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磨作业过程中,利用组合式通风打磨台进行通风除尘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大多根据经验设置通风参数。以数值模拟为研究手段,采用CFD-DPM风流-粉尘耦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粉尘最大浓度和呼吸带粉尘浓度与风量分配和总排风量的关系,对组合式通风打磨台进行通风除尘系统参数优化,为金属打磨粉尘治理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当组合式通风打磨台总排风量为1 850 m3·h-1、台面与壁面的配风比K=1.67时,粉尘质量浓度较低,防尘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皮带输煤暗道运输过程中粉尘污染严重及冬季供暖不足问题,对暗道通风供热系统进行了优化改造研究。以中煤平朔安家岭264输煤暗道为例,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利用CFD模拟方法,对暗道内由风速对悬浮粉尘浓度分布的影响规律进行数值仿真。模拟结果显示:当输煤暗道排尘风速由0.25 m/s升至0.35 m/s时,粉尘浓度降为3.2 mg/m3,暗道最大通风阻力为245.94 Pa,最低换热量747.68 kW。基于数值模拟结果,从3种优化方案中选定一压一抽联合式通风除尘方案进行改造,现场实测除尘效果良好,表明所提出的输煤暗道通风除尘方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般情况下,粉尘浓度检测的目的是:评定作业场所粉尘污染程度与相应的国家卫生标准的符合程度;检查作业场所操作工人的暴露浓度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及对危害程度进行卫生学评价;为作业场所的局部排气通风、除尘设施的改进提供依据;为解决特殊需要和科研方面的疑难问  相似文献   

4.
大同铁路分局神头采石场于1952年建场,露天开采铁路路基铺铁轨用的百渣和防洪用的片石。该场现有2套除尘系统,3台颚式破碎机。1963~1964年采用局部密闭通风三级除尘设施。1965年9月验收,生产性粉尘浓度为2.2mg/m~3,接近国家标准。1975年后,由于种种原因,工人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回升,1981年作业环境生产性粉尘浓度值高达120mg/m~3,超标高达59部。1984年除尘设备大修,至今尚未投入使用,而生产照常进行,使作业环境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预防打磨作业粉尘浓度超标而引起的职业危害和粉尘爆炸事故,依据气固两相流理论,建立打磨粉尘在抛射、扩散及沉降过程中的运动模型;以某公司冲压车间打磨区为例,运用Fluent软件进行粉尘浓度分布数值模拟,并与现场实测数据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数据基本吻合;打磨区内风流紊乱,存在涡流区和无风区,不利于净化除尘;打磨台上方呼吸带高度粉尘浓度较高,最高达到9.12 mg/m~3,应采取个体防尘措施;在2打磨台之间的走廊通道区域,粉尘浓度急剧下降,最低达到5.32 mg/m~3;根据模拟结果中粉尘云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将打磨作业区划分为20区,备料区划分为21区。  相似文献   

6.
为探求打磨车间自然通风条件下的细颗粒扩散分布规律,以打磨车间为研究对象,根据气固两相流理论,基于fluent软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自然通风方式下打磨车间1~10 m的钢尘颗粒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数据相对比,偏差为5.54%~7.76%,吻合度高;在自然通风条件下,作业人员长时间停留处呼吸带高度的粉尘质量浓度高达10.69~14.91 mg/m3;钢尘自打磨面脱离后随风流向车间上部运移,粉尘在接触车间顶部后发生偏移部分粉尘被储物区的涡流、回流流场捕获;相邻打磨台之间存在流场叠加效应;细颗粒粉尘因车间内风流与外界交换效率低而长时间滞留在车间。该研究可为控制打磨作业粉尘浓度、避免因粉尘浓度过高而引起职业病危害,并为设计最优的除尘方案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木粉尘对家具企业作业人员的职业危害,以四川彭州市某家具厂为例,对该厂木工车间通风除尘系统进行改造,在开料、钻孔、打磨等作业点分别增设吸尘口,将粉尘统一收集至双桶布袋吸尘器处理。通过改造前后车间内木粉尘浓度测试数据对比,发现改造后车间内粉尘浓度均未超标。改造车间通风除尘系统,对减少木粉尘导致的职业危害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一、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测定方法分类随着作业环境粉尘治理工作的发展,粉尘浓度检测方法和手段也越来越先进。粉尘浓度测定的领域和目的也在不断扩大,主要有测定生产工人实际接触的粉尘浓度,以确定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定期的环境卫生检测,评价作业环境质量,进行岗位粉尘分级;测定除尘装置附近的环境浓度,以评价防尘措施效果.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6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采用计数法,只有苏联、中国、捷克等少数国家采用计重法。60年代以后,随着矽肺病理研究的发展,英、美等国家的多数学者认为粉尘重量浓度与矽  相似文献   

