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人的脑力疲劳对其视觉选择性注意的影响,开展监控作业系统人机工效设计试验。以32名男性为被试,采用140 min记忆刷新试验任务(2-back任务)模拟监控作业诱发脑力疲劳,然后采用2×3因素设计的中心线索提示范式模拟自动告警测量选择性注意能力,通过分析行为学及脑电(EEG)数据,研究脑力疲劳对视觉选择性注意的影响。结果表明:140 min 2-back任务诱发了脑力疲劳,脑力疲劳状态下,中心线索提示范式中的无效线索和目标刺激的疲劳效应最强,有效线索和干扰刺激的疲劳效应最弱,被试的选择性注意任务绩效下降、P300潜伏期显著延长、幅值显著减小,脑力疲劳对视觉选择性注意能力有负性影响。  相似文献   

2.
使用事件相关电位的研究方法,以警戒绩效和信号事件引起的大脑诱发电位为指标,要求12名被试在2组记忆负荷条件下进行警戒作业,通过分析绩效指标和脑电指标的变化来探讨记忆负荷对警戒工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随记忆负荷增加,操作人员的识别效率明显下降,对信号的反应准备期出现延迟,警戒的强度和持续性均开始衰退,最终造成警戒工效的下降和人因失误的发生。作业中的记忆负荷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可以通过优化操作系统和界面的设计来降低操作过程中的记忆负荷,同时注意控制整体的工作负荷,对特殊岗位还可以监控操作人员的警戒状态,适时调节觉醒水平。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施工现场隐患识别视觉注意与搜索特征,提升识别绩效水平,融合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VR)和眼动追踪技术,开展VR施工场景内的隐患识别试验,收集不同隐患识别经验群体的眼动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累计注视时间、注视百分比等眼动指标的差异性,揭示隐患识别经验与注意力资源分配方式的内在联系;基于眼动轨迹匹配法,聚类首次视觉搜索轨迹,结合施工现场空间布局,探究隐患识别经验影响下搜索习惯的差异。结果表明:经验知识水平对隐患识别绩效具备驱动作用,但隐患专业度过低则会弱化经验知识的效果;被试的注意资源大多集中于具有视觉显著性特征的无关要素,仅有小部分分配于隐患,然而,具有较高经验知识水平的被试对隐患信息更加敏感,分配于隐患的注意资源占比更高;相较于新手组同一区域多次重复的搜索习惯,专家组大多采用某一区域的详细搜索再切换到下一区域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针对油田作业现场的人员疏散问题,通过实测得到作业人员及设备的空间分布特征,构建二维环境地图,利用蚁群算法计算作业人员的最优疏散路径,并对不同工种作业人员分类研究,划分得到井场疏散重点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发生突发事件后,井场内作业人员的疏散时间为31.6 s,按照疏散距离由大至小分别为压裂车操作人员、储罐试油队人员、配液操作人员及其他辅助人员。为了有效提高井场作业人员的疏散效率,应确保设备间预留足够的安全距离,设备与井场边界有一定的空间,应急集中区域不被占用和遮挡。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视觉搜索作业的人因可靠性,运用试验方法研究了气质与VDT视觉搜索策略及绩效的关系.首先定义视觉搜索策略随机指数(RI)和视觉搜索人因可靠性评价指标,然后运用E-Prime软件设计试验,记录被试的气质类型测评结果、视觉搜索反应时(RT)、正确率(AR)及注视点(FP),最后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气质类型与视觉搜索注视点轨迹的分布特征存在显著相关性,同种气质类型的VDT搜索作业者的RI指数无显著差异,均有与其气质类型相匹配的搜索策略;2)不同气质类型的作业者在VDT视觉搜索过程中RI指数存在显著差异,抑郁质随机性最高,黏液质随机性最低;3)在30 min的视觉搜索过程中,所有气质类型作业者的RT绩效稳定,胆汁质和抑郁质作业者搜索策略保持不变但AR绩效在20 min后呈现下降趋势,多血质和黏液质作业者在20 min以后会调整搜索策略且AR绩效稳定.  相似文献   

6.
为掌握危险目标识别行为过程规律,提高行为绩效,减少事故发生,以眼动试验获取被试危险目标识别过程,运用计算机视觉显著性算法实现危险目标的早期视觉刺激模拟,以马尔可夫链理论融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危险目标识别注意过程,进而探究危险目标识别注视点在各注视区域的状态转移概率和平稳分布概率。研究分析了危险目标识别搜索、捕获和确认等活动的注意转移过程。结果表明:施工情境中,当事人更倾向采取先整体搜索、后局部分析的危险目标识别注意分配和转移策略,危险目标的捕获和确认以注意由转移到产生定向为标志;在危险目标识别过程中,当事人对危险目标的选择性忽视是危险目标识别绩效低的重要原因,注意资源分配需要进一步优化;最后,施工情境视觉显著性特征会影响当事人危险目标识别注意转移,影响识别效率。  相似文献   

7.
为了从黑臭水体中发掘高效有机物降解菌株资源,用于低浓度有机污染黑臭水体中,采用富集、分离、纯化的方法,从沈阳市仁镜河黑臭段底泥中分离获得1株具有较高有机物降解率的a菌株。结合形态观察及16S rD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其为东洋芽孢杆菌(Bacillus toyonensis)。由单因素试验可知,菌株a的最佳生长条件为:pH=7.0、装液量25%、温度32℃。在最佳生长条件下测定生长曲线确定最佳接种点为培养12 h。有机物降解特性研究表明,在30℃、120 r/min摇床中,反应进行4 d时a菌株对黑臭水有机物去除率达到64.75%。相同试验条件下,初始菌量增加,CODCr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初始菌量为1%(体积分数)时CODCr去除率较高;a菌株对不同碳源利用情况不同,对小相对分子质量碳源利用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