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阐述了南京市机动车发展现状、道路交通现状和机动车污染监测情况,对机动车排放因子、机动车污染、交通干线的污染物日排放特征、机动车源排放污染物的分担率以及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进行了分析和预测。指出南京市机动车污染状况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并提出了贯彻机动车尾气控制标准,完善污染控制管理机制;重点控制公交、出租和专业物流的机动车污染;严格控制车用油品质量;建立车辆污染数据库;加快道路建设,运用交通综合管理制度削减污染;实施保护区和控制区管理以及实施机动车标志管理等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物的年检监测,表明南京市的汽油车、柴油车、摩托车排气合格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2年全市机动车排气监测总合格率为99.9%,比1993年上升了8.6个百分点;汽车尾气达标率也呈上升趋势,2002年达83.8%,比1993年上升了2.6个百分点。对机动车排气路检结果表明,CO超标的车辆占84.4%,CO、HC两项指标都超标的车辆占31.1%。对各类汽油助力车排气监测结果表明,二冲程汽油助力车尾气中CO、HC排放量要高于四冲程汽油助力车的排放量。对各类正三轮摩托车排气抽检结果表明,大部分四冲程正三轮摩托车尾气排放污染物能达标,且排气管无碳烟;二冲程正三轮摩托车尾气中HC值偏高,排气管碳烟明显。  相似文献   

3.
《环境监控与预警》2012,(4):F0002-F0002
近年来,机动车污染已成为城市影响大气环境的重要来源。为提升监管效能,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中心致力于科技手段优化和管理模式创新,经过几年的开发和完善。建成了“机动车环保网络综合监管平台”。逐步实现了以有限的环保执法人员对南京市140万机动车的全方位监控管理。  相似文献   

4.
制定南京市机动车污染防治地方性法规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南京市机动车污染现状,分析了目前机动车污染防治规章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其他城市机动车污染防治相关法规的规定及其成功经验,提出应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尾气执法监管,强化定期检测和监督抽测,确保达标排放,启动环保标志管理,积极推进区域限行,完善管理手段,逐步淘汰高污染车辆,建立信息平台,加强对在用车维修治理工作的监管。  相似文献   

5.
通过研究建立南京市机动车尾气检测监管系统,在线实时监控检测全过程,确保检测行为的规范性和检测数据的真实性,从而强化了尾气定期检测的把关作用,促进在用车排放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和管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简述了南京市机动车排气污染控制和管理对策。对新机动车排气控制实施了新车上牌的环保注册登记目录制,鼓励生产厂家采用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达到国家制定的排放控制目标和排放标准;对在用机动车排气控制实施检测/维护(I/M)制度,对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进行正常的维修和保养,保证其发动机处于正常技术状况;对高排放污染机动车辆,安装尾气净化装置,以改善机动车排放水平。定期检测中各类型车辆维护前后排气污染物削减结果表明,85%的高排放污染车辆能达标,且CO的削减率最高,达50%左右;定期检测中各类型车辆安装机内净化器前后排气污染物削减结果表明,二次补气机内净化器对CO的净化率为22.5%~30.0%,对HC的净化率为9.7%~30.0%;高能电子点火机内净化器对CO的净化率为5.4%~22.2%,对HC的净化率为17.2%~30.8%。不定期检测中,一些高排放污染车辆安装三元催化反应器后,其净化率可达80%~90%。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具有街道峡谷特征的南京市中山路机动车的车流量污染物质量浓度和气象要素的调查与监测,了解到中山路机动车尾气污染物中CO,NO x的质量浓度与车流量有关,成正比关系,日车流量高峰时间分别在10:00,14:00和18:00。中山路环境容量分析是通过污染物扩散模型对CO,NOx污染物质量浓度模拟,其模拟结果和实测结果相近:CO质量浓度的模拟和实测结果比值在[0.5,2]区间的比例为96%,NOx质量浓度的模拟和实测结果比值在[0.5,2]区间的比例为80%,表明模拟结果有效。  相似文献   

