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化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化工过程本质安全概念的发展历程和本质安全化设计的主要原则,分析了化工过程整体安全策略的实施方法,介绍了几种本质安全化评价方法及常见方法的实施特点;介绍了本质安全化设计和本质安全化评价的实践情况,以丙酸异丙酯合成反应为例,展示了本质安全化设计在化工过程设计阶段的实用效果;提出了化工过程本质安全化技术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包括本质安全化设计思路实践、本质安全化评价方法的选择和化工过程整体安全防护体系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2.
大气颗粒物检测技术是对大气颗粒物的浓度、粒径、化学成分等参数进行检测的一类技术的总称。为了清晰展现现有大气颗粒物检测技术的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从专利检索S系统的VEN专利数据库以及Patentics专利检索系统中提取了相关专利文献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专利申请量的时域分布、地域分布以及申请人与发明人分布三方面研究了全球大气颗粒物检测技术的专利布局情况。此外,还采用了三重指标:被引证次数15次以上,每年被引证次数1.5次以上,权利要求30项以上,来确定核心专利,以提高核心专利的查全性。对核心专利的技术概要进行了介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借助引证分析和语义关联分析方法分析了大气颗粒物检测领域的技术发展路线。  相似文献   

3.
HAZOP技术是目前国外化工企业加强安全管理重要手段.HAZOP的原理与方法,不仅得到国际化工界的普遍认可,而且还在航空航天、核工业、汽车制造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HAZOP技术既能够指导化工工艺设计人员及早发现设计阶段存在的安全风险,从而完善设计,从源头上提高化工过程本质安全水平,也能指导生产管理和操作人员查找在役化工装置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及早采取措施,防范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4.
从专利的角度探究了空气净化器相关技术的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选择中国专利文摘数据库中的空气净化器相关专利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专利申请情况、主要申请人的专利特点、专利发展趋势等方面,研究了中国空气净化器技术的专利布局情况。通过空气净化器的专利布局分析,希望对业内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微/纳米塑料具有分布广泛、粒径小、难降解、可吸附有毒物质等特性,其去除效果及对环境污染的现状尚不明晰,是当前研究热点和难点.本文从供水管网中微/纳米塑料的来源、分布规律及水质安全危害等角度,概述了全球范围内供水管网中微/纳米塑料的研究现状.结果表明,给水处理厂出厂水携带残留的微/纳米塑料颗粒进入供水管网,而塑料材质管道在水力、水质作用下(流速、机械磨损、消毒剂等)同样存在微/纳米塑料释放可能.微/纳米塑料自身的密度、电荷等固有特性影响了它在供水管网中的空间分布规律,且在饮用水输配过程中,微/纳米塑料可同有机物、微生物等物质反应,从而影响供水管网的水质安全.本文旨在提出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从而为进一步了解微/纳米塑料对饮用水安全的影响及如何控制其污染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颗粒物微界面的物理化学过程在混凝工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决定作用.有关界面过程化学的研究构成了混凝技术研究与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理论基础.本文仅以颗粒物/AOM-IPF-水溶液的相互作用为例,从水体颗粒物的稳定性、高效纳米絮凝剂的研究、微界面形态与过程以及混凝作用机理等诸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与进展加以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7.
典型环境微界面及其对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微界面是影响污染物转移转化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污染物的非均相微界面作用过程也是认识和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基础.因此,对环境微界面及其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对环境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已有相关研究为基础,初步总结和归纳了典型环境微界面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基本过程及其对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从典型微界面的交互作用、污染物在微界面间的转移、污染物在微界面的反应等方面,阐述了污染物的微界面环境行为,介绍了基于环境微界面过程的污染控制与净化原理及技术特征.同时,对环境界面问题的研究重点和方向作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8.
重要化工原料过氧化氢的绿色、高效、安全制备工艺一直是研究热点之一。由氢气和氧气直接化合制备过氧化氢法(DSHP)具有过程简单、成本低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从原子层面反应机理、催化剂中贵金属的选取和复配效应、载体的组成和空间构型、反应介质的组成以及反应器中的流动控制等5个方面,总结近十年在利用微反应器实现DSHP反应方面的进展,并对该工艺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国内外密封安全环保问题的严峻性,综合国内外调研情况,研制微泄漏法兰密封组件技术,采用恒应力先进理念设计和材料处理技术,进一步提升微泄漏密封的长期密封可靠性和微泄漏密封性能,结合现场应用和资质认证,通过微泄漏密封技术的应用,提高石化装置的本质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0.
特别选题:环境微界面过程与污染控制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关注的是污染物的均相环境过程,这一点在大气污染化学和水污染化学的研究中尤其明显。然而近年来,人们开始关注环境中的非均相反应过程,从相对微观的尺度思考和探索环境的微界面问题,并从不同的视角不断认识和揭示这一过程在环境污染及其控制中的作用和意义。1997年,由荷兰科学家L.K.Koopal教授发起设立了Interfaces Against Pollution两年一次的系列国际会议,形成了全球范围内有关科学研究组织和科学家探讨和交流环境界面问题的重要平台。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汤鸿霄院士在我国首次提出环境微界面的概念,并于2003年主编了《环境科学学报》之“环境微界面过程研究论文专辑”,为该专辑作序并发表了“环境纳米污染物与微界面水质过程”的研究论文,对环境纳米微界面问题给出了全面和准确的内涵,进而开启了我国在此方面的系统性研究工作。基于汤鸿霄院士提出的环境微界面内涵和思想,2006年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组织了“环境微界面过程与污染控制”创新研究群体,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资助。群体的研究目标是深入探索污染物在环境微界面的转移转化机制与控制原理,力争在复杂条件下微界面的定量化表征、污染物在环境微界面的转移转化规律及复合效应、基于微界面原理的环境过程调控等方面取得科学与技术突破。该研究群体的建立及深入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将有力推动我国环境微界面理论和技术的研究进展,也将不断培养本研究方向的专业化高级人才。在过去的2年里,该研究群体在不同环境微界面特征及过程表达、污染物在典型介质和界面变化行为的原位观测、水/气/土/生物微界面上污染物的转移转化规律、基于微界面过程的水、气、固等环境的污染控制等方面取得预期研究进展。本专栏所组织的稿件,即试图从不同角度反映我们所关注的环境微界面研究领域,并通过前期研究所获得的一些具体的科学数据和结果,对环境微界面过程给出进一步的认识。然而,由于本群体的研究工作还不够深入,这样一个专栏所发表的内容不论是对环境微界面的概念与内涵,还是在探索与创新上,都还是初步的和不成熟的。或者说,本专栏所反映的只是一个有待发展和完善的科学思路。由于本专栏作者水平有限,这些论文定有不少谬误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衷心感谢《环境科学学报》编辑部为我们提供这样一个重要的平台和机会,感谢他们为本专栏组稿、编辑和出版所做出的辛苦努力!  相似文献   

