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长江流域商品粮基地建设与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长江流域横跨我国中亚热带,光、热、水气候资源及其时空组合优势明显,土地自然生产力较高。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流域内山地比重大,人口稠密,人均土地资源偏少,在现有耕地资源有限和粮食市场不稳等的多重压力下,历史时期内形成的“南粮北调”正逐渐被“北粮南调”所取代。在分析长江流域粮食生产现状和近二十年来商品粮基地建设对粮食生产的促进作用的基础上,从流域经济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发挥长江流域粮食生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前期长江流域粮食产业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江流域光、热、水、土等农业资源时空组合优势明显,土地自然生产力较高,粮食生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21世纪初中国加入WTO以后,长江流域作为“大米带”的优势将更为明显。长江流域粮食产业发展除应考虑国家宏观发展战略,需要采用与国家粮食产业发展相协调的政策体系外,还应解决自身存在的总量不稳、产业化程度低、产业效益差以及品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汉江流域资源开发型产业发展刍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汉江流域地处我国中西部结合与过渡地带,经济地理位置重要,是我国重要的待开发区域之一,也是需以资源市场导向开发先行的区域。其资源开发型产业的发展,宜突出优势资源利用,进行系统综合开发,建立商品生产基地,实施集约规模经营,原料商品生产相对分散以物尽其用和加快山区农村脱贫致富,资源加工工业发展适度集中以构筑起规模经济效益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赤水河流域产业状况与综合流域管理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赤水河流域位于川、滇、黔3省接壤地带,流域面积 18 932 km2,流经贵州、云南、四川的13个县市。目前,赤水河流域依然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水质最好的一级支流。促进流域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地区在进行流域管理的难题。通过研究发现,赤水河流域上、中、下游具有显著的产业特点。上游主要以煤电行业为主,污染大,过度垦殖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中游以优质白酒为主导的轻工产业为主,但政府发展规划上却突出了重工业发展的重要性;下游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开展了初步规模的自然生态旅游,但在产业发展上受到上、中游地区的严重影响和限制。因此,流域的产业发展对整个流域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很大,而现行的流域管理却忽视了产业布局的整体考虑。通过赤水河流域环境问题和产业发展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分析,通过综合流域管理的思想,提出建立全流域统一的环境保护机制的策略,把流域的环境特点转化为经济发展的要素,促进流域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赤水河流域位于川、滇、黔3省接壤地带,流域面积 18 932 km2,流经贵州、云南、四川的13个县市。目前,赤水河流域依然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水质最好的一级支流。促进流域环境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地区在进行流域管理的难题。通过研究发现,赤水河流域上、中、下游具有显著的产业特点。上游主要以煤电行业为主,污染大,过度垦殖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中游以优质白酒为主导的轻工产业为主,但政府发展规划上却突出了重工业发展的重要性;下游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开展了初步规模的自然生态旅游,但在产业发展上受到上、中游地区的严重影响和限制。因此,流域的产业发展对整个流域的环境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很大,而现行的流域管理却忽视了产业布局的整体考虑。通过赤水河流域环境问题和产业发展以及相互之间关系的分析,通过综合流域管理的思想,提出建立全流域统一的环境保护机制的策略,把流域的环境特点转化为经济发展的要素,促进流域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汉江流域秦巴山区中药材资源优势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江流域秦巴山区生态环境复杂,生物多样性突出,中药材资源丰富,具有很大优势,主要表现在:种类多;产量大;多名优特种类。中药材生产对山区经济发展起重要作用。中药材生产持 拟采取下列措施或途径;建设专门化生产基地;进行综合性经营;加强对野生资源保护性利用;加强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汉江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江中下游地区是湖北省经济基础最强的地区。同时汉江流域也存在着洪涝灾害威胁大、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高、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不够、传统的工农业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加重环境的恶化、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及配套工程的实施,对汉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将起推动作用,同时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调水,将改变汉江中下游的水资源分配,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将会出现新的矛盾。要解决好流域经济发展问题,必须把握好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机遇,更新观念,加强前期研究和规划,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示范工程的建设,建立相应的政策法规和流域管理体制,全面保证汉江中下游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以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的273个样本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全国、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三个层次考察了样本城市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根据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理论与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分析了资本、劳动力、土地三大投入要素和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等对城镇建设用地的影响,并在控制以上变量的条件下侧重考察了城市区位差异的影响。发现我国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区位差异明显,具有区位优势的城市土地效益平均高于缺乏区位优势的城市;沿海水陆口岸的区位优势十分显著,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相对较高,而内陆地区水陆口岸的区位优势有待发掘;航空口岸对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未发挥积极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生产要素投入、科技水平、市场环境和城市发展阶段是影响土地效益的主要因素,但不同区位条件下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的影响因素有所不同,为提高城镇建设用地经济密度,不同区位条件的城市着力点应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9.
