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宁市酸沉降来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2类模式(拉格朗日烟团轨迹模式和欧拉模式)研究南宁市的酸雨成因,计算出硫沉降场的分布特征和南宁市与广西各地区之间硫输送的关联矩阵.结果表明,2001年外来源的贡献占南宁市总硫沉降量的72%,而本地源的贡献占南宁市总硫沉降量的28%,故在南宁市的酸雨形成过程中外地源占据主导地位.自2001年8月-2002年9月,桂林、柳州、梧州、南宁4个城市环保监测站同步进行的10次降雨过程的pH观测结果亦表明,对南宁市硫沉降贡献最大的仍为外来源.因此,这2类模式的计算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2.
我国硫输送和沉降量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介绍了我国排放的硫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输送规律,给出我国各省(区)1992,1993和1995年高架源和低架源平均硫沉降量、总沉降量及其来源省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证明,由于我国疆域辽阔,排放的大气酸性污染物有90%以上沉降在本国大陆地区和领海海域内。在日本和周边国家的沉降量不超过其本国沉降量的10%。   相似文献   

3.
基于WRF-CHEM模式模拟研究2016年11月、12月关中地区两次大气重污染事件期间咸阳市本地排放对当地PM2.5污染水平的贡献以及关中地区主要污染源排放对咸阳市PM2.5质量浓度的贡献。模式合理地模拟了研究时段内关中地区PM2.5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较好地再现了大气污染过程。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秋冬季重污染期间咸阳市本地排放对当地PM2.5的贡献约为30%,外源输送的贡献高达50%—60%。在关中地区的主要污染源中,居民源是秋冬季咸阳市PM2.5最主要的来源,在秋冬季的贡献分别为37.4%和60.6%;工业源和交通源对咸阳市秋季PM2.5的贡献分别为22.1%和11.2%,冬季的贡献分别为15.6%和9.8%;电厂源对秋冬季咸阳市PM2.5的贡献约为2.0%。因此,在秋冬季大气重污染期间,应该主要通过控制居民源排放来减轻咸阳市PM2.5污染。  相似文献   

4.
闽南地区酸沉降来源特征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计了一个二维长距离硫传输Lagrangian模型,模拟了闽南地区酸沉降的来源特征?结果表明:闽南地区硫沉降中外来源与局地源的相对贡献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变化;由年均贡献看,闽南地区硫沉降主要由外来源的长距离输送造成   相似文献   

5.
大连市酸雨的变化趋势及来源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期间大连市的酸雨污染呈波动趋势,2009年的酸雨污染最为严重,酸雨频率达到40.3%,pH均值4.84,属于中酸雨污染。大连市酸雨的来源受外来地区输送的影响较大,大连市本地源排放对硫和氮的湿沉降的贡献仅在10—20%之间;外来源中,山东排放的贡献占30~40%,辽宁其他区域的贡献10%左右,同时日本、朝鲜和韩...  相似文献   

