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公共环境治理低效成为阻碍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问题,而村民作为农村环境治理主体之一并未发挥应有作用,村民集体不作为成为了农村公共环境治理的新问题。本文通过对W村的实证分析,阐明村民在公共环境治理中集体不作为的行动取向,分析村民集体不作为现象产生的多重逻辑,研究发现:村民理性异化,村庄治理缺失以及基层政府的权力越位、缺位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了村民集体不作为,阻碍了农村公共环境治理中集体利益的实现。为克服村民在公共环境治理中“搭便车”的社会惰化行为,敦促村民从集体不作为向集体作为转向,从影响村民集体行动的利益相关主体入手,提出了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2.
农村公共环境治理低效成为阻碍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问题,而村民作为农村环境治理主体之一并未发挥应有作用,村民集体不作为成为了农村公共环境治理的新问题。本文通过对W村的实证分析,阐明村民在公共环境治理中集体不作为的行动取向,分析村民集体不作为现象产生的多重逻辑,研究发现:村民理性异化,村庄治理缺失以及基层政府的权力越位、缺位等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了村民集体不作为,阻碍了农村公共环境治理中集体利益的实现。为克服村民在公共环境治理中“搭便车”的社会惰化行为,敦促村民从集体不作为向集体作为转向,从影响村民集体行动的利益相关主体入手,提出了解决之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公共环境治理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之一,多次被党和政府提上议事日程,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多元主体合作对治理农村公共环境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治理实践中治理主体作为关键的治理要素却面临合作困境,影响了治理成效。本文在协同治理理论的基础上,从"角色定位"和"互动合作"两个维度分析了W村环境治理主体面临的角色定位不当、互动合作不足的合作困境及成因。最后结合实践,在角色定位的基础上,从信任关系、法律保障、信息共享、组织机构出发,构建了多元主体共治的"角色定位+互动合作"的合作机制,以此加强主体间合作,促进农村公共环境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构念、特征及路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梳理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基本概念及治理要素,分析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主体自身缺陷、治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等特征,形成网络化治理的模式。政府不应再被视为治理农村人居环境的唯一主体,应发挥社会公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形成政府、村民、村委会、企业、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格局;提高村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认知水平;加大投入力度,最终实现垃圾妥善处理、污水有效治理、村容村貌大幅提升的良好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5.
农村环境具有公共产品属性,但作为农村环境主体的农民在有效参与农村环境保护方面却存在诸多障碍。本文通过对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优化农村规划布局、完善各项制度、健全农村环境治理管理来保障农民分享农村环境保护成果;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调整,解决农村居民最关心、最直接和最现实的环境问题,形成健全的农村环境保护长效机制;根据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学特点开展环保教学,使环保成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把"绿色创建"工作向村镇延伸等方法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使村民保护环境的"义务"意识转变为保护环境的"权利"意识。  相似文献   

