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家庭方面讲,关于环保知识人们又了解多少,观念上又重视多少呢?尤其是农村家庭。我采访了很多人,他们都觉得太忙,没有闲暇关心这些。谈到环保,人们表现的也很茫然,当然他们也知道沙尘暴、也知道水灾、台风和旱情,但成因就不得而知了。具体到人们的生活,什么节约水电、废物利用、垃圾的分类回收,农村人尤其是那些围着锅台转的主妇们,根本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因此,我认为,环保教育不在于向家庭普及些什么,如何普及才是最重要的!孩子,是纽带,是让环保走进家庭的一条有效途径。但是,让环保走进家庭,不能像布置语文作业,…  相似文献   

2.
《绿叶》2021,(1)
正回首奋进路,百年正风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经过百年接续奋斗,我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伴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经历了光辉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3.
《绿叶》2016,(11)
正有人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的官职有多高,名声有多大,也不在于他为自己积累了多少财富,而在于他为别人付出了多少,他帮助了多少人,他得到了多少人真正的尊重。也有人说,人生的价值不是别人告诉你的一个简单道理,因为那是别人认定的生活意义,并不是你的生活意义。只有你自己通过一种灵魂的追索,真切感受到一种可以影响生命体验的意义时,你才真正找到了能够坚持一生的生活意义。一个人在达到一种终极自由的时候,才  相似文献   

4.
据报载,我国当今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 二耗油大国。2004年,每天用油的增加数是83万 桶,占世界总增加数的33.2%。我不知道我们一 年共用油多少,自产多少,进口多少,只知道七 成靠自产,三成靠进口,而进口部分有一半来自 中东,其中第一沙特,第二伊朗。美国下一步正 想做伊朗的"文章",一旦"文章"做起来,我们 的油进口就要受到影响。又据报载,我国的原油 净进口(即只进不出)是从1993年开始的,从那 以后超过了日本而成为第二耗油大国。中国地质  相似文献   

5.
《环境教育》2007,(3):79
2000年,我国内地新出生人口达到了3600多万,远高于1999年的1909万和2001年的1702万.2007年猪宝宝热的到来使人口密度再次不均匀增长,在如此集中的一个阶段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又有多少人知道呢?  相似文献   

6.
熊素麟 《环境技术》2007,25(6):9-10
今年7月,工业产品环境适应性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中国电器院的消息让人振奋鼓舞.可是又有谁知道中国电器院人付出了多少心血?  相似文献   

7.
不要说环保离我们还很遥远,其实节约就是环保。你知道吗,我国目前每生产一吨纸就要耗费7棵大树、100立方米的水。如果每人每天浪费一张纸,全国就要浪费约2700吨纸、27万吨水!在一些大公司的垃圾篓里不知道有多少还能再用的纸,多少只写了一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再过二、三十年之后,中国资源和人口之间的关系肯定是最紧张的。那时候,中国的人口数量将达到一个最高值,大概是16亿(国际最极端的分析是18亿),而耕地能养活多少人?水资源能养活多少人?矿产和能源又能支撑多少人?这些资源的约束我们叫作紧约束,也就是说资源的短缺和人口增长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非常紧张的关系,它的约束是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9.
微博     
<正>五岳散人:其实瑞海国际根底很深倒是没那么可怕,可怕的地方在于如果它真就是一个国企地区副总、一个港口公安局长的儿子就弄起来的,我们可以想想具备这种不大、但实用的权力的人全国有多少,会有多少个瑞海型企  相似文献   

10.
美好乡村安徽“探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也彰显了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毋庸讳言,如果说城市是国家"脸面"的话,那么乡村就是国家的"毛细血管"。建设美丽中国,让农村美好起来,这是当然的要义,也是城乡统筹发展的新要求,是广大群众的新期盼。在安徽,从省到市,从县到乡,美好乡村建设急剧升温。山要绿起来,水要清起来,人要富起来,当前,江淮大地上的乡村容颜正在悄悄"变脸"。  相似文献   

11.
鸟殇     
《绿叶》2020,(6)
正如果把那些鸟窝倒扣在地上,是不是像一片鸟坟?我说不清我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制造了多少鸟坟。说起来,我们还算是一个个爱鸟的人,可鸟不相信我们爱它们。当年的我们,对鸟确实是"一往情深"。春天,我们入神地望着从南方飞来的紫燕衔泥筑窝;夏天,我们在鸟鸣阵阵的山林里流连忘返;秋天,我们望着一群群南飞的大雁  相似文献   

