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1 毫秒
1.
高精度管道泄漏监测报警定位系统是基于管理中心平台上集成了次声波泄漏监测定位技术、最新的卫星定位技术和通讯技术为一体的管道泄漏监测系统.通过在孤东采油厂原油外输线的研发应用,能够准确的监测到原油管线泄漏点,为打击盗油行为,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山东LNG接收站在投产前夕发生LNG管道泄漏,针对管线泄漏制定了四套方案,并从作业安全性、修复质量、修复速度等多个方面进行方案比选,最终选择了在泄漏部位增加1吋法兰短管,焊接完成后法兰封堵的方案进行泄漏处理,顺利完成修复并按时投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浅谈天然气管道修复补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管道泄漏类型进行分类,分别制定了治理措施和补强方案。结合川气东送天然气管道的实际案例,验证了管道修复补强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挥发性有机物(VOCs)检测设备管线组件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技术中的编码问题,采用拍照法进行组件识别,解决了非工艺检测人员难以根据管道工艺流程图(PID图)对泄漏组件进行编码的重大难题。鉴于目前国内VOCs检测团队多由非工艺人员完成,拍照法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通过将采用红外定性设备与定量监测设备的监测结果进行比对,证实当前智慧LDAR(smart LDAR)检测方法不能完整呈现企业实际VOCs的排放情况,不推荐采用此法对石化行业开展LDAR工作。  相似文献   

5.
为分析城镇燃气管道泄漏灾害演化过程,通过收集城镇燃气管道泄漏典型事故案例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灾害链及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城镇燃气管道泄漏灾害链,并将其转化成复杂网络拓扑结构图,分析其关键节点和关键边。结果表明:城镇燃气管道泄漏灾害链可分为灾害演化前期、灾害演化中期和灾害演化后期,通过破坏火灾、爆炸、建筑物倒塌、相邻管线受损、管道泄漏、社会公共事件、企业停产、人员伤亡等关键节点或者切断管道泄漏→爆炸、管道泄漏→火灾、相邻管线受损→供气设备损坏、道路破坏→交通瘫痪、爆炸→相邻管线受损等关键边,可有效破坏或切断城镇燃气管道泄漏灾害链的网络传播路径。该研究结果可为城镇燃气管道泄漏灾害事件应急处置和断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内石化企业厂际管线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无标准可依的问题,从规划、选址和安全距离、管道穿跨越、安全设施、管道质量和完好性4个方面,确定了厂际管线隐患排查标准。建立了厂际管线隐患风险评估矩阵标准,开发了厂际管线隐患事故后果可能性和严重性等级确定方法,并提出了不同等级风险的管控要求。  相似文献   

7.
油气管道雷达预警测漏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油气管道安全生产的防护措施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输油气管道上安装SCADA流量监测系统,即利用流量差和负压波技术来判断油气管道的泄漏并定位;另一种是利用声波技术来监测油气管道的安全状况。我国的输油气管道普遍安装了SCADA流量监测系统,长期运行实践表明,该系统反应迟滞,对自然破坏和人为破坏不能做到及时发现,往往是油气泄漏发生了很长时间才能报警。国际上,主要是美国和法国使用声波技术,1km造价在1×104美元以上,因其造价昂贵和使用不方便,我国没有采用。油气管道雷达预警测漏技术,是针对我国输油气管道的实际情况,采…  相似文献   

8.
针对油田油气输送管道面临的泄漏和占压、安全距离不足两类突出隐患进行综合分析,从管理和技术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制度标准、加强运行管理、做好检测评估、提升应急能力、加大科技应用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9.
郭磊  贾永刚  付腾飞  刘晓磊  赵战坤 《环境科学》2012,33(12):4352-4360
地下污水管线的泄漏将会对土壤、地下水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一套基于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的地下污水管线泄漏原位自动监测装置,通过室内模拟实验,验证该装置在不同地下水水位条件下对地下污水管线泄漏进行实时监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泄漏管线位于包气带中时,能够迅速监测到管线发生的小流量泄漏;当管线位于地下水水位附近,也能迅速监测到管线发生的小流量泄漏,而且通过管线以上土层电阻率的梯度变化,还可推测污染物泄漏的程度;当管线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由于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迅速的混合并扩散,只有当泄漏达到一定浓度,使电阻率产生能够观测到的变化,才能监测到泄漏发生.本研究所使用的装置能够对位于不同地下水位和埋深条件下的污水管线泄漏进行实时自动监测.  相似文献   

