄作栽培比常规栽培减少了29.8%~63.8%,氮肥损失率从常规栽培的1.9%下降到了0.3%~0.8%.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氨挥发速率先升后降,冬前高、冬后低.常规栽培土壤氨挥发主要发生在越冬前,其挥发量占总挥发量的82%;而垄作栽培的越冬前挥发量只占挥发总量的49%~61%.越冬前常规栽培土壤氨挥发速率受土壤铵态氮浓度和土壤含水量的共同影响;而垄作条件下土壤氨挥发主要受土壤铵态氮浓度影响,地表温度和土壤含水量通过土壤铵态氮间接影响氨挥发.返青后2种栽培模式下的氨挥发主要受土壤铵态氮浓度的影响.常规栽培和垄沟覆膜高施氮量条件下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动态过程符合对数函数;而不施肥和垄沟覆膜低施氮量条件下的动态过程可以用线性函数表示.垄沟覆膜栽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土壤氨挥发机制和过程,显著降低土壤氨挥发和氮肥损失.  相似文献   

15.
砷污染土壤生物挥发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生物的作用可以使土壤中砷转化为气态砷化物而挥发到大气中.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对砷污染土壤生物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砷的含量越高,其生物挥发的速率越大,施加生物有机肥能促进砷的生物挥发,同时,砷的生物挥发速率也受到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过高或过低的含水量都不利于土壤中砷生物挥发的进行.   相似文献   

16.
土壤中单甲脒挥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初步研究了农药单甲脒从本身纯物质及土壤表面的挥发行为.实验表明,挥发通量的对数与温度的倒数呈线性关系;单甲脒从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中挥发较其从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中挥发要快;在一定范围内,土壤中单甲脒的挥发通量随着土壤中农药的浓度增加、温度的上升和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水分的增加最初促进单甲脒挥发,继续增加则可能使挥发减慢.  相似文献   

17.
由于滴滴涕、六六六等有机氯农药在环境中的高残留性,曾经倾向用林丹来代替。现在我国已经禁用滴滴涕和六六六。因此,研究在我国自然条件下林丹在环境中的残留、消解及其影响因素就具有相当的意义。林丹进入土壤后,其消失的主要途径是挥发扩散和降解,而土壤温度和土壤容重既影响林丹在土壤中的扩散,也影响降解林丹的土壤微  相似文献   

18.
电容器油中的多氯联苯(PCBs)含有从二氯到五氯同族元素的多种同系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潜在风险。通过化学还原合成纳米级零价铁(n-ZVI)粒子,并将其应用于在亚临界水中对多氯联苯的脱氯。合成的纳米铁颗粒的粒径在20~100 nm之间,比表面积34.1 m2/g。在330℃的亚临界水中处理1 h,纳米铁颗粒脱氯率超过40%,而铁粉脱氯率只有不到10%。纳米铁颗粒脱氯产物主要是苯基和低氯代联苯,而铁粉脱氯产物中仅能检测到少量的低氯代联苯。因此,在亚临界水通过离解提供氢源的条件下,纳米铁具有较铁粉更好的脱氯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经过半个世纪的应用,从变压器到考克画,20世纪70年代后期,多氯联苯(PCBs)作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而被禁止使用.但鲜为人知的PCBs正在伊利诺伊州、新斯科舍省州和新泽西州的城市和水域中出现.研究人员怀疑这种化学物的出现范围远不止此,但不知道它如何或是否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0.
基因重组细胞在环境样品多氯联苯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发展快速、简便和廉价的检测环境和生物样品中的多氯联苯技术,本研究利用重组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和荧光素酶(Luc)报告基因的2个细胞系,检测从野外环境中所采集的水、底泥和生物样品中的多氯联苯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GFP和Luc荧光强度与多氯联苯标样浓度的相关性很好,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9188和0.98239;具有很好的剂量-效应关系.与气相色谱-电子捕获器法(GC-ECD)的仪器分析比较,GFP和Luc的荧光强度与环境样品中的多氯联苯化合物含量也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可用于受多氯联苯污染的环境样品筛选和半定量快速、简便、廉价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