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层地球化学的研究范围正在日益拓宽.但其中心任务仍然是研究地层及其各类岩石中化学元素的分散与富集规律。实际上,元素的集散可回答成矿作用曾否发生,尤其是成矿作用发生的可能性问题.也就是地层含矿性的评价问题。本文以浙江省湖州─长兴地区地层岩石样品化学元素光谱分析数据为基本素材,对该区各地层组进行比较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查明了各地层层位中Au、Ag、Cu、Pb、Zn和B共六个成矿元素的丰度及其它地球化学特征,着重从地层中成矿元素的相对富集与贫化、后期作用叠加强度、变化性以及元纱共生组合几个方面考察地层中成矿元素的分散与富集规律,在此基础上确定地层含矿性评价的准则与标志,进而对地层的含矿性进行评价.以揭示本区主要矿产的可能赋矿层位。  相似文献   

2.
<正> 为了对深成热液矿床作大面积和局部地区的预测,建立矿床成因模式和弄清矿化相对母岩侵入体作空间分布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这种矿床的总体模式可以表示矿化特征及伴随化的所有现象的总和,即矿床地质背景、岩石交代变质作用、矿化和蚀变的分带,不同侵蚀面上的地球化学场和地球物理场。这就有可能在研究矿化的早期对矿化进行预测和评价。在不同成因和含矿建造类型的具体矿床的地质构造基础上,根据含矿岩浆体系总的发育规律,建立这种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6,(3):207-213
文章论述广东省五华县中洞萤石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矿石类型、矿化垂直分带和有用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以及矿床成因和控矿因素等。通过综合分析各类探矿工程及资料,认为该矿床矿化具有多阶段性和垂直分带性,有用组分(CaF2)沿水平及垂直方向变化,矿床为高温热液萤石—石英型矿床;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是该萤石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这对同类型矿床的地质勘查和研究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西藏自治区花岗岩类十分发育.共有200多个岩体,可分成5个花岗岩带。由同熔型花岗岩与改造型花岗岩成带分布,组成对花岗岩带。本次利用玉龙等7个斑岩型铜矿岩体的18个样品及7个不含铜矿岩体的18个样品作为判别基础,建立了两个判别函数,然后对其它本知岩体样品进行判别.以确定它们含斑岩型铜矿的可能性。经对全区125个岩体310件样品多组逐步判别的结果,有42个岩体具含斑岩铜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本所六五科研成果,经多方努力,现已全部公开出版,汇总于后: 1、由本刊以增刊形式出版的有: 长江中下游铁铜矿床物质组分的多元统计分析及岩浆岩含矿性的统计判别 孙南圭 廖永璋 余根峰著 江西九江—瑞昌地区石炭纪沉积作用、沉积相及其对矿产的控制作用。 岳文淅 刘凤美 魏乃颐等著 下扬子地区区域构造特征及其与铁、铜、硫矿产分布关系。  相似文献   

6.
宁芜和庐枞盆地是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铁矿产区,两盆地内含矿岩体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又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文章对两个盆地内主要含矿岩体的岩相学、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Sr-Nd同位素和锆石Hf同位素等进行对比研究,以期进一步探讨两盆地中成矿岩体的差异。镜下观察结果显示宁芜和庐枞盆地主要含矿岩体具有相同的矿物组合,主量元素特征表明这些岩体具有中硅、富钾和高镁的特点,均为中—基性火成岩。与宁芜盆地含矿岩体相比,庐枞盆地含矿岩体的∑REE、∑LREE和∑HREE含量均较高,明显富集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说明庐枞盆地含矿岩体的地壳物质较多。两个盆地含矿岩体的Sr-Nd同位素组成指示岩体均来源于富集地幔,庐枞盆地含矿岩体较低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说明在岩浆侵入和演化过程中可能有更多的地壳物质加入,导致岩浆的粘稠度降低,更有利于庐枞盆地铁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广东潮安四望坪铜矿以岩浆期后热液交代充填成矿为特征,在其三位一体(岩浆岩、断裂/层间滑动破碎带、围岩)的控矿组合中,以流纹斑岩、晶屑凝灰岩的层间滑动破碎带为最佳.本文从矿区资料的综合研究入手,深入剖析了岩浆岩、断裂、围岩圈闭条件与矿体规模、富集程度的关系;旨在通过对矿区地质环境与矿床成因的深入分析,建立火山期后热液矿床的断裂控矿模式,为粤东火山岩地区该类矿床的发现提供理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断裂变动的发展问题,始终引起地质工作者的注意,因为它对岩浆岩和成矿的分布,特别是在再次活化区所起的作用是相当大的。同时,用传统的方法研究断裂的发展对露头好的和良好的地质环境是很有效的。但  相似文献   

