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生态学评价——方法和实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城市生态学评价的内容、目标和程序。以新建城市博达为例,具体说明了该评价程序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滨水景观生态理念的更新,城市滨水景观的生态作用越发明显,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生态保护变得格外迫切。本文通过介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原则,以生态保护理念为引导,分析城市滨水景观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城市滨水景观生态保护策略,旨在为未来城市滨水景观的生态保护提供新视角与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3.
三峡工程库区巫山段干支流水质变化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采用巫山县环境监测站2002年到2008年监测资料,对三峡工程蓄水后库区巫山段水质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蓄水后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巫山段总体水质良好;未受到重金属、石油类和挥发性酚类物质污染;总氮和总磷指标偏高;水体处于中营养状态水平。蓄水后一级支流总磷、总氮指标升高,水质类别上升,水质有恶化的趋势;水流变缓,气候条件和营养盐浓度适宜,在一级支流回水敏感区的部分河段爆发了“水华”,富营养化的潜在风险升高。在营养水平和气候条件相当的情况下,支流回水区常爆发“水华”而干流未出现“水华”现象,说明水动力条件是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发因子。  相似文献   

4.
生态足迹方法:辽宁省2005—2007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威  张恒庆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35(6):150-153,156
如何定量研究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问题,生态足迹分析法即是一种用于定量研究和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新方法。文章应用生态足迹的方法,以辽宁省2006年-2008年统计年鏊资料为依据,对2005年-2007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研究,纵向比较分析了这3年辽宁省生态足迹的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2005年-2007年3年的人均生态赤字分别为2.718hm^2,2.8942hm^2,3.1348hm^2,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生态赤字表明辽宁省的人类负荷超过了其生态承载力,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其影响因素为化石能源消耗大、耕地面积减少、建筑用地逐渐增加等。最后提出了减少辽宁省生态赤字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声生态学的城市景观设计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声景观研究以其新奇和意想不到为城市景观研究设计带来新的切入点和手法。简要介绍了声生态学中声景的概念和发展;讨论和分析城市景观规划中引入声景观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讨在景观生态学指导下的景观、声景观策略。  相似文献   

6.
城市水系统的可持续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从城市水系统可持续性评价、城市水系统运行效率分析和城市水系统优化配置研究等方面对城市水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总结了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为未来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多目标评价方法构建以发展度、协调度和支撑度为评价指标的评价模型,对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从人口、社会和经济等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人工生态系统的发展度和协调度,将资源和环境状况作为支撑度指标评估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进而计算城镇发展的综合可持续性水平.以福建省铁山镇为例,应用该模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铁山镇发展的可持续性水平为0.617(取值范围0~1),属于中等可持续水平,水环境污染是最主要的瓶颈因素.该评价方法可以辨识城镇发展的可持续性,为城镇产业发展的方向和规模等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国际、国内很多组织对可持续性评价的方法进行过研究分析。本文对各种评价方法做了分析,认为现有的评价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类:环境可持续性指数法(ESI)、生态足迹法(EF)、能值可持续性指数法(EmSI)、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SEI),并对每类方法的理论和应用作了介绍。通过分析指出不同方法适用范围与每种分析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为以后分析可持续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滨水型新农村建设现状问题透析和生态农村理论与规划技术策略解读的基础上,对滨水型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思路进行论述,从技术层面提出高效、和谐的理想农村形态,归纳得出具体的综合指导原则框架。  相似文献   

10.
滨水空间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紧缺和管理制度缺陷,滨水空间被严重侵占。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滨水空间的变化,介绍国外关于河湖滨岸植被缓冲带恢复和海岸建设退缩线设计及管理经验,提出划定滨水空间保护红线和审计自然资本变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业化肥流失是三峡库区最主要的非点源污染源之一,其污染成因分析对有效控制三峡库区非点源污染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对三峡库区19个区县化肥用量、施肥强度、品种、比例结构、流失负荷的统计资料分析,明确了库区化肥流失非点源污染的基本情况;接着随机性选取石柱县、开县、宜昌市、兴山县4库区县市12个监测点进行监测分析.同时结合秭归县15个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得出库区化肥施用强度高,分布不均匀,施用品种单一,重氮肥、磷肥轻钾肥,化肥N,P流失非点源污染有加重的趋势,且化肥N,P的流失量与土壤肥力成正比[N:R2=0.51〉0.468(n=16,95%);P:R^2=0.68〉0.549(n=19.99%)],与农田地表中粉粒(0.002—0.02mm)和粘粒(〈0.002mm)浓度成正比,与施肥强度呈显著性正相关;降雨强度越大、地表植被越少,化肥N,P流失越大[R^2=0.98 R^2〉765(n=8.99%)]。  相似文献   

