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采用拉伸性能测试、金相观察、SEM和EDS等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Fe-30Mn-3Si-4AlTWIP钢微观组织、拉伸力学性能及断口形貌的影响,并采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材料的物相组成。结果表明,冷却速度越快,TWIP钢的延伸率和强度越高;热处理后其室温组织为含有退火孪晶的单一奥氏体,冷却速度越小,奥氏体晶粒和退火孪晶的尺寸越大。拉伸时发生典型的延性断裂,在拉伸过程中退火孪晶转变成形变孪晶,使材料的塑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HM-100型显微镜是日本优尼恩公司制造的,西南技术工程研究所于1983年引进。该仪器是一台研究材料高温组织与性能的综合仪器。采用电子束加热样品,样品室真空度为10~(-6)、最大加热速度为1000℃/秒,最大冷却速度100℃/秒,最高加热温度2500℃、放大倍率50×  相似文献   

3.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终轧温度和轧后冷却对含Nb-V微合金性能的影响。适当降低终轧温度,增加冷却速度,降低终冷温度,以控制Nb(CN),V(CN)析出行为,从而改善钢的性能。  相似文献   

4.
运用冷却年龄理论研究乱泥滩花岗岩体的冷却史,从124.1Ma岩体定位至80Ma暴露地表,平均冷却速率为17.6℃/Ma.平均隆起上升速度为0.11mm/y,其间经历了四个冷却和隆起上升阶段。与古地磁学结合确定岩体的移动轨迹:在122Mn-105Ma期间岩体移动方向指向NNw;105Ma—80Ma期间转向NEE方向。其平均推移速度为4.0cm/y.在不同时期移动方向和速度不同,反映各时期本区构造发展的趋势和强度。这一结果得到本区区域地质构造相同期沉积地层古地磁资料的证实。  相似文献   

5.
弯管工艺是指将平直的管子按选定的半径和弯曲角度弯曲成形。管子冷弯的方法有好几种,此文讲述的是旋转拉伸弯管法。文章主要介绍旋转拉伸弯管法的原理,所用的基本工具及其功能,弯管的操作步骤等等。对如何生产合格的冷弯管子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用弯管分离法处理含油废水曹一兵(四川江津增压器厂江津632284)船舶增压器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试车的,为了使试车能正常进行,必须加水冷却。由于试车装置不可避免地存在跑、冒、滴、漏、现象,因而试车后的废水中含有油类物质,这些油类物质对水源和周围环境造成...  相似文献   

7.
弯管分离法处理含油废水曹一兵(四川省江津增压器厂,重庆632284)前言船舶增压器试车是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为使试车能正常进行,必须加水冷却。在试车过程中试车装置不可避免存在跑、冒、滴、漏现象,固而试车后的废水中含有油类物质,造成对水源和环境的污染,必...  相似文献   

8.
薄壁管一般指壁厚(δ)比直径(D)小很多、(δ/D<0.1)的管材。吸收扩散式冰箱中的机芯是用各种粗细不等的管子弯曲后焊接而成的。其大部分材料均为薄壁管,且弯曲半径小,成形较为困难。下面谈谈我们是怎样弯管成形的。一、工艺分析我厂弯管中最易出现的失效为内侧“皱”与管形“瘪”两种形式(图1)。  相似文献   

9.
介绍如何通过实验分析的方法,研究缠绕式弯管机上管子的回弹与伸缩规律。管路的弯管精度直接影响管路装配过程。而影响弯管精度的关键因素就是管路回弹。弯管机、管子的机械特性、尺寸、机床的刚性等都对回弹有较大影响。通过理论计算获得能在缠绕式弯管机生产实验中使用的公式是困难的。介绍了如何通过实验分析方法得到弯管回弹与伸长规律。  相似文献   

10.
此文对高压弯头的四种主要加工工艺进行了比较,阐明了小半径弯管在我国电力管件中的重要地位,着重分析了小半径弯管的技术关键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动态。对小半径弯管国产化的可行性,作了技术论证。  相似文献   

11.
柴油机排气微粒冷却演变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双喜  宁智  付娟  姜大海 《环境科学》2007,28(6):1193-1197
对柴油机排气微粒在冷却条件下的演变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排气的冷却作用对微粒的质量浓度具有重要的影响.引起微粒质量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排气中气态碳氢的冷凝,从而增加了微粒的质量浓度.排气的冷却促使柴油机微粒增大,分布在0.01~1.0 μm粒径范围内的微粒数量有所减少,特别是小于0.1 μm以下的小微粒,微粒数量下降的幅度相对较大,并且冷却温度越低,变化越明显.排气冷却后,0.1-1.0 μm粒径范围内的微粒体积浓度呈减少的趋势.此外,流速对排气冷却条件下的微粒演变特性亦有一定的影响,随排气流速的降低,0.01~1.0 μm粒径范围内的微粒数量浓度和体积浓度减小.  相似文献   