11.
吸附法回收化工储运过程溢出气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现有单级活性炭变温吸附回收技术使用现状,同时对目前创新发展的多级活性炭变温吸附回收技术进行了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化工储运生产过程中,采用多级活性炭吸附、蒸汽脱附、常温冷却水冷凝技术回收化工储运过程溢出气比较彻底、安全.  相似文献   

12.
石油化工、环境化工、生物化工、医药化工等众多行业都离不开化工分离过程,本文从膜分离技术、蒸馏技术、萃取技术三方面对化工分离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微纳米气泡技术备受研究学者的关注,已广泛应用于医学、渔业、农业和环境等领域。其中,在水处理领域应用微纳米气泡技术有着诸多优势,比如可以减小设备规模,缩短运行时间,降低运行成本以及提高污染物去除效率等。介绍了微纳米气泡具有在水中停留时间长、ζ电位高、强氧化性和传质效率高的基本特性,论述了其在水体修复和废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情况,以期为微纳米气泡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针对精细化工生产中反应失控多发的问题,对南通某化工有限公司异构化反应开展热化学风险评估,确定反应工艺风险度等级,根据反应工艺危险度等级,设置相应的自动控制、安全仪表及物料释放收集系统,完善风险控制措施,从而提升反应的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专利分析法,对天津市2018—2022年在环境监测领域申请的专利进行梳理,重点分析了天津市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天津市环境监测产业创新的合理化建议。分析结果表明,过去5年,天津市环境监测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专利申请的热点区域集中分布在滨海新区、南开区。专利申请人中企业占比70.23%,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局面。但专利数量前10的申请人中,以天津大学为代表的高校、科研机构占60%。占比最高的小类为借助测定材料的化学或物理性质来测试或分析材料(G大类中G01N),监测技术主要集中于设备的改进、采样。过去5年中,天津市专利数量趋于稳定,技术创新的活力有所下降。建议天津市在环境监测产业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通过规划牵引有序引导技术攻关和布局,加大环境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支持力度,培育龙头企业,发展成区域特色环境监测产业。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前行,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剧,进而致使水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这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同时也影响到了饮用水的安全。因此,为了实现对微污染水源水的有效处理,我国在该领域开展了相应的处理技术研究,以实现对这一问题的有效解决。本文对中国当前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的现状与进展情况进行了综合阐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化工是江苏省重要支柱产业,但近年来不断出现的化工安全环保事故带来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尤其是2019年响水天嘉宜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教训极其深刻.为探寻化工行业整治及绿色发展路径,在回顾2006年以来先后开展的9轮化工行业整治的基础上,分析了江苏省化工行业布局、规模、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了化工产业发...  相似文献   

18.
研究从铁-炭微电解反应的基本原理出发,以SBR为主体工艺,将微电解作用与活性污泥法复合成为一种新型复合生物反应器。重点考察改复合反应器在处理模拟生活废水方面的过程及效率。研究表明,新的复合系统利用微电解的作用原理,强化了活性污泥法的生物学作用,提高了COD、氨氮、磷等污染物的去除率。这对目前以传统活性污泥法为基础的污水处理厂的改扩建提供了一定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有机气溶胶非均相和多相反应是复杂的微界面过程,它涉及气体的吸附、扩散、反应和解吸,传统的化学分析仪器不能提供完整实时的微界面过程的化学反应信息.气溶胶质谱仪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用于实时分析颗粒物化学组分的重要仪器,它弥补了传统化学分析仪器,如GC/MS在实时分析上的不足,为研究有机气溶胶非均相化学反应的微界面过程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旨在介绍气溶胶质谱仪的结构及其在研究有机气溶胶环境微界面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前,饮用水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针对微污染去除的净水工艺也随之快速发展,其中,高分子膜材料技术作为一门高效、新型的关键分离技术,在水质处理、尤其是直饮水制备等领域中应用日益广泛。文章重点分析了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膜分离过程在饮用水微污染处理中的应用现状,研究了相关工艺中出现的膜污染问题及其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