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介绍了煤气区域作业环境一氧化碳(CO)监测报警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特点。该系统可连续自动监测环境空气中的CO浓度,及时、可靠、准确,是有效防止煤气中毒事故的安全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煤气区域作业环境一氧化碳(CO)监测报警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特点。该系统可连续自动监测环境空气中的CO浓度,及时、可靠、准确,是有效防止煤气中毒事故的安全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3.
广西柳钢主要煤气种类为焦炉、高炉、转炉煤气,其中焦炉煤气一氧化碳含量为6-9%,高炉煤气为10-30%,转炉煤气高达60—70名:接触煤气,特别是高炉、转炉煤气,极易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为预防一氧化碳中毒。各单位应用一氧化碳报警仪在煤气作业岗位进行监控,自1991年启用一氧化碳报警仪以来。一氧化碳中毒事故比未使用前大大减少。起到较好的监控效果。随着柳钢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煤气发生总量增多、综合利用煤气的生产设备增加、煤气危险源点普遍存在。需要大量的一氧化碳报警仪进行监控:但是,对一氧化碳报警仪的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公司按OHS体系贯标要求。落实了各部门职责。制定了的相应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1 前言 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大量煤气,这种煤气无色、无嗅,一氧化碳含量高,在净化、回收、使用过程中有可能泄漏,给现场工作人员造成生命威胁。以往国内钢铁厂的煤气浓度监测装置是单个独立设置的,分厂之间又相距较远,不便集中管理。1992年上钢一厂结合煤气联网技术改造,设置煤气调度中心,将各个分厂的煤气浓度监测进行联网,以达到集中管理的目的。 用计算机联网简单方便。一种方法是用电缆将各个分厂的装置同集中管理调度室的主微机联结起来。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靠,缺  相似文献   

5.
笔者研究了快速监测一氧化碳气体的新方法即一氧化碳被动式检气管法。该方法基于气体分子扩散定律和化学吸收反应原理。检气管内的惰性载体涂渍上对一氧化碳有特效的显色剂:氯化钯—稳定剂G-浓硫酸体系。一氧化碳通过检气管端口扩散进入管内,与惰性载体上的显色剂发生反应,从而产生颜色变化。检气管显色长度的平方与一氧化碳浓度及采样时间的乘积在80~800mg/m3范围内(采样一小时)成线性关系,从而求出环境中一氧化碳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该检气管集采样与分析为一体,可快速测定一氧化碳气体的浓度。经过应用实验表明,该检气管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基本上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王伟 《劳动保护》2014,(12):86-87
<正>煤气作业时存在着中毒、着火、爆炸等危险,容易发生群死群伤事故。杜绝煤气事故主要有以下措施:一是保证煤气设备的严密性,即不向外部泄漏煤气,不向隔断装置的另一侧泄漏煤气;二是带煤气作业时做好防护措施,如正确佩戴空气呼吸器、长管呼吸器,使用便携式一氧化碳检测仪等;三是煤气设备附近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控制好煤气区域的点火源;四是保持煤气设备附属设施完好。本文参照了GB 6222-2005《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等相关操作规程,列举了煤气作业中的部分隐患,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煤气既是钢铁厂的副产品,又是重要能源,主要有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焦炉煤气,它们的有效发热成分主要为一氧化碳。一氧化碳遇到火可引起爆炸,又能引起中毒,所以在煤气生产、净化、输配、储存和使用的各个环节都要特别注意安全,严防煤气事故发生。煤气事故主要有爆炸事故和中毒事故。这里主要介绍煤气中毒的危险性以及防止煤气中毒事故的检测监控报警技术装备现状。  相似文献   

8.
三、转炉煤气生产(回收)与净化安全转炉煤气生产(回收)净化的一般流程是:转炉吹氧炼钢过程所产生的转炉煤气(一氧化碳和氧含量符合规定要求的),通过活动烟罩和烟道进入蒸气锅炉回收物理热后,到溢流文管(一文)进行冷却和除尘,经脱水装置进入喉口截面可调的文管(二  相似文献   

