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30多年来国内外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的进展,并介绍了国内外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方面的生物修复工艺: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原位修复有原位地耕法和土壤气相抽提;异位修复有土壤耕作发、堆放法、堆肥法和反应器法。文章还就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了阐述,指出生物修复方法作为一种费用低、效果好、对环境影响低、无二次污染的方法,是今后治理石油对土壤污染的最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研究已成为当前关注的热点与重点,但目前的修复方法存在处理成本高、修复时间长、污染物矿化不彻底等问题,本研究采用电活化过硫酸盐氧化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通过循环伏安曲线分析验证电活化,考察了pH值、过硫酸盐浓度、水土比和电场强度对土壤中石油烃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0~27000 mg/kg的浓度范围内,电活化过硫酸盐氧化对石油烃的降解率为83.3%~98.7%,最佳条件为pH=7.0、过硫酸盐初始浓度为1mol/L、水土比1∶2、电场强度1.5V/cm。该方法能够实现土壤石油烃的快速高效修复,为石油烃的降解及有机污染土壤的原位快速修复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理论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环保产业》2013,(10):70-71
由中环循(北京)环境技术中心开发的有机污染土壤复合式物化与生物处理装置,适用于有机污染土壤原位通风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物化与生物修复、有机污染土壤异位通风修复。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某铬盐厂铬污染土壤进行原位修复技术试验研究,根据地块的客观情况选用水平井原位联合修复技术,即原位淋洗技术和原位化学还原技术在地块进行中试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水平井原位联合修复技术修复后土壤总铬含量低于11 250mg/kg,达到修复目标。  相似文献   

5.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对石油污染环境的治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修复三种类型。文章综合论述了国内外对石油污染土壤的几种微生物修复方法,分别介绍了利用植物、动物及微生物进行治理的修复技术。在我国,对于石油污染的治理应更多地采用低成本、无污染、高效率的生物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6.
采用土壤修复剂治理含油污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新疆油田公司某作业区废液蒸发池内含油污泥处理的难题,采用土壤修复剂对含油污泥污染场地进行修复、治理。介绍了含油污泥处理环保技术关键点,分析了土壤修复剂技术原理,实验室土壤修复实验测定了含油率、含水率,并进行了现场实施,对修复后土壤检测结果表明:土壤中石油类浓度为1.58‰,达到HJ 607—2011《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含油率小于2%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柴油污染饱和带土壤淋洗修复室内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介绍了土壤淋洗(SF)修复的原理,并对室内模拟的柴油污染饱和带土壤进行SF修复研究。经过SF修复20d后,室内模拟的柴油污染饱和带土壤接近修复终点,其TPH(总石油烃)平均由初始的13.50g/kg降至5.98g/kg,去除率达到55.70%。水驱SF修复方法对砂土层石油污染物去除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强化修复技术(SER)的原理,并开展SER修复饱和带石油类污染土壤室内研究。经过20d的SER修复,模拟受石油类污染的饱和带土壤,已接近修复终点,土壤中总石油烃(TPH)平均浓度,由初始的13.25g/kg降至4.30g/kg,去除率达到67.54%。表面活性剂强化修复技术对砂土层中石油污染物去除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9.
土壤修复现已逐渐成为环保领域新的热点。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转化,使土壤的pH、有机质、含水率、生物群落结构等发生了改变。研究土壤理化性质、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动态关系是选择最佳修复技术的依据。介绍了目前主要的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提出理化一生物联用的原位修复技术是未来发展方向;石油污染物复杂多样,可通过构建复合高效菌群提高其生物修复效率。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空气震裂与双相真空抽吸联动原位修复技术的原理,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现场修复试验。试验数据表明:空气震裂技术有利于提高污染物质的传输性,与双相真空抽吸技术联动运行可有效提高现场自由相污染物的去除率。空气震裂与双相真空抽吸联动运行系统修复的场地试验结果表明:在12d内自由相污染物的平均去除率为86.68%。  相似文献   

