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3月22日,卫生郎印发新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细则>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细则>将于2011年5月1日起实施.(<京华时报>3月23日) 烟草每年夺去100万国人的生命,危害可想而知.在室内公共场所吸烟,二手烟对人体的危害更大.国家出台<细则>规定,禁止在室内公共场所吸烟,十...  相似文献   

2.
<正>据央视消息,6月1日,北京控烟条例将实施,公共场所、工作场所室内环境、室外排队等场合禁止吸烟,违者将被罚最高200元。但在笔者印象中,在禁烟和控烟方面,我们从来就不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早在2003年11月,我国就签署了《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此公约于2006年1月正式生效。2011年5月1日起,我国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之后各地也是禁令频出。但直到今天,大多数地方的禁烟令都是摆设,禁烟控烟仍然普遍面  相似文献   

3.
微博     
《环境教育》2012,(10):11-11
@谢庆浩(生态环境网总编):我国首部《动物福利通则》即将出台,这将对我国动物福利立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关专家呼吁,应加快动物福利立法,这样才能有效遏制虐待动物的行为。据了解,目前很多国家对于动物福利都有专门的立法,比如韩国就规定,养鸡场禁止24小时开灯助产,要保障鸡有6小时以上睡眠。http://t.qq.com/qinghaoxie/9月29日  相似文献   

4.
文摘     
防止非吸烟者受烟雾之害美将禁止在办公室内吸烟据报道:在美国,在办公室内“喷云吐雾”的时代可能即将结束——美国政府新近宣布一项新规定:从1987年2月8日起,禁止任何人在联邦政府机构的办公室内吸烟,要吸烟需到指定场所。按照这项由美国联邦政府总务管理局颁发的新规定,办公室将成为禁烟区,公开挂牌禁止吸烟。只有在能确保不吸烟者免受吸烟者之害的办公室外的某些地方才允许吸烟。走廊、教室、会议室、电梯、礼堂、厕所、楼梯、卫生所和图书馆内一般不得辟为抽烟区。餐厅应该分为吸烟区和禁烟区。如果辟吸烟区有困难,可以允许在走廊或者厕所内吸烟。  相似文献   

5.
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土壤环境形势,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刻不容缓。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要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是有效遏制土壤污染加重趋势的关键环节,是明确落实各方责任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公众土壤环境保护意识的现实需要。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环节,明确责任划分,处理好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加快建立以土壤污染防治法为统领、以国家政策标准为导向、以部门规章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中国特色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奠定生态环境安全基石,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由于不同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以及人类自身认识程度的不同,环境立法理念经历了变化。环境立法理念的转变和更新是决定环境立法目变迁的根源。在学理上对环境立法理念的历史发展和变革予以探讨,将有助于把握对环境立法目的的准确认识。因此,本文拟从环境立法理念的角度入手来揭示环境立法目的。  相似文献   

7.
70年的中国环境立法,总体上分为三个阶段,即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进入生态文明新阶段。起步阶段是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发展阶段是从1979年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进入生态文明新阶段是从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至今。历史表明,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环境立法在新中国成立后已经提到工作日程,并取得一定成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取得历史性进步。在充分肯定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反思,发现我国环境立法依然存在立法质量不高、立法体制机制不够合理、实施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为此,应当根据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明确新时代环境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加快环境法律的立改废释工作,切实提高环境立法质量,补齐生态保护立法的短板,积极推进相关法律的生态化,加强配套环境法规和规章的制定,加快健全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实现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桓交 《环境教育》2014,(8):70-70
正被称为俄罗斯"最严格"的禁烟法于2013年6月1日生效,第一阶段禁令执行范围涵盖大部分公共场所,如有民众在禁烟场合吸烟,将被罚款31美元。俄罗斯政府期望借助这部禁烟法将国内烟民数量减半、提升民众健康水平。不过,在烟民超过三分之一人口的社会中强制推行禁烟仍面临不小阻力。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出台的15部古树名木保护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出台时间、主要内容进行了归纳分析。结果发现:法规和规章中存在着管理体制不顺、权责利不对等、处罚标准不合理等问题。在研究基础上,提出完善古树名木保护立法的建议:加快推进古树名木保护国家立法,逐步完善地方立法,进一步理顺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古树名木保护补偿制度,加强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等。  相似文献   

