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4 毫秒
1.
渤海自然生态独特、地缘优势显著、战略地位突出。“十三五”期间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后,渤海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但仍面临着环境质量改善不稳定、生态系统退化趋势未根本扭转、环境风险易发高发等深层次问题和挑战。本文立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战略背景,结合“十三五”期间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实施成效,针对新时期渤海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挑战,提出深化陆海统筹污染治理、加强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强化海洋环境风险防范和提升亲海品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全面改善渤海生态环境质量,2018年,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了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以下简称攻坚战),经过三年治理,在陆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环境风险防范等方面均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通过生态保护修复累计整治修复岸线130余千米,修复滨海湿地8800余公顷,有力推动渤海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本文从修复规模、修复类型等方面梳理了攻坚战期间渤海海洋生态修复特点,分析总结了在滨海湿地、岸线岸滩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探讨了在项目谋划、修复模式和资金来源方面的不足之处,从加强规划引领、提高技术水平、拓宽资金渠道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渤海海洋生态修复的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辽市野生动植物资源总量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和结构完整,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通辽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具有国民经济综合实力较强、过渡性区位生物多样性战略地位突出、生态类型与物种丰富、政府高度重视等优势;受到生态系统本底的脆弱、生产和生活方式传统粗放、水资源短缺,湿地资源总量急剧下降、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等制约;面临全球低碳经济和绿色经济成为国际新潮流、全国建设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机遇和内蒙古"十二五"规划建设全国生态屏障的战略机遇;全球气候变化、历史上经济粗放和资源过度开发引发的生态危机,以及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生产将对通辽生物多样性保护将构成一定威胁。通辽市必须科学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工作。  相似文献   

4.
新形势下我国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11月3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提出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我国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但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严重威胁。为充分发挥湿地生物多样性在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中的重要作用,文章从制订完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建立湿地用途管控等长效机制,修复退化湿地,加强湿地保护体系建设,提升湿地生态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我国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提出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云南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是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本文综述了云南生物多样性现状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状况,分析了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效及面临挑战,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构建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加强迁地保护,使国家战略性生物物种与遗传资源得到较好保存;深入开展生物多样性恢复,提升国家生态安全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6.
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多样性"是动物、植物、微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合体,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是衡量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旨标,维护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在减缓气候变化、保护和涵养水源、维护生态功能、保障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本文回顾了全球生物多样性现状,总结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形势,重点介绍了包括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企业参与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合成生物学等当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并就新形势下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2010年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年,我国发布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和行动计划》。区域规划是引领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蓝图,目前多数区域规划尚未包含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相关内容,是区域规划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面临的最主要障碍。此外,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数据支撑不足、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方法和模型不完善也是区域规划环评中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主要障碍。解决这些障碍需要从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和任务纳入区域规划中、加强区域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针对性调查及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和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完善和创新区域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的方法和模型等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侯鹏  翟俊  陈妍 《环境保护》2023,(3):58-60
生态退化和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挑战。生态保护修复不仅能够改善生态系统质量和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也可以减缓区域气候变化和增强区域生态系统气候韧性。生态保护修复与应对气候变化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如何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可持续利用管理,成为减缓气候变化的关键命题。本文梳理了我国通过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系统管理等开展减缓气候变化的策略与实践,从政策措施和利益相关方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修复和监管进行了部门划分,但由于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涉及生态保护修复具体工作时,依然面临着生态监管的职能边界不清晰、制度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借助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科学-政策平台(IPBES)概念框架,明晰了新时期生态环境部门生态监管职能的内涵,即从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的角度,通过监测、评估、监督、执法和考核等手段,对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所开展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进行行政监督和执法.解析了生态环境部门与自然资源部门(包括国家林草部门)在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的职责关系,主要包括三方面:①二者分别通过间接与直接途径实现促进生态系统服务和产品供给提升的目标.②二者定位分别是外部“专职”监管和中央与地方、上级与下级的内部监督.③二者监督对象分别是督政与督事.针对新时期生态监管制度体系的构建,建议健全生态保护防控制度、建立“1+N”生态监测制度、构建生态评估及预警制度、健全生态保护执法制度、完善考核督察问责制度、健全公众参与监督制度和构建生态监管保障制度等,以进一步提升生态监管效能,推动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提升,从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   相似文献   