12.
三峡工程的竣工,在库区两岸形成了垂直高差达30m的涨落地带,称之为消落带,对水库的实际运行影响深远。通过对这片区域特点和现状的研究,总结了当前三峡库区消落带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景观影响、疾病问题、地质灾害等。针对各类环境问题的出现,提出了生态恢复、污染预防与治理、合理规划管理、出台相应政策等解决方法和控制措施,以期实现库区消落带的保护和充分利用,为库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就排水体制的发展及合流与分流制的污染负荷研究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三峡库区城镇地形,周围水体等实际状况进行分析,认为三峡库区城镇排水体制宪选用合流制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降水化学组成及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2000-2009年三峡库区巴南、涪陵和万州3个观测点降水的pH、电导率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时空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巴南、涪陵、万州降水pH平均值分别为5.76、6.03和5.52,平均电导率分别为117.3、72.3和63.1 μS·cm-1,降水酸化趋势在逐渐增强,污染程度高于北京、成都、深圳、湖南等地.降水中SO42-占阴离子总量的77%,NH4+和Ca2为主要的阳离子.巴南、涪陵、万州3个监测点的[NO3-]/[SO42-]比值较低,分别为0.125、0.164和0.169,表明降水酸化类型为硫酸型.由于排放与气象条件(包括降雨量等)的季节性变化,各离子组分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总体表现为冬春季降水中离子浓度高于夏秋季,污染程度为巴南>涪陵>万州.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生活垃圾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江三峡工程于2002年6月进行二期蓄水,蓄水前必须对库底固废进行有效的清理,以保护水库水质和生态环境。通过对二期蓄水库底堆存的大量生活垃圾量进行彻底调查,确认了二期蓄水库底生活垃圾堆存量达186.26万t,且量大面广。分析研究了堆存生活垃圾的理化特性和毒理特性,5年以上堆存垃圾的理化性质变化较大,有机质含量在2.3%-15.7%之间,平均值为8.72%;CODcr水平在40-155mg/g,平均值为93.8mg/g;N、P含量分别在0.16%-0.63%和0.05%-0.25%之间,平均值分别为0.455%、0.117%。其中1m层深处有机质的平均值为9.43%、CODcr的平均值为95.1mg/g、全氮的平均值为0.463%、全磷的平均值为0.108%;2m层深处有机质的平均值为10.6%、CODcr的平均值为98.8mg/g、全氮平均值为0.464%、全磷的平均值为0.103%;3m层深处有机质的平均值为10.64%、CODcr的平均值为87.8mg/g、全氮的平均值为0.438%、全磷的平均值为0.141%。  相似文献   

