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锑矿土壤中As和Sb的分布、形态及生物可利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晴隆锑矿区土壤中总砷和总锑,利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分析土壤中不同形态砷和锑.结果表明,各采样点土壤As、Sb含量分别为17.98—127.85 mg·kg-1、171.93—601.59 mg·kg-1,远高于贵州省背景值;土壤中砷和锑的存在形态均以残渣态为主,其次是有机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很少;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态锑占总和0.33%—1.72%,其含量为0.60—3.91 mg·kg-1,而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态砷占总和0.09%—0.57%,其含量为0.15—0.48 mg·kg-1.  相似文献   

2.
土壤和沉积物中重金属锑及其价态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锑作为一种具有潜在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其环境行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对环境介质中总锑含量检测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其价态或形态分析方能够明确其环境污染水平和迁移行为,才能够更加有效地评估其环境风险.土壤和沉积物作为环境样品中较为复杂的两类,其处理流程是研究锑含量与形态的关键.本文综述了以土壤和沉积物为代表的环境样品中锑总量分析和形态分析的预处理方法和检测方法,对不同检测器的联用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锑形态分析方法的发展方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水产品中的砷化合物存在形态多样且含量远高于陆地生物,砷的毒性取决于它的化学形态,因此对水产品中砷形态的分析具有重要意义.高效液相色谱(HPLC)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由于低检出限和宽线性范围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品中砷的形态分析.本文结合国内外使用HPLC/ICP-MS分析水产品(海藻、鱼类、甲壳类和贝类)中砷化合物的文献资料,总结了该仪器的重要工作参数和方法的分析验证性能,包括分离柱类型、流动相条件、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检出限、定量限以及精密度等方面;同时也总结了各类水产品中砷的赋存形态和含量.本文可为进一步研究水产品中砷的迁移转化规律、食品质量安全评价与风险评估及相关法规的制定提供可靠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和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4种抗污染木本植物苗木为材料,在盆栽条件下设置0、250、500、1000和2000 mg·kg^-1 5个锑的质量分数梯度,分析胁迫过程中苗木苗高、地径、生物量、耐性指数、相对叶绿素含量、POD活性和SOD活性等指标的变化,探讨这4种苗木对锑胁迫的生理响应,并通过测定苗木地上、地下部分锑的质量分数,明确这几种植物对锑的积累特征,以期为锑污染植物修复材料筛选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在不同质量分数锑胁迫下,4种木本植物的苗高、地茎、生物量及耐性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大叶黄杨在不同质量分数锑处理下的耐性指数均大于90%,表现出对锑较强的抗性。除大叶黄杨外,在中、中高质量分数(500、1000 mg·kg^-1)锑处理后,其他3种木本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较对照均显著下降。而在高质量分数锑胁迫下,4种木本植物的叶绿素含量与对照相比均显著下降,表明锑能通过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来降低这4种木本植物的生物量合成。在中高质量分数锑胁迫下,4种植物根系的POD和SOD活性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在高质量分数锑胁迫下,臭椿、构树和紫穗槐的POD及SOD活性增加幅度减少或受到抑制,表明抗氧化酶系统在植物抵抗锑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高质量分数的锑胁迫又能降低抗氧化酶系统清除活性氧的能力。在不同质量分数的锑胁迫下,4种木本植物地上、地下部分锑的质量分数存在差异,分别为构树>紫穗槐>臭椿>大叶黄杨,紫穗槐>构树>臭椿>大叶黄杨,表明大叶黄杨可能通过对锑较强的排斥能力,减少锑对叶绿素合成、POD和SOD活性的抑制作用,近而增强了其对锑胁迫的抗性。固氮植物紫穗槐根系最大锑?  相似文献   

