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一体式MBR处理4种不同农药废水,系统考察对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对农药废水中的氨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当进水氨氮分别为212 mg/L、175 mg/L、400 mg/L、691 mg/L时,其氨氮去除率分别为79%、84%、77%、74%。MBR对农药废水中氨氮的去除率会随着农药废水中氨氮浓度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稀土分离厂生产中氨氛废水治理的基本原理,采用化学法和生化法相结合治理稀土分离氨氮废水的方法,解决了氨氮废水对环境水体污染问题,使氨氮含量从6800mg/L下降到15mg/L以下,达到国家排放要求,每吨废水处理费用约为2.7元.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化学间接氧化法处理含Cl-的中高浓度氨氮废水,针对不同浓度的氨氮废水的电解时间的控制,提出利用废水的H+浓度变化控制氨氮废水实际处理时间.从理论计算及对模拟和实际氨氮废水进行电解分析发现:当废水氨氮还没有完全降解时,每一个NH4+降解的过程中会生成一个H+,c(H+)随着时间线性上升;当氨氮刚好完全降解时,c(H+)达到最大值;此后继续电解且废水pH<7时,电解过程形成的OH-会持续消耗H+,c(H+)随着时间线性下降.利用pH计实时监测废水的pH值,通过程控信号转换器进行c(H+)与pH值的换算,将pH值信号转化为c(H+)信号,可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4.
采用电化学间接氧化法处理含Cl-的中高浓度氨氮废水,针对不同浓度的氨氮废水的电解时间的控制,提出利用废水的H+浓度变化控制氨氮废水实际处理时间.从理论计算及对模拟和实际氨氮废水进行电解分析发现:当废水氨氮还没有完全降解时,每一个NH4+降解的过程中会生成一个H+,c(H+)随着时间线性上升;当氨氮刚好完全降解时,c(H+)达到最大值;此后继续电解且废水pH<7时,电解过程形成的OH-会持续消耗H+,c(H+)随着时间线性下降.利用pH计实时监测废水的pH值,通过程控信号转换器进行c(H+)与pH值的换算,将pH值信号转化为c(H+)信号,可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5.
聚醚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中和混凝-厌氧十好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在不同工况和运行参数条件下处理聚醚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中和混凝能有效地降低生物处理的污泥负荷,调节pH值6.7,聚合氯化铝的投加量为l00mg/L时.聚醚废水COD去除率可达28%,当进水的COD为3000~4000mg/L时,聚醚废水经此组合工艺处理后,COD的总去除率达96%以上,出水COD值约150mg/L.  相似文献   

6.
通过厌氧毒性测定试验,研究模拟废水及猪场原水氨氮对厌氧微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废水氨氮对厌氧颗粒污泥产甲烷活性的影响具有多重性,当氨氮浓度低于400mg/L时,表现为促进产甲烷作用。当氨氮浓度为800mg/L时,开始表现为抑制产甲烷作用,并且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增强。猪场原水在进水浓度下均表现为抑制作用。模拟废水50%抑制浓度为1900.1mg/L,猪场原水50%抑制浓度为1725.9mg/L;在相同的抑制程度下,模拟废水氨氮浓度均高于猪场原水,平均相差594.1mg/L。  相似文献   

7.
以氨氮浓度为7000mg/L以上的甘氨酸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吹脱法去除氨氮,对比了pH=10.0时,加脱氮剂和不加脱氮剂条件下的氨氮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加脱氮剂的在吹脱时间为5.5h时剩余氨氮浓度为11.4mg/L,达到国家一级标准的排放要求(小于15mg/L),不加脱氮剂的剩余氨氮浓度为112.3mg/L,无法达标;降低废水pH至9.5,投加脱氮剂进行吹脱,通过延长吹脱时间2.0~2.5h,也可使废水氨氮含量达标。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钛光催化降解处理氨氮废水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介绍了用TiO2和活性组分A复合在砖块颗粒上的(TiO2+A)催化剂的制备,用(TiO2+A)催化剂对氨氮废水进行了降解实验研究,并且对降解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TiO2+A)催化剂对模拟氨氮废水的处理效果好,当反应时间为24 h时,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5%以上;光催化氧化反应为一级反应;以砖块颗粒为载体(TiO2+A)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高,不流失,制作简单.对某化肥厂氨氮废水降解实验表明,8 h内可使ρ(氨氮)从238 mg/L降至8 mg/L,降解率达97%.   相似文献   

9.
利用填料塔作为吹脱解吸设备,结合表面活性剂增强传质的特点,选取表面活性剂作为第三方物质,以空气作为气流吹脱解吸废水中的高浓度氨氮。实验研究了废水温度T、pH值、气液比n、表面活性剂种类和投加量ρ等条件变化对氨氮解吸效率η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表面活性剂X后,氨氮脱除效率提高2%;影响解吸效率因素的主次顺序为pH>T>n>ρ;最佳操作条件为T=80℃、pH=11.0、ρ=15 mg/L、n=650:1。在最佳的操作条件下,处理氨氮含量为2 159.0 mg/L和3 680.5 mg/L的废水时,解吸效率分别达到95.28%和94.69%,即废水最终的氨氮浓度为102.0 mg/L和195.5 mg/L,低于废水后续生化处理进水指标中对氨氮含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某废水排放场地为例,利用HYDRUS-1D软件构建土壤水分运动和溶质运移模型,模拟废水中氨氮成分在该场地非饱和带和饱和带中的富集,迁移和衰减过程,从而定量识别和预测含氨氮废水在排放期间及排放后对土壤和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含氨氮废水在排污场地的垂向入渗过程中发生明显的吸附解吸作用,加上氨氮的反应衰减,使得氨氮浓度在垂向上呈现出逐渐降低的波浪式推移变化过程.废水排放事件对排放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明显影响,使地下水面处氨氮的浓度最高时可达867mg/L超过当地地下水背景值(0.106mg/L)8178倍,同时超过《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中的III类标准限值(0.2mg/L)4334倍,对地下水功能造成了损害.但是由于及时切断了污染源,终止了排放行为,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停排330d后土壤中氨氮的浓度接近0,地下水中氨氮的浓度低于2mg/L.  相似文献   

