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谢意 《四川环境》2021,40(2):198-203
河长制作为一种综合管理制度,明确了河湖治理的权利和责任,实现了外部性的内化与交易费用的降低,河长制的起源是内生性变化的结果,其制度变迁的过程受制于路径依赖的惯性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变化,河湖水质的改善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验证了河长制是制度创新的成功实践.中国河湖治理制度的演进符合制度变迁的进程,河长制的实施是历史的必...  相似文献   

2.
治理与管理大不同,新时期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河长制"提出了新要求,具体体现为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手段现代化和治理模式市场化等。当前河长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但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组织体系不完善、法律地位不清、河长职责边界不清、媒体存有偏见、公众认同参与度有待提升等问题。要推进"河长制"走向"河长治",需要不断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积极构建多元治理体系,努力提升治理现代化和智能化水平,加快推进治理市场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河长制"在全国范围内的普遍开展,解决了其合法性问题。作为保护水环境的治理手段,参与主体的权责分配以及治理效果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以浙西王村为例,分析村民在河长制实施过程中从河道治理的局外人到局内人的认知转型,即村民从最开始的不了解到了解。其中,不了解源自北河功能单一、村民政治参与度低、村委注意力分配不均等因素;了解河长制是基于利益共同体的构建、治理成效的提高以及制度环境影响的考量。最后,就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度提出了一些建议。文章认为权力主体的注意力分配影响村民对公共事务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正>河流存在流域、河段、栖息地等空间嵌套尺度,各空间尺度对应了河流保护与治理的不同层面。以创新模式管理河流,有利于推进"河长制"深化和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16年12月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并指出"河长制"是解决我国复杂水问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举措,是完善水治理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的制度创新。"河长制"是指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承担"河长",负责辖区内  相似文献   

5.
江西水资源丰富,河系发达,但水污染治理形势不容乐观。为解决当前严重的河湖污染及传统条块分割治理体制机制不畅问题,江西开启了独具特色的河长制治理序幕。河长制实施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城市内河区域工农业发达,公众的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强,高校和民间公益组织众多,引导和培育"民间河长"的基础条件成熟。构建民间河长体系将对"河长制"产生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丰富,伴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河湖的污染日益加重,使得水资源污染、水生态系统破坏、河湖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加剧。基于此,河长制这一独具中国特色的河湖管理制度便应运而生,为解决我国当下的水生态环境问题而设计。然而,另一方面,河长制仍处于初级探索阶段,在具体的制度设计和实施中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针对于当前"河长制"推行中存在的法律问题,找出当下河长制推行中的相关问题,并根据我国河长制实施的立法现状,提出河长制推行中发展完善的相关构想。  相似文献   

7.
《绿叶》2018,(10)
正珠三角及深圳在治理黑臭水体和践行《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过程中,存在观念转变问题,由民间组织建立的"民间河长"发挥了"公众参与"监督作用,推动了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创新。一、"河长制"与环保督察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河长制"  相似文献   

8.
武升林 《四川环境》2022,(2):202-206
河长制创新了河流污染治理模式,取得了较为积极、明显的成效.对河长制进行法治化背景下研究不仅可以探清河长制所涉及的理论,还可以了解河流治理面临的问题,然而基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向度,河长制亦存在运行不足或困境所在.针对河长制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困境,对河长制的法律保障、公众参与、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关意见,...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水环境治理中出现一项新型行政管理机制——河长制,具备明确化责任、针对性治理、刚性化考核的特点,是实现我国水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举措。然而,由于河长制尚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存在法律制度滞后、治理结构单一、缺乏部门间协同合作等问题。对此,通过对河长制专项立法,构建多元化参与机制,协调区域间水环境协调治理等方式,使得河长制更加合理化与规范化运行。  相似文献   

10.
河长制推行中公众参与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环境》2021,40(3)
河长制作为一项行政系统内部的创新制度,在水污染治理上取得了实际的成效,同时也存在着严重的弊端——高度依赖人治、考核问责缺乏监督。为了使该制度不沦为短期运动式治理的手段,长久地为水污染治理发挥作用,就要完善其中的公众参与机制,牢固制度的基石。通过对河长制中公众参与的法律法规进行研究以及对目前各地方的实践现状进行归纳分析,笔者发现:从现阶段来看,公众参与河长制存在无人负责的空白参与、缺乏法律依托的无序参与、低水平的末端参与的问题。因此,河长制中的公众参与机制需要从明确责任主体、加强法律保障、提升参与水平进行多角度完善,以此推动河长制长效、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河长制在河湖治理效果上取得良好开局,但在当下实践中河长制仍存在逻辑错位、"人治"之嫌等内生弊端与考核问责机制不健全等现实困境,成为河长制长效化进程中的阻碍。而完善与细化河长制相关法律法规能够为河长制在实践中提供明确指导,确定多元主体在河长制中的社会责任有助于形成河长制社会共治模式,构建河长制长效机制能够引导河长制走制度化道路,最终实现河长制长效化。  相似文献   

