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芬兰赫尔辛基大学齿学部的一研究小组近日发表调查报告称,受二噁(口英)污染的母乳喂养的儿童牙齿会变色和变脆。该小组是以芬兰102名6—7岁儿童为对象进行调查后得出这一结论的。同时,他们测了出生后四周内其母乳汁中所含二噁(口英)和聚氯联苯的浓度,结果17名儿童里的牙齿出现异常,与母乳中二噁(口英)浓度高有关。  相似文献   

2.
本市大兴县化工厂在生产氰乙酸甲酯时,产生含有氰化物(主要为氰化钠)的副产物氯化钠。为了减少污染,化害为利,该厂采用碱性氯化法进行处理,使氰化物在强碱性条件下被活性氯氧化、破坏,生成无毒的氯化钠、二氧化碳、氮气和水。含氰化物1000~4000毫克/升的氯化钠饱和溶液,经处理后,大部分含氰浓度可降到5毫克/升以下。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各种处理过的废水毒性标准的要求愈加严格,连续性处理作用将更加广泛地用于降解某些特殊的有机化合物。对好氧处理释放入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严格限制也将刺激一些含氯挥发物运用厌氧技术预处理使之不完全降解,诸如:四氯化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氯碱工业含氯尾气的处理,一般用石灰水或NaOH吸收,生成次氯酸钙、氯化钙和氢氧化钙的水合复盐,但处理后的排空尾气中,氯浓度较高,可形成二次污染(光照下分解)。可见,该法不能彻底消除环境污染,且设备、材料和动力消耗等操作费用较高。本文用稀氨水处理含氯尾气,则优越得多。二、实验装置及流程实验装置和工艺流程见下图。  相似文献   

5.
多氯联苯的处理可采用一段紫外线 (UV)处理和二段微生物处理相结合的分解处理技术。紫外线照射用于脱氯反应 ,含多氯联苯 (PCB)的乙醇溶液 ,紫外线吸收频谱在2 37nm左右其吸收能力最大。微生物处理时 ,将 comamonas testeroni Tk1 0 2菌种在 PCB培养液 (PCB浓度 1× 1 0 - 3以上 )中培育 ,对含氯数为 3以下的 PCB分解效果良好 ;另外 ,使用 Rhodococcus opacus TSP 2 0 3菌种在低浓度 PCB培养液 (PCB浓度 2 5× 1 0 - 6以下 )中培养 ,可对含氯数为 5以上的 PCB分解。中试表明 ,排水 PCB基准值可达 3ppb以下多氯联苯使用微生物分…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针对化工行业含苯废水予处理困难之现状,利用高效新型吸附剂,对含苯废水进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以测试吸附柱在不同条件下的吸附量,并获得最佳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7.
含氰废水的氧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处理含氰废水碱氯氧化法、双氧水氧化法、臭氧氧化法等几种氧化法的基本原理,并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难降解含氯有机物的处理一直是环境治理中的难点,研究开发高效、安全的新型降解技术是目前研究工作的当务之急.以含氯有机物四氯苯醌为研究对象,采用新型的机械化学法(球磨)对其进行脱氯降解试验,研究了四氯苯醌的脱氯速率与还原剂种类(铁酸锌、烟尘、锌粉、石灰)及添加比例、球磨时间等参数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石灰作为还原剂脱氯效果最好,当四氯苯醌与石灰质量比为1∶11、球磨时间为4h时,其脱氯率接近100%.通过对球磨产物进行XRD、IR、GC-MS分析,结果发现球磨后产物大部分是CaO和Ca(OH)2,氯从四氯苯醌上脱除并形成了碳氢键,氯离子可能以无定形形态存在.  相似文献   

9.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1,44(2):159-170
三氯生(TCS)是一种新型污染物,会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TCS的无害化处理受到广泛关注。该文概述了物理吸附、生物处理、化学还原及化学氧化处理TCS的优缺点,并提出对应的改进方向。同时,汇总分析了不同方法下TCS的主要降解产物,其中2,4-二氯苯酚、氯酚和苯酚是所有方法的共性产物。由此,归纳出TCS在不同处理方法中的主要降解路径:(1)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自身产生的电子穿梭体作为载体,将胞内电子传至胞外受体TCS,最终将TCS还原成含有多个TCS骨架结构的复杂有机物;(2)化学还原法通过逐级加氢还原脱氯作用生成低氯或无氯产物;(3)化学氧化法通过醚键断裂和苯环直接羟基化2条路径生成不同的含氯产物,含氯产物进一步发生氧化开环反应实现脱氯,直至完全矿化。该文的研究成果可为今后TCS绿色无害化处理方法的开发和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铁碳微电解法和过氧化氢组合工艺处理对氯硝基苯废水。考察了初始浓度、pH、过氧化氢的用量对对氯硝基苯废水去除率的影响,初步探讨了铁碳微电解法对对氯硝基苯去除效率的动力学规律。结果表明:组合技术可以对对氯硝基苯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反应遵循一级反应规律。在铁碳处理过的废水中加入0.1mL/L的H2 O2可以使对氯硝基苯的去除率达到100%。所以,本方法用于对氯硝基苯废水的预处理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李春萍 《环境工程》2013,(Z1):570-572
以水泥窑常用的替代燃料——生活垃圾和污泥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含氯量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替代燃料中,以3种垃圾筛上物中的含氯量最高:填埋垃圾筛上物0.292%、原生垃圾筛上物0.280%及堆肥垃圾筛上物0.276%。垃圾组分中,以织物类含氯量最高(0.263%),其次为塑料(0.246%),食品略高于纸张(0.192%)。矿化土、污泥中含氯量较为接近,均在0.12%以下。水泥窑各替代燃料中的氯含量均远远超过水泥入窑生料安全含量的0.015%。将替代燃料制备成RDF后,市政污泥、垃圾筛上物及垃圾组分中氯含量变化不大,差异不显著。按照含氯量高低,水泥窑替代燃料可以分为3类:第1类含氯量大于0.20%,包括垃圾筛上物及垃圾中的塑料、织物类等大部分可燃物;第2类含氯量为0.15%0.20%,包括垃圾中的纸张、食品;第3类含氯量低于0.15%,主要是污泥。  相似文献   

