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在实验室中对种多环芳烃(芴、蒽、芘和(?))做为纯化合物混合加入两种不同土壤(细土和砂土)时温度对其消散速率的影响进行了180多天的研究。当温度从10℃增至25℃时促使这四种芳烃在两种土壤中的减少。温度对多环芳烃消失速串的影响取决于化合物和土壤的理化性质。在一定的土壤条件下,实验室试验所得到的这种低温条件下具有较长半衰期的结果,说明高分子量的多环芳烃具有较高的持留性。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以PAHs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土壤中PAHs的缺氧生物降解规律。结果表明,土壤中细菌总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经过180 d缺氧培养后,当温度从20℃升至30、40、50和60℃时,土壤中的细菌总量较20℃处理组土壤中的细菌总量分别增加了0.07、0.37、0.55和0.60个数量级。原土中微生物优势种群为变形杆菌门和放线菌门。而随着温度的升高,厚壁菌门逐渐转变为优势种群。经过180 d缺氧培养,当温度从20℃上升至60℃时,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由11.27%上升到90.83%。不同温度条件下PAHs降解效率基本遵循60℃>50℃>40℃>30℃>20℃的顺序,不同环数PAHs的降解效率基本遵循三环>四环>五六环的顺序。当培养温度为60℃时,PAHs的缺氧降解效果最好,三环、四环、五六环和TPAHs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0.73%、55.99%、16.96%、42.26%,与20℃相比分别提高了30.69%、28.38%、9.56%、21.01%。  相似文献   

3.
4.
焦作市郊区公路两侧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焦作市郊区三条公路旁的土壤采样分析,得出了这些路段两侧土壤中的多环芳烃污染状况,分析了多环芳烃的种类和来源,通过分析远离公路的土壤对比样,得出汽车尾气排放对公路两侧土壤所造成的污染情况。同时,针对这些污染,提出了一些多环芳烃的防治措施,以期达到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对道路两侧的土壤所造成的多环芳烃污染。  相似文献   

5.
文章在无外源接种体的条件下,评估了强制通风(通风量为1.51 L/min)与营养元素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降解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仅靠合适的营养液配方和长时间通风可以刺激污染土壤中的土著微生物生长,并影响微生物菌群的形成。通风同时添加营养液有利于好氧菌生长、加快PAHs的降解;与通风相比,添加营养元素是影响PAHs降解的主要因素。通风和添加营养元素对3环PAHs降解影响不显著,但可促进4环、5环和6环PAHs污染物降解。60 d内,仅通风、仅添加营养元素、同时通风和添加营养元素处理的PAHs分别降解了52%、59%、67%。  相似文献   

6.
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环芳烃解吸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静  胡俊栋  王学军  陶澍 《环境科学》2006,27(2):361-365
研究了4种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解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性质、浓度和PAHs的性质、赋存状态影响着土壤中PAHs的解吸.当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或接近于CMC时,对PAHs解吸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表面活性剂浓度高于CMC后,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PAHs的解吸过程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有较低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的表面活性剂对PAHs的增溶性较好.拟合土壤中PAHs的解吸率与PAHs的lgKow值,发现两者之间具有线性关系.人工污染土壤中PAHs解吸效果要好于采油区土壤.  相似文献   

7.
用常规荧光法分析了土壤中多环芳烃总体特征光谱,同时以多环芳烃蒽作参比,定量估测了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含量。蒽的线性范围0-2.0μg/mL,相关系数0.9996,检测限0.61ng/mL;测得土壤中的多环芳烃的测量浓度均〉1.01μg/g。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多环芳烃(PAHs)在不同有机质梯度土壤中的纵向迁移机理,以山东省广泛分布的潮土、褐土和棕壤为研究对象,配成低有机质含量(17 g/kg)、中有机质含量(30 g/kg)、高有机质含量(45 g/kg)三种梯度的较清洁土,以柴油原液配成污染土壤,采用室内土柱淋滤试验,模拟自然条件下土壤中PAHs的纵向迁移,分析淋滤后较清洁土和污染土中PAHs的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PAHs在潮土中更易向下迁移,褐土和棕壤无显著性差异(P>0.05). PAHs主要富集于较清洁土柱表层(69.10%~73.68%),随土柱深度增加,PAHs含量逐渐降低;在去离子水条件下淋滤,较清洁土中低环PAHs的迁移能力大于高环PAHs.与低有机质条件相比,中有机质条件下PAHs的淋滤率降低了20.43%~32.41%,高有机质条件下降低了48.16%~58.05%.研究显示,低环PAHs易向下迁移,高环PAHs则较难向下迁移,有机质会抑制土壤中PAHs的纵向迁移,有机质含量越高,对PAHs纵向迁移的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多环芳烃(PAHs)在不同有机质梯度土壤中的纵向迁移机理,以山东省广泛分布的潮土、褐土和棕壤为研究对象,配成低有机质含量(17 g/kg)、中有机质含量(30 g/kg)、高有机质含量(45 g/kg)三种梯度的较清洁土,以柴油原液配成污染土壤,采用室内土柱淋滤试验,模拟自然条件下土壤中PAHs的纵向迁移,分析淋滤后较清洁土和污染土中PAHs的含量及组成.结果表明:PAHs在潮土中更易向下迁移,褐土和棕壤无显著性差异(P>0.05). PAHs主要富集于较清洁土柱表层(69.10%~73.68%),随土柱深度增加,PAHs含量逐渐降低;在去离子水条件下淋滤,较清洁土中低环PAHs的迁移能力大于高环PAHs.与低有机质条件相比,中有机质条件下PAHs的淋滤率降低了20.43%~32.41%,高有机质条件下降低了48.16%~58.05%.研究显示,低环PAHs易向下迁移,高环PAHs则较难向下迁移,有机质会抑制土壤中PAHs的纵向迁移,有机质含量越高,对PAHs纵向迁移的抑制作用越强.  相似文献   

10.