9.
1 概述 邯钢石灰石矿担负着为邯钢炼钢工段提供石灰石粒料的任务。生产石灰石碎料需经过石灰石破碎和筛分两个工序。在破碎和筛分过程中,为了保证筛分的质量,不能采用湿式作业。因此在作业过程中产生大量粉尘,浓度见附表。粉尘不但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威胁极大,排放到大气中也严重污染环境,而且还存在着粉尘爆炸的危险性。因此,建立石灰石矿的除尘系统,是保障车间安全生产和保持环境质量的迫切问题。2 除尘方案的选定 邯钢石灰石矿破碎筛分车间依山布置,  相似文献   

10.
抛光打磨作业场所浮游的可燃性金属粉尘具有爆炸性,实现对其浓度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分析了粉尘浓度2种主要的检测方法即光散射法和电荷感应法检测原理的基础上,设计了相应的粉尘浓度检测电路,并通过粉尘风硐实验对其检测精度做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电荷感应式浓度传感器对金属粉尘的连续检测更加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1.
针对综掘工作面掘进过程中粉尘污染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高效的风幕控尘除尘系统,利用风幕风速衰减试验分析了风幕风速与距出口距离衰减的关系,当风幕末端风速达到2 m/s以上就能够有效控制呼吸性粉尘逃逸,另外,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风幕控尘除尘系统工作原理进行了模拟,当风幕初速度为15 m/s、除尘风筒负压为-250 Pa时,风流到达巷道壁时的风速均达到了3m/s以上,风幕控尘除尘系统起到了很好的控尘和除尘作用.并对压入式通风+湿式除尘机除尘的方式进行了数值模拟,压入式通风的风流大部分被除尘风筒吸入,掘进头和压入式风筒与除尘风筒重叠段形成了无风区,大部分粉尘颗粒和瓦斯不能够及时排出,给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2.
为避免隧道施工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危害施工人员健康,利用PortaSens Ⅱ气体检测仪和激光粉尘仪分别对隧道施工中的主要有害气体和粉尘进行现场测试,根据测试数据对施工通风效果进行评价,对通风存在的缺陷进行完善.油竹山隧道空气质量测试结果显示,隧道施工第1、2阶段通风效果良好,第3阶段粉尘质量浓度超标.针对粉尘超标,在隧道产生粉尘最多的掌子面附近增设于式空气除尘机.增设除尘机后的掌子面附近粉尘测试数据显示,除尘机开启120s后,空气中的粉尘质量浓度由初始的75 mg/m3下降到3 mg/m3,空气质量达到隧道施工环境标准.隧道施工中,增设空气除尘的通风系统可有效保证洞内空气质量;在污风出口采取喷洒水雾、加强绿化等措施可减轻排出的污风对隧道周围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气固两相流理论,采用仿真软件Fluent对热喷涂粉尘的扩散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热喷涂车间气流速度对粉尘质量浓度分布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实验测定了车间呼吸层风速与粉尘质量浓度沿程分布,通过与模拟结果作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粉尘颗粒自尘源处沿径向周围扩散,高质量浓度区域集中在尘源附近;车间气流速度越大,高质量浓度粉尘区域越小,车间粉尘质量浓度越低;当车间出风口风速为12 m/s时,除尘源区域外,呼吸层粉尘质量浓度已明显低于标准限值;通过对比分析,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表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热喷涂粉尘扩散规律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肺泡区高沉积呼吸性粉尘动态疏散演化特性与机理,解决该类粉尘难以测定的问题,以贵州省内2座在建高速铁路施工隧道为研究对象,对风筒不同位置布局条件下隧道施工作业区内粉尘质量浓度的时空动态演化特征进行现场检测。根据隧道实际工况参数建立数值模型,利用有限元ANSYS-Fluent软件离散模式对粉尘质量浓度场和气流场进行求解计算。结果显示:模拟与实测结果之间相对误差满足工程计算精度要求;通风作业时,Ⅰ号隧道内粉尘疏散出现附壁运动效应,疏散运动的活塞效应较Ⅱ号隧道更为明显,试验中后期Ⅰ号隧道的总尘疏散效率高于Ⅱ号隧道;通风95 min后,Ⅰ号隧道内高沉积呼吸性粉尘出现大范围疏散,而Ⅱ号隧道在通风110 min后滞留粉尘颗粒数量逐渐降低。