10.
从泄漏扩散控制系统结构原理、预警方法、关断触发、泄漏量计算、泄漏后的处置、泄漏点定位等介绍了CPP管道泄漏控制新技术,并通过虚拟空间均匀扩散模型,计算了失误情况下扩散范围,推荐了管道环空封隔长度、触发压力阈值和搬迁距离。通过建设实验管道证实了CPP管道泄漏安全连锁控制比普通管道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塔河油田管道泄漏的精准定位与可靠监测,借助于负压波法和音波法的原理,将次声波泄漏监测技术和负压波法泄漏监测技术进行优化组合。通过2种监测技术相互校准、耦合,建立了适用于现场的单音波管道泄漏监测仪加采集压力信号方式的管道泄漏监测系统工艺技术,从而减少误报率和提高了泄漏位置定位准确率。测试结果表明:改进的音波泄漏检测系统可实现对最小孔径3 mm泄漏点的可靠检测和定位,同时可应用于高黏度含溶解气稠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  相似文献   

12.
海底管线具有高风险性,一旦泄漏和破坏将引发严重的海洋污染事故.以杭州湾海底管线为例,分析了导致海底管线泄漏的因素,提出了海底管道负压保护方案,指出在海底管线一旦破损溢油,及时利用真空抽油泵抽油,使海底管线管段内产生负压,能有效阻止海底管线溢油.  相似文献   

13.
3月16日2时30分,安庆石化经167小时艰苦奋战,终于将处于泄漏状态的"主动脉血管"——热电联合装置甲循环水管修复完毕,消除了这一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的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14.
炼油行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物,是形成二次污染物的重要前体物,也是引发大气环境问题的重要污染物.以天津某炼油企业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的工作实践为例,结合炼油行业生产装置的工艺特点,介绍在该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时的工作流程,包括设备和管线组件密封点位的建档、检测、泄漏点位的修复、复测以及泄漏量核算方法,对炼油行业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的排放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建立DN25规格的小尺度埋地管道试验装置,开展了气相和超临界相CO_2通过2 mm口径的埋地管道向上泄漏试验,通过改变管道埋地深度(0 mm、200 mm、400 mm),研究了气相和超临界相CO_2埋地管道发生泄漏时土壤表面和泄漏口区域的形貌,以及泄漏口附近管壁和土壤区温度的分布。结果表明:气相和超临界相CO_2埋地管道发生泄漏时,在不同相态和管道埋地深度下,土壤表面会呈现"土壤喷射"、"小孔射流"和"土壤隆起"3种不同形貌;当土壤表面不发生"土壤喷射"时,泄漏口附近会形成冻土球;管道埋地深度越大,管壁温降速率增大,管壁最低温度降低;土壤区温度与埋地管道距泄漏口的距离呈指数函数关系,且在泄漏口附近土壤区射流方向的温降最大,管道埋地深度增加使得泄漏口附近土壤区在射流背向的温降幅度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管道输送危险废物到回转窑焚烧是最有效的处理危险废物的方法。但由于物料的复杂性导致管道容易堵塞,清理管道耗时费力,易造成停产,因此建立管道压力监测预警系统非常有必要。首先介绍了系统的组成,着重阐述了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标定,然后描述了传感器安装管路图,最后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各种监测预警功能,主要包括管道压力损失、实时监测固体泵容积效率、判断管道堵点位置、预警管道淤积及卸料预警。可为管道输送危险废物焚烧工艺的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综合分析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框架的基础上,从业务组织体系、监测方案综合协调机制、数据库和软件模块4个方面构建了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业务体系,并探讨了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结果在海洋空间区域/规划、海洋生态补偿与生态修复、"湾长制"等海洋管理新制度、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与追责、海洋与环保督察等具体海洋监管工作中的应用方向,为构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探索切实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工矿企业遗留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突出,城市建设再开发利用环境安全隐患凸显。本文分析了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面临的主要难题:场地环境条件复杂,场地污染精准识别难度大;技术方法不健全,场地污染风险评估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治理修复难度高,污染场地安全利用技术支撑不足;风险管理基础薄弱,场地环境监控预警体系建设滞后。分析了场地环境精准调查、污染风险本土化评估、治理修复策略综合决策、场地污染风险控制、安全高效修复以及棕地风险分级管控等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的重点环节及具体做法,并介绍了上海桃浦工业区转型再开发过程中的场地污染风险管控与治理修复的实例,以期为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管控提供思路与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9.
运用CFD仿真软件Fluent,参考国内某炼厂常压塔挥发线管道结构和运行工况,对注水后管道内的多相多组分状态进行了模拟,编写了相应的传热传质模型,对其中的腐蚀性介质参数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注入中性水后,挥发线管道内气相腐蚀性介质HCl和H_2S在水相中快速溶解,导致水相pH值呈酸性,注水点下游附近出现了液相跌落区,此处的pH值最低。对不同的注水流量和液滴粒径的注水工况进行模拟后,发现注水参数对跌落区的位置、最低pH值产生了影响,其中液滴粒径的影响更加显著。据此,预测了不同注水工艺对塔顶露点腐蚀状态的影响,以期指导腐蚀监测和工艺防腐。  相似文献   

20.
针对普光气田高含H_2S (13%~18%)和CO_2(8%~10%),输送介质对站场及管道的腐蚀问题,从设计、选材、内外防腐、腐蚀监测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防护控制措施,确保气田的安全平稳可控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