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遵义市中心城区1993~2004年降水监测结果的分析,可知遵义市酸雨污染严重;酸雨形成与降水中硫酸根含量相关,主要是由于SO2的大量排放造成,虽然遵义市不是SO2控制区,但加大对SO2排放的控制,是控制酸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株洲市酸雨污染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华中酸雨区中部的株洲市 1 991年以来降水酸度及化学组成的分析表明 :株洲酸雨属硫酸型 ,SO2 - 4和NH+4 :是调节降水酸度的重要离子 ,局地污染源是导致降水酸化的主要因素 ,但也存在酸雨前体物的中长距离传输效应 ,控制和削减本地和周边地区SO2 排放总量是遏制株洲酸雨蔓延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摘要:以新疆奎屯市为研究对象,于2004—2008年连续5年对大气降水进行了采样分析,以大量的酸雨实测数据,全面系统地研究分析了奎屯市酸雨污染状况,从区域性影响、局地污染影响和大气颗粒物缓冲能力等等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并了解奎屯市大气降水的化学组成与时空化特征,SO4^2-与Ca^2+是含量最丰富的组分。同时指出奎屯市的硫酸型降水污染应该从总量上控制SO2,并从源头上削减SO2的排放量,浅要地分析了大气污染物排放对酸雨的影响状况,同时提出了防治酸雨污染的可行性建议。为奎屯市环境综合决策和酸雨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邵武市降水酸雨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邵武市20072013年大气降水监测数据,对酸雨现状、酸雨污染特征、酸雨变化趋势及酸雨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邵武市区的降水以酸性居多,酸雨污染较为严重。降水p H值大小随季节变化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且随降水时间的增加,p H保持低值,可以连续数天出现酸雨;酸雨频率大小随季节变化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同时研究分析我市酸性土壤也是促使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邵武市降水中的离子组分分析,发现SO42-、NO3-、Ca2+和NH4+是决定邵武市区降水酸度的关键因素,雨水中SO42-和NO3-主要来自工业和交通污染,虽然降水酸雨的主要成分硫酸是由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硫转化而成,但它们可以使当地排放,也可以从远距离迁移而来,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对酸雨形成也有一定的贡献。最后对酸雨防治提出几点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酸雨污染与控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收集分析了广东省十余年的各方面环境资料,得到:1991-1997年全省降水pH值的范围是4.61-4.96,酸雨频率的范围是43.4%-53.1%,呈不明确的下降趋势,广州,韶关是酸雨的中心,广东省SO2排放的高值区与酸雨的中心是一致的。研究认为,广东省酸雨主要是由自身的污染排放造成的,首先应重点抓好珠江三角洲的电厂的SO2排放的削减,研究提出了火电厂优先治理的名单及推茬治理方案,提出了SO2和酸雨防治工程计划。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重庆市黔江区"十二五"期间320个降水样品的pH值和化学组成成分等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年间黔江区降水pH范围为4.71~7.81,电导率范围为21.8~42.5 μS/cm-1,平均值33.4 μS/cm-1.降水pH和电导率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检验表明,pH的rs为正值,电导率的rs为负值,五年期间大气降水中总离子当量浓度有所下降,降水酸雨环境得到有效控制.SO2-4是降水中主要阴离子,占阴离子总量的74.3%,Ca2+是降水中主要阳离子,占阳离子总量的31.4%.黔江区酸雨为硫酸型或燃煤型酸雨,SO2-4/NO-3浓度比均值为7.13,SO2-4/NO-3比值在2013年达最大值,之后呈现减小趋势,黔江区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的NOx对降水的影响在变大.在99.0%的置信水平下,降水离子浓度总和与电导率线性相关显著.相关性研究表明:降水中SO2-4、NH+4、Ca2+、Mg2+、F-主要来自煤燃烧.Mg2+、Na+与Cl-即来源于地壳源又来自于海洋远源传输,人类活动对黔江区降水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氮氧化物在闽南地区酸雨中的贡献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通过对闽南地区降水?雾水和空气质量等数据的分析,说明闽南地区酸雨是燃煤和光化学烟雾混合型污染;闽南地区降水的SO2-4/NO-3比值是我国主要酸雨区中最低的,NOx是闽南地区酸沉降形成的重要致酸前体物之一;闽南地区酸沉降中的NO-3主要来源于当地的源排放。   相似文献   

8.