5.
水产品的摄入是人体暴露于有机氯农药的主要途径之一.实验检测了采自广东省11个沿海城市水产市场的海鲜类水产品(包括6种虾类、2种蟹类和13种贝类共228个样品)中滴滴涕类农药(包括o,p’-DDT、p,p’-DDT、o,p’-DDD、p,p’-DDD、o,p’-DDE和p,p’-DDE)的残留.结果显示,DDTs在虾类、蟹类和贝类体内的平均湿重含量范围分别为0.8 ̄17.6ng·g-1、5.1 ̄16.0ng·g-1和0.6 ̄209.4ng·g-1.不同水产品之间因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导致其DDTs含量存在较大差别.与我国最新的食品残留标准(GB2763-2005)相比,所检测样品DDTs的含量均未超标.但若以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的标准来衡量,则DDTs含量超标的百分率达27.6%.据最近的膳食结构调查显示,广东省沿海地区的居民每天虾、蟹、贝类水产品的平均消费量为26.0g,因而通过海鲜类水产品每天摄入DDTs的量为2.4ng·kgbodyweight-1·day-1,这一结果远远低于我国设定的每日耐受摄入量(PTDI)和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检测健康人群与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重金属锑的含量,并对重金属锑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本实验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健康人群和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重金属锑的含量进行了检测;此外,分别通过MTT和Alamar-Blue方法对于重金属锑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的毒性效应进行了评价,并进一步探讨了非毒性剂量的重金属锑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细胞计数及克隆形成实验)及脂类代谢过程(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重金属锑在前列腺癌组患者血清中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高剂量的重金属锑能够显著抑制细胞活力且呈浓度依赖型方式,而非毒性剂量重金属锑能够显著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并导致细胞内甘油三酯的含量增加(P0.05)。综上所述,重金属锑在前列腺癌患者血清中具有相对较高水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脂类代谢从而促进前列腺癌的进展,这将对未来前列腺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公路两侧大气颗粒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邵莉  肖化云 《环境化学》2012,31(3):315-323
选择昌九高速公路(赣粤高速公路南昌至九江段)、昌樟高速公路(赣粤高速公路南昌至樟树段)为研究对象,采集了公路两侧10μm相似文献   

8.
锑矿区土壤中锑的形态及生物有效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何孟常  云影 《环境化学》2003,22(2):126-130
通过室内模拟对锑矿区土壤中锑的分布、存在形态及生物有效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锑矿区土壤中含有高浓度锑污染 ,其存在状态主要以残渣态为主 ,其次是Fe/Mn结合态、有机 /硫化物结合态和碳酸盐结合态 ,可交换态和水溶态占的比率最小 .不同溶剂对锑的提取率不同 ,NH4NO3对锑的提取率最高 ,其次是EDTA ,HAc和H2 O ,NH4OAc对锑的提取率最小 .土壤中锑主要以五价锑的形态存在 ,几乎占总锑量的 90 %以上 .土壤中生物可利用态锑的浓度比较高 ,一般在 2 5— 1 3 2mg·kg- 1 ,中等可利用态占土壤总锑的1 6 2— 8 2 6 % ,生物不可利用态锑的浓度占 88 2— 97 91 % .  相似文献   

