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合国IMCO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修正案要求强制实施国际防火试验规程法规(2010FTP法规),国际海事组织(IMO)的海事安全委员会(MSC)最近在其英国伦  相似文献   

2.
《现代职业安全》2008,(3):I0016-I0032
第一条为加强港口设施保安工作,根据经修订的《1974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以下简称SOLAS公约)、《国际船舶和港口设施保安规则》(以下简称ISPS规则)和《国际海运危险品规则》,制定本规则。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初,泰坦尼克号客船的沉没促使产生了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公约),此后,海上航运业的发展与海事国际公约相互依存,对保障海上航运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大自然与海洋环境的复杂与恶劣依然如故,技术的进步并没有达到完全消除海上灾难的地步,随着油运市场的活跃,一批新增专门载运原油和石油产品的运输船应运而生,其中不乏由原来货船改建而成的。  相似文献   

4.
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SOLAS)1983年修正案(以下简称新公约)已于1986年7月1日生效。这个修正案增加了许多新规定和新内容,对救生设备与装置提出了新的技术标准。为了执行新公约,使海上营运的旧移动式钻井船满足修正案的要求,有准备有步骤地更换和添置符合新公约规定的救生设备与装置,现提出如下建议,以供有关领导和人员参考。 1.探火和失火报警系统 新公约对探火和失火报警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关条款规定,在机房、仓库、住房和服务舱室要安装固定式探火和失火报警装置,起居处所的走廊、梯道和脱险通道内要提供感烟式探火保护。 我国198…  相似文献   

5.
白木  周洁 《安全与健康》2001,(12):40-43
国际海事组织(IMD)大会在1979年的第十一次会议上,考虑了海上遇险和安全通信的议案;并做出决定,为保障海上人命安全,改善海上遇险和安全无线电通信,与搜救协调组织相结合,建立一个采用最新技术的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因此,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the Global Meritime Distress andSafety System,缩写为 GMDSS)是用于遇险、安全和救助行动的综合通信系统。 一、GMDSS的功能和海区划分 GMDSS的基本概念是岸上的搜寻当局以及遇险船舶和遇险人员附近的其它船舶…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世界海事日关注各项公约的执行据国际海事组织网站消息,9月25日为2014年的世界海事日,主题为"切实执行国际海事组织的各项公约"。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和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关水康司(Koji Sekimizu)分别发表致辞,呼吁更多的国家采取行动,使国际海事组织的各项公约能够生效并得到执行。50多年来,国际海事组织制定了多项国际公约,使全球航运的安全和保障不断加强,环境友好程度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发达国家及地区海上交通突发公共事件的搜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搜寻救助,是我国沿海各级人民政府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也是我国对外履行海上人命救助国际义务的项重要内容。进入21世纪以后,这一工作正面临着历史性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笔者收集了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海上交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搜救的一些情况,在此简略介绍一下日本、美国、德国和我国香港地区,并提出一些经验借鉴。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国情不同,我们应本着“洋为中用”的态度认真对待,以收到“为我所用”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8.
英国政府安全监管力度大英国副首相普雷斯科特分管防火、交通和事故救援等事务。普雷斯科特副首相于1999年3月30日宣布:要重振安全与健康。英国政府为此专门制订并公布了“重振安全与健康战略声明”,把安全与健康工作提升到战略高度。这一重大举措有力地强化了全民安全意识,改进了中小企业员工的安全与健康状况。英国的安全与健康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的具体内容是:  相似文献   

9.
本文陈述了SOLAS公约建立的过程,探讨了反光材料对于海上人命安全的重要意义,具体描述了其应用在救生艇、救生圈、救生衣等救生设备上的位置、形状、面积等技术指标,对后续具体领域应用和相关标准的出台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记者玫尧)为借鉴国际化学品安全管理经验 ,建立我国化工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促进作业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 ,推动《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公约》(国际劳工组织170号公约)的贯彻实施 ,国家经贸委会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际化学品制造商协会和国际劳工组织于1999年11月7日至10日在上海召开了第五届“责任与关怀”暨化学品安全研讨会 ,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以及部分大中型化工企业有关安全环保工作的负责人 ,国外著名化工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上 ,国外著名化工企业介绍了跨国公司实施“责任与关怀”的实践经验和工业发…  相似文献   