依据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1997~2011年降水监测资料、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资料,结合北京经济发展和能源结构变化,分析了酸雨前体物的排放与环境空气中酸性物质及降水中组分的相关性,为政府部门评定大气污染治理效果,制定未来防控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决策依据.研究表明,环境空气中NO2、NOx、SO2年均浓度显著相关,说明北京地区环境空气中氮与硫的来源基本相同,均来自化石燃料燃烧排放,这也是酸雨形成的根本原因.北京市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来自局地排放源,而降水中硫、氮的湿沉降量与环境空气中SO2、NO2、NOx浓度变化趋势的相关性较差,表明降水中各离子浓度受局地源和外来大气输送共同作用的影响.同时发现降水中硝酸根浓度与机动车数量呈现相同变化趋势,反映出机动车尾气排放的NOx与降水中硝酸根浓度增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佛山市和广州市作为珠江三角洲广佛都市圈的中心,均为珠三角酸雨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通过对1999~2004年佛山市降水pH值与大气中SO2、NO2浓度的相关关系分析,指出SO2是佛山市湿沉降主要的致酸前体物.同时通过分析2001~2004年降水中离子成分的化学特征分析,较详细地揭示了佛山市酸雨的影响源、酸型、污染程度和化学特征.并且比较了佛山市降水化学特征与广州市的异同点.为广州佛山两市进行酸雨污染控制乃至大气污染控制提供了较为有效和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近二十年(1987~2004)湿沉降特征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通过分析降水酸度和沉降量2个酸沉降控制指标,得出北京市近二十年(1987~2004)湿沉降特征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998年以后北京市的湿沉降污染有严重的趋势.pH值逐年下降至5.52,酸雨频率逐年上升.湿沉降中的硫组分来自北京本地污染源排放的SO2和远距离输送.含氮组分对湿沉降的贡献作用明显增加.钙沉降是湿沉降中变化最大的因素,钙沉降量明显下降.1998年以后所采取的使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大幅下降的污染控制措施,可能直接导致了湿沉降酸化的加剧.酸沉降污染控制是一个复杂的控制过程,不能单纯地依靠控制本地的SO2排放量,北京市SO2排放量虽然得到了削减,但是湿沉降污染并未减缓.  相似文献   

11.
侯马市酸雨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根据1992年至2008年的酸雨观测记录,对侯马市的酸雨变化特征及其长期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7年间,除个别年份外,侯马地区的降水pH值长期低于5.6,2006年以来甚至低于4.5,多年平均pH值为4.88,是我国长江以北地区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降水pH值的平均月际变化幅度为0.8pH单位,呈不规则起伏变化.在降水集中的7、8、9月间,酸沉降量约占全年的60%.作为出现在我国北方的区域性酸雨地区,侯马地区降水酸度2002年前后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2002年前,降水pH值平均年变率约为0.10a-1,酸雨污染呈现减弱趋势,而之后的pH值平均年变率约为-0.28a-1,呈现酸雨污染快速加重的变化趋势.该地区降水量的变化不仅对单次降水的酸性有较明显的影响,而且对降水酸度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有明显影响,显示当地的大气颗粒物具有显著的碱性中和能力.2007年对降水离子成分的加强观测分析结果显示,SO42-、NO3-、Ca2+、NH4+是降水中最主要的离子;[1/2]SO42-与NO3-的比值约为6.9,说明当地的酸雨为较明显的硫酸型污染;降水中NH4+含量较高,大约与[1/2]Ca2+的离子含量相当;主成分因子分析显示,[1/2]SO42-、NO3-、[1/2]Ca2+、NH4+4种离子含量的变化存在显著相关,当地的焦煤、煤化工等高污染排放可能是其重要的共同来源.  相似文献   

12.