陆海联动是发展海洋经济的新思维,也是解决沿海地区海陆经济发展和环境矛盾的一个有效措施,而流域是陆域上最接近海洋的部分,实施流域经济与海洋经济联动发展是实现陆海统筹发展的前提;促进流域 海洋联动发展、将内陆 流域 海洋互动作为区域经济发展思路是实现陆海联动的最佳途径。在分析流域经济与海洋经济联动发展的背景、意义、基础、效应等的基础上,以长江经济带为例,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定量刻画了流域经济与海洋经济的关联程度,指出流域经济与海洋经济的关联度、海洋第三产业与流域第三产业关联度以及海洋主要产业与基本流域第二产业关联度等都非常高。最后从规划编制、建立流域 海洋互动产业网、发展海洋科技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流域经济与海洋经济联动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90年代长江流域经济发展过程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长江流域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之一,以统计数字为基础,分析了90年代长江流域经济发展速度,上中下游发展的差别,产业结构转换及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过程,研究表明,长少流域经济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在全国的地位不断上升,但增长方式以粗放方式为主,一方面是依赖于大量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是依赖于消耗大量资源,并以牺牲部分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上中下游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向合理化方向发展,深层次问题不容忽视,入世后产业发展将受到严峻的考验,外向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外向度水平仍然较低,区域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及区域互动的三大关键问题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我国加入WTO、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背景下,长江三角洲不仅要加强自身的发展,通过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建成为我国区域功能完善、产业布局合理、城乡关系协调、生态与环境优良的现代化示范区,更重要的是在长江流域和全国发挥经济带动作用,提高服务功能,成为我国与世界经济接轨并参与竞争的基地、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农业基地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并提供知识经济服务的基地。但是长期的计划体制造成的地区分割与部门分割不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统一协调,也不利于共同进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从区域互动的角度就经济增长方式与产业布局、以港口为主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与协调、水土资源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梳理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与合作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认为长江经济带区际产业发展的互补特征鲜明,下游地区服务业发展较为完善,中上游地区特色产业突出;但也存在市场化程度发育偏低、要素流动不畅、行政区经济严重制约、中心城市产业高度偏低、区域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还根据未来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的基本思路,提出应发挥下游优势产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打造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辐射结盟作用、加强产业园区的创新示范作用等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长江经济带作为全球最大的内河流域经济带,是我国"新常态"经济发展的重要新引擎。为确保以"黄金水道"为依托的长江经济带健康发展,应着力打造沿江绿色发展轴,重视生态保护及污染治理,尤其是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化。将长江经济带沿线11个省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经济-环境-社会可持续绿色发展的理念建立SE-SBM模型,定量分析2002~2016年长江经济带绿色水资源效率时空变化,并利用ML指数方法探讨绿色水资源效率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长江经济带绿色水资源效率随时间出现轻微下降趋势,区域性差异明显,上、下游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效率值下降,中游稳定于较低水平,形成水资源效率"上游下游中游"的格局;(2)重庆、贵州、上海3个地区平均水资源利用率达到DEA有效,浙江、江西、湖北效率值处于较低水平,江苏、云南水资源利用效率波动明显;(3)技术进步指数是影响水资源效率的主要因素。基于以上研究结果,从打造区域系统性开发,实现经济协调发展;提高技术效率,加大节水技术改造;实施"三水共治",强化水资源管理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旨在促进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汉江流域经济发展评价与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汉江流域地处我国中纬度的腹心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流域已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发展基础,具备较快发展的条件,但目前发展水平尚不高,产业发展层次低,结构不合理,存在交通不便,资源不丰,开放不够,投资能力小等不利因素。