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基本概念人机工程学又称人机学、人类工程学、人体工程学、工效学……。它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旨在研究如何使设计的机械设备系统,或人-机系统,或者人-机械-环境系统,最大限度地适合人类的形态、生理和心理特性,以求达到安全、舒适、高效率地进行生产或工作的目的。人类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必定与其使用的机械设备以及所处环境,组成一个互相联系而又互相制约的整体系统,这就是人-机械-环境系统(见附图)。人通过感觉器官接受来自机器的各种信息,并以某种方式作出反应,从而借助各种控制装置改变机器的运动状态;同时,环境也影响着这一过程的效果。人-机械-环境系统是一个闭路信息控制环。人机工程学的任务就在于维持和加强这个闭路环的运行(例如设法提高信息的  相似文献   

2.
凡把人与机器结合成一个系统来进行设计研究的,都称为人机系统设计研究。人机系统设计研究的目的,就是对这一系统进行合理而又可行的设计,以便有效地发挥系统中人和机器的效能,并为人提供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人机系统的设计研究,应达到以下要求: (1)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完成预定的任务; (2)系统中人和机器都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彼此协调地工作,使系统的总体效率尽量提高而能耗尽量减少; (3)要考虑系统与周围环境因素的相互影响,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3.
关于人机系统安全分析中人的因素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人机系统安全分析中,重点对人的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新的见解。在人机系统中,人的生理特性和心理特性不是恒定不变的,特别在人机系统安全分析与设计时,关于人的因素必须从动态特性变化来认识  相似文献   

4.
在生产工作中 ,一切生活都是由人和机器去完成各项建设任务而取得经济效益。人和机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构成了人机系统 ,任何一个人机系统都必须满足“安全、高效、经济”的综合效能。在人机系统中 ,人和机器有它自身的独立性和功能 ,他们不是简单的机械混合 ,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共存的有机整体。所以 ,在安全生产工作中 ,应根据人机系统中人机所具备的优越性 ,进行合理的分工。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结合人体结构尺寸和行为特性,着重论述了仪器仪表操纵机构的合理布置,操纵器间距离的确定,操纵器的选择方法以及设计原则。最终使仪器仪表的操纵机构最大限度地与人体结构相匹配,为操作者创造一个安全、健康、舒适的操作环境,使人机系统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生产工作中,一切生活都是由人和机器去完成各项建设任务而取得经济效益。人和机器相互作用、 相互联系,构成了人机系统,任何一个人机系统都必须满足“安全、高效、经济”的综合效能。在人机系统中,人和机器有它自身的独立性和功能,他们不是简单的机械混合,而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共存的有机整体。所以,在安全生产工作中,应根据人机系统中人机所具备的优越性,进行合理的分工。  相似文献   

7.
人机学主要研究怎样使机器和作业环境适应人体的生理特征与心理状态,以便人能够安全、高效、舒适地工作。本文通过分析桥式起重机人机系统的特点,从人机学角度,说明其安全运行的基本条件。一、桥式起重机人机系统的运行特点桥式起重机一般是在特定环境的固定轨  相似文献   

8.
1 安全控制系统(一) 近代生产是十分复杂的大系统。除人之外,还包括形形色色的原料、能源、动力设备、生产设备、控制设备、检测工具等,根据一定的规律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生产系统。生产工人则按照支配生产过程的基本科学原理,根据生产系统状态,操纵控制设备,进行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9.
工业生产中所用的一切机具,都必须直接或间接地由人进行操作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生产中的人、机器和作业环境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整体就叫做人机系统,如图l所示。  相似文献   

10.
对人的认识和假设是人机工程学的基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机系统是以人为中心的系统,对人的认识和假设是人机工程学的基石。本文提出了人是生物人、经济人、社会人的复合体的新观点。由于对人的特质的认识还存在着许多“盲区”和“误区”,这就给人机工程学的完善和发展带来了许多不定因素和困难  相似文献   

11.
谈谈人机学     
一、什么是人机学人机学是研究人和机器所组成的系统的科学,也就是说,是研究人和机器的关系或联系的科学。每个人在生产和生活中都经常碰到它,它同每个人都有关系。大家知道,劳动创造了人,人类的历史是和劳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劳动中,人要同劳动工具(如生产设备)和劳动对象(如生产用料)接触,这样,就存在着人同劳动工具(狭义的机)、劳动对象(较广义的机)和劳动产品(广义的机)的联系问题,也就是人机联系问题。一句话,研究人和机器(概包括狭义的机,也包括广义的机)组成的系统的内在联系,这就是人机学  相似文献   