12.
周仕凭 《绿叶》2008,(9):46-57
太湖蓝藻事件后,无锡实施"河长制",一把手当河长。每一条河流的水质变化,牵动着每一个"河长"的心。原来毫不起眼的河流,如今成了悬在"河长"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水质不好,乌纱不保;水质改善,有奖金!"水污染"促成了"水治理","河长制",不应只是无锡的,它应属于"水危机"下的全中国,这是催生河清水绿的可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川东北B市两区三县推行河长制地区的农村居民进行实地走访调查。研究数据表明,河长制是目前改善农村水生态环境、构建生态文明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同时,农村居民对河长制的认知情况较差,应当构建治水信息化平台,加大河长制宣传力度,拓宽农村居民参与力度,将河长作为整个流域水环境治理的纽带,将政府治水与农村居民水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努力构建农村水生态环境治理长效机制,确保农村地区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正水利部、环境保护部等十部门2016年12月14日联合召开视频会议,动员部署《关于全面推进河长制的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环境保护部副部长赵英民出席会议并讲话。赵英民指出,全面推进河长制,是党中央、国务院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出的一项重大制度安排,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的重要思想,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导  相似文献   

15.
6月8日,央视记者来到肥西县专访"河长制",并在《新闻联播》播出。肥西"河长制"真正有效地把法律规定地方政府为环保责任主体落到了实处,解决了"九龙治水"治不了水的难题。七月流火。但在全国经济百强县——安徽肥西县,比这七月更加火热的是"三级河长"治理河湖污染的冲天干劲……央视关注百强肥西"河长制"6月8日,央视记者来到肥西县,对县长胡明文作"河长制"专访,并在《新闻联播》播出。期间,  相似文献   

16.
河长制从地方性实验到获得全国推广并正式写入法律,不过短短十年时间。河长制的成功之处在于解决了河湖管理保护"多龙治水"的困局,并调动了地方政府治水的积极性。但河长制也面临着高度依赖河长个人与考核制度的隐忧,其发展过程始终伴随着人治与法治之争、应急机制与长效机制之辩,以及重奖励轻惩罚、强化权力集中弱化公众参与的评价。提升与完善河长制可以从制度内与制度外两个方面着手:制度内的提升是指河长制内部机制的改良,包括考核制度的完善、公众参与水平的提高;制度外的提升是指与河长制配套的制度环境建设,包括环保行政队伍与行政执法力度的加强,以及与水环境治理相关的市场工具、政策工具与法律工具的综合 运用。  相似文献   

17.
<正>一是步调统一的协调机制,二是全域治理的责任机制,三是多方参与的监控机制,四是从严从实的督导机制,五是协同联动的执法机制,六是奖惩分明的考评机制。"河长制",即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河湖管理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不同流域、行政区域和行业。河长制涉及的部门多、层级多,需要建立什么样的协调机制才不会"打架"?  相似文献   

18.
卫雪晴 《四川环境》2021,40(1):223-227
河长制是中国水环境治理的重大创新实践,其明确的责任、针对性的治理模式有效实现了水环境质量的大步提升.然而,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河长制与流域整体性治理之间依然存在着操作上的缝隙亟待解决.以流域水污染为典型对象,从共容利益的角度,讨论了上、下游河长协同治理的利益博弈结构,明确影响上、下游合作的因素,进而提出河长制背景下促进流...  相似文献   

19.
张楠  朱立琴 《四川环境》2021,40(2):208-213
河流治理问题不仅关乎国家经济问题,而且涉及人民根本利益,所以在面对严峻的河流问题,探寻其症结所在,探索河流治理价值取向则显得尤为重要。河长制作为新时代治理河流的治河政策,对于缓解我国河流治理困境以及对河流治理价值取向转向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于河长制的实施背景,从维护河流生态价值的角度出发,通过总结梳理河流治理体制现状,强调研究河流治理价值取向的重要性,通过对河流治理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路径的理论的研究,辨析河流治理的价值取向,并从意识层面出发、从保障与监督机制以及立法协调角度对河流治理价值取向实现路径进行深入探索,得出其对维护河流生态功能、维持河流生态价值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河流管理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河长制是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湖全面管理的机制性安排。福建生态文明试验区在全面推行河长制过程中,面临部分改革工作进展缓慢、效果不如预期等问题,亟待进行全面评估。本文剖析了河长制在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甄别了河长制与相关政策的逻辑联系,从政策过程的制定和执行阶段出发,通过指标法进行评估。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2个、二级指标5个、三级指标39个,并给出各级指标权重,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从得分情况来看,福建省全面推行河长制总分为0.90分,评估结果为优秀;从一级指标评估结果来看,政策执行阶段总体好于政策制定阶段;从二级指标得分来看,长效执行机制评估结果为良好,方案制定的评估结果为合格,其余为优秀;从三级指标得分来看,优良率达71.79%。在此基础上,从法律法规、政策协同、跨省协调、任务统筹、管护手段、社会参与等方面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