造成2座隧道内总尘与高沉积呼吸性粉尘疏散效率相背离的主要机理为:较大粒径的浮尘在螺旋状偏向卷积运动作用下更容易穿越台车进行疏散,而小粒径粉尘悬浮效应严重且长距离的随流运动使其疏散时间随之延长。对隧体微尘进行气固耦合动态演化模拟与机理分析,可为通风除尘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对进一步改善施工环境、保护作业人员身心健康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夏季正常生产的某典型铜厂熔炼工艺过程展开相关试验和实测研究。结果表明,污染源产生的颗粒微观结构不规则,其Rosin-Rammler粒径分布函数的均匀度指数为0.624,特征尺寸为104μm。该结果为熔炼工艺进行通风除尘数值模拟分析提供参考依据。出铜口处小于10μm的颗粒浓度均值约是排渣口处的40倍,并测得颗粒物上铜、砷元素占总元素质量比分别为11.03%和21.33%,故为保证出铜口处岗位环境中作业人员的健康,亟须提升出铜口处现有通风除尘系统的性能。熔炼区环境中SO2主要来源于出铜工艺过程,出铜过程中SO2短时间加权平均接触质量浓度为23.27 mg/m3,达到职业卫生标准中SO2短时间接触容许质量浓度的2.33倍。结果可为通风系统高效设计、除尘设备合理选择、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修订提供原始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聚氯乙烯(PVC)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PVC粉尘,工人长期接触可导致肺部纤维化病变。我们选择某PVC塑料管道生产厂粉尘危害严重的配料和振动筛料工序,优化设计研究应用了“高效旋风除尘器”通风防尘系统,使工人作业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低于最高容许浓度(MAC),排放口粉尘浓度低于环保标准,有效地控制了粉尘危害。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金属抛光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降低抛光金属粉尘的爆炸风险,设计一种金属粉尘湿法处理系统,并通过建立多相流动数值模型,探究其内部流场特征与金属粉尘运动规律,分析金属粉尘湿法处理系统的除尘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大粒径的金属粉尘直接重力沉降至水槽中;小粒径(PM10)的金属粉尘易随气流进入风道,进而通过水雾脱除;采用洁净进气源,可以有效降低工人操作环境的粉尘浓度;增加细水雾,可以有效提高金属粉尘湿法处理系统的除尘效率,对PM10的除尘效率从30%提升至82%。  相似文献   

18.
聚氯乙烯(PVC)产品生产过程中的PVC粉尘,工人长期接触可导致肺部纤维化病变。我们选择某PVC塑料管道生产厂粉尘危害严重的配料和振动筛料工序,优化设计研究应用了“高效旋风除尘器”通风防尘系统,使工人作业环境空气中粉尘浓度低于最高容许浓度(MAC),排放口粉尘浓度低于环标准,有效地控制了粉尘危害。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奥利安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的耐火生产线中原料粗碎除尘系统的实地考察和现场测试结果,从改善作业环境,保护工人健康的角度,对原料粗碎系统的工艺流程、除尘系统的效果及作业场所粉尘危害程度作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并对不足之处提出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汽车制造工业CO2保护焊接中的除尘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翔 《劳动保护》2003,(3):62-62
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接在汽车制造业中应用较普及。由于作业范围广,流动性大且手工操作等原因,使其在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焊接烟尘和有害气体一直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为了有效控制粉尘浓度和改善工人的劳动环境,扬州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引进新的防尘技术.即应用涡轮排风机装置进行通风除尘和净化车间空气。为了解其防护效果,我们进行了现场电焊烟尘浓度测定和卫生学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