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技术》2009,27(2):2-3
2009年4月10日,中国上海2009年4月9日,全球领先的服务科学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受邀参加“2009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并在会上一举摘获两项“科学仪器优秀新产品”奖,两项“最受关注十大国外仪器”奖以及“最受关注国外十大厂商”,成为此次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上的大赢家。  相似文献   

2.
《环境技术》2010,28(2):4-4
备受关注的亚洲最大的科学仪器展会之一“第八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2010)已于2010年4月8日-10日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召开。CISILE历经七年发展,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我国规模最大、专业性水平最高的科学仪器行业权威盛会,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科仪第一展”。  相似文献   

3.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6,16(4):38-38
国家发改委近日正式对外发布(《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我国外资利用方向将更加注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切实把利用外资同提升国内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根据科技部公布的《“十一五”国际科技合作实施纲要》,“十一五”期间,我国国际科技合作将以发展能源、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技术为优先合作重点,努力为解决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中国环保产业》2007,(12):9-20
2007年11月22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国发[2007]37号,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国务院第一次以国发形式印发专项规划,在我国环境保护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规划》明确了“十一五”期间,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二个五年环保事业的宏伟蓝图,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份纲领性文件。《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促进环保产业发展,并明确了“十一五”期间的环境保护重点工程和环保产业优先发展领域。《规划》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06年12月24日发布了《“十一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在分析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2010年资源综合利用目标、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和保障措施。这是我国“十一五”期间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引导投资及决策重大项目的依据。全文如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依据遂宁市“十五”水环境监测五年的基础数据,结合遂宁市“十一五”经济规划,分析评价了遂宁市“十一五”水环境质量变化趋势,预测出“十一五”末,我市CODcr和氨氮两个主要污染物入河量将有所增加,水环境质量将有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8.
曲晴 《环境教育》2007,(1):23-25
2006年是我国“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也是环境保护工作历史性转变的开元之年。“十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大多超额完成,但环境保护的主要指标没有完成。在2006年4月的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在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使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要减少10%。  相似文献   

9.
《环境技术》2009,27(1):3-4
备受关注的亚洲最大的科学仪器展会之一“第七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将于2009年4月9日-11日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王心芳会长在2006年7月18-19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工作会议上,就我国环保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环保产业“十一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及“十一五”期间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要的工作思路做了讲话(本文为讲话摘录)。  相似文献   

11.
《环境技术》2007,25(6):2-3
12月26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关键技术标准推进工程”重点专项中“国际标准研制”课题通过了由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委组织的专家组评审。按专项设计的目标,到2010年,我国将主导完成课题中的30~40项国际标准研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要素—领域—任务”国家生态环境规划体系的形成过程为切入点,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之后我国生态环境规划的发展历程。研究表明,在“要素—领域—任务”体系构建完善的关键阶段,即“十一五”到“十二五”,我国的生态环境规划体系在“污染减排”的基础上,明确提出“质量改善”“风险防范”和“公共服务”三大领域,战略领域的划分逐步明确,环境规划要素逐渐充实,落实任务更加精细。而在“要素—领域—任务”体系的充实提高过程中,即“十二五”到“十三五”,进一步提出“绿色发展”“生态修复”“制度创新”三大领域。要素方面,通过推进“三大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使气、水、土三要素治理纲举目张。任务的重心则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区域统筹协调发展转变。为更好地发挥“要素—领域—任务”体系优势,支撑我国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构建,本文提出,“十四五”规划应在要素层面全面覆盖且重点突出,领域层面系统整合并统筹协调,任务层面具体落实且创新机制,助力建成适应美丽中国建设要求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小虫 《环境教育》2007,(2):47-48
2006年,我国进入“十一五”新时期.从中央到地方都大幅度强化了环境保护施政力度。这一年,中央提出了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要并重、同步和综合的要求.这被称为“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  相似文献   

14.
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初,全国环保系统掀起学习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高潮,这对于“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开好头、起好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掌握“十五”期间我国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进程,分析研究我国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市场供求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制定“十一五”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规划、方针和政策提供基本依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决定联合开展2004年全国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本调查是继1993年和2000年后开展的又一次大规模的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  相似文献   

16.
《环境技术》2009,27(3):3-4
2009年4月9日,第七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CISILE2009)在北京展览馆隆重举行,此次大会以“倡导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发展”为主题,汇集了国内外分析测试领域、实验室领域、生物技术领域、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领域、质量控制领域等的最新技术及产品,全方位地展示了科学仪器研发与应用的最新成就。  相似文献   

17.
《环境技术》2010,28(3):4-4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推进,国家把建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摆在西部经济发展的第一位,在西部地区规划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项目的建设,该领域对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设备的需求也在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月7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了第八次黑龙江省环境保护大会,以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贯彻第六次全国环保会议精神.总结“十五”以来全省的环境保护工作,部署“十一五”期间的环保任务。中共黑龙江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栗战书在会上强调.要明确任务.全面做好”十一五”时期环境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9.
我国工业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与节能减排政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从我国目前宏观经济增长方式、消费结构出发,在阐述部分高耗能产业产能过剩与资源环境之间所存在矛盾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十一五”前期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结构调整的宏观调控中对环境保护所起的作用,并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出发,对“十一五”后期的环境影响评价提出了要求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十一五”规划提出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但开局之年,环保旧账未还又欠新账——“2006年,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不降反升已成定局。”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十一五”规划提出到2010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的约束性指标,这一指标具有法律效力,被称为是“不可逾越的红线”。2006年,国家提出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2%的目标。然而,“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污染物排放不降反升——这意味着整体来看,我国的环境状况还没有得到改善。“重经济、轻环保”痼疾难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