11.
从当前渤海湾天津海域的环境污染现状入手,分析了主要的污染物来源及污染类型,进而探讨了当前天津市海洋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并提出下一步管理方案,在此基础上针对现有成熟的修复技术探讨了适用于渤海湾天津海域的海洋环境修复方法。据此天津市环境保护部门制订相关法规并采取关停或整改等相应的措施进行管理,对企业的排放物实行环境容量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另一方面,天津市有关部门采用多种生态修复方法联合应用,如应用底栖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海带、紫菜等藻类的养殖,使得天津海域的环境质量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当前天津市农业源污染现状的分析,阐明了天津市农业污染防治地方环境标准制定的意义与必要性。在研究了国家、环境保护部及地方关于农业源水环境污染防治标准制定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天津市农业源污染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天津市农业污染防治地方环境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的具体建议,以及对标准实施方面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天气类型对天津大气PM_(10)污染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对天津地区出现的天气系统进行分类,利用后向轨迹模型对到达天津地区的气团轨迹进行模拟,并按照不同天气类型进行聚类,分析不同天气类型下到达天津地区的气团传输路径.结果表明,到达天津地区的气团主要来自西北和东南方向.对采暖期和非采暖期不同天气类型的出现频率及其对大气中ρ(PM10)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气类型是影响天津地区ρ(PM10)变化的重要因素.2008年采暖期的有利天气类型出现频率为84.2%,比非采暖期(66.9%)多17.3%;同期不利天气类型出现频率为15.8%,比非采暖期(32.2%)低16.4%.虽然采暖期颗粒物排放源强有所增加,但是有利天气类型出现频率明显高于非采暖期,而不利天气类型出现频率较低,这是2008年采暖期ρ(PM10)比非采暖期略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根据2010年天津市公布的各类排放源活动水平数据,采用排放因子法,估算天津市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结果表明:天津市人为源VOCs排放量中工业源贡献率最大,其次是流动源,生活源和生物质燃烧源贡献较小。根据天津市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现状,提出VOCs控制对策及建议,为大气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吴婧  贾纯荣 《交通环保》2002,23(6):15-19,36
通过水流分析、港区污水处理设施调查,对规划期内(2010年)港区水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了预测,研究了天津港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分析过程与方法,根据现有技术和经济状况提出并分析了控制计划。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供销合作总社全力打造天津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对天津市供销合作总社再生资源行业的基本情况、历史沿革及近期重点工作进行介绍,分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工作设想。为推进天津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油耗调查的2010年天津市农业机械排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问卷调查,采用基于燃油消耗量的方法估算出天津市2010年农业机械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的总排放量.2010年天津市农业机械总保有量为57.5万台,其中种植业机械最大约占52.5%;总动力为588万kW,运输机械占比最大为47.3%.估算出2010年天津市农业机械总油耗(主要为柴油)为6.7万t,其中运输机械耗油量为4.5万t.再根据燃油消耗量估算了天津2010年农业机械污染物排放量,NOx和PM年排放量分别为3470t和303t.  相似文献   

18.
为了降低天津市滨海新区中PM_(2.5)的污染,需要对天津市滨海新区PM_(2.5)污染的时空分布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天津市滨海新区近年来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选取PM_(2.5)的相关指标,对天津市滨海新区PM_(2.5)污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冬季时,PM_(2.5)的质量浓度值最高,在滨海新区的夏季时,PM_(2.5)的质量浓度值最低。PM_(2.5)在天津市滨海新区昼间大气中的质量浓度低于夜间大气中的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9.
2006年8月15日—9月15日同时在北京和天津对大气中的非甲烷烃(NMHCs)进行了同步观测,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计算了两地NMHCs的臭氧生成潜势以估计其对臭氧生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北京大气中ρ(NMHCs)平均值比天津高78.0  μg/m3.用上午的ρ(NMHCs)计算了京津地区臭氧生成潜势,分别为1 470 和814  μg/m3,其中苯系物对臭氧生成的影响最大,分别占总臭氧生成潜势的75%和73%,其次是烯烃(占13%和11%)和烷烃(占12%和16%). 比较两地ρ(NMHCs)和NMHCs的反应活性可知,北京地区大气中NMHCs的组成比天津的稳定,且其反应活性强于天津. 结合臭氧浓度发现,北京地区大气的氧化能力比天津强.   相似文献   

20.
根据自然灾害风险理论,自然灾害危险性评价的目的是确定区域内某类潜在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根据旱涝灾害危险性特点,以天津近16年的降水距平百分率为样本,借助信息扩散理论等方法对天津地区旱涝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及区划研究.结果给出了天津十三个区/县每年遭受重涝、大涝、偏涝,重旱、大旱、偏早六种不同强度危害威胁的可能性.通过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