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2003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进入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和体制机制全面转型期。建立了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构建可持续发展综合测度模型,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测度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态势。评价结果显示:①自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水平逐渐提升;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态势上升显著,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持相对稳定态势,但波动较大,资源环境并未得到根本好转。因此,从制度建设、区域协作、循环经济、结构调整等方面提出东北地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5—2019年长江经济带116个地市单元的面板数据,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3个维度构建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弹性系数法对可持续城镇化状态进行评估。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3个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也逐步上升,其中经济子系统上升幅度最大,资源环境子系统上升幅度最小。(2)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水平呈下、中、上游依次递减、局部地区呈“核心—边缘”的空间格局,其空间差异缓慢增大。各地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个别地市在城镇化过程中社会、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有所下降。(3)大部分地市表现不可持续城镇化发展状态,但表现可持续城镇化状态的城市逐渐增加。(4)长江经济带城镇化可持续发展主要存在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城市子系统发展不协调、区域间发展差距大等问题,需根据不同地市可持续城镇化状态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选取大鲵的养殖规模、饵料产量、深加工大鲵产值、生态投资、农村居民纯收入、政府对大鲵产业投资额等16项指标,收集了2012—2016年张家界市大鲵产业的相关数据,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运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对张家界市大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动态评价。结果表明:2012—2016年张家界市大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值分别为0.1467、0.1901、0.3173、0.7152、0.9458;评价指标的资源、经济、社会、环境4项子系统年增长率分别为5.36%、1.74%、3.42%、3.12%,说明2012—2016年张家界大鲵产业可持续发展总体呈上升趋势。在大鲵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的4项子系统中,资源子系统发展最快,经济和社会子系统次之,环境子系统最慢。研究还显示,张家界大鲵产业还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总体规模不够大、与旅游产业融合不深等问题。最后提出了张家界市大鲵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针对朝阳开发区造纸工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分析朝阳开发区造纸工业园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为朝阳开发区造纸工业园建设环境决策的科学性提供技术依据。朝阳开发区造纸工业园区域发展规划实施后,规划各期区域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基本保持稳定,均为Ⅲ级,即可持续发展水平为中等。经济子系统和社会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各期逐渐下降,而环境子系统可持续发展水平各期呈上升趋势。这说明,随着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其环境效益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5.
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一个复杂的区域系统,区域系统的协调性与综合水平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某地区的发展水平,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陕西省位于西部前沿,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的重要省份.选择区域子系统的组成要素并确定各要素的评价标准,根据集对分析的思想得到各子系统所处的状态,按照空间概念计算区域系统内各市的协调性和综合水平.结果表明:①陕西省大部分区域协调性在中等水平以上;②陕西省各市综合水平值普遍偏低;③陕西省各市综合水平与经济水平(以人均GDP衡量)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研究结论可为陕西省不同城市采取相应策略促进区域系统协调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原则和方法,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根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变化的动态性,子系统之间能量和物质流通的转化与信息的交互,形成人口、科技、环境、资源、经济5个子系统。某农业县三种方案对比的模拟实验表明,控制人口,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第三产业,优化产业发展结构,不但实现了GDP增长,而且环境质量指数稳步提升,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为使济南市更加科学、协调、稳健地可持续发展,根据科学性、操作性、可比性、代表性等原则建立济南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利用熵值法对济南市“十一五”期间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估;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济南市社会、经济、环境各子系统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影响以及各子系统间的协调状态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济南市可持续发展建议.文章对其他大中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贫困与环境恶化形势不断加剧。基于社会经济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选取16项指标构建了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熵值组合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截取2001年、2006年、2011年三个时间断面,对北方农牧交错带26个地级市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①北方农牧交错带社会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略有增加,但整体水平较低;②大部分低度协调类地区逐步向中度协调类地区转变,高度协调类地区数量增幅小,区域差异逐步缩小。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三年以来,西部地区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本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四部分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呼和浩特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收集并整理2002—2014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TOPSIS法和ARIMA-BP模型对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现阶段呼和浩特市可持续发展体系中资源节约水平相对平稳,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环境友好程度次之,社会进步水平稳定增长;未来六年,资源节约水平有较大改善,经济发展速度、环境友好程度和社会进步水平迅速增长,达到较好水平,呼和浩特市可持续水平向好的方向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苏维  袁野  姚建  张弢  宋鹏臣  陈可可 《四川环境》2007,26(4):72-75,87
