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化学实验中,经常会出现空白值异常的情况。文中从可能对空白值产生影响的各个因素逐一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空白值的手段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旋风分离器内高速旋转流场的数值计算方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值计算方法已成为研究旋风分离器内部流场的重要途径。利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对旋风分离器内部气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湍流模型、离散化方式和压力插值方式对旋风分离器内部计算流场的影响,并将所得数值结果与已知的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以期得到最适合的数值模型。结果表明:对于旋风分离器内部复杂流场的流动,运用雷诺应力模型(Low-Re Stress-Omega)能够较好地预测出强制涡中心涡流的运动情况,同时采用SIMPLEC算法、二阶迎风离散化方式和PRESTO压力梯度插补格式能够获得最好的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4.
水样石油类测定中空白用水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中石油类常用石油醚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三版)》(以下简称《方法》)要求石油醚透光率大于80%.实际使用时,不同批次的石油醚透光率自80%至95%不等,当使用透光率较低(超于80%)的石油醚进行较清洁地面水测定时,石油醚中少量消光杂质溶于水常使样品吸光度为负.而使用透光率较高的石油醚时,则使样品测定结果偏高,影响水质真实类别的判定.因此,必须通过空白试验进行校正.《方法》中对空白用水未作明确规定,而常规的空白用水常使试验结果出现异常.本文对空白用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总氮测定过程中影响空白值的一些因素及控制方法。总氮测定过程中,消解温度和时间、蒸馏水纯度、试剂选用和存放时间、器皿洁净度等等均会影响到试验空白吸光值。笔者提出采用消解温度控制在120~124℃、消解时间在45 min、空白样消解后加入蒸馏水、选用分析纯试剂、试剂存放时间小于7 d等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试验空白吸光值。  相似文献   

6.
从接种液种类、空白 BOD5大小、接种液最佳添加范围等方面对 BOD5测定进行探讨 ,提出以接纳工业废水的河水作为最佳接种液 ,雨季时以土壤浸取液更适合。探讨了接种液空白值对 BOD5标液和工业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 ,河水空白应控制在 0 .1~0 .8mg/ L,土壤浸取液空白控制在 0 .0 1~ 0 .1 0 mg/ L为宜。  相似文献   

7.
从接种液种类、空白BOD5大小、接种液最佳添加范围等方面对BOD5测定进行探讨,提出以接纳工业废水的河水作为最佳接种液,雨季时以土壤浸取液更适合。探讨了接种液空白值对BOD5标液和工业废水的影响,结果表明,河水空白应控制在0.1-0.8mg/L土壤浸取液空白控制在0.01-0.10mg/L为宜。  相似文献   

8.
计算了平流式沉淀池的流场,并和理想沉淀池关于速度分布假定进行了比较,指出关于理想沉淀池的速度假定并不一定十分符合实际,这是造成我国沉淀池处理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因素之一,最后给出结论,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应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处理垃圾渗滤液,以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经过37 d的运行,反应器内出现小粒径颗粒污泥。第50 d,反应器中污泥完全颗粒化。稳定运行期间,反应器内污泥的平均粒径为0.7 mm;SVI5min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27~47 mL/g);MLSS基本稳定在3 700~4 500 mg/L;当COD和氨氮的平均进水浓度为2 150 mg/L和312 mg/L时,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540 mg/L和35 mg/L,去除率分别为75%和89%。  相似文献   