11.
以伦敦最近发生的恐怖袭击为背景,介绍了英国政府和伦敦市府所启动的城市安全应急体系的相关内容,由此分析了我国在城市安全应急机制方面的现状和不足,并根据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加强和完善我国城市安全应急的对策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第二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暨中国国际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展览信息通报会2003年11月7日在京召开。会议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外事司林一胜司长主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政策法规司黄毅副司长结合当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讲述了组织召开第二届论坛和展览会的背景、目的和要求。国际劳工组织北京局项目官员朱常有先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柏然主任、杜塞尔多夫展览(中国)有限公司冯培喜总经理分别在会上讲了话。第二届论坛和展会在筹组中受到我国政府、各行业的重视和国际社会的关注。国内形成了政府主…  相似文献   

13.
应英国政府副首相办公室、英国安全与健康研究院的邀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宣教中心组织的安全考察团,对英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工作进行了考察访问。通过对政府部门、企业、学校、社区的考察,切实感受到英伦三岛安全管理工作很有特点。一、英国政府对安全监管的力度大英国  相似文献   

14.
国际职业安全与健康监察机制研讨会将于2006年4月13-14日在中国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国际劳动监察协会(IALI)联合举办。这是国际劳动监察协会在亚洲举办的第二次会议。2004年,中国澳门  相似文献   

15.
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国际劳工组织主办 ,国家局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承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安全生产论坛暨中国国际安全生产及职业健康展览会将于 2 0 0 4年 9月在北京举行。活动主题为 :“安全、健康与发展”。论坛的主要议题包括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安全生产技术与装备、危险化学品管理等。展览会将主要展示当今国际和国内最新安全生产技术与装备。这将是近年来在我国乃至亚洲地区召开的安全生产领域又一次层次最高、规模最大的盛会第二届国际安全生产论坛将于2004年9月举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劳动保护工业企业协会应香港职业及环境卫生学会钱棣华会长和凡事达实业有限公司陈孝钦董事的邀请,经劳动部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批准,于1994年11月14日至23日赴香港参加了第二届国际职业安全及环境卫生科学研讨会和展览会。参加大会的有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专家、  相似文献   

17.
宁丙文 《劳动保护》2011,(10):38-39
2011年8月24日上午,一场大型海空立体救助演练在上海市外高桥码头水域举行,主题为"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保障水上平安"。这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2011年世界海上人命救助大会"的一项重要活动。演练模拟海上船舶发生碰撞后爆炸起火,救捞指挥中心启动应急预案,陆海空救助力量展开空中、水面、水下三位一体搜救。  相似文献   

18.
国际劳工组织大会, 经国际劳工局理事会召集,于一九八八年六月一日在日内瓦举行其第七十五届会议,并注意到有关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书,特别是一九三七年(建筑业)安全规定公约和建议书、一九三七年(建筑业)预防事故合作建议书、一九六○年辐射防护公约和建议书、一九六三年机器防护公约和建议书、一九六七年最大负重量公约和建议书、一九七四年职业性癌公约和建议书、一九七七年工作环境(空气污染、噪音和震动)公约和建议书、一九八一年职业安全和卫生公约和建议书、一九八五年职业卫生服务系统公约和建议书、一九八六年石棉公约和建  相似文献   

19.
新成员     
"这个工作已经做了多年,2001年就已进入实质性阶段."11月1日下午,国家安监总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石少华接受本刊采访时十分高兴,因为他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2006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职业安全卫生和工作环境公约》(以下简称155号公约;详见本期活页文选).这标志着我国成为该公约的新成员,同时也向国际社会作出承诺,我国有信心和能力做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但为了向国务院提出加入该公约的请示,有关机构所经历的漫长调研过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0.
<正>在"第二届国际安全生产法论坛"上,13位来自政府、研究机构、企业的专家学者对《安全生产法》的相关法制建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各自表达了对新安法实施的建议,以及对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的深入看法。2015年10月31日,一场以"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为主题的第二届国际安全生产法论坛,在北京召开。作为会议主办单位的代表——华北科技学院党委副书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校常务副校长蔡卫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