流域的发展主要面向长江产业带,面向沿海和太平洋,实行点轴发展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依靠科学技术,逐步实现产业集约化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近年来水质污染日趋严重,且范围有逐渐扩大趋势。随着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量增长以及2014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建成引水,汉江中下游流域水资源、水生态环境压力日益显现,流域管理面临较大挑战。利用汉江中下游干流襄阳、仙桃和汉口3个主要的水质监测控制断面1998~2011年实测水质资料中5个水质项目,采用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对其项目进行了变化趋势检验与分析,并用叠加型指数法验证趋势分析的合理性;结合Hurst指数分析了趋势变化的持续性,结果表明季节性肯达尔检验法方法合理,持续性分析结果可预测未来水质变化,并为水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岸线资源作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与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系生态平衡的重要基础。研究国外大河流域岸线开发与治理的经验与做法,对于处理好长江岸线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积极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大保护行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梳理莱茵河流域岸线生态保护与治理的问题及措施,提出借鉴莱茵河综合管理模式与治理经验,以恢复长江生态系统健康为首要目标,创新长江经济带岸线综合管理机构与体制,统筹岸线空间,在加强岸线保护与修复治理的同时提升岸线利用效率,以期为我国长江流域岸线生态保护与综合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略论长江开发的战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长江开发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所造成的资源严重浪费和生态环境恶化,其直接威胁到长江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长江流域既是我国自然资源的富集区,又是国民经济的核心主干区,其开发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前途。因此,在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双重转型的过程中,长江的开发如何实现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相互协调,成为了我们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长江经济带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之一,实现区域经济与环境系统间的动态协调,是该区域未来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分别构建经济“规模-结构-效率”以及环境“压力-状态-响应”的分析框架,采用熵值法、GIS、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等方法系统考察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经济与环境动态协调发展的时空格局,并对协调发展的问题区域进行分类和识别。结果表明:(1)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经济水平几乎实现了翻倍增长,验证了将其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主支撑带的合理性。同时,经济水平“东高西低”的格局稳固且路径依赖特性明显。(2)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环境水平及其提升速率仍相对较低,验证了长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环境水平在空间分布上未呈现明显的规律而是具有“随机”性特征。(3)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经济与环境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呈稳步上升态势,协调发展指数由0.446 8上升至0.602 3,由濒临失调阶段进入初级协调阶段,并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整体格局。(4)基于经济、环境、耦合协调度3类数据间的组合情况,将协调发展问题区域划分为6种基本类型并进行识别,发现各研究年份均有超过30个问题区域,并且与经济滞后相关的问题区域数量占据绝对比重。  相似文献   

19.
加强长江流域东西部经济协作与协调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长江流域东西部经济协作和协调发展是长江流域经济整体协调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分析了长江流域东西部经济协作在政策、自然资源、产业第补性、区位等方面的潜力及突出优势、进而论述了流域东西部经济协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流域东西部地区间流通通道不畅、经济整体性差,内部联系松散、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现阶段流域东西协作应把合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联合开发资源,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联手开拓市场,并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兼并和重组、建立人才资源培训交流机制等作为协作的重要领域。同时,提出了经济协作过程中应注意的诸如协调机制的建立、流域经济协作主体的确定、政策制定及其引导、流域经济协作目标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