9.
氟苯尼考是一种广谱高效抗菌药物,能够治疗动物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在水产养殖中被广泛使用,但其不合理的使用会导致一系列问题的产生。对2016年养殖期内环太湖流域的养殖水产品进行采样,分析其体内氟苯尼考的含量,并依据每日允许摄入量(ADI)值评估水产品中氟苯尼考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共采集养殖水产品116份,涉及的养殖品种有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青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研究结果表明:氟苯尼考的检出率为67.24%,检出值范围为0.131 7~938.825 6μg·kg~(-1)。在养殖期内,养殖水产品氟苯尼考含量变化基本呈低-高-低的趋势,9月份含量最高。由于养殖方式不同,不同养殖品种体内氟苯尼考含量不同,中华绒螯蟹体内氟苯尼考含量相对较低,平均值为7.84μg·kg~(-1)。成年人通过食用水产品氟苯尼考的摄入量约占ADI的1.83%,健康风险较低,膳食安全性高。研究结果可为合理指导养殖水产品的消费提供一定的依据,为环保部门监管抗生素环境残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减少滩涂养殖中的石油烃污染危害、提高水产品的品质,以珠江口滩涂红树林种植–养殖系统耦验示范研究基地A、B两系统的7个红树种植–养殖塘[包括桐花树(Aegiceras corniculatum)、木榄(Bruguiera gymnorhiza)、秋茄(Kandelia candel)、红海榄(Rhizophora stylosa)的单种或组合种植]为对象,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监测了水体、底质及吊养的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肉质的石油烃含量.结果表明,牡蛎体内石油烃含量在11.10~29.3 mg/kg之间;与水体中石油烃含量呈正相关(r=0.88),牡蛎能很好地指示水体水质状况.单种或组合种植秋茄、桐花树、木榄、红海榄4种红树植物能有效降低水体石油烃含量,与对照相比降幅为50%~80%;使牡蛎的石油烃含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与对照相比,红树种植塘牡蛎石油烃含量降幅在20%~60%不等.木榄和桐花树种植塘中,牡蛎中石油烃平均含量分别为11.20 mg/kg、14.13 mg/kg,能达到无公害水产品标准.因此红树种植–养殖塘具有"种植岛基质–红树植物–微生物"的协同效应,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共同作用降低了水体石油烃的含量,从而提高了养殖生物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2009年—2010年采暖季、风沙季和非采暖季在西宁市选择了7个环境监测点位采集了大气PM10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其中12种多环芳烃的浓度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西宁市采暖期、风沙季和非采暖期三季PM10载带B[a]P的全市平均浓度分别为2.51ng/m3、1.19 ng/m3、1.55ng/m3;PM10载带的B[a]P的浓度与GB3095-1996中规定日平均浓度限值(10ng/m3)相比较,均不超标。  相似文献   

12.
叶片的有机组分特征不仅是植物光合产物分配策略和养分回收的重要参数,而且是衡量凋落叶分解难易程度的重要指标.为探究不同植物群落叶片间有机组分的差异,以华西雨屏区人工林的优势乔、灌、草植物作为对象,收集其成熟叶及凋落叶,研究其水溶性组分(water soluble component,WSC)、有机溶性组分(organic...  相似文献   

13.
文秋红  史锟 《生态环境》2005,14(5):662-667
通过在沈阳张士镉污染区按每月8日、23日左右(中国北方24节气日)采集生物量较大的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稗草Echinochtoa crusgalli和藜Chenopodium进行Cd质量分数和Cd质量分数最大的时期研究。结果表明:芦苇根Cd质量分数在6月8日(芒种)达到最大值(80.63 mg.kg-1),茎叶Cd质量分数在9月8日(白露)达到最大值(39.40 mg.kg-1);藜根9月8日(白露)Cd质量分数为22.65 mg.kg-1,茎叶10月24日(霜降)Cd质量分数为12.23 mg.kg-1,都是生长时期的最大值;稗草根Cd质量分数10月8日(寒露)达到最大值(182.59 mg.kg-1),茎叶Cd质量分数在9月23日(秋分)达到最大值(37.67 mg.kg-1)。芦苇、藜和稗草根及茎叶中的Cd质量分数一般均在秋季达最大值,而且这个时期杂草的生物量也比较大,因此秋季是最佳的杂草收割季节。另外,稗草比芦苇、藜能更有效地带出土壤中的Cd。  相似文献   

