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提出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这一目标的必然途径是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交通行业作为碳排放重点行业,实现交通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近零排放的电动汽车是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向国际社会宣示我国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为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擘画了宏伟蓝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与2060年前碳中和愿景,任务十分艰巨,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当前,要锚定实现碳中和愿景,牢牢抓住"十四五"的关键窗口期,统筹谋划目标任务,抓紧制定并实施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深化重点领域低碳行动,推动形成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强大合力,切实提升气候治理能力,以更加积极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为全球气候治理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3.
<正>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和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如期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持续付出长期的努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实现碳达峰,  相似文献   

4.
碳中和已成为我国气候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尽管碳中和是国家面向2060年的长期愿景,尚未转换成针对企业的政策约束,但全球很多企业已经快速响应,主动制定自身的碳中和战略。本文从企业环境行为的驱动理论出发,分析了企业做出碳中和承诺的内部和外部驱动因素,论证了企业"化被动为主动"、自主实行碳中和战略,不但有助于在未来更加严格的气候政策规制中获得先机、赢得行业竞争优势、拓宽绿色市场份额、规避可能的经济风险,而且具有体现企业社会责任感、树立良好品牌形象、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等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能源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碳中和战略及模式,总结分析了国内企业实现碳中和承诺的机遇和挑战,为国内企业制定零碳发展战略、实现碳中和目标提出了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5.
财政资金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作用,而完善的财政政策是用好财政资金的先决条件。本文结合四川省应对气候变化财政政策支持现状、重点行业领域转型路径与存在的问题,基于政府转移支付视角,提出四川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财政政策建议: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带动引导作用,包括设立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资金、优化财政转移支付支出结构、加强政府部门经费保障、加大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和重点技术投入;强化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绩效;建立多元化支持方式,设立应对气候变化产业基金,加强财政与绿色金融合作,优化价格补贴政策。  相似文献   

6.
为探寻我国低成本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以我国主要耗煤产业、电力、供热、交通以及森林碳汇量为研究对象,构建基于低成本碳达峰、碳中和路径的多目标模型.以成本最小、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最少为模型的多目标,以我国2030年前碳达峰以及2060年前碳中和为研究目标设置相应约束条件,并设置产业需求、电力需求、供暖需求、交通需求、各行业新能源比例、污染物控制等约束条件,其中产业考虑煤炭消耗量较大的钢铁、化工、建材以及其他行业,电力考虑火电、核电、风电、太阳能.此外,模型除考虑森林碳汇外,还考虑了碳捕获与封存(CCS)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技术手段.结果表明:①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的可行性较高,2030年及2060年的时间节点设定科学,碳达峰当年的各行业成本约为17.54×1012元,代表行业碳达峰、碳中和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为68.63×108和34.50×108 t.②以钢铁、化工、建材等为代表的工业转型可行性较低,且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贡献较小;电力、供热以及交通转型可行性较高,且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贡献较大,电力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比在2030年与2060年将分别达72.86%和43.34%.③煤电装机容量将在规划期内持续减少,需取消部分已规划的煤电项目并改造和提前淘汰部分已有煤电设备;相对风力发电与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持续增加,二者装机容量总和于2030年达12×108 kW,于2060年达24×108 kW.④CCS将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提供助力.研究显示,未来我国碳减排工作将重点聚焦于电力系统,其次为供热与交通,建议根据行业特征制定不同省份、不同经济圈的绿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正2020年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和气候雄心峰会等重要会议上,提出了争取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愿景。为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中国必须加快低碳法律制度体系的构建,而碳排放交易制度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且随着碳排放交易市场全球化,  相似文献   

8.
毛涛 《环境保护》2022,(Z1):31-34
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可以调动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的积极性,引领工业绿色发展。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打造绿色供应链,并探索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创新做法。在碳达峰与碳中和背景下,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发生了新的变化:管理内容从“小绿色”转向“大绿色”;管理对象从“部分”扩充至“全体”;管理要求从“浅绿”走向“深绿”。通过不断完善试点工作,加强对试点企业的引导和帮扶,可以推动形成供应链上大、中、小企业协同减碳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邓玮 《环境保护》2022,(13):65-67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将我国低碳发展引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企业作为碳排放的重要主体,应当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碳信息披露质量对减污降碳效果、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立及企业转型等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梳理了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的立法情况,提出我国企业碳信息披露制度仍存在主体范围狭窄、内容不统一、监管机制缺失等问题,并建议通过修订法律法规扩大碳信息披露的主体范围、完善披露内容、建立多方协作的监管机制,健全企业碳信息披露制度,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毛涛 《环境保护》2022,50(1):30-34
通过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可以调动企业打造绿色供应链的积极性,引领工业绿色发展。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打造绿色供应链,并探索形成了一些可复制推广的创新做法。在碳达峰与碳中和背景下,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发生了新的变化:管理内容从“小绿色”转向“大绿色”;管理对象从“部分”扩充至“全体”;管理要求从“浅绿”走向“深绿”。通过不断完善试点工作,加强对试点企业的引导和帮扶,可以推动形成供应链上大、中、小企业协同减碳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