多环芳烃(PAHs)是由2个或2个以上苯环组成的碳氢化合物,其致癌、致突变、致畸等特性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由于PAHs具有低水溶性、高疏水性和难降解性等特点,导致PAHs污染土壤修复具有巨大挑战。高级氧化技术是处理PAHs污染土壤的有效手段。对高级氧化技术在PAHs污染土壤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对臭氧氧化、芬顿氧化和过硫酸盐氧化等高级氧化技术的优劣进行了分析;此外,探讨了表面活性剂在提升高级氧化效果方面的作用以及土壤理化环境条件对氧化过程的影响,分析了氧化过程对土壤微环境的潜在影响;最后,指出了高级氧化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研究难点和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1.
原煤中多环芳烃的分离与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以苯为溶剂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原煤进行了提取。提取液经柱层析分离及薄层层析和纸层析进一步纯化。利用色质联用、荧光光谱和高压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提取液中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测定,并用标准样品验证,在原煤中检测出51种多环芳烃,其含量为0.002—44.2ppm。 本文提供了原煤中多环芳烃的本底数据并试图探索不同煤种与多环芳烃含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离子强度、不同金属离子对土壤中PAHs表观解吸水平的影响.根据Pearson原理计算了菲、荧蒽、芘和苯并[k]荧蒽等几种PAHs的碱性特征参数并据此分析了其酸碱性类型.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解吸液中离子强度并非影响土壤中PAHs解吸的控制要素;不同硬度酸性金属离子与PAHs之间的酸碱作用是影响土壤中PAHs解吸水平变化的关键.硬酸性金属离子Ba2+、Al3+、Ca2+对土壤中PAHs的解吸具有促进作用,软酸性离子Hg2+、Ag+则具有抑制作用,比较而言交界酸性金属离子Cu2+、Fe2+、Zn2+在提高土壤中PAHs解吸上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混合表面活性剂对多环芳烃的增溶作用及机理   总被引:43,自引:5,他引:43  
比较了研究了单一和混合表面活性剂对萘、苊、蒽、菲、芘的增溶作用及其机理。混合表面活性剂/单一表面活性对多环芳烃协同增溶/增溶作用的大小与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浓度、组成及有机溶质本身的性质有关。在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上,单一表面活性剂对多环芳烃的增溶作用顺序为TritonX100>Brij35>TritonX305,与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呈负相关;混合表面活性剂对多环芳烃能产生显著的增溶作用,其协同增溶作用顺序为SDS-TritonX305>SDS-Brij35>SDS-TritonX100,协同增溶作用的大小与其中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及多环芳烃的辛醇-水分配系数呈正相关。混合表面活性剂溶液的CMC值降低、溶质在胶束相/水相间分配系数Kmc的增大是产生协同增溶作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比试验,条件试验等对ASE提取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温度80~110℃,压力1000~2000psi均适用于提取土壤中多环芳烃,萃取溶剂中含有丙酮回收率较高.萘、苊烯、二氢苊浓缩回收率偏低,其它多环芳烃全部在85%~107%,相对标准偏差均在20%以内.本文还对ASE和索氏提取进行了比对.  相似文献   

15.
大同市空气中多环芳烃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环境中多环芳烃的迁移和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和迁移转化的研究近况。大敢中多不芳烃以光化学降解为主,在水体中以吸附过程迁移为净化特性,而在土壤中则以催化聚合反应降低其生物可给性。  相似文献   

17.
以萘和2.6-二甲基萘作为鲫鱼(Carassius auratus)肝徽粒体芳烃羟化酶(AHH)的底物,研究被多环芳烃污染后,鲫鱼肝微粒体AHH的活力变化及其动力学,并研究了相向条件下雌雄鲫鱼肝微粒体AHH的活力差异。结果显示AHH的表观米氏常数(Km).萘为43.5,2.6-二甲基萘为12.5:最大反应速度常数,萘为312.5.2.6-二甲基萘为230。表明鲫鱼肝微粒体AHH对2.6-二甲基萘有很大的亲和力,其活力的大小可作为指示多环芳烃对淡水污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用常规荧光法分析了土壤中多环芳烃总体特征光谱,同时以多环芳烃蒽作参比,定量估测了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含量。蒽的线性范围0~2.0μg/mL,相关系数0.9996,检测限0.61ng/mL;测得土壤中的多环芳烃的测量浓度均>1.01μg/g。  相似文献   

19.
提取时间对提取原煤中多环芳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北煤田气肥煤和夹矸样品为研究对象,以CH2Cl2为溶剂,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时间为10,20和30 min)和索氏提取法(提取时间为24,48和72 h)提取其中可抽提有机物,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提取液中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含量,来对比不同抽提时间对提取原煤中PAHs含量和分布特征的影响,为优化原煤中PAHs的提取条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淮北煤田样品中可抽提USEPA优控PAHs以菲为主,其含量占16种PAHs总量的40.0%~65.5%;夹矸样品中可抽提PAHs含量并不因其有机质含量低而明显低于原煤样品,夹矸中PAHs的迁移特征需引起关注.在实验条件下,提取原煤中PAHs,超声提取时间应选取30 min,索氏提取时间法应选取24 h.   相似文献   

20.
天津地区表层土壤多环芳烃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文章应用多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天津表土16种PAHs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多元统计分析比单变量分析,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能提取出许多单变量分析无法表达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