12.
温州开展专项活动“请把垃圾带回家”PleaseTakingBacktheGarbagetoHomewasDevelopedtheSpecialActivityinWenzhouCity一项推行垃圾袋装化,把垃圾送到指定位置投放,以改变温州人长期养成的...  相似文献   

13.
护树的故事     
我们村里的人,只要提起汤老太家门前那棵银杏树,没有人不知道的,但要说起这棵树的来历,人们就摇着头说不知道了。就连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也这样说:“我听我祖辈的祖辈说早就有这棵树了。”看来,这棵树是太古老了。  相似文献   

14.
尽管没有一个人愿意看到 最后一片叶子从枝头坠落 可一弓支繁叶茂的情景正在时光里渐渐隐匿了 人又寸于痛苦的回忆总是趋于忘记 人只有当回忆中的不幸赤裸和也再立心头时 才懂得后悔的无奈 然后一又一次狼狈地饱尝失去后的苦痛 你难道不知道? 自己手中的斧头比征服者的长矛更可怕 你难道不知道? 它能将土攘驱赶入海 将流沙引至身旁 你难道不知道? 曾经繁荣一时的亚伯拉罕的港口城市乌尔 它早已陷落远离海岸线的深深海港里 你难遗不知道? 著名的楼兰古国 也早已被刁仓理在历史的文字中 你难道不知道? 大唐时代的尼推 因丧失了森林和河流而停…  相似文献   

15.
万新 《绿色视野》2009,(3):27-29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古今中外,不知多少文人墨客为漓江的绮丽风光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优美诗文。在旅游业迅猛发展的今天,为了保护如诗如画的漓江,为了留住昔日的美景,多少人为之默默奉献着,黄坤华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16.
积级成事     
这个世界是由4种人所组成:第一种人让事情发生;第二种人看着事情发生;第三种人想知道发生了何事;第四种人则全然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我相信上帝在每一个人身上,都种有伟大的种子,而这颗种子是否能发芽、开花、结果,则全在于我们自己。我们大多数人所拥有的才能,比我们实际用到的多得多;而我们成功与否关键不在于我们拥有多少才能,而在于我们如何运用自己的才能。成功有3个绝对必需的要素,它们是:一、积极的心理态度有一个故事,是关于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孪生小兄弟的。这对双胞胎外表看起来一模一样,个性上却是相差天南地北,一个很积极,另一个却很  相似文献   

17.
牧鹤姑娘     
相信大家都会唱《一个真实的故事》这首歌,那忧伤的旋律 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的心灵,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歌曲中那个为了挽救一只受伤的丹顶鹤而献出了年轻生命的“牧鹤姑娘”是谁……她的故事,在今天听来,仍然能够激发起我们对“牧鹤姑娘”深深的敬意。  相似文献   

18.
李威 《环境教育》2011,(2):83-83
“我们小时候,那林子茂盛的,五六米开外边看不到人,还时常可以捡到野鸭蛋,一捡就一大捧,至于那河里的鱼虾都不用说,能想出多少就有多少。”我看着牦牛河畔,耳边回想起了爷爷的话,爷爷讲话时那自豪劲儿和那高兴劲儿也浮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19.
潘骞 《绿色视野》2011,(8):23-26
很多人提到安徽,只知道黄山、九华山,而不知道合肥。也难怪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合肥仅仅是作为安微的省会城市,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城市。其实,合肥也是一座拥有丰富历史底蕴的城市,只不过深藏于历史深闺里而已,  相似文献   

20.
凡有点儿文化的人多半都知道达尔文。尽管他是100多年前的人,仍然是现代人心目中的科学权威。能够把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学说引证得头头是道的人,不仅在科学界,几乎遍及文学、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尽管他们未必读过达尔文的原作:《物种起源》。这就是权威的力量,似乎不需要后代人去怀疑,去考证。只要我们说:“达尔文说过……”就已经胜券在握。我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其实在很多人的论文中我们常常看到的却是“权威胜于雄辩”,为了证明一件事、一个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