9.
在介绍我国主要几种难溶性含钾岩矿制造钾肥工艺和生卢状况之后,着重分析了难溶性钾矿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认为尽管难溶性含钾岩矿制造仰肥工艺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但也积累了许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近些年来几个研制钾肥的新工艺表明,难溶性含钾岩矿制造钾肥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较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由于金伯利岩特殊的地球化学特征、复杂的成因及其形成深度可能很深,故引起了许多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工作者的很大注意。众所周知,现在用指示元素的含量变化和比值有可能解决岩浆岩的含矿性和成因问题。在这方面造岩造矿元素和稀有元素的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正> 南岭6812花岗岩是我国黄钇钽矿的唯一产地。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和武汉地质学院曾先后对该矿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本文着重讨论含矿花岗岩的地质特征及黄钇钽矿的成因。 一、黄钇钽矿的产出特征 黄钇钽矿赋存于构造复杂、经纬向挤压带十分发育、沿断裂带有多次岩浆侵入的地区。而含矿岩体产于某花岗岩体的外带。矿体呈岩墙群侵入于震旦系地层中。矿体上盘常有几公分的似伟晶岩复盖。用钾-  相似文献   

12.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6,(4):291-299
曲水坑锡矿床位于锡坑迳锡矿田东部,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南岭东西向构造带东段与武夷山北北东向隆起带南段西坡复合部位,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通过分析区域地质、矿区地质及矿床地质特征,认为曲水坑锡矿床属于岩浆期后高—中温热液交代充填型矿床,似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形成之后,岩浆分异的含矿热液沿断层破碎带、裂隙等导矿构造运移并在有利部位富集成矿。系统总结了岩浆岩、构造、赋矿地层、赋矿围岩、围岩蚀变、地球化学、铁帽等找矿标志,并对矿体沿走向和倾向方向的延伸、厚度、品位变化特征及共(伴)生资源进行了分析,为该地区寻找同类型矿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 关于含矿溶液的地球化学专属性,通常是根据矿石和近矿交代岩石的地球化学谱来判定的。目前已经积累了有关成矿过程中造岩、成矿元素行为的大量实际资料,但是,对普通金属矿石中的稀有亲石元素的分布却研究得很少,稀有碱金属可能除外。众所周知,稀土元素行为的分析对岩浆体系的起源和演化判断可以提供很重要的信息。本文的目的,是以某些金属矿床为例,阐明含矿溶液在稀土元素方面  相似文献   

14.
随着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建立和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中,应用多种稳定同位素综合研究成矿作用过程中含矿流体(溶液)的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来源和演化机理,结合有关地质资料,给各种各样成矿模式的建立以定量的概念。本文就有关含矿流体(溶液)的稳定同位素组成、研究方法及有关成果试作如下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15.
酸性含矿热液的成因及成矿演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福 《地球与环境》2000,28(1):48-52
金属成矿热液的成因、性质及搬运条件长期没有解决 ,严重影响着矿床成因和预测找矿的研究。很多人认为自然界水溶液与地壳岩石多处于反应平衡状态 ,应为近中性 ,否定自然界有强酸性水溶液的生成。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自然界存在着强酸性热液的生成条件 ,并认为绝大多数金属矿床都是这种强酸性热液演化的产物。强酸性热液与围岩金属矿物反应必然形成高含量的金属含矿溶液 ,高含量的金属含矿溶液进到有利成矿空间必然成矿。本文用酸性含矿溶液pH值的演化原理论证了自然界金属矿床成矿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16.
<正> 岩浆岩及与之有关的内生矿化的地球化学是现代地球化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面。它把岩石的成因、岩浆源的潜在含矿性和成矿率以及金属元素和稀有元素在岩浆和岩浆期后作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历史等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这方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成果,就是利用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能作成矿分析。现今获得的关于岩浆中稀有元素和金属元素的大量地球化学资料,已能够十分有把握地从这些岩石的岩体中区分出潜在含矿性的岩体;根据这些侵入体侵入时形成的火山深成系统的构造形态特征,可以预测地球化学富集场的分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方城县宋家庄金矿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类型及控矿因素进行分析,认为熊耳群的火山岩为该金矿提供了"矿源层",下汤-拐河深大断裂为含矿热液提供了通道,燕山期的火山活动为"矿源层"中金活化、运移、富集提供了动力。宋家庄金矿体的形成与区域地层、构造、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正> 在印度拉贾斯坦Phalwadi-Positara地区的Erinpura花岗岩及其伴生的酸性岩脉中现已圈出白钨矿、辉钼矿、钼钨钙矿和硅铍钇矿的重要矿化点。 1975年在区域地球化学勘探过程中,在该地区部分地方发现了含钨、锡的流水异常。本简讯就是根据随后的野外研究及对一些地质单元的紫外线检查和地球化学取样做出的。  相似文献   

19.
武山铜矿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矿床,含铜黄铁矿型为海底喷气沉积成因,矽卡岩型铜矿系接触交代成因。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它们迭生在一起,是一个典型的复成因矿床。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讨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沉积盆地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关系。印支旋回本区在挤压构造环境下,形成坳褶盆地和海退序列的含矿建造;早中三叠世在局限台地-萨布哈环境下形成周冲村组富铁碳酸盐、铅锌、膏(盐)等合矿建造;中三餐世与三角洲前线亚相有关的沉积环境下形成黄马青组含铜砂岩建造。南象运动是一次变格运动,其界面直接控制象山组砂岩铀矿。晚自垩世与拉伸引张构造有关,形成断陷盆地中的巨厚膏盐矿产.作者认为盆地演化及卤水流体是本区多旋回成矿作用最本质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