根据某工业区1998年-2007年的降水监测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对该地区的酸雨污染变化规律、化学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工业区近十年来酸雨频率逐年上升,酸雨污染日趋严重,目前已成为重酸雨区;化学组成的分析表明该工业区的酸雨逐步由硫酸型转化为硫酸型和硝酸型并重;该工业区降水酸度与Cl^-、NO3^-、SO4^2-的灰色关联度最大,说明该工业区受海洋、交通以及工业排放的影响较大,海洋源、交通源、工业源对该工业区降水的酸度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牛星梅  陆骏 《环境科技》2007,20(Z2):134-135
分析了近几年南京市SO2排放总量与大气环境质量变化情况,针对工业固定源排放和机动车流动源排放两大酸雨形成因素,提出了一系列防治酸雨污染的对策与措施,为政府宏观管理、总量控制和污染治理提供了可具体操作的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谢小惠 《环境》2005,(Z1):119
一、概述 降水监测的目的是准确、及时地了解全国或某一个区域的酸雨污染现状和发展趁势,确定酸雨污染的范围和酸雨污染程度;掌握酸雨污染的主要污染组分和特征,为控制酸雨污染提供科学依据.当前,降水监测的项目有:降水量、PH、电导率、SO42-、NO3-、Cl-、F-、K+、Na+、Ca2+、Mg2+、NH4+等项目,有条件的情况下还监测有机酸(甲酸、乙酸).根据测得降水PH的大小确定是否属于酸雨,通常称PH<5.60的降水为酸雨.下面就酸雨的主要污染物作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大气降水中离子化学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璟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3):73-79,92
通过研究2006-2010年上海市闸北区大气降水中离子的组成特征和变化,分析了离子可能的来源和酸雨的成因。结果表明,近年来酸雨污染有所改善,酸雨成因也有所改变。阴阳离子当量浓度之比小于1,可能缺少对某些低分子弱有机酸离子的监测。降水化学组份中浓度最高的四种离子分别是SO42-、NH4+、Ca2+和NO3-,SO42-浓度是NO3-的3.14倍,NH4+是Ca2+的2.76倍,降水的主要致酸物质是硫酸盐,主要中和物质是铵盐。大多数离子间有较好的相关性,NO3-和SO42-绝大部分来自人为源的贡献。降水中SO42-的致酸作用和Ca2+的中和作用逐渐下降,Cl-的致酸作用在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6.
南京市酸雨特征及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群  郁晶  喻义勇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12):108-111,126
以南京市2004年-2008年降水监测数据为基础,对降水pH值、酸雨出现频率、阴阳离子组成进行了分段统计分析,探讨了南京市酸雨类型、变化规律及与气象环境关系,认为全市酸雨污染呈现减轻趋势。酸雨类型主要为硫酸型,酸雨污染秋季较严重,春季次之,冬、夏季相对较轻,其中9月份酸雨强度最强。降水中主要阳离子为Ca2+和NH4+阴离子则以SO4^2-为主。相对湿度与降水pH值呈负相关;风速与降水pH值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是典型的煤烟型污染,由燃煤排放的SO2所造成的酸雨已危及24个省、市、自治区。治理大气污染的根本途径之一是采取有效的脱硫措施,减少点、面排放源的SO2排放量。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开发切实可行的脱硫技术,卓有成效地控制燃煤烟气中排放的SO2量。近年来,国际国内研制、开发了多种脱硫技术,在此就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作一些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18.
孔瑾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4):154-156,189
根据锦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大气资料,通过对其3个采样点,从2001年到2010年共10年的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锦州地区酸雨多出现在5、6、7月,以SO42-、NO3-和NH4+、Ca2+为主要污染离子,体现了大气降水煤烟型污染的特点。通过对数据的综合分析,研究锦州市降水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分析了酸雨的成因并提出了酸雨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广州地区降水SO4^2/NO3^—比值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州地区污染源的排放状况,分析本地区近10年来降水中SO4^2-、NO3^-组分的变化,提出在控制SO2排放总量的同时,必须要注意肖减NOx排放。  相似文献   

20.
合肥市酸雨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合肥市气象局酸雨监测站1992-2007年资料,分析了该市酸雨年、季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面气象条件、地面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的关系;同时,应用轨迹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酸雨发生率与不同高度输送形势的关系.结果表明,合肥市酸雨发生率秋季最高、夏季最低;年平均降水pH值呈下降趋势,酸雨频率呈增加趋势,尤其是pH值低于4.5的强酸雨在2001年之后出现频率增加显著,与近年来地面SO2浓度的快速增加趋势一致;中度以上强度酸雨出现频率随降水强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变化特点,中雨和大雨时最高,毛毛雨时最低;地面污染物浓度,尤其是SO2与降水酸度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当地面SO2浓度高于40μg·m-3时,酸雨发生率接近90%;轨迹分析结果显示.合肥降雨酸度与输送形势关系密切,酸性降水发生率在低层以偏东北方向的轨迹最高,在中空(1500m)以偏东轨迹和西南轨迹最高,在高空(3000m)以偏西南轨迹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