6.
农村环境治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参与在农村环境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本文旨在探讨社会参与对农村环境治理的积极影响,并分析其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紧密联系。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本文发现社会参与可以提升农村环境治理的效果,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职能定位,以及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职能失效的原因分析,依据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立法和实践,重新梳理和配置地方政府的农村环境管理职能,从而探索农村环境治理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8.
社会监督作为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一种手段,能有效克服政府监管失灵并规范农户主体行为。将社会监督嵌入农村社会关系中,深入考察社会监督对规范农户乱排污水行为的作用机制,基于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2335个微观农户,运用Probit模型回归分析得出:(1)社会监督能减少农户的乱排行为,主要体现在河道管护保洁队伍主体监督作用的发挥。(2)社会监督受到社会关系的调节,主要体现在村干部的监督作用受到干群关系的调节。当干群关系良好时,村干部监督能有效抑制农户的乱排行为;而当干群关系糟糕时,村干部监督反而会刺激农户乱排行为的发生。(3)对于不同类型的农户群体,仅有河道管护保洁队伍发挥的监督作用稳健存在。此外,在女性群体、低文化群体、低收入群体和老年群体中,社会监督的作用受到村民关系和管群关系的调节;而在男性群体、高文化群体、高收入群体和年轻群体中,社会监督的作用受到干群关系和村民主体间相互监督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唐瑭 《环境保护》2020,48(3):42-45
人民检察院在我国环境治理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为切入点,人民检察院成为环境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主体。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应当符合环境治理的应然性属性,即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性、生态环境治理的预防性以及环境公共治理的全面性。然而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检察院提起环境公益诉讼虽然数量较大,但是不能够充分体现环境治理所要求的属性,这正是环境治理体系中人民检察院角色需要再塑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改革开放40多年的深入发展,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实现了双丰收。但是,随之而来的农村生活垃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阻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尤其是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本文主要是在分析农村生活垃圾危害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农村环境污染是我国城乡全面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在PPP项目快速扩张及美丽乡村建设硬任务下,探究农村环境治理PPP模式的具体做法及成效具有现实意义。结果发现,农村环境治理PPP实践可分为独立环节、专项治理和全域治理三种典型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解决资金、技术和主体等关键短板。但不可忽视的是,其实践效果不太理想且面临诸多难点,例如融资功能依旧占主导、项目规模偏大且盈利性弱、竞争性市场未形成等。因此,农村环境治理PPP模式需从实际出发并审慎推进、项目规模坚持适度原则、强化政府契约精神和有效监管,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并增强获得感。  相似文献   

1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主体及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农村垃圾处置现状的调查分析,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四个主体:政府、村民、企业、学校等出发,探索四类主体功能实现的途径及方式,即突出政府职能,强化村民主人意识,鼓励企业加入,夯实学校基础,长期坚持,持续推进,以解决垃圾的日益增长与垃圾处理的矛盾,实现政府、群众、企业与环境的共赢,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共同造就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出发点,分析我国农村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现状提出了对应策略。  相似文献   

14.
楚德江  陈永强 《环境保护》2020,48(20):41-45
基于内源式发展理论和农村垃圾治理的现实,农村垃圾治理的内源性动力可以通过能力内生、公众参与、身份认同三要素相互作用的模型加以解释。本文以四川省丹棱县L村垃圾分类治理的成功实践为例证明了该解释框架的有效性,也证明了激发村庄内源性动力是实现农村垃圾长效治理的根本保证。从三要素的相互关系来看,村干部的管理能力是农村垃圾治理内源性动力的基础;村民有效的公共参与是农村垃圾治理过程的核心;村民强烈的社区身份认同是凝聚垃圾治理共识的精神力保障。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退化的严峻形式已经成为制约流域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的实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流域水污染防治中,农村环境治理工作至关重要,制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加强流域水污染治理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文章对长江流域各省市地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进行比较,从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农村环境污染已经成为阻碍农村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文章分析了农村内部生活生产对农村环境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污染防治的对策这对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研究了太湖河网区农村环境现状和环境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村民环境意识和利用村民自主环境治理的建议,并提出了管制加自治环境管理方法,并进行了效果分析,得出了其可以在相似地区推广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民族地区农村公共危机形态复杂多样,危机承受能力弱,政府对民族地区农村突发事件的管理往往"远水解不了近渴"。利用民族地区农村合作组织的快速发展机遇,将其纳入农村应急管理体系,构建农村区域应急联动机制,使其成为农村应急服务的基层主体与应急资源的储备基地,不但可以提高农村突发事件的自救互救能力,而且完善了政府的应急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农村环境污染主要成因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环境污染的加剧和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因此如何在兼顾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的监管和治理,设计一套农村环境治理的可行性方案,使农村发展模式向自然和谐型转变,是未来农村发展务必面对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深入探讨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农村环境污染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广袤的农村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较为广泛的环境污染问题。虽然现行立法没有赋予村民委员会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资格,但司法实践中还是会存在村民委员会提起的此类案件。法院对此类案件的处理显示出纠结和逃避的态度。村民委员会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具有合理性,村民委员会有环境保护的职责,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有多方面优势,不仅符合司法实践的需求,也有其现实必要性。本文主张赋予村民委员会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主体资格,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积极性,使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在农村环境治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