12.
植物根系环境氯、硫含量对叶片氯、硫含量和抗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近年来的报道,植物叶片含氯、硫量与大气中氯、硫污染程度有密切关系。根据叶片分析资料,可以估计大气氯、硫污染的程度和范围。把同一大气环境中各种植物叶片氯、硫含量作比较,可以用来评价植物净化大气中氯、硫污染的能力。但是,根系环境中氯、硫含量对其在叶片中的含量有无影响,叶片含氯、硫量的多寡是否会影响植物对大气氯、硫污染的抗性,本文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主要就碱性氯化法处理含氰废水的原理、反应条件及工艺流程进行了探讨,从而为含氰废水的处理提供更有效的方法,从而使含氰废水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4.
芬兰十分重视垃圾的处理和回收利用,制订了严格的垃圾管理法.目前,芬兰全国每年产生的7000万吨各种垃圾已有近50%得到处理和回收利用.芬兰环境部制定的最新目标是,到2005年将垃圾的处理回收利用率提高到80%.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燃煤、垃圾焚烧和漂白废水领域含氯污染物的生成及其对生产、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并讨论了高炉冶炼过程中含氯物质的产生及危害,提出了预防和治理含氯污染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方便快速分离沉积物中含氯农药和多氯联苯,将超声波技术和蒸汽蒸馏萃取技术相结合,萃取沉积物中的微量含氯农药和多氯联苯,所得萃取物不需进一步的净化和浓缩,可直接用于色谱分析.实验表明,在进行蒸汽蒸馏萃取之前,使用辅助的超声波技术可将大部分待测物的回收率提高20%-30%,较好地解决了由于沉积物的吸附作用而导致的蒸汽蒸馏萃取回收率偏低的缺陷.该法使沉积物样品中的氯代农药和多氯联苯的蒸汽蒸馏萃取富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五氯酚的污染现状及其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世纪80年代起五氯酚已被禁止生产和使用,但由其引起的环境问题仍然存在。在介绍了五氯酚的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综述了五氯酚降解方面的研究进展,吸附是可逆的,但吸附的富集浓缩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前处理手段。化学氧化措施对五氯酚的去除效果较好,反应速度较快,但处理成本较高,且容易形成强致癌污染物。生物措施处理成本低,降解产物安全,但去除效果相对较差。还原脱氯比较适合污染的原位治理,且处理成本较低。土壤粘粒及铁氧化物界面五氯酚的还原转化研究使利用土壤特性处理五氯酚污染土壤及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成为可能。五氯酚污染处理方法互有长短,不同处理方法的联合应用方面的研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8.
加拿大实施含氯物质的新管理法加拿大副总理和环境部长SheilaCopps宣布了一项含氯化学品的综合管理法。此项计划可有效地消除持久性、生物积累和有毒的含氯化合物。加拿大拟根据一项由5个部分组成的行动计划来管理含氯物质:1.制定政府和主要工业部门的协议...  相似文献   

19.
水中六六六与五氯苯酚的光催化氧化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李田  仇雁翎 《环境科学》1996,17(1):24-26
以高压汞灯不光泊,TiO2为催化剂,研究了水中低浓度六六六五与五氯苯酚的光催化氧化。六六六易被光催化氧化,其4种异构体的半衰期十分接近,均在20min左右。PH中性条件下γ六六六的氧化速率较高。六六六光催化氧化存在含氯中物,并可逐渐被氧化去除。五氯苯酚光催化氧化速率明显高于光分解。30min之内五氯苯酚即可完全脱氯。随反应过程的继续,五氯苯酚被氧化成简单的小分子直至完全矿化。该法在饮用水深度处理中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氨氮存在下次氯酸钠处理苯酚模拟废水的氧化特性,探讨了苯酚在氨氮体系中的反应途径。实验结果表明:在含氨氮的苯酚废水中加入次氯酸钠,氨氮将与苯酚发生竞争反应。折点加氯曲线表现为当氯与氨氮质量比由5.35上升到27.67时,氨氮去除率的变化趋势滞后;而余氯量则不断减小,没有折点出现。随着氨氮浓度增加,苯酚的氧化降解受到抑制:一方面,苯酚的去除率不断下降;另一方面,体系中检测到一系列氯酚中间产物,其生成量和种类先增加后减少。HPLC分析结果显示体系中生成的氯酚中间产物至少有2种(2-氯酚和4-氯酚),至多有5种(2-氯酚、4-氯酚、2,6-二氯酚、2,4-二氯酚和2,4,6-三氯酚)。其中,2-氯酚和4-氯酚是导致三卤甲烷产生的最有效前体物质,而2,6-二氯酚、2,4-二氯酚和2,4,6-三氯酚则是生成卤乙酸的高活性物质。实验结果对次氯酸钠处理含氨氮的难生化或有毒有机废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