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藏自治区某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工程近期(2017—2025年)规模为0.5万m3/d,远期(2026—2035年)规模为2.0万m3/d,园区污水处理工程采用"预处理+水解酸化+多级A/O生物池"处理工艺,污水采用次氯酸钠消毒,污泥处理工艺采用"污泥浓缩+污泥调理+高压隔膜板框压滤机"深度脱水工艺,详细介绍了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2.
石油化工系统污泥处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石油化工系统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同城市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有一定区别,针对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化工污泥其固有的组分特点,并通过转筒离心机、板框压缩机、带式压滤机、真空过滤机等不同机械脱水方式的比较,提出了这类污泥在处理和处置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王海怀  朱睿 《四川环境》2013,32(1):12-15
提高污泥的脱水性是降低污泥处理难度的必要前提.本文以传统厌氧消化工艺为参照,研究臭氧氧化厌氧消化耦合工艺对化学一级强化污泥脱水挂的影响,以及PAM投加量对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浓缩污泥相比,传统厌氧消化后污泥脱水性下降了11.8%,而臭氧氧化厌氧消化耦合工艺中污泥没有变化;随着PAM投加量的增加,污泥的脱水性能显著提高;当PAM梗加量为2.0 mg/g DS时,臭氧氧化厌氧消化耦合工艺中污泥的脱水性能达到最佳状态,而当PAM投加量为2.5 mg/g DS时,厌氧消化工艺中污泥的脱水性能才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4.
含油污泥热解工艺技术方案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文章以辽河油田欢三联合站稠油污水处理系统压滤脱水污泥及沉降罐清罐污泥为处理对象,根据含油污泥热解处理的技术原理,通过对物料输送系统、热解反应系统、剩余固体排出系统和馏分冷凝分离系统等主要工艺单元的技术比选,提出了"柱塞泵管道密闭输送、多燃烧器回转炉热解、高温馏分管式换热器冷凝、不凝气罗茨风机引送和湿式排渣"的含油污泥热解处理工艺技术方案。同时,文章还对污泥热解处理运行的能耗与费用做了简要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5.
热化学洗涤-超声波分离技术处理油田含油污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大量堆存的含油污泥所造成的环保隐患问题,长庆油田建设了含油污泥处理站。采用"热化学洗涤-超声波分离"工艺对含油污泥进行处理。含油污泥的含油率从处理前的48.9%降到处理后2.0%,除油率达到95.9%,除油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含油污泥处理存在的难点,通过对现有技术的分析,针对某石化厂含油污泥的特点提出了"调质机械脱水、干化减量化、热裂解"3种技术的组合工艺。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能够有效实现含油污泥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后的含油污泥石油类物质含量低于0.01%,符合SY/T 7301-2016《陆上石油天然气开采含油污泥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污染控制技术要求》。处理后含油污泥浸出液中重金属含量符合GB5085.3-2007《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标准。处理约2 000m3含液率85%的含油污泥,回收油品量约100t。  相似文献   

7.
岔一联合站含油污泥处理工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油田岔一联合站含油污泥处理装置采用"预处理化学热洗-离心脱水"工艺处理落地油泥和罐底泥。通过研发高效化学清洗药剂和集成气浮的强化化学热洗设备,含油污泥处理后的残渣含油率小于2%,达到HJ 607—2011《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要求。通过以上处理,原油可以回收再利用,水大部分可循环使用,剩余污水进入站内处理系统,减轻了环境污染隐患。  相似文献   

8.
《中国环保产业》2014,(6):70-70
正由北京中科国通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生物沥浸污泥干化技术,适用于污泥的处理处置。主要技术内容一、基本原理采用以自养型微生物为主并配合有少量特异的异养菌组成的微生物菌群,保证了后续污泥干化后有机质的含量,为污泥焚烧、污泥堆肥等处理提供良好的条件。在处理污泥过程中,此类微生物很快替代污泥中原有的持水能力较强的以异养型微生物为主的活性污泥菌体胶团,后者逐渐死亡,从而使更多的毛细管水释放成间隙水或自由水,使污泥脱水性能明显提高。污泥经菌群改性处理后进入二沉池进行固液分离,沉淀池出泥排入污泥均质池,用泵输送到综合处理车间内的污泥压滤机中进行压滤脱水,压出的泥饼含水率低于60%,呈固态饼状,且污泥有益成分(热值、有机质、  相似文献   