根据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为了实现区域环境保护从战略酝酿阶段就参与区域国民经济综合评价,本文首次尝试提出了一套实际操作性强的、定量的、着眼于整体的区域可持续性发展SEA综合评价模式,并以成都市羊安工业集中发展区为例,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出发建立指标体系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实现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是振兴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战略部署.将我国沿海地区经济整体归纳为海陆经济巨系统,细分为海洋经济子系统和陆域经济子系统.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熵模型和一体化发展度模型建立海陆经济巨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沿海地区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程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沿海地区海陆经济巨系统系统熵值逐年降低,有序度增强,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度逐年提高.比较分析11个沿海区域的海陆经济一体化发展度,根据数据走势探寻演进规律,得出其发展具有共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基于熵权法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以绥化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可持续发展评价人口一社会一经济一资源一环境响应概念框架模型的指导下,以黑龙江省绥化市为例,将熵权法与综合评价法有机结合,进行了绥化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绥化市农业人口系统和农业环境系统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经济、社会和资源系统整体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综合评价结果为庆安、肇东和北林区3个市县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最高,综合评价指数在0.50以上,而明水、青冈和兰西3个县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最低,综合评价指数在0.20以下。最后为提高绥化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区域人力资源供求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根据协同论,区域人力资源供求系统要维持有序状态就要求经济、社会、环境等子系统保持相互协调,系统序参量之间相互协同。以人力资源数量为序参量,描述系统的有序性和演化方向。运用耗散结构和灰色系统理论,把灰关联度与熵结合起来,建立基于灰关联熵的区域人力资源供求系统有序性判别模型,为系统分析提供了新的方法,并应用于区域人力资源供求安全评价上,为实施临界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城市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是一个由人口、社会、资源、环境与经济五个子系统构成的开放式系统。本文通过提出衡量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性”和“发展水平”的静态指标模型——“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人居环境复合系统内五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度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预测理论,提出衡量协调发展水平的动态指标模型——GM(1,N)“协调发展趋势”动态模型,以此来预测未来几年内,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量化评价实验区建设的实施效果,对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与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战略,进一步提升实验区与示范区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创新驱动维度引入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构建了包含三级指标、四大维度、五种权重方案的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框架,使用熵值法与主观赋权法、灰色聚类法、序参量法三类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的方法,以25个地级市型实验区及其所在省份2013—2016年发展成果的量化评估,探究了实验区政策的实施效果。本文使用的三类评价方法在实验区政策效果评价方面具有一致性,研究发现:各实验区可持续发展水平均有显著提升;与所在省份相比,实验区整体上跳出了传统发展空间锁定的发展模式,发展协调度提升更为显著;实验区在某些维度下可持续发展水平进步速率更快,但仍有部分实验区尚未探究出环境、经济等多维度协调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以我国“一带一路”沿线18个省区为考察区域,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构建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对两大子系统发展、综合协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我国“一带一路”沿线省区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子系统呈相对稳定或显著上升发展特征,长三角和珠三角等沿海地区发展等级较高,而西北内陆省区较低。②2006—2018年,多数省区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综合评价水平呈稳定上升态势,且优势型省区均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③科技创新与旅游经济系统间联系不断增强并向良性协调方向发展,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是多数省区实现两系统协调发展的重点。④旅游人力资本、创新支撑环境和科技创新产出是两大系统协调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当前,四川省正处于快速城镇化阶段,面临着许多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尤为突出。基于协调度概念,从人口、经济、空间、社会四个层次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14年四川省的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四川省城镇化协调度水平总体偏低,处于持续提升的过程且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各子系统均呈现上升趋势,彼此间差异在逐年减小,由人口导向型城镇化转变为经济导向型城镇化;全省综合城镇化和协调度水平(除攀枝花外)均表现为沿盆地中心向外围呈放射状衰减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8.
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环境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发展不仅仅是区域经济实力、经济水平的现状发展,更应是区域内经济的发展与环境的合理保护、资源的有效利用、社会的完善管理以及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等方面的和谐统一。这样的社会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发展的最高境界。区域环境规划是一个合理安排与规划区域开发活动,以较小的经济投资换取最大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过程。它是协调区域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一、可持续发展思想可持续发展,也称为持续发展,其基本含义是人类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增长必须控制在自然资源和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从效益水平、高度水平、转换水平、科技水平四个方面构建了工业结构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2000-2007年的黑龙江省工业结构竞争力进行了综合测度.结果表明,影响黑龙江省工业结构竞争力的因素表现为多元化和均衡化,竞争力螺旋上升,以波动性强、子系统变化悬殊为主要特征,科技水平是竞争力得以提高的主要因素.在子系统中,效益和高度子系统具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转换子系统体现为不连续性,科技子系统则在稳步提高.分析表明,黑龙江省工业结构竟争力存在科技水平不高、结构转换能力不足、高度化水平低、工业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资源枯竭与工业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简要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淮河流域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郇恒飞 《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30(12):1429-1433
以淮河流域3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人口、经济、生活和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对其综合城镇化水平及其子系统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淮河流域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即一个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通过空间溢出促进周边地区的城镇化发展,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决定其新型城镇化水平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第三产业发展对其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