10.
11.
12.
研制的甲醛气体吸收及尾气检测装置是建立在气体分子扩散和化学吸收原理基础上的,采用陶瓷管附着的TiO2对室内甲醛进行吸收,检测是采用经副品红-亚硫酸钠溶液处理过的棉花进行检测,以此达到消除室内甲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微环境新风量的检测原理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风量是评价室内微环境空气卫生质量的主要卫生指标之一,也是计算室内某种气体单位时间排放量的重要参数。以CO2作为示踪气体,利用于冰升华和人体呼吸产生CO2示踪气体两种测量方法对室内和车内微环境进行了检测,并考虑室内人呼出CO2量的影响,运用箱子模式的各种推导公式(稳态法、解析解法和差分法)对新风量进行了计算,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没有人存在下,用箱子模式的解析解法和差分法计算的新风量值没有明显的统计差异;微环境内有人时必须考虑人释放的影响,这样箱子模式的各种推导公式都可以计算新风量值,且结果准确,准确度高。利用人体呼吸产生CO2示踪气体法,用差分法计算结果不理想,偏差很大;用稳态法计算重现性高,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燃煤锅炉的烟气量及NO_x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提出了1 985年版<环境统计手册>中的物料衡算计算方法不合理性产生的原因,并根据燃煤锅炉特别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实际运行情况,对烟气量及NO_x排放量的计算方法予以修正,使物料衡算方法更具合理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污水在水体中的稀释扩散及稀释度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长江白龙港水域水力模型试验对污水排海工程中污水稀释扩散的机理进行了描述,并对污水的两种稀释度(浓度释稀度和体积稀释度)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在污染物本底值存在时两种稀释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成都地铁站及车厢内部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种类、来源及影响因素,使用恒流气体采样器和TENAX-TA 采样管,对不同路线不同人流量期间地铁车厢内、车厢通风口和站台内部(站厅层和站台层)空气进行采样,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车厢内VOC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铁站及车厢内部VOCs主要以烷烯烃类和苯系物为主,分别占污染物种类的42.59%和27.78%;高峰期时段车厢内VOCs整体质量浓度(46.47±3.2) μg·m−3略高于非高峰期时段(41.35±3.82) μg·m−3;地铁机械通风系统可以有效稀释车厢内VOCs质量浓度;站厅层VOCs质量浓度(44.99±13.84) μg·m−3高于站台层的质量浓度(35.05±11.28) μg·m−3。由此可以看出,成都地铁内VOCs污染种类受人员密集、大气环境和通风设施等综合因素影响。本研究成果可为西南地区地铁系统VOCs污染的监管和防治提供数据支撑,亦可为相关部门提高地铁内部空气质量、降低乘客健康风险决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铁屑内电解法处理电镀含铬废水的实验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邓小红 《环境工程学报》2008,2(10):1349-1352
详细介绍了铁屑内电解法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同时就该法对六价铬去除率的影响因素:停留时间、pH值、铁炭比和铁屑粒径进行了动态试验,得到了较佳工艺参数,并成功应用于工程实例。结果表明:用铁屑内电解+斜管沉淀池+微孔过滤机处理电镀含铬废水,Cr(Ⅵ)的去除率达到99.6%以上,出水各监测指标优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实践证明该工艺投资少,处理成本低,运行简单,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载体內部微孔孔径在废水生物膜法中缺乏选型依据的问题,采用5种孔径(0.6~4 mm)聚氨酯海绵生物载体构建了SBBR,考察了载体内微孔孔径对生物膜特性(MLSS、EPS、DHA)及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分析了载体内部微孔孔径与生物膜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载体内微孔孔径与MLVSS、MLSS呈显著负相关,而与PN、PS、EPS和f呈显著正相关;高生物量使小孔径载体(0.6 mm,1 mm)在反应器运行前中期拥有最佳的废水处理效果,同时过多的生物膜在微孔环境中会堵塞内部的通道和空穴,进而抑制传质,使生物膜活性(DHA、f )降低;而大孔径载体(4 mm)内部传质快、水力剪切作用强,加速生物膜解吸脱落速率,促进了生物膜活性的提高与EPS(主要是TB-EPS)的释放,但同样限制了生物膜量的增长。相较而言,中等孔径载体(2 mm,3 mm)适宜的微孔不仅能维持适量的微生物量,还能保持良好的生物膜结构和活性,为生物膜反应器提供良好的长期运行条件和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旋转式滗水器的设计计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旋转式滗水器的工作特点和运动特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其水力学计算公式和运动学计算公式,可供设计计算和运行管理旋转式滗水器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采用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处理畜禽废水,在室温(9~18℃)下,采用8 h/周期、交替停曝气的模式运行,控制曝气阶段DO浓度在2 mg/L,可实现明显的亚硝酸盐积累,氨氮及总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95.1±0.8)%和(87.2±0.6)%。为揭示SBBR中细菌种群构成及其动态变化规律,采用PCR-DGGE技术进行了细菌多样性分析,并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与接种污泥相比,驯化期生物膜中细菌种群丰富度未发生明显变化,运行期交替曝气、停曝模式有助于提高生物膜中细菌的多样性指数,但受运行模式及氨氮负荷变化影响,运行期氨氧化菌多样性指数略低于驯化期;生物膜内存在一些具有反硝化功能的变形菌和特殊的氨氧化细菌,在本实验条件下未发现厌氧氨氧化菌,说明主要脱氮机理为同时短程硝化反硝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