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四川环境》2016,(2)
紫外线吸收剂废水是一种高浓度难降解废水。以成本低廉的钙基膨润土为处理剂,通过静态试验,研究不同用量的膨润土对pH值不同的两种紫外线吸收剂废水的化学需氧量去除率(COD)的影响,探讨膨润土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废水预处理剂的可行性。实验表明:钙基膨润土的加入能明显调节紫外线吸收剂废水的酸碱性,使强酸性废水的pH上升、中性废水的pH基本保持不变。同时,当污水为强酸性体系时,膨润土对污水COD的去除率更高,处理效果更好。在50℃下用5g/L的膨润土重复处理8次,废水化学需氧量去除率最高可达89.2%。结果说明:利用廉价易得的钙基膨润土预处理紫外线废水是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4.
5.
6.
7.
8.
过硫酸盐(PDS,S2O82-)在特定条件下能对大部分有机物产生降解作用,但在均相体系中金属离子极易被氧化或者产生沉淀导致利用率降低等问题。为探讨PDS,S2O82-对工业废水中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TCH)的降解效果与最佳条件,采用磁化纳米催化剂Co Fe2O4对PDS,S2O82-进行活化,重点揭示固相催化剂Co Fe2O4在PDS,S2O82-体系的催化氧化机理、最佳反应条件与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Co Fe2O4催化剂能够对PDS,S2O82-起到较好的活化作用,具体表现为在20℃... 相似文献
9.
基于过硫酸盐新兴高级氧化技术,分析了活化过硫酸盐氧化作用的机理和活化方法,重点介绍了热活化和过渡金属活化过硫酸盐在有机污染土壤中的研究现状,包括菲、柴油、石油、石油烃、芘、十溴联苯醚、对硝基氯苯等污染土壤的处理效果、制约因素或动力学规律等。并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5方面的针对性建议: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加强污染风险防控;深入研究过硫酸盐活化方式,提高过硫酸盐活化效率和利用率;研发组合修复工艺技术和智能化土壤修复装备;加强对复合污染物土壤的联合修复;开发水土共生体系一体化修复技术。以期相关成果能为活化过硫酸盐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相关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与重点,但目前的修复方法存在处理成本高、修复时间长、污染物矿化不彻底等问题,本研究采用电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通过循环伏安曲线分析验证电活化,考察了pH值、过硫酸盐浓度、水土比和电场强度对土壤中石油烃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0~27000 mg/kg的浓度范围内,电活化过硫酸盐氧化对石油烃的降解率为83.3%~98.7%,最佳条件为pH=7.0、过硫酸盐初始浓度为1mol/L、水土比1∶2、电场强度1.5V/cm。该方法能够实现土壤石油烃的快速高效修复,为石油烃的降解及有机污染土壤的原位快速修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为了提高零价铁(ZVI)活化过硫酸盐(PS)的ZVI/PS体系对有机污染物萘普生(NAP)处理的技术水平,即实现对污水中NAP的有效降解.采用对比试验,通过设置不同投加量的PS与ZVI的方式,观察在不同酸碱度条件下NAP的降解量.研究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当PS投加量为0.5mM或ZVI投加量为1.50mM时,NAP的... 相似文献
17.
18.
垃圾分类实施后,湿垃圾(厨余垃圾)从生活垃圾中分出,对后端处理工艺带来许多新的变化与挑战,也使得垃圾分类后生活垃圾焚烧厂发电量的变化难以确定。研究以750t/d的焚烧线为例,采用流程模拟的方式,探讨了不同的分类率对焚烧厂发电量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分类后入炉垃圾的热值最大提高22.17%,入炉垃圾量最大减少21.54%,发电量略有变化,最大减少3.77%。同时,研究还对易腐组分占比、易腐组分含水率等变化因素进行了分析,发现生活垃圾中易腐组分的变化不改变垃圾分类后焚烧厂发电量下降的趋势,但会影响发电量的下降幅度。因而,仅从发电量的角度来看,垃圾分类对生活垃圾焚烧厂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对废水中CODCr测定方法中的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微波消解/分光光度法和回流消解/滴定法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和微波消解/分光光度法两种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达到质量控制的要求,两种方法分光光度法与回流消解/滴定法测定标准水样的方法相比,CODCr测定结果稍微偏高,但对于废水样品,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快速消解/分光光度法和微波消解/分光光度法值得在环境监测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