11.
<正>新疆环科院自主研发的"一种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一种利用油烟强化餐厨垃圾微生物堆肥的方法与装置"2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授权,这是近10年来,新疆环科院首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标志着新疆环科院科研创新实力迈人新台阶。"一种石油污染土壤的修复方法"发明采用复合活化方式激活过硫酸盐,生成硫酸根自由基氧化土壤中污染物,具有去除率高、污染物去除方位广、修复时间短等优势,可用于各类石油污染土壤的原位和异位修  相似文献   

12.
土壤中石油类物质达到一定浓度不但会对土壤的原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而且会对人体机能带来一定影响.采用微生物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是一种安全高效的治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强化技术、生物刺激技术、生物通风技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以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优点在于投资小、见效快、能耗低、无二次污染产生,属于环境友好型治...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一般地下水弱碱性水溶液中,高铁酸钾对低浓度石油烃类污染物的氧化去除率.采用0#柴油模拟石油类污染物试验水样,氧化反应在200mL烧杯中模拟完全混合状态完成.实验分析浓度分别为5.02mg/L、2.05mg/L、1.01mg/L和0.52mg/L4个水样石油类污染物氧化去除率.实验研究显示,石油类污染浓度与高铁酸钾浓...  相似文献   

14.
生物修复技术是目前人们比较关注的一种新型石油污染治理技术。文章简要介绍了生物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的土壤、河流、湖泊、地下水、海洋领域的应用,阐述了该技术的研究将大力推进生物高科技的发展,对环保科技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化学氧化法与微生物法联合修复技术在石油污染土壤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文章采用联合修复实验,以过硫酸钠/过氧化钙为氧化剂,氧化预处理后联合生物修复,研究了修复过程中土壤石油烃含量、pH值、微生物数量以及石油烃分子分布的变化规律,比较了联合修复技术与单一生物修复对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过硫酸钠投加量0.3 mmol/g,n(Na2S2O8):n(CaO2):n(FeSO4):n(柠檬酸)为5:5:1:1条件下,石油烃(C10~C40)降解率为24.41%,其中C10~C25组分石油烃的降解率为-6.82%,C26~C40组分石油烃降解率为31.34%,氧化预处理后土壤添加石油烃降解菌进行生物修复,经联合修复后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可达85.13%,比直接进行生物降解的土壤,生物降解率提高了39.66%。修复后土壤的pH值由9.3...  相似文献   

16.
石油在其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存在石油污染物的排放和溢出问题,污染土壤,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生物炭因其独特性质,能够以多种方式修复石油污染的土壤。概述了生物炭的特性、去除土壤石油污染物的机理、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方式等,对污泥生物炭修复油污土壤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从重庆市某铬污染场地土壤中采集54份样本检测分析了其Cr、Cu、Zn和Pb元素含量。结果表明:表层土壤样品中的重金属Cr、Cu、Zn、Pb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 370.8,58.0,36.1,112.4 mg/kg。该场地土壤属于重度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危害处于很强危害程度,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大小顺序为:CrPbCuZn。其中,Cr的影响占绝对主导地位。研究结果可为该废弃场地的治理修复和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及其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侯彬  朱琨  卢静  赵艳锋 《四川环境》2006,25(6):96-100
根据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具有高效、无二次污染和操作管理简便的优点,本文介绍谊类技术在石油污染治理领域的应用。在概述石油的组成成分及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微生物和植物修复技术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的应用条件,并就目前两种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即基因技术的应用作了介绍,同时指出了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化学改良剂在治理重金属污染土壤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许多矿区周围土壤都受到重金属污染,尤以铅、镉污染为甚,给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造成威胁。采用淋溶试验方法,研究不同化学改良剂在重金属Pb、Cd(Pb≤500mg/kg、Cd≤20mg/kg)污染土壤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土壤加入化学改良剂能对重金属元素进行有效固化。研究结果为矿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安全控制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目前国内外石油污染土壤常用的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综述了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特别是生物修复技术的优越性,并针对国内外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发和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研发污染土壤综合修复技术、完善修复工程设计、加大新型功能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力度、加强分子生态学技术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4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