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国务院确定了第二批3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安徽省淮北市、铜陵市名列其中。中央财政将给予包括此前确定的12个资源枯竭型城市在内的共44个城市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同时,近年,将暂不再审定新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相似文献   

2.
目前资源枯竭型城市普遍面临经济转型困难问题,发展旅游产业成为越来越多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现实选择。以资源枯竭型城市河南省焦作市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对焦作市2000—2013年旅游竞争力进行测算,并与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焦作市近14年的旅游竞争力及各项分类指标均处于稳步上升的趋势,旅游业绩表现是旅游竞争力的决定性因子。焦作市旅游竞争力明显,但社会经济运行、基础设施支撑不强,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资源型城市的“无废城市”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源型城市在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而特殊、历史贡献突出,城市发展的生命周期特征和物质代谢的"大进大出"特征明显,固体废物(以下简称固废)治理问题积弊已久、复杂多变。如何建设"无废城市"模式的资源型城市,是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无废城市"实践亟待破解的难题。本文研究分析了2017年我国资源型城市固废产生、贮存、综合利用、处置环节及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并从制度设计、产业转型、分类利用、标准建立四个方面提出了"无废"资源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根据资源型城市所处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的不同,提出了基于固废"产、存、用、置、销"的存量、流量挂钩约束的发展模式。同时提出以下建议:快速成长期城市应从产业体系构建、空间布局及准入条件着手控制固废增量;平稳成熟期城市应发展完善高值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和制度体系;枯竭衰退期城市应注重挖掘和开发存量固废的资源价值;再生发展期城市应加强多源废物协同处置利用产业体系建设。本研究可为资源型城市的"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模式参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期、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那么资源枯竭后,城市又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5.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文  李洁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6):438-439,475
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转移,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问题。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出路在于:立足自身特点,发挥比较优势,选择和培育替代产业,以市场为出发点,实现产业结构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资源型城市正在经历着痛苦的转型。”在最近结束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上,有专家指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员肖金成、王青云共同调查发现,我国资源型城市共118座,总人口1 54亿人,其中市区非农业人口3400万人,职工1250万人。尽管有学者对资源型城市的数量意见不一,但大家有这样的共识: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单一,矿产资源日渐枯竭,经济发展日益落后,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人民生活和就业日益困难。国家统计局的资料显示,过去矿工收入位于各行业之首,现在,相当多的矿工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民人均可…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地上有近20万座矿山。中国大地上有近500座城镇是因开发矿产资源而发展起来的,这些城镇被称为“矿城”。在中国近700座建制市中,资源型城市约占五分之一左右。在中国西部省区,资源型城市占全国资源型城市的四分之一多。目前有50多个矿业城市已经进入衰退期,仅近两年,国家就关闭110座资源枯竭的矿山。有最新调查表明:到2010年,我国46%的主要有色金属矿山将因资源枯竭而关闭;到2020年,仅有不足20%的矿山能维持生产。伴随着资源的枯竭,许多与资源开采相生相伴的城镇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有的城镇因此而消失, 有的城市因此而面临严重的生存困难。这种现象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关注。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中国矿业协会已经连续举办六次矿业城市论坛,探索中国矿业城镇的出路。 2005年7月,第七届中国矿业城市论坛在甘肃白银举办,人们的目光开始聚焦中国西部矿业城市。  相似文献   

8.
在今年3月份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名单中,淮北市赫然在列。其实,面对资源枯竭的现实,淮北市早就开始了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面临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脆弱性问题,降低资源型城市敏感性和提高适应能力是实现资源型城市反脆弱性发展的关键。基于资源型城市脆弱性研究现状,梳理了资源型城市经济子系统、社会子系统、资源子系统和生态环境子系统具有的脆弱性特征,如产业结构单一、金融市场缺乏活力,下岗失业和棚户区改造问题严峻,资源枯竭、利用率低,生态环境破坏等。设计了资源型城市各子系统脆弱性耦合作用模型,从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社会发展、合理利用资源和重建生态环境等方面为资源型城市反脆弱性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有118座资源型城市,资源型产业曾为地区能源供给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但多年的开采和使用使资源濒临枯竭,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加上资源型产业高投入、高消耗、占地广的特点,使现阶段的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遇到瓶颈,亟需进行产业转型。以中国的资源型城市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现阶段资源型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资源型产业转型的发展模式,探索适合中国的转型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动态     
《绿色视野》2009,(4):4-4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不能放松节能减排;加快解决突出农村环境问题;国务院确定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  相似文献   