12.
运用FLUENT建立空冷塔模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出口温度、环境温度和侧风速度下空冷塔与大气环境之间的传热.结果表明:不同出口温度及环境温度对空冷塔与大气环境间的换热有显著影响.其中,当出口温度升高到328K时,空冷塔近地面层空气温度上升6.22K,而其相对湿度由47.7%降至31.78%,空气干燥程度增大;随着环境温度与排气温度间温差增大,换热效果更为显著,表现为冬季空气干燥程度变化最大,春秋次之,夏季最小.不同环境风速对空冷塔与大气环境间换热区域影响显著,其中,当侧风风速为7m/s时,热交换影响区域可达11.17km,且空冷塔近处相对湿度由47.7%降至39.47%.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德国导则规范的计算冷却塔排放烟气抬升高度的S/P模式.利用S/P模式做不同大气稳定度条件下不同环境风速的烟气抬升对比计算;确定了同等条件下不同烟气排放速度对烟气抬升高度的影响.作为对比,计算了同样烟气排放量情况下通过烟囱排放烟气的抬升高度.计算结果表明,在弱风状况下从冷却塔排放的烟气由于热力作用其抬升高度比从烟囱排放显著提高.个例计算结果表明,在极不稳定状况下,当风速大于4.5m/s时,冷却塔排放烟气抬升高度低于烟囱排放烟气.   相似文献   

14.
烟塔合一排放参数试验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电厂典型工况条件下,测试烟塔排放口及塔体内部混合烟气的流速、温度、气压和相对湿度等参数的分布. 结果表明:在烟塔排放口和塔体内部,混合烟气各参数的分布均是非均匀的. 烟塔排放口处各参数水平分布均为中心处高、边缘处低;2月17,21和22日烟塔排放口处混合烟气的平均流速分别为2.8,3.1和2.9 m/s,总平均流速为2.9 m/s;3 d平均温度分别为13.1,13.4和13.2 ℃,总平均温度为13.2 ℃;3 d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94.1%,87.8%和90.3%,总平均相对湿度为90.7%. 塔体内部混合烟气各参数垂直分布规律为:温度、气压和相对湿度均为烟塔中心处高、边缘处低,但流速分布不同,在塔体上部流速分布呈中心处高、边缘处低,而下部则相反.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有限单元法并结合有限元分析软件 ,对管材无模成形时管材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 ,得到管材无模拉伸变形过程中温度场分布规律 ,并对影响温度场的因素加以分析 ,如冷热源间距、冷热源移动速度、加载时间分别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 ,该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针对火灾情况下油罐区的保护问题,设计了一种储罐冷却材料喷涂装置。装置通过“动”、“静”结构结合的设计方案,满足了对高吸水性聚合物冷却材料的混配溶胀与喷涂要求。利用FLUENT软件对新型旋流静态混合器的分析结果表明,新型旋流静态混合器切向速度大,径向混合能力和湍流扩散能力强,有利于实现良好的混合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环境实验箱气流组织与围护结构耦合传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环境实验箱在升、降温过程中气流组织与围护结构的耦合传热行为,为环境实验箱制冷/加热能力的确定提供精确的设计方法。方法首先利用UC240环境实验箱搭建实验平台,测量环境箱送风口速度分布,以及升、降温过程中室内及壁面的温度曲线,然后对环境箱进行建模,以实测的送风速度、温度作为边界条件,利用CFD方法进行仿真,最后对比分析实验值与CFD仿真的结果。结果利用CFD方法计算得到的环境箱升、降温曲线与实测值吻合较好,尤其是壁面温度曲线,误差不超过4℃。送风温度可以根据蒸发器理论或加热功率和回风温度而动态地确定。结论利用CFD方法分析环境实验箱气流组织与围护结构的耦合传热是可行的,FLUENT的UDF功能可根据需要扩展,以协助设计蒸发器和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8.
电磁处理水实验平台建设与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国内外磁处理水技术发展的调研工作,自行组建了一套可调节电源额定电压、电源频率、电场强度、磁化流速、磁作用时间的利用高梯度磁场处理工业水的实验平台,用该平台对炼铁厂循环冷却水进行了模拟处理实验,实验结果分析表明,该实验技术可以用来对磁作用机理作深入分析,并优化系统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9.
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石油化工行业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进行了综述和研讨,并从冷却水技术面临的新挑战,冷却水处理药剂的开发、提高浓缩倍数、提高操作运转水平等四个方面做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20.
2×300 MW机组烟塔合一方案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受机场附近160 m限高制约,辽宁某电厂需采用烟塔合一技术. 运用德国AUSTAL2000模型分析了环境风速、大气稳定度、烟气出口速度、烟气出口温度等参数与烟气抬升高度间的关系,预测了烟塔排放的大气环境影响,并且与烟囱方案的大气环境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各类参数变化均会导致烟气抬升高度发生改变. 环境风速不变,稳定度从A变到F时,抬升高度明显变小,最多可降低84.2%;相同稳定度条件下,环境风速从0.1 m/s增至4.4 m/s时,抬升高度明显变小,最多可降低84.3%;烟气出口速度从2.5 m/s增至8.0 m/s,抬升高度显著增加,最多为2.4倍;烟气出口温度从20 ℃增至50 ℃时,烟气抬升高度显著增加,最多为3.3倍. 综合经济及环保因素,该项目烟塔高度取130 m较适宜. 相比210 m烟囱方案,烟塔方案不仅满足机场限空要求,并且污染物年均及日均最大地面浓度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