8.
基于情景分析法,设置5种减排情景,估算2020年不同控制情景下泉州市机动车常规污染物排放量,并分析不同减排情景下机动车污染总量的削减比例和不同车型减排量。结果表明:与2015年相比,2020年机动车污染物的排放有明显增加,排放总量为10.98万t,各污染物排放量的增长6.5%~13.7%。情景分析结果显示,实施机动车不同排放控制措施均有一定的减排效果,单一控制措施中,淘汰黄标车的减排量最大;其次是公交车优先情景,公交车优先可以有效降低机动车活动水平;再者是提高排放标准;新能源车替代情景减排量最小,减排潜力大;而综合实施各种措施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南京市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京市正在构建的总量减排监测体系,以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为核心,有机整合在线和手工监测资源,以信息化平台为体系运转载体,以期为减排管理提供准确高效的数据支持.在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和推广过程中需重点解决在线监测系统的运行管理、在线监测与手工监测的整合,以及信息系统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苏州市机动车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特征,运用SPSS19.0时间序列建模器,预测了未来5年(2017—2021年)苏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分析和对比了苏州市路边站点和国控站点的主要污染物数据。结果表明,未来5年,苏州市机动车保有量呈现上升趋势,2020年机动车保有量将达到373.1万辆,相比2014年增加约37.5%;路边站点NO2值略高于国控站点,但差异不显著;路边站点CO值明显高于国控站点;路边站点PM10和PM2.5值总体略高于国控站点;路边站点苯系物值高于国控站点。  相似文献   

11.
机动车尾气对南京市道路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调查 了南京市机动车尾气对道路环境污染的状况,分析了城市道路建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指出,从1991年以来,南京市机动车总量和道路车流量持续快速增长,但由于城市道路条件的改善,道路通行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道路两侧污染物NOx,CO浓度均有所下降,但仍分别高于对照点2.2倍、3.2倍,道路汽车排气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提出,随着道路车流量的不断增加,要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必须推广清洁燃料以及低污染车和零污染车,同时进一步加强道路建设,提高车辆通行能力,增加植树绿化。  相似文献   

12.
针对双怠速法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过程中经常大量出现过量空气系数(λ)不合格现象,结合相关标准和工作实践对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取样管路的气密性差、系统响应时间未达标准、测试软件程序设置错误、高怠速转速设置不合理及由于车辆特性导致的选用标准及操作错误均会导致λ测试结果超标,影响双怠速检测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依据生态环境部2021年6月发布的《排放源统计调查产排污核算方法和系数手册》,结合本地实测数据,在对汽油车颗粒物(PM)排放系数进行测算的基础上,核算了2020年江苏省机动车PM、氮氧化物(NO_(X))、挥发性有机物(VOC_(S))的排放总量,分析了机动车排放污染分布特征及与大气质量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2020年江苏省机动车PM、NO_(X)、VOC_(S)排放量分别为0.5×10^(4),3.71×10^(5),1.17×10^(5) t。从区域分布来看,苏州、南京、无锡3市的3项污染物排放总量及NO_(X)、VOC_(S)排放量均位列前3位,PM排放量位列前3位的是苏州、徐州、无锡。从车型、燃料类型和排放阶段来看,国Ⅳ及以下排放标准的汽油小型客车是机动车VOC_(S)排放控制的重点,国Ⅲ排放标准的重型柴油货车是机动车PM和NO_(X)排放控制的重点。分析区域机动车PM排放量与大气中PM_(2.5)来源解析结果的耦合关系,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性,控制机动车污染对改善大气环境会产生积极成效,南京、徐州和盐城3市的成效会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建筑扬尘排放清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统计分析了2010年南京市各行政区建筑场地面积和工期,结合扬尘排放因子,建立了南京市建筑扬尘排放清单。研究表明,2010年南京市建筑扬尘TSP、PM10和PM2.5的排放量分别达2.53万t、1.40万t和0.95万t,占工业烟(粉)尘排放量的23%、13%和8.6%。郊区县建筑扬尘排放量较大,约占全市 TSP、PM10、PM2.5排放总量的72%;主城区排放强度较高。对不同建筑工程类型扬尘排放量估算表明,城市建设工程和市政工程是建筑扬尘的主要来源,城市建设工程中又以住宅类建设工程为主。对不同研究获得的建筑扬尘结果比较,发现扬尘排放因子选择和污染源活动水平统计是影响建筑扬尘结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The performance of a power based fuel consumption and exhaust emissions model for spark ignition vehicles has been evaluated using a large Australian database derived from testing a wide range of in-use cars on a chassis dynamometer. It was also applied to results of on-road fuel consumption measurement using a "floating" car which was driven back and forth on hilly roadways in Sydney with a length of 8.6 km. The model is found to predict the fuel consumption well over the standard drive cycles and also for the floating car. Average exhaust emissions were also well predicted, but, as would be expected, vehicle-to-vehicle correlation is impossible due to the well-known high variability of emissions between nominally identical vehicles.  相似文献   

16.
针对简易瞬态工况法机动车尾气排放检测过程中层出不穷的违规检测现象,为对其检测过程实施有效监管,通过分析简易瞬态工况法的检测原理,筛选出可用于监管的车辆基准质量、(CO+CO2)浓度、O2浓度、实时检测尾气流量4个参数,分析其用于监管的原理和理由,并通过五气分析仪漏气实验和实测尾气流量异常案例验证其监管可行性,以期为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