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 ,阐述了外部不经济带来的影响 ,分析了产生外部不经济的几个主要因素 ,并提出了矫正外部成本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2.
环境外部不经济性分析及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环境外部不经济的内涵、特点、解决途径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略论发展生态经济与脱贫致富庄国泰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全党全社会动员起来,为实现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而奋斗”的号召,明确提出“到本世纪末要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既定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加强贫困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  相似文献   

4.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分析了重庆市经济增长的生态环境代价,对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作了深刻反思、据测算、重庆市仅生态破坏、大气污染、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占全市GDP的16.1%。要改变不合理的发展方式,必须落实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加强资源与环境核算和环境法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经济外部性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利用该理论对流域生态保护的外部经济性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上下游地区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生态环境补偿标准及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加快广西工业化发展,是实现广西区党委 “富民兴桂新跨越”战略的必由之路。笔者认为,大力发展广西环保产业不但可以培育广西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广西财税加巨额收入,同时为广西搞好污染防治,保护生态环境和城市环境起到积极的支持和保证作用。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环境保护问题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环境保护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政府把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作为强国、富民安邦的大事,并要求全国上下抓紧抓好。环保产业是支撑环境保护工作的硬件,是环境保护不可缺…  相似文献   

7.
我国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方 《环境保护》1994,(3):46-47
一、我国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是科技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已得到世界各国首脑和非政府组织的认同,并写进《里约宣言》和《21世纪行动议程》,作为人类发展新阶段的指导思想.但能否实现?怎样实现?还有赖于领导观念的转变、政府的有效调控、群众的积极参与、社会的全面变革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领导人在环发大会上率先签约,会后政府迅速拟订本国《21世纪行动》计划,领导的思想是明确的.如能在科技研究和群众参与上有较大进展,则有可能领先解决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问题.当今生态与经济两大学科,国际上都在向纵深发  相似文献   

8.
论污染经济     
通过两种经济学的观点分析了一种较为特殊的污染经济,发现环境污染发生后,污染经济在市场运作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正效应,但污染经济由于污染本身的经济负效应作用而使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财富积累。  相似文献   

9.
文章科学地分析了生态环境破坏与保护的经济损益和浑河上游水系地表水资源的水质保护及其经济效益,同时确定了生态环境保护与破坏补偿费征收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应牛津大学绿色经济研究院的邀请,笔者于2009年7月28-8月2日在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德学院参加了第四届绿色经济年会,受益匪浅。 绿色经济是近年来兴起的经济学分支和实践活动,它是运用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的一些理论、方法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从广义上讲,它针对全球环境变化和贫穷化等问题,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途径,促进社会、环境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环境问题的产生,表面上是由于长期以来有关责任者对环境的损害不承担经济责任、将隐性巨额费用转嫁给社会、造成“外部的不经济性”,实质是因为环境资源没有(或难以)定价并处于市场之外,价值规律不起作用,结果消耗资源的费用由社会而不是由实际消费者负担。理论上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措施为采用商品流通的模式,以价值规律为基础,为环境资源合理定价,当经济系统的市场功能正常运行时,各种资源将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和保护。但由于环境资源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目前条件下只能采用一些变通的环境经济管理手段。1基本手段1.互污染物排…  相似文献   

12.
小城市是我国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基础。探索和研究小城市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小城市的地位和作用自从1980年国家制定了“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方针以来,小城市得到了迅速发展。近10年来,每年平均以8%的速度递增。据统计,到1988年底,  相似文献   

13.
叶德昌 《环境保护》1994,(12):25-27
三峡水利枢纽对生态环境将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工程建成后将部分地改变长江水文情势,引起生态与环境系统结构、功能的变化,在时空分布上,环境质量有的趋于改善,有的趋于恶化.三峡工程建设引起的生态与环境问题为国内外所关注.一、库区主要环境问题库区多山,后备宜农土地资源有限.人口剧增给库区农业生态环境增加了压力.生态系统面临如下问题:1.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50年代库区沿江各县森林覆盖率仍在20%以上,而目前除鄂西三县较高外,其余各县仅有7.5%~13.6%,沿江两岸仅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增强,绿化意识正向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政治经济的绿化-绿色和平组织的成立,农业生产的绿化-生态农业的兴起,工业的绿化-清洁生产的召唤,人类生活的绿化-绿色食品的发展,思维方式的绿化-绿色消费热潮方兴未艾。同时绿化意识的人类发出回归大自然、保持生态平衡的呼唤。  相似文献   

15.
岳芳 《山东环境》2002,(4):15-15
济南市市中区环保局加强组织领导,严格履行职责,从抓制度入手,加大对建筑施工工地的监理、管理力度,健全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有效促进了建筑施工工地管理工作达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使辖区涌现出一批文明施工、保护环境的“五不”工地,推动蓝天工程深入开展,为不断改善我市环境质量做出了应有的贡献。针对过去建筑施工工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市中区环保局提出在全区开展创建“五不”工地活动,即黄土不露天、污水不直排,炊事不燃煤、现场不存垃圾、车辆不带泥上出入。活动一提出,环保监察大队全体人员全力以赴研究方案进行步署,确保创建活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农用机井的迅猛发展使地下水灌溉在我国的粮食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使地下水面临超采严重和水位下降的严峻形势。为了可持续地利用地下水资源,政府需采取必要措施。鉴于地下水使用中存在的外部效应,合理控制机井密度可能是值得政府考虑的重要举措之一。然而,现有文献对机井密度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仍缺乏实证分析。本研究以兰考县为案例研究区,结合有关部门的机井普查数据和研究小组搜集的农户调研数据,利用空间分析和计量模型分析,发现机井密度与地下水位之间具有显著的关系。具体而言,当某一机井100 m半径范围内的机井数目每增加一眼,该机井的水位显著下降约15 cm;机井密度对水位的边际影响随半径范围的扩大而下降。研究建议:政府在今后应采取有关措施控制机井密度,加强地下水取水许可证制度建设等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环境政策由行政手段向经济手段转变是一个趋势,外部经济性理论是应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的理论基础,环境不经济性内部化的方法在经济手段上分为"调节市场"和"建立市场",环境保护经济手段的实施条件和选择准则有利于提高经济手段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环境经济学讲座》是适应广大环保工作者和高等院校理、工、农、医、政法、外语专业的学生学习环境经济学的需要而编写的.共分二十讲,分别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厉以宁教授与章铮撰写,自本期起,将在本刊陆续刊出.  相似文献   

19.
略论生态环境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爱林  包纪祥 《环境保护》1999,(4):34-35,39
一、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要求1.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相适应生态环境的恶化大多表现在由于土地资源的被破坏。由于人口压力,引起对土地需求的剧增,从而造成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破坏了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打破了土地生态系统长期存在的良性循环的格局,这已是无容置疑的客观现实。中共中央1993年1号文件指出,要在三大前提下发展农业生产。所谓三大前提,一是控制人口,二是合理利用资源,三是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是对古今中外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经验教训的科学…  相似文献   

20.
陈博 《沿海环境》2002,(11):8-9
漫步广西著名的荔枝之乡北流,好一派新时代农家风光扑面而来:一幢幢漂亮的农庄阁楼,掩映在浓绿的荔枝、龙眼树丛中;一条条的水泥硬化路,延伸到农家门口;干净整洁的庭院,四季瓜果飘香;通透式的院墙,使农户与田野、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这是北流市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给农村带来的新气象,这是生态家园建设给农民带来的环保与经济双赢的实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