12.
一、意识调节人的行为人类一直是在意识的支配下从事生产劳动,改造自然的。人类和动物都有心理,而心理发展的高级水平,却仅为人类所特有,叫意识。在意识的调节下,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人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是人类遗传下来的。如手指受到针刺会产生反射性收缩,就是人的本能行为。后天性行为是人通过学习获得知识而产生的。如人们操作机器设备的本领,就是经过学习获得的技能。  相似文献   

13.
生产环境因素的好坏,不但影响着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而且与生产操作人员的身心健康有着很直接的关系。因此将工作与生产场所的环境治理列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范畴来认识是十分必要的。从客观情况来看,影响安全生产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湿度、照明、噪声、气味、色彩五个方面。温度湿度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人机系统的安全有着很大的影响。在气候炎热的日子里,温度高,空气湿度也相应比较大,并逐渐趋于饱和的程度。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的人,其身体皮肤表面的汗液蒸发就逐渐减少,使人感到闷热难耐。不适乃至疲惫和头晕,在生产操作中的反应…  相似文献   

14.
任何机器都是处在各种特定环境下由人来操纵的,因此,人、机、环境是相互关联而存在的。随着现代机器的日趋先进、精密和复杂,系统的安全需要不仅对环境条件提出了苛刻要求,而且对使用机器的人的要求也愈来愈高。本文以寻求正确处理人、机、环境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关系,及提高其中每个要素的性能为途径,探讨提高系统的安全性研究的方法。一、人-机-环境的关系人-机-环境系统工程是研究人-机-环境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下金属矿山人机系统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基于人、机、环境、管理和信息5类事故致因,充分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确定地下金属矿山人机系统安全的15个重要影响因素,结合决策实验室分析法和解释结构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处理和分析,实现影响因素的层次划分。结果表明:人机系统中,人员各方面的知识更新慢和认知缺陷是根本原因;安全文化薄弱和非功能性交互是深层次原因;不确定性、信息交互受阻和系统结构脆性属于过渡致因;人为失误、人机约束失效、重复或遗漏控制、物质交互受阻、能量交互受阻和应变能力差是事故的近邻致因;机械物理部件失效和无事故事件通报对金属矿山人机系统安全性的影响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6.
人的行为失误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的活动过程总是在各种各样、复杂的人-机-环(境)系统中进行,在这样一个系统中,人是主要因素,起着主导作用,但同时也是最难控制和最薄弱的环节。大量的事故统计资料表明,70%~80%的事故与人的失误有关。绝大多数事故的发生与人失误有关。我国煤矿中的“三违”(即: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是导致事故多发的重要原因,它是典型的”人的行为失误“。由此可见,人的行为失误是导致许多事故的直接原因。人对于安全的主导作用。贯穿于企业安全的所有方面。因此,在安全生产中研究人失误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性化设计是工业设计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对人性的关怀是每个工业设计师不变的追求.在数控机床的设计中,设计师应以人机工程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如何让使用者掌握数控机床的操作,解决诸如程序设计、人机对话、心理负荷、故障诊断和处理、系统安全以及社会心理等问题.这是数控机床人性化设计的关键,也就是如何设计出和谐的人机系统,创造一种良好的人机互动.  相似文献   

18.
张玉海 《安全》2008,29(1):5-7
安全和健康始终是人类社会追求的一个目标。人类在自然界中进行物质生产的过程中,无论采取哪一种生产方式:以人力、畜力为主的手工业作坊;以小型机械为主的半机械化作业;以电力为主的机械化、电气化作业;以自动控制、远距离操纵为标志的大型集团化、电子化作业等,总有不安全因素伤及人类的身心健康,有的甚至对人类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9.
策略,就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设计的行动计策。安全策略便是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而拟定的安全工作计策。 事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策略是否正确,而策略的正确与否,又决定于它是否切合客观实际。根据安全工作的基本实际,拟定安全策略的总的指导思想是:要充分发挥人的安全需要的主观能动作用,利用有益于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条件,改变不利  相似文献   

20.
人因失误特性与根本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因事故作为人机系统的最主要事故源,对系统安全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探讨了人因失误的基本特征,介绍了人因事件根本原因分析方法的基本思路与实施程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安全管理、教育与主动型多重防御体系的人因事件预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