10.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长期的高强度国土开发利用活动,我国一些地区面临着自然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系统退化、资源环境严重超载的突出问题,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制约瓶颈。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亟需对生态系统严重受损退化、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不断下降的重要生态区域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实现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生态系统稳定、功能提升的目标。本文以如何编制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为重点,阐明规划编制定位、总体构架、主要任务和编制程序,分析技术难点和解决路径,为国家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游湖区湿地资源利用问题与保护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长江中游湖区湿地资源的特点,讨论了该区湿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所面临的湿地面积减少、水污染加重、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制定湿地规划、进行保护区建设、转变观念、发展多种经营、湿地监测与研究、稳定面积、治理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给出了湿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建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成效评估方法体系,掌握“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实施成效,分析评估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对于提出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对策与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额尔齐斯河流域具有极其典型的“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特征,额尔齐斯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实施为探索西北干旱地区生命共同体保护修复模式提供了示范作用. 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从生态系统格局、质量和服务三个角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比非生态保护修复期和生态保护修复期内评估指标的时空变化情况,综合评估额尔齐斯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生态环境成效. 结果表明:①生态系统类型的生态级别整体由“低”向“高”转变,草地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得到遏制且面积得到恢复,水域生态系统面积由2010年的1 802.02 km2持续增至2020年的1 994.84 km2,林地生态系统面积仍有所减少. ②工程建设区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先降后增,其中生态保护修复期内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增长相对明显. ③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后,各生态系统服务指标变化率均有所增长,其中防风固沙指数增长最为显著. 研究显示,额尔齐斯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成效显著,但由于工程建设区内生态本底的差异性,整体上各工程分区生态保护修复成效由北向南逐渐递减. 在后续生态保护修复工作中,建议基于额尔齐斯河流域中部和南部自然地理单元分布等区域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进一步恢复生态用地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   相似文献   

13.
《环境保护》2015,43(3)
近年来,重庆市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区、秦巴山地水源涵养重要区、武陵山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区等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四山”生态屏障重要生态功能区、金佛山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生态功能区等市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优化.  相似文献   

14.
国际生态补偿政策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高彤  杨姝影 《环境保护》2006,(19):71-76
生态系统保护是国际社会非常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它一方面对那些提供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地区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热点地区进行保护,另一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引发的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在解决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中,对由于保持某种生态服务所引发的额外成本或经济损失,以及资源开发给当地带来的损失所给予的补偿,也就成为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内容.国际上解决生态系统保护中的补偿问题一般采取两大类政策手段:(1)包含补偿内容的直接管理措施,如建立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等;(2)利用市场手段来调节人类的资源开发活动,以促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黄河流域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重大战略,同时也面临着生态系统退化、水土流失、湿地萎缩等生态问题.为了解黄河流域生态质量状况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格局、植被、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价值、县域生态质量等多方面的数据和文献资料.结果表明:①黄河流域大部分县区生态质量状况一般,植被覆盖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上游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于中游和下游;② 2000—2018年农田生态系统面积占比持续下降,森林、水域面积占比略有增加,聚落面积占比持续上升,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体植被覆盖和生产力状况得到改善,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明显提升;③大部分地区生态状况改善幅度有限,局部仍有退化,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依然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建议在恢复植被覆盖的基础上,开展优化生态结构、维护生态过程的相关研究,重点关注生态敏感地区生态保护成效的评估和提升,农耕地区农田生产力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城镇化过程对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安全的影响;同时建立黄河流域生态质量综合监测体系,开展监测指标与技术方法的机理和应用研究,这不但是流域生态质量时空变化分析的基础,也是生态保护恢复和管理工作的支撑.   相似文献   

16.
林琪 《环境》2022,(3):50-51
<正>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被列入“十四五”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志性战役之一。我国的三大重点海域,包括渤海、长江口-杭州湾和珠江口邻近海域,是我国沿海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区、人海和谐共生的重要实践区。近年来,三大重点海域生态环境虽然在总体上得到改善,但仍处在污染排放和环境风险的高峰期、海洋生态退化和灾害频发的叠加期,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得到根本缓解。  相似文献   

17.
我国湿地补水生态补偿机制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我国许多重要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缺水威胁.许多湿地的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或丧失,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严重破坏,一部分国际重要湿地正面临被列入《湿地公约》“黑名单”的危险,湿地生态补水迫在眉睫.2011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继续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管理……加强湿地保护与恢复”.  相似文献   

18.
全国八大生态脆弱区中半数都分布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近20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忽视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协调性,导致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更加退化、生态服务功能下降。本文分析了长江经济带4个典型生态脆弱区生态退化问题以及生态修复和保护的现状,并提出了对策建议。针对长江经济带不同脆弱区特征,要因地制宜,分别制定生态恢复的基本措施和技术对策;有序实施生态修复保护工程,促进生态系统整体治理;落实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监督管理机制,强化后续监管;支持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研究,推进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立法工作,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保护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9.
《河北环境保护》2009,(12):37-46
第四节生物多样性与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指各种生命形式的资源,它包括了自然界中植物、动物、微生物、各个物种所拥有的基因和由各种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生态系统,以及它们的生态过程。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相似文献   

20.
生物多样性是一个描述自然界多样性程度的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生物多样性公约》对“生物多样性”的定义为:“是指所有来源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于此定义,各种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思想应运而生,并且产生了以保护思想为基础的保护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