9.
工作动态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总局于一九七八年六月在沈阳市召开“窑尾增湿塔工业性试验”技术鉴定会。唐山水泥机械设计研究所、沈阳市房产水泥厂等汇报了窑尾增湿塔和电收尘器防燃防爆一氧化碳监测装置的研制经过及工业试验情况。 鉴定会认为:窑尾增湿塔的设计比较合理,水的雾化情况好,有效地增大了烟气湿度,降低了粉尘的比电阻值,适应了电收尘器的技术要求,提高了收尘效率。电收尘防燃防爆一氧化碳监测装置,能够准确地指示烟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 会议要求继续进行增湿塔喷水量、自动调节的研究,增设一氧化碳报警装置和电收尘器自动保安装置(本刊讯)…  相似文献   

10.
一、转炉煤气产生特点及燃烧机理转炉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其产生量的大小取决于吹氧量及铁水含碳量的大小。吹炼初期铁水温度较低,碳的氧化速度也较低,故产生的一氧化碳较少;随着炉温的升高,出现碳和氧的剧烈反应,使炉气产生量及一氧化碳含量逐渐增加;到吹炼后期,随着铁水中碳的减少,炉气量下降,一氧化碳含量也相应减少。所以在吹炼过程中,煤气产生量及煤气成分是不断变化的(见图1)。  相似文献   

11.
煤气是一种燃烧热值很高的气体,在工业和生活中应用广泛,如接触一氧化碳的生产作业有冶金工业的氧化铝生产、炼钢、炼焦;机械工业的锻造、渗碳和铸造;化学工业用一氧化碳作原料生产碳酸氢铵化肥、氨、甲醛、光气等。另外,煤气发生炉、耐火、建筑材料和陶瓷业使用的窑炉、煤矿井下火药爆破等,均可产生一氧化碳。生活中主要使用煤气做饭、热水等。  相似文献   

12.
处理剩余煤气发生爆炸 煤气的主要成分为一氧化碳、甲烷和氢,是一种可以燃烧的气体,比重小于空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遇明火能引起燃烧或爆炸。因此,在使用和处理剩余煤气时,要特别注意防火安全,不得凭侥幸冒险进行操作。 北京某化工厂的试验研究所,在一次处理煤气包里的剩余煤气时,采取引燃方法,用一根十米长的皮管接通煤气包,由于气包内的压力小,煤气不能自动流出,因而两人边卷边踩,挤压出煤气用火点燃,挤压力忽大忽小,压力大时十米外的皮管出口处煤气能点燃,压力小时,煤气挤压不出,火便熄灭。这时,一工人为了快速将气包内的气体…  相似文献   

13.
转炉煤气回收是炼钢节能、环保的重要措施,世界各国煤气回收技术日益发展,取样分析和控制装置应用也日益广泛。我国对转炉煤气回收工艺处于开发阶段,基本上靠人工采样分析,凭经验回收,吨钢回收数量小,有事故危险。1983年,鞍钢、武钢、上钢一厂从联邦德国菲利蒲公司引进转炉煤气回收取样分析及控制装置,其中鞍钢引进两套,上钢一厂引进一套,武钢引进三套,合同总价为158万美元。1984年本钢从联邦德国菲利蒲公司引进三套转炉煤气回收装置,用外汇53万美元。冶金部自动化研究所引进了高温区散件一套,进行散件组装,用外汇10万美元。转  相似文献   

