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采用低温微捕集浓缩系统与气相色谱仪连接,用铝箔气袋采集空气中的苯及烷基取代苯类,经低温微捕集浓缩系统对样品进行浓缩处理,并在线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测定。该低温微捕集浓缩系统可对样品进行100%测定,因此测定的灵敏度增加。该方法与溶剂解吸和热解吸前处理法相比,操作简便,不需要使用有机试剂和老化吸附管,进样量的增加,降低了检出限,可实现对低含量的苯及烷基取代苯类的准确定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优化了加速溶剂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土壤中苯并(a)芘的方法。样品经加速溶剂提取,逐级减压浓缩,0.25um滤膜过滤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测定。结果表明,标准溶液苯并(a)芘含量在3.125~lOOug/L范围内,苯并(a)芘的线性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9,该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分别为0.015μg/kg和0.060μg/kg。将该方法用于4个地区土壤样品的测定,苯并(a)芘含量在0.04~6.26ug/kg之间,空白加标回收率为75.2%~96.4%之间,各项指控指标符合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中苯系物的快速定量测定建立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水体中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苯乙烯和邻-二甲苯等苯系物的快速定量结果测定,样品浓度在5~50μg/L的浓度范围内定量检测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0%。通过对标准样品测定,其回收率在96.16%~101.50%之间,在快速测定的同时,其定量测定数据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适用于自动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苯并(a)芘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方法。采用如下方法:样品用正己烷-丙酮索式提取后,加入适量吸附剂和去离子水,经过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浓缩定容,再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色谱柱(4.6×150mm×5μm)对苯并(a)芘含量进行分析,流动相以乙腈-水(体积比为80∶20)进行等度洗脱,采用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依据JJF 1135—2005《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相关规定,考查称量、定容体积、标准曲线、仪器测量重复性和回收率等引入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并对不确定度的各分量进行计算和合成。结果表明:当土壤样品中苯并(a)芘含量为6ng/kg时,在95%的置信区间下,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50ng/kg(k为2)。评定结果表明,标准曲线拟合和标准溶液配置产生的不确定度对合成不确定度的影响较大,而样品称量所引入的不确定度较小,可忽略不计。得出:该评定方法客观准确,适用于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苯并(a)芘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对检测结果准确度的提高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史箴 《四川环境》1998,17(4):49-51
本文研究了利用毛细管柱分离、测定水样中的苯系物。该方法用二硫化碳萃取水样中的苯系物,细口径毛细管柱分离,FID测定。在分流比为100∶1的条件下,方法最低检出浓度在0025~0047mg/L之间,低于填充柱法。该方法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废水中微量苯系物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周开锡 《四川环境》2010,29(3):52-54
氦气作载气,选用DB—WAX毛细管色谱柱,优化柱温、柱流量、进样口温度和检测器温度等色谱参数,实现7种苯系物的快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优化色谱条件,7种苯系物在5.3m in内得到了良好的分离,标准样品的测定均值最大相对误差-1.0%,最大相对标准偏差2.5%。  相似文献   

7.
对污水处理厂的挥发性含硫恶臭物质进行低温分离和浓缩处理.应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方法进行样品中各种无机硫化物、有机硫化物组的定性确认和定量测定。测定结果表明:被测定的样品中含有COS、H_2S、SO_2、CS_2、MM、Et-SH、DMS、DMDS等物质。此项监测可有效地控制、减少和消除恶臭污染。  相似文献   

8.
苯系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涛 《四川环境》2003,22(4):44-45,48
在浓硫酸存在下,苯类化合物与甲醛反应可生成黄棕色二苯基甲烷聚合体,其浓度与显色程度成正比关系,以此进行比色测定。该有色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465nm,本法的最低检出限为1.240μg/5ml,当采样体积为30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4mg/m^3。本法适用于室内环境空气的测定。研究此新测定方法的同时,与国家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进行了对比,对比结果显示,这两种方法相关性很好。本法具有连续性测定,方法快速、经济、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苯系物(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TEX)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之一。BTEX高溶解,高挥发,高毒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地下水污染关注的特点。强调了地下水中苯系物的来源及相关性质,总结了治理苯系物的历史应用技术,介绍了新兴修复技术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地下水中苯系物的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建立了吹扫捕集-GC/MS测定化工园区地下水中酮类、醚类、腈类等24种VOCs的分析方法。水样经吹扫捕集后,待测物在HP-VOC色谱柱上分离,质谱分析采用EI离子源和SIM监测模式,外标法定量。该方法的加标回收率为98.6%~110%,相对标准偏差为1.8%~6.1%,检出限为0.08~0.30μg/L,具有准确、灵敏、受其他有机物干扰少的优点。由于这24种VOCs特征离子较为普遍,且受化工园区企业污染的地下水样品组成复杂,在样品分析时应特别注意数据的假阳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晨昊  羌宁 《四川环境》2006,25(5):1-3,14
采用不锈钢丝网作为生物滴滤器的载体材料,用经以苯为唯一碳源驯化而得的微生物菌种,进行苯废气的净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的负荷范围内,生物滴滤器的消除能力随负荷的增加而增加,但净化效率总体上随负荷的升高而下降。在相同的进气苯浓度下,随着停留时间的增加,消除能力和净化效率迅速提高,停留时间为33.9 s时,净化效率达98%。在30~40 mg/L.h的负荷水平下的净化效率随循环液流量的变化而变化,实验中最佳的液体流量为0.8L/h。进口浓度对生物滴滤器的净化效率和所需的填料层高度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石油烃污染会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严重危害,地下水系统中石油烃污染物的研究已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本文针对某石油烃污染场地的污染状况及水文地质条件,利用模拟柱实验研究石油烃中常见组分苯和菲在典型含水层中的迁移转化,实验结果表明,苯和菲在4种含水层介质中(粉砂、中砂、粗砂、砾砂)受到的迁移阻滞作用都是随着粒径的减小而增大。菲在4种介质中的迁移速率要小于苯,说明4种介质对菲的阻滞作用要大于苯。通过检测各模拟柱出水中Fe2+、Fe3+、NH4+-N和NO3--N浓度的变化可知,在苯和菲的砾砂模拟柱中,由于水流速度快,试验周期短,模拟柱内各项指标变化较小,生物作用较弱;而在苯和菲的粗砂、中砂和粉砂模拟柱中,NO3--N浓度减少,NH4+-N和Fe3+含量增加,说明微生物开始利用NO3--N和Fe3+降解苯和菲,微生物对苯和菲在粗砂、中砂和粉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采用焦化废水活性污泥驯化培养的专性降解菌进行生物滴滤器接种挂膜,考察了不同模拟工况下对苯气体的净化能力。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紫外光—双氧水 (UV/H2 O2 )氧化过程并加入亚铁盐作催化剂 ,对直链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LAS)的光催化氧化降解进行了研究。从实际应用出发 ,实验得出影响LAS降解的各因素的最佳取值及影响显著性次序。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秦皇岛地区土壤环境中六六六残留量的调查监测,分析了秦皇岛地区土壤六六六污染现状和危害。建议应加强农药规范化管理,制定土壤生物修复计划,大力开发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以降低土壤环境中的六六六残留量,减少对人类和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