10.
根据矿产资源犯罪与其他犯罪的比较,及我国有关矿产资源犯罪的立法与国外矿产资源犯罪立法的比较,归纳了该类犯罪的原因、特点,其中针对地方保护主义、犯罪分子的法律意识、立法上的疏漏及矿产资源犯罪的行政从属性、反复性、明显性等特点,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美国环境应急管理立法导源于灾害管理立法。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和埃克森瓦尔迪兹号石油泄漏事件后,美国成为"阿佩尔计划"成员国,推动并强化环境应急管理专项立法,建立起紧急状态法与专项法相结合、联邦法与州地方法相结合的法律体系,表现出立法模式的独特性、立法理念的先进性、立法体系的层次性。面对我国环境应急管理立法缺陷,美国立法经验启示我国环境应急管理立法应当尊重立法渐进式发展规律,注重立法专门化、体系化,转变立法理念,完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12.
梁文婷 《绿叶》2013,(7):27-32
近年来,随着环境事件频发,我国的环境立法有了显著推进。但是,总体而言,环境立法严重滞后于环境变迁的现实,是导致应对环境污染的政策、法规始终收效甚微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们需要转变立法理念,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价值取向,来完善和制定法规。2013年初,我国中东部地区尤其是北京地区的强雾霾天气再次引发了公众对环境的关切。不断出现的污染事件让我们无由不去反思应对的政策和法律制度为何一直收效甚微,而其原因之一即在于:我国现行的一系列治理大气污染的环境政策和法律法规一直处于事后立法、应急立法、疲于应对的状态。因此,若要更好地预防  相似文献   

13.
日本于2012年10月1日正式颁布了《环境教育等促进法》,此法由2003年颁布的《有关增进环保意愿以及推进环保教育的法律》修改而来,是一部充分调动各个社会主体协同合作,用环境教育开展环境保护工作的法律。通过分析该法多角度分层次的教育措施及特点,借鉴日本多年来环境教育推广经验,对我国加快环境教育立法进程,实现全民环境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全力建设美丽中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环境保护法》第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和评价,拟订环境保护規划,经计划部门综合平衡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施。”这一规定从环境保护基本法律的高度,将过去一些分散、零碎的环境保护规划方面的立法規定以及某些环境保护规划实践,提升、固定为法律制度。该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有如下方面:第一、规划的主  相似文献   

15.
一、选题目的环境污染并不是只有工矿企业排放出来的"三废"造成的,也有一些是人为因素。吸烟,是一种很普遍的社会生活现象,它的生产与消费已经成为世人瞩目的社会议题。公共场所吸烟,对人对己的健康都造成了伤害,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有关光污染的立法几乎近于苍白,法院缺乏处理光污染侵害的法律依据,不能充分地维护受侵害人的利益。光污染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一定的特殊之处,亟需立法规范。防治光污染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有关部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环境建设,从源头防治光污染;采取有利于光环境保护的技术手段;加强对光污染的监督管理,有效控制光污染源;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  相似文献   

17.
张勇 《环境教育》2014,(1):29-32
对基础环境教育提两个建议:一是环境教育要改变渗透式教育的局限,实现基础环境教育的全面覆盖;二是推进我国环境教育立法工作,开展全民环境教育。  相似文献   

18.
视界     
12013年3月1日下午,北京,中科院动物博物馆。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四川省委主委杨兴平(中),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赵进东,全国政协委员林金星到中科院动物所,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自然保护立法研究组总协调员解焱(女)了解中国自然保护情况。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杨兴平等委员将向大会提交有关自然保护地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环境税立法正在推进据悉,人大常委会预工委和财政部正在研究环境税立法工作,这一新进展意味着我国开征环境税的步伐再次加快。专家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0年CPI涨幅3%左右的目标,除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外,也为环境税的推出留有一定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周珂  徐岭  潘文军 《绿叶》2010,(12):59-61
气候变化立法具有重要和迫切的意义,当前应根据有关国际公约的规定,借鉴国外的做法,结合中国的实际,使得中国的气候变化法制建设做到符合中国国情,并紧密结合经济因素,维护核心利益,同时还应在立法上公开显示对气候变化的关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