9.
针对采用"筛选流化—热化学清洗—离心脱水"处理工艺建设的含油污泥处理处置工程,分别调研了A油田、B油田以及C油田含油污泥处理站采用此技术处理含油污泥的现状、效果,指出了该工艺在不同油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总结了原因;提出开发高效、自动化程度高的预处理筛选设备;依托已建含油污泥处理站配套后续电化学、生物或者热解等深度处理技术,实现已建站高效、稳定、达标处理的同时,满足国家日益严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针对辽河油田含油污泥处理现状,经过科研攻关、工艺优选,研制出高效、环保的处理工艺技术和设备,通过该技术的核心设备"三相分离器"分离含油污泥各种杂质,再进行综合利用。结果表明:该项技术与设备对含油污泥处理彻底,综合利用率高,同时具有实用性强、操作性好及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回顾了从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到2002年约翰内斯堡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WSSD)的历程,提出了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过程中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老虎"     
“老虎”是条狗。小时候,在我的老家豫南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养狗的习俗。我的儿时记忆很多都与狗有关,“老虎”就是其中印象很深的一条。从我记事的时候起,“老虎”就在我家,据说作为看家狗它已经活了好些年了。吃饭时,它在腿前转来转去,在桌底出出进进;睡觉时,它为我们守夜;玩耍时,有它伴于身边;走路时,它前前后后地奔跑嬉闹……“老虎”陪伴我度过了多少难忘的童年时光啊!终于有一天,“老虎”不见了,母亲难过地说,“老虎”肯定是被人用“三步倒”毒死了。我当时心里很难过,流出了眼泪。但还是心存侥幸,希望“老虎”还能回来。于是站在老家…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正式实施。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终于实现有法可依的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14.
傲雪 《绿色视野》2009,(2):25-28
人和鸟能对话吗?答案是肯定的。但人与鸟对话,不在于技,而在于心,就像人与人交流一样,只有来自心灵的声音,才能引起对方的共鸣。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皖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省100户“专、精、特、新”企业之一,省优秀民营科技企业和省医药行业“双优”企业,是集原料药、注射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为一体并以抗生素发酵原料药为主的综合性医药企业。企业占地20余万平方米,总资产2.2亿元人民币,2007年企业创利税5500万元。  相似文献   

16.
一、“ WT- FG”生物技术简介   1.技术应用情况   香港连宝实业有限公司、美国富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运用研制的“ WT- FG”微生物技术对高浓度的工业污水和城市污水以及被污染的河流进行了很有成效的治理。“ WT- FG”生物技术被中国政府列为“中国政府采购技术”。   “ WT- 12”固体微生物具有高度浓缩和高度组合的特点。公司掌握了 1200种微生物,可以针对不同的污水组合为不同的微生物菌剂。这种高效的微生物菌群,每克中含有 10亿~ 60亿个微生物。利用它治理污水,不会产生第二次污染,不会有新的活性污泥产生。公司…  相似文献   

17.
如果我问,你认识英文 26个字母吗?我想你一定会说,这还用问,就连幼儿园的小孩都认识。的确,英文 26个字母太简单、太常用了,不过,今天笔者见到的 26个字母却着实让我这熟知英文的人也“叹为观止”。这 26个字母依次排列,但每个字母却伸出了花、草、鸟、温度计、汽车等动植物及其他物品,每个字母寓意深刻,却又一目了然,你见过吗?这就是福特汽车(中国)公司于今天( 2001年 6月 7日)在其 2001年度“福特汽车环保奖”启动仪式上发给媒体的该奖项目介绍及申请表。申请表谁都见过,不过是白纸黑字的印刷品或是彩色纸页而已,但这份…  相似文献   

18.
久闻江西省石城县通天寨有“石怪、洞幽、泉美、茶香、佛盛”之称,更有名的是通天寨有“三特”:一是生态环境特别优美,“一泉一石,无不旖奇”,丹山、碧水、绿树、红花和白雾浑然一体,美不胜收。二是丹霞地貌独特,有关专家认为中国丹霞地貌300余处,只有通天寨才有典型的岩面龟裂地貌。  相似文献   

19.
《绿色视野》2009,(3):49-49
民间有“要长寿,吃大豆”的说法。不过直接吃豆子有时会肠胃胀气,那是因为我们嚼得不够烂,蛋白质吸收不好造成的。研究发现,食用整粒大豆,蛋白质吸收率大约65%左右,而加工成豆浆后吸收率可增长至92%~96%。有资料显示,吃黄豆最好是做成豆浆或豆腐食用,因为整粒的黄豆不利于消化和吸收。在家中自制豆浆,还可以将绿豆、红豆、黑豆、花生等其他种类的食物与黄豆混合起来制成豆浆,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相互补充,使豆浆的营养素更为均衡。  相似文献   

20.
张鹏 《绿色视野》2012,(1):48-56
说起钓鱼,很多人眼前会浮现出这样一个场景:一位年长者独坐在岸边,挂上鱼饵,抛竿出去,开始漫长的等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