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海洋环境监测是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必要基础,也是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德国海洋环境保护技术与科学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同时也是海洋环境保护区域合作的良好典范。本文阐述了德国的海洋环境管理部门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框架,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监测体系、监测机构、监测内容和监测特点予以分析,并对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九八三年三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生效,这对于开发海洋、保护海洋、全面发展我国海洋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为贯彻海洋环境保护法,保护好我国的海洋环境及水产资源,特提出以下建议: (1)经常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电台或电视台广泛宣传《海洋环境保护法》,提高人们对于保护海洋环境重要性的认识,熟悉本法的规定与要求,树立珍惜和爱护海洋环境的社会风  相似文献   

3.
海上危险货物运输由于其自身的高风险性对海洋生态环境存在严重的污染隐患。目前我国针对这一问题的法律法规尚不统一,监管分工亦不明确。因此,从主体、行为以及责任的角度出发,针对海上危险货物运输的环境污染隐患构建法律防控机制,力图实现海洋环境污染风险防控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4.
作者就海洋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之间的一些问题,指出了大力普及和提高全民的海洋生态意识乃是我国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环境的当务之急。作者还就如何加强海洋生态建设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环保知识     
海洋环境保护指进行海洋污染的调查和监测,了解海洋环境状况,研究海洋污染,海洋开发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以及开展防治海洋污染技术措施的研究和应用等保护海洋环境的活动。1982年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业经国务院于1983年12月29日颁发施行。《条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海洋环境保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颁发施行,对贯彻落实《海洋环境保护法》,全面保护海洋环境,防止船舶对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维护我国领海主权,全面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海洋污染问题、防治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亮 《环境保护》2016,(5):65-68
海洋是我国重要的资源,也是影响气候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我国海洋环境不容乐观,海洋污染亟需重视。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海洋污染成因,总结分析国际上治理海洋环境的经验,为深化我国海洋环境综合治理提出了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战略与规划、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海洋综合管理体制、加强海洋环境监测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海洋环境保护地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到海洋环境保护,是加强海洋综合管理,保护好海洋环境,预防海洋环境灾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有效方法。本文结合自行开发的河北省海洋环境保护信息系统,简要该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为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建立我国海洋环境管理体系,充实完善有关法规内容,提高技术水平,处理好海洋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国家海洋局派遣的中国海洋环境管理考查组一行五人于一九八三年二月十五日至三月二十一日对地处北欧的瑞典和挪威两国进行了为期各两周的考察。 考察组在我国驻瑞、挪两国使馆的协助下,由于瑞典和挪威两国政府和朋友们的热情周到接待、安排,使考察工作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海洋环境保护法》)一直是综合性海洋环境保护法,也应当继续保持其"综合性"定位。根据我国海洋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按照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海洋环境保护法》应当确立海区管理权,明确海区管理局的职权;把海洋综合管理体制法律化;为海洋环境的多方元共治提供法律依据。《海洋环境保护法》应当对防治海洋污染损害、防治海洋资源损害、保护海洋生态、防治海洋地理环境不利变化等4个环境保护事务领域全面设立行为规范,按照在各事务领域开展环境保护的需要创设制度。《海洋环境保护法》应确立自身在海洋环境保护法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为实现海洋环境法体系与其他相关法律的良性对接做出安排。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海洋环境科学学会和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共同主办,《海洋环境科学》编辑部编辑,海洋出版社出版的中级综合性学术刊物《海洋环境科学》,自1982年创刊至今已十周年了。谨此之际,编辑部全体同志向本刊的历任主编唐永銮先生、万邦和先生和现任主编潜琬英先生以及所有编委会成员致以亲切的问候,感谢他们多年来对本刊的支持、关怀与指导,同时也向多年来一直给予本刊以厚爱的各级领导,广大读者和作者表示诚挚的谢意1 70年代以来,我国的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海洋开发事业的发展。因此,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保护海洋环境不受污染,作为一个严峻的课题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振兴,海洋资源开发及其它海上活动与日俱增。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邻近各海域已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损害。为了保证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必须加强对海洋的环境管理,对海洋环境实施有效的监视。 本文根据笔者近年来从事实际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就海洋环境监视的基本任务,主要形式和内容及具体方法步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赵微  陈敏 《环境保护》2006,(20):48-52
编者按 近年来大连海域时常遭受海上船舶的溢油污染,其中有些溢油事故的损害已经符合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的立案标准,但在实践中却没有一起案件被追究刑事责任.追其缘由,不能将其简单地归咎于我国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健全,事实上,我国海洋环境的监管体制及涉嫌环境犯罪案件的司法移送障碍都是导致海洋环境污染犯罪刑事司法缺位的重要原因.本文提出,完善环境立法、健全涉嫌犯罪案件移送的监督机制、强化环境执法与司法的力度正是海洋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全国人民和广大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者期待已久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这是一项对促进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保护海洋环境的重大措施,值得庆贺。今年,正值我国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十周年之际,该法的颁布更有其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是蕴藏着多种资源的宝库。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还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是一个综合性的保护海洋环境的法律。它对于保护我国海洋环境,防止海洋环境的污染和损害,促进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12月修订后的《海洋环境保护法》 ,对原法的内容作出了重大修改。呈现出对海洋环境保护管理的分工更加明确、更加强调对海洋的生态保护、管理措施更具可操作性、与国际条约更加衔接等特点。并确立了重点海域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海洋环境标准制度、对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的落后工艺和严重污染海洋环境的落后设备的淘汰制度、海洋环境监测和监视信息管理制度、船舶油污保险和油污损害赔偿基金制度等一些新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7.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海洋,对海洋环境保护会带来许多问题。海洋污染对于海洋生物资源,沿海居民的生活环境以及人类的身体健康,都可能造成各种危害和影响。世界沿海发达国家,都遇到这类问题。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如何防止、控制和治理海洋污染,减轻对人类的有害影响,是海洋开发中必须注意解决的问题。探讨各学科在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的地位和应用,是海洋环境科学中的新课题。 本文主要是介绍和讨论遗传学原理在海洋污染监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海洋环境文化是海洋文化和环境文化的一个分支,其建设状况对海洋环境保护影响甚大.本文从引入海洋环境文化的概念入手,探析其内涵及重要性,分析了海洋环境文化与海洋经济的辩证关系,并就海洋环境问题,从海洋环境文化层面剖析原因,提出了海洋环境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污染也日益严重,环境质量显著降低,生态环境逐步恶化,海洋环境污染严重制约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对此要分析海洋环境污染现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大海洋环境保护力度,避免海洋环境遭受更大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险峰  韩鹏 《环境保护》2006,(20):68-70
近年来,我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全球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了影响,树立了负责任的环境大国的形象.本着"以外促内"的原则,积极借鉴和引进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规范海洋环境管理行为,努力提高海洋环境管理水平.国际海洋环境合作项目为我国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有力的推动了我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在红树林、海草、珊瑚礁及湿地保护、防止陆源污染海洋、海岸带综合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刚刚在北京闭幕的保护海洋环境免受陆源污染全球行动计划第二次政府间审查会,为中国进一步扩大海洋环保的国际合作途径和领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