6.
闫慧  张维  侯墨  李银松  高平  夏青  孟晓艳  范丽雅  叶代启 《环境科学》2020,41(12):5215-5224
为划分我国臭氧污染控制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臭氧污染控制措施,根据2018年地面臭氧浓度监测数据,分析了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臭氧超标情况,利用TCEQ方法计算出各城市的本地生成O3量与区域传输O3量,对本地生成O3量与O3日最大8 h平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决定系数(R2)确定了各城市臭氧污染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2018年全国共有121个城市O3浓度超标,超标率达35.8%;104个城市本地生成O3对当地O3污染影响较大,是O3污染的主要来源;另外234个城市O3污染的主要来源则以区域传输O3为主.利用城市O3超标情况与O3污染来源将城市分为4类:超标-以本地生成O3为主的城市(N-L)、超标-以区域传输O3为主的城市(N-T)、达标-以本地生成O3为主的城市(S-L)和达标-以区域传输O3为主的城市(S-T).最终根据各个省份中4类城市的占比,将全国划分为3类控制区:重度控制区、中度控制区及一般控制区.重度控制区中的N-L城市在3类控制区中占比最多(20.3%),污染最为严重;中度控制区中4类城市的占比均属于中等水平;一般控制区中S-T城市占比最多(65.4%),污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太原地区的大气氮湿沉降时空变化规律,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采用雨量器对太原市市中、近郊和远郊三地大气氮湿沉降进行了为期2年的监测。得到市中、近郊、远郊的NO3--N平均浓度为12.9、18.4、1.3 mg/L,NH4+-N平均浓度分别为3.6、2.3、1.6 mg/L。季节变化上看,NH4+-N浓度值四季相对平均,春夏季稍高,而NO3--N浓度变化较大且冬春季浓度值较高。三个采样点大气氮湿沉降量(无机氮)年均沉降量分别为40.0、48.0、14.2 kg/hm2,以近郊的沉降量最高。市中、近郊、远郊的NH4+-N沉降量分别为9.0、5.0、8.2 kg/hm2,占总无机氮湿沉降量的比重分别为22%、11%、57%,NO3--N沉降量分别是31.0、43.0、6.0 kg/hm2,占总无机氮湿沉降量的比重分别为78%、89%、43%。从上可知城市降水中主要以NO3--N沉降为主,农村则以NH4+-N沉降为主。结合市中、近郊、远郊NH4+-N/NO3--N浓度比值分别为0.54、0.30、1.31,充分表明市中和近郊大气氮湿沉降主要来自工业和交通运输源,远郊则来自农业源。另外,市中、近郊月氮湿沉降量与降雨量差异不显著,远郊则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影响市区两点氮湿沉降的因素较为复杂。由以上数据看出市中和近郊氮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应根据各自沉降特点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主要城市酸沉降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山东省多年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其17个设区城市的酸雨现状,并研究了济南市和青岛市硫的干、湿沉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5a(1997~2001年)青岛市降水酸度位列全省17城市之首,是唯一降水pH年均值低于酸雨临界值5.60的城市;山东省主要城市的降水酸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济南市和青岛市近年来硫沉降总通量基本稳定或呈下降趋势,仍达10t/(km2·a)左右;在硫沉降总通量中,硫干沉降的贡献率达80%以上,而在硫干沉降通量中,SO2干沉降的贡献率要远远高于SO42-干沉降的贡献率.通过分析酸雨前体物排放强度、土壤酸碱性以及气象条件对酸沉降的影响,揭示了山东省内主要城市酸沉降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9.
基于OSAT方法对上海2010年夏季臭氧源解析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上海夏季臭氧浓度超标现象频繁出现,危害人体健康,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大气环境问题.本文采用CAMx模型并使用OSAT方法对上海2010年夏季(8月)地面臭氧的源贡献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探讨了上海本地、浙江、江苏和远距离传输对上海徐汇站O3浓度的贡献,同时还详细分析了上海本地8类源(农业源、工业过程、工业锅炉、电厂、生活源、交通源和挥发源)的贡献特征.结果表明:在白天O3低浓度污染时段和夜间,上海徐汇站O3主要来自外围(最内层模拟区域之外)的贡献.而在白天高浓度O3污染时段,来自上海市本地污染源排放的贡献率显著地升高.从2010年8月6—31日期间徐汇站O3小时浓度贡献百分率的平均值来看,外围贡献了61.2%,上海本地、江苏和浙江对上海徐汇站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22.8%、7.4%和8.6%.工业过程是上海本地O3的最大贡献源,其次是挥发源和交通源,因此,降低上海本地O3污染浓度的有效措施为控制来自工业过程、挥发源和交通源的O3前体物的排放.另外,通过OSAT方法模拟计算还得出,上海市交通源、上海电厂和工业过程是徐汇站NOx浓度(O3的重要前体物之一)的三大主要贡献源,实施针对该三大重点排放源的减排措施将有效减少上海市的NOx大气环境浓度.  相似文献   

10.
西安是关中盆地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特殊的地形和工业发展导致冬季细颗粒物(PM2.5)污染严重,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措施迫切需要明确PM2.5的来源.本文基于空气质量模式CAMx(Comprehensive Air Quality Model with extensions)、颗粒物源解析模块PSAT(Particulate Source Apportionment Technology)及融入多种来源数据后建立的排放清单来量化西安地区本地及区域传输贡献.在本文研究的重污染过程中,模式的模拟精度合理,模拟与观测值相关系数为0.78,FAC2达到95%.PSAT模块在本次重污染过程中对西安PM2.5的来源解析结果显示:在城区,西安本地为最大的排放源区,日均贡献率均大于60%,其次为咸阳8%,省外的传输为6%;在郊区,西安本地的贡献减少,传输贡献增加,其中阎良区传输贡献达到83%.对西安城区的一次细颗粒物面源排放量减少50%模拟后,城区和郊区来自周边区域渭南或咸阳的贡献率有6%~8%的增长.该研究结果表明需要从本地排放管控和区域联防两方面来改善西安地区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