14.
煤气排水器是一种用于收集并排出煤气(燃气)管网中的冷凝水、积水和污物的附属设施,也是确保煤气输送管网和用户使用安全稳定的重要设施。但在日常中经常会出现因排水器水封高度不足或缺水导致煤气排水器击穿,引发大量煤气泄漏,甚至是发生人员中毒的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在管网末端,因为煤气中冷凝水的析出较少,排水器内极易发生缺水现象,经常需要人员对该设施进行巡查并进行补水,带来很多潜在的事故风险。因此,重点研究了如何设计卧式煤气排水器的自动补水装置,希望从本质安全考量,有效解决煤气末端用户排水器缺水可能引发的煤气泄漏、中毒事故。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碳(C0)是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从感观上难以鉴别的气体。一氧化碳主要由含碳化合物燃烧不完全所产生。它能均匀散布于空气中,微溶于水,一般化学性不活泼,但浓度在13~75%时能引起爆炸。生产过程中,一氧化碳多数属于工业炉、内燃机等设备不完全燃烧时的产物,也有来自煤气设备的渗漏。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一种可以检测环境中一氧化碳浓度、风速、温度和湿度等参数空气质量,由窗体、窗框、电源模块、传感检测模块、无线通讯模块、控制模块、电机传动模块和位置检测模块等组成,能自动开启和关闭,实现通风或者封闭功能的智能窗户装置。  相似文献   

17.
孙宝银 《安全》2003,24(2):15-15
1煤气中毒的概述 高炉煤气是高炉生产的副产品,主要来源于含碳物的不完全燃烧,高炉煤气一般含有20%以上的一氧化碳、少量的氢和甲烷,发热值一般为2900KJ/m3—3800KJ/m3,其中一氧化碳(俗称煤气)是无色、无臭、无味、无刺激性气体,有剧毒。一氧化碳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而引起中毒,一氧化碳在12.5mg/m3时对人可引起慢性中毒,在37.5mg/m3时人在4h—6h内中毒,在125mg/m3时人立即头痛、恶心,在150mg/m3时人在1h内中毒,12500mg/m3时立即死亡。  相似文献   

18.
焦炉煤气中含有氢气、甲烷、一氧化碳和烃类等可燃成分,其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为5.5%~30%。焦炉煤气在生产、回收、净化过程中,如果空气进入煤气系统,一旦达到爆炸极限,即可形成爆炸性气体,在通过电捕焦油器等易产生火花的设备时,可能导致爆炸事故发生。为保证安全,通常将煤气含氧量作为严格控制的指标。我国现行的《工业企业煤气安全规程》和《焦化安全规程》均规定,焦炉煤气含氧量不得大于1%。如有电捕焦油器,含氧量为0.8%时报警;为1%时,电捕焦油器自动断电,停止运转。 实际生产中,高压氨水无烟装煤技术的应用,尾气引入煤气系统的推行,特别是全负压回收装置的投产,无疑增加了煤气的含氧量。如果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势必造成频繁停机。某厂曾因煤气含氧量超限,电捕焦油器一个月停机6次。化工生产中,开、停机时事故率最高;频繁停机,还会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根据焦炉煤气在空气中爆炸极限5.5%~30%,和空气的含氧量为21%,简单换算可知,煤气含氧量为14.7~19.9时,遇火花才可能发生爆炸。从国外资料看,美国、西德等国将含氧量限值定为2%。有的单位为减少停机次数,将含氧量限值提高到2%或3%。目前,国内尚未发生因焦炉煤气含氧量超限而爆炸的事故。提高含氧量限值能否确保安全,已引起广泛  相似文献   

19.
在煤气生产过程中,煤气中毒事故时有发生。煤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而致人中毒的主要是其中的一氧化碳气体。一、一氧化碳中毒机理一氧化碳是化学窒息性毒物,其比重为0.967,较空气轻,且无色无味无臭,人们很难感觉到。人们正常呼吸时,吸进空气中的氧气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随着血液循环把氧气从肺部输送到全身各器官组织,再将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带回肺部而呼出体外。由于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较氧  相似文献   

20.
一氧化碳(CO)由焦炭或煤的不完全燃烧制得。也可从水煤气或煤气中分离出来。在有机合成工业上用作原料,如用作制造光气、甲醇、草酸等,在冶金工业上用作还原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