12.
西部省(区)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共有建制市1000个,其中资源型城市约占1/5,而西部省区的资源型城市占全国资源型城市的1/4强。西部省(区)国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在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时代,一批由于某种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从而形成了资源型城市,这些资源型城市在那个时代蓬勃兴起,无论是100年煤城(如六盘水),还是新兴油田(库尔勒)或是雄伟的钢铁城(攀枝花)和辉煌的金矿(小秦岭地区)都组成了工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生力军,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高度依赖不可再生又必然枯竭的矿产资源的致命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显露…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向中西部资源富集地的转移问题,采取系统工程的原理,深度分析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的运营困境、优势要素和可行出路,以及中西部资源富集地的开发困境、优势要素和发展需求,探究双方优势要素耦合的可行性。研究表明:(1)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十分突出,解决的关键在于有效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2)中西部资源开发存在产业集中度较低、资源浪费较多、安全隐患较大、环境破坏较重等问题,必须从管理体制和调控政策上进行有效创新;(3)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与中西部资源富集地双方优势要素具有明显的耦合性,促进双方优势要素的耦合,是助力企业走出资源枯竭困境,加快中西部资源产业转型升级的可行举措。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两型"社会发展要求,本文从低碳视角出发,对比生态城市、低碳城市等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省13个地级城市建设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比分析了13个地级城市在湖南省成为"两型"社会改革实验区前后,在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四个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城市经济方面,13个城市呈现东高西低的发展模式,尤其是长株潭城市群经济发展情况明显快于其他地级城市;在城市社会方面,相对于其他方面变化差距最小,其中长沙市提升最快,张家界市变化最慢;在城市资源方面,整体水平相对于其他部分变化较大,其中长沙、邵阳等市的资源消耗较少,老工业基地娄底、岳阳等市资源消耗相对较多;在城市环境方面,大部分城市环境都有所提升。总体上,湖南省13个地级城市的"两型城市"建设,在经济、社会、资源、环境方面都有所提升,但仍存在巨大提升空间,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科学技术水平、"三废"利用率以及城市环境治理能力方面上升空间较大。  相似文献   

15.
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河南省2004—2014年7个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采矿业依然是河南省资源型城市的增长性产业,资源型城市还没有完全摆脱对资源的依赖,但依赖程度有所下降;采矿业对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贡献度降低;促进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的产业呈现多元化趋势。(2)洛阳、平顶山、三门峡3个城市产业转型摆脱路径依赖难度较大,而鹤壁、焦作、濮阳、南阳4个城市摆脱路径依赖难度相对较小。(3)大部分资源型城市的采矿业已经不具备优势,取而代之的是制造业和建筑业,表明在研究的两个时段内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些城市将进一步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业转型。  相似文献   

16.
资源型城市发展一直是最受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依据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理论和内容,分别从社会发展变化、人口与劳动力、城市转型、资源富裕与经济发展关系、政府机构管理等六大议题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国外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主要是以社会瓦解理论为核心向外拓展,各研究议题间相互联系。随着学科融合和社会背景变化,交叉性研究内容越来越广泛,研究领域涉及的学科越来越多。通过对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内涵、研究理论基础、内容和研究进展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来看,未来我国资源型城市应在"人文精神"和"人本主义"研究、向外型经济发展研究、转型机制研究和成果的直观表达等四个方面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东部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所产生的胁迫效应,阻碍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系统分析了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胁迫效应的作用机理,运用2000—2015年中西部地区5个省份的煤炭产业相关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模型,通过回归对胁迫效应的干预因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环境规制、环保投资水平、技术水平和企业发展方式水平对资源枯竭型企业跨区转移行为的胁迫效应有着显著影响,并且干预强度依次降低;环保投资水平、企业发展方式水平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会弱化环境胁迫效应,而转入地的第二产业比例上升和环境规制强度增大会强化环境胁迫效应。  相似文献   

18.
淮南工业旅游的SWOT分析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南作为传统的资源型城市,正面临着资源枯竭与经济转型的挑战,而工业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对淮南市的产业转型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淮南发展工业旅游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提出淮南发展工业旅游的设想,为逐渐提升淮南旅游经济竞争力和城市经济的科学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将区位因素纳入到资源诅咒效应的探讨中,通过对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距省会城市的偏远度和距区域中心城市的偏远度进行计算,并将两者加入到资源诅咒效应面板数据模型中,对该地区20个资源型城市1999—2012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分析。结论显示: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总体呈现出距省会城市偏远和距区域中心偏远的现象。从省份情况来看,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从城市类型上来看,森工型城市偏远度最大,钢铁型城市偏远度最小。将距省会城市偏远度和距区域中心城市偏远度加入到资源诅咒效应的面板模型中仍能得出资源诅咒存在的结论,并且两者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均呈现负相关,说明东北地区的资源型城市区位偏远程度对经济发展造成了负面效应。从两者比较来看,距省会城市偏远度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大于距中心城市偏远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其他因素中,制造业水平、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水平均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开放程度则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明晰资源枯竭型矿区土地置换主体的行为诉求方式,是指导矿区土地功能性退出和高效利用的关键问题。将矿业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土地置换行为作为研究客体,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了政企博弈两阶段复制动态模型。模型求解表明:1双方均对高收益策略具有模仿倾向,但利益均衡是两者土地置换行为发生的前提条件和必然要求;2有限理性的博弈主体在矿区土地置换过程中总是根据既得利益不断学习和动态调整自己的策略,从而使所得利益得到改善;3监督成本、额外收益和惩罚成本是影响博弈主体演化稳定的关键因素,它们之间的相互制衡对实现政企土地置换的稳定状态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科学地揭示了资源枯竭矿区土地置换瓶颈的成因,为政府制定资源型城市转型土地利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