16.
为保障三峡库区水环境安全,提高环保部门的环境预警和应急科学处置能力,根据“平战结合”的平台建设思路,提出了基于面向服务(SOA)可扩展的架构、Webservice数据服务调用模式和模块化功能的平台构建技术,集成了地方环保业务系统的成果,设计和实施了一个体系、一张网、一张图、一张表、一个流程的“五个一”平台工程,研发了集污染源风险识别、环境预警监控、模拟预测、应急评估处置和信息发布5项功能为一体的三峡水环境风险评估与预警平台,并在重庆市环保部门实现了业务化运行应用. 平台研究成果可支撑应急管理和日常管理,并在一系列突发性事件中得到业务应用验证和应用,环境应急响应时间从1~2 h缩短至10~20 min,应急处置时间从原来的1~2 d缩短至1~2 h,显著提高了三峡库区水环境风险评估、预警和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生态调度试验对四大家鱼产卵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1年以来,三峡水库持续开展了促进长江中游四大家鱼产卵的生态调度试验.采用鱼类早期资源调查方法研究了三峡水库生态调度实施以来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水文环境要素的年际变化特征,采用系统重构方法分析了四大家鱼自然繁殖的关键生态水文要素,提出了宜昌江段涨水过程的生态调度优化条件.结果表明:①2012—2018年三峡水库共开展了11次生态调度试验,生态调度使得宜昌江段持续涨水时间范围为2~9 d,水位日均涨幅范围为0.43~1.83 m,流量日均增幅范围为1 080~5 800 m3/s,起始水温范围为17.5~23.5℃.②沙市江段监测到四大家鱼鱼卵时的水温分布范围为19.2~25.5℃、平均值为22.5℃,流量分布范围为11 000~33 600 m3/s、平均值为16 890 m3/s;水温平均值在各年份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流量平均值在各年份间有显著性差异.③沙市江段四大家鱼鱼卵组成以草鱼和鲢为主,二者年均产卵量约占总产卵量的85%,青鱼和鳙年均产卵量约占总产卵量的15%.除2016年外,生态调度期间四大家鱼的产卵量占监测期间四大家鱼总产卵量的比例较大,变动范围为31.90%~66.58%.生态调度期间,四大家鱼自然繁殖性能普遍好于非生态调度时期,表现为产卵持续时间更长、产卵场范围更广、单次洪峰的产卵规模更大,证实了实施生态调度的有效性.④持续涨水天数、初始水位和产卵时序是影响2012—2018年宜昌至沙市江段四大家鱼产卵量的重要生态水文参数.⑤为增加宜昌至沙市江段四大家鱼产卵量,宜昌江段需满足的水文条件为断面初始流量达14 000 m3/s,持续涨水4 d以上,水位日涨幅平均大于0.5 m,流量日增幅平均大于2 000 m3/s,与前一次洪峰的间隔时间在5 d以上.研究显示,三峡水库连续实施生态调度对近年来长江中游四大家鱼的种群恢复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未来应将建模和监测手段整合到生态调度试验中以分析长期的生态响应,并建立一套科学的生态调度效果评价体系来评价流量调节对四大家鱼产卵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重庆三峡库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制约重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生态环境问题,包括三峡库区的水体污染,水土流失与泥沙问题,灾害性地质环境问题,建议建立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委员会,实行在市长领导下的环境保护行政领导责任制依法治库,加强生态环境意识教育,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基金等。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三峡库区腹地大气中活性氮的组成及干沉降通量,于2015年每个季节选取代表性月份在万州城区采集了气体和颗粒物样品.利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氮素浓度,同时结合大叶阻力模型模拟计算的干沉降速率值,估算了不同形态氮素的干沉降通量.结果表明,HNO3的干沉降速率值最大,年均值为0.39cm/s,约为其它氮素的3~8倍.NO2和NH3是大气活性氮的主要赋存形态,年均浓度值分别为(11.7±3.9)和(11.0±5.3)μg N/m3,两者之和约占总无机氮浓度的80%.万州城区总无机氮干沉降总量为8.5kg N/(hm2·a),其中氧化态氮(NO2、HNO3、颗粒态NO3-)和还原态氮(NH3、颗粒态NH4+)干沉降通量分别为3.5,5.0kg N/(hm2·a),占干沉降总量的41.4%和58.6%.因此,为有效控制三峡库区腹地的氮素污染,应重点关注NH3的减排.  相似文献   

20.
重庆三峡库区非点源污染评价与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重庆三峡库区4个行政建制镇进行非点源污染监测与调查,以COD、TN、TP、Cu、Zn等指标为主要研究内容对库区农村环境进行污染特性分析并且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化肥流失、农药流失、水土流失等污染源进行非点源污染评价。结果表明:COD、TN、TP、Cu、Zn的平均排放浓度分别为22.15 mg/L、6.37 mg/L、1.49 mg/L、47.73 g/kg、85.24 g/kg,库区主要污染物依次为TN、TP、COD、Cu、Zn等,主要污染源依次是畜禽养殖、化肥流失、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农药流失、水土流失、水产养殖等。采用SPSS软件对影响库区环境污染的季节、收入水平、地域、畜禽养殖规模、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等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COD主要影响因子是地域和畜禽养殖规模,TN主要影响因子是季节、地域和畜禽养殖规模,TP主要影响因子是环境基础设施完善程度、畜禽养殖规模和地域,Cu、Zn主要影响因子均是畜禽养殖规模。该研究可为重庆三峡库区生态修复、城乡统筹下的城乡规划及产业布局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