14.
环境砷污染是一个全球性问题.研究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可以明确环境中砷的来源及其转化特征,为探索砷污染治理的方法提供参考.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在砷的迁移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微生物对砷的代谢机制不同将其分为:砷氧化微生物、砷还原微生物和砷甲基化微生物.砷氧化微生物可以将环境中的As(Ⅲ)氧化为毒性较弱并且容易被铁铝矿物吸附固定的As(Ⅴ),因此对降低环境中的砷毒性具有重要作用;微生物对砷的甲基化作用的产物通常为毒性较低的有机砷,因此也被认为是理想的修复环境砷污染的生物手段之一;然而在还原环境中,砷还原微生物却可以将游离态和结合态的As(Ⅴ)还原为毒性更强的As(Ⅲ),从而加重环境中的砷污染状况.由此可见,明确微生物的砷代谢机制及其对砷污染环境中砷迁移转化的影响,是实现生物修复砷污染环境的必要前提.论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微生物砷代谢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微生物代谢砷的机理及其在砷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80年代以来土壤对CH4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土壤氧化甲烷的概况、机理,以及氧的供应、N的供应、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温度、土壤pH、土壤质地等因素对土壤氧化CH4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Use of tritiated substrates in the study of heterotrophy in seawat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n improved method is described for the study of heterotrophic utiliz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substances by marine microorganisms. 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use of 3H-labelled organic substrates of very high specific activity, rather than the conventionally used 14C-labelled substrates. Direct measurement of the rate of tracer uptake at near ambient concentration can thus be made instead of extrapolation using the Michaelis-Menten equation. The method also permit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rates of tracer uptake in sub-samples exposed to different physico-chemical conditions (temperature, light, pollutants, etc.) without the necessity of determining the ambient substrate concentration.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D-glucose uptake by nearshore and pelagic natural microbial populations, and was found to be sensitive and convenient.  相似文献   

17.
重庆喀斯特山地土壤种子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土壤种子库对岩溶山地退化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萌发法,比较了重庆典型岩溶山地处于不同生态演替序列的自然林地、次生林地、灌草坡、坡耕地、人工林、弃耕撂荒地等土地利用系统的土壤种子库分布特点。喀斯特山地各植被类型的土壤中贮藏着丰富的种子,每个40cm×25cm×15cm土柱内储藏有227.4~454.8粒种子,土壤种子集中分布在土壤表层(0~5cm),乔灌种子主要分布于0~5cm土壤层。土地利用强度越大,木本植物种子越少,草本植物种子越多,且以农田杂草为主,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如陡坡开垦)是对次生植被及其种子库的主要威胁;坡度、溶沟、溶隙等土壤分布环境和土壤水分等也对喀斯特山地的种子密度产生影响,这就使得种子密度在不同地点及植被类型间相差很大,生境异质性是种子库分布模式的决定因子。  相似文献   

18.
应用Tail-PCR扩增蓝猪耳T-DNA侧翼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猪耳是一种重要的具有观赏和科研价值的花卉植物.采用TAIL-PCR成功扩增了转基因蓝猪耳T-DNA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扩增片断长度为200~2 000 bp,大多数片段在400 bp和800 bp左右,其中36%的序列含有植物的同源序列.通过与GenBank数据库比对,确定了部分T-DNA插入位点周边序列编码的可能蛋白,并提交序列7条;另外还对T-DNA转化植物时整合的位点进行了分析,发现断裂位点集中在距右边界15~18 bD和右边界外234 bp处,分别占总扩增片段的47.62%和38.10%.这为利用T-DNA标签进行蓝猪耳基因克隆和功能分析提供了实验技术上的保证.图2表2参24  相似文献   

19.
代谢组学方法越来越多地用于研究有机体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近年来,该方法已被应用于化学物风险评价和野生动物的疾病诊断,成为环境科学,特别是生态毒理学中充满活力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介绍了应用于代谢组学研究的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2种检测技术,着重讨论了生态毒理学研究中代谢组学方法在生物标志物的发掘和毒性评价,以及有机体对环境影响因子的代谢响应、野生水生动物疾病的诊断和监测等方面的应用。这些代谢组学在生态毒理学领域的应用将促进对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采用淹水嫌气培养法测定了20、25和30℃下红壤稻田氮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氮矿化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Q10平均为3.1;土壤供氮量是有效累积积温的函数.可用方程N=k[(T-T0)t]n来很好的描述(式中N为土壤氮矿化量,kg/hm2;T0为有效温度=15℃,T为土壤温度;t为时间d;n、k为拟合常数)。根据测定的周年水田耕层土壤温度,将这一方程用于估测田间条件下土壤氮供应量,在湘南早稻生长期间(4月20日-7月20日)为120kg/hm2,在晚稻生长期间(7月20日-10月30日)为140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