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全球问题也随之而来,气候变化问题首当其冲,非政府组织作为独立与主权国家之外的,具有普适性和公益性的有价值的行为体,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气候谈判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承担着重要的功能.非政府组织在促进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影响,能够发挥代表公众利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非政府组织是国际环境法的参与者、监督者与促进者,他们通过各种方式促进了国际环境法的编纂和逐步发展,强化了国际环境法原则、规则和制度的实施,同时也对国际社会和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全球治理不仅意味着国家机构、政府间合作等正式的制度和组织制定和维持管理世界秩序的规则和规范,而且意味着从多国公司、跨国社会运动到众多的非政府组织的所有其他组织和压力团体都追求对跨国规则和权威体系产生影响的目标和对象。随着环境问题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国家主权和政府间国际组织在应对全球环境危机中的局限性凸显,国际环境保护非政府组织(国际环保NGO)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行为体。本文在综述国内外环保NGO发展现状和作用基础上,探讨如何形成有效机制体制,促使环保NGO有效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并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正确认识和规范引进,充分发挥国际NGO的积极作用;第二,正确引导,积极培育,发挥国内NGO在社会经济中的第三部门作用。 相似文献
5.
6.
环境NGO及其制度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环境NGO是政府和企业之外参预环境治理的"第三力量",其活动涵盖了环境治理的各个方面。环境NGO的非政府性、非营利性和自发性等特征,使其在环境治理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性的制度安排,环境NGO突破了政府主导环境治理的局限,实现了环境治理制度的多样化。其作用机理在于环境利益的诉求主体明确,交易成本较低,治理结构合理等。中国环境NGO制度尚不完善,整体水平较低,亟需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7.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重大的环境与发展挑战,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而且直接影响到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巴黎协定》的达成、签署和生效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新动力,在新时代中国要更好地参与、贡献和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这需要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生态文明思想、经济思想和外交思想,准确分析全球气候治理新形势和新特征,为共同合作解决气候变化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故事,彰显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8.
郭印 《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10,(7):32-34
日本环境非政府组织(NGO)的发展现状
团体规模.日本以“环境保全”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特定非营利活动法人在团体规模、会员数、工作人员数量以及收支规模等方面都达到了全体NGO的平均值以上,但是工作人员的薪酬以及事务所的面积则低于全体NGO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9.
华沙当地时间2013年11月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进入第五天,一场以“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在行动”的主题边会在中国角成功举办。本次边会是中国政府代表团连续第二次在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举办该主题边会,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挪威、乌干达、印度、波兰、巴西等国的参会者共40余人参加。 相似文献
10.
气候融资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因素和重要推动力量。本文系统总结了全球气候融资的发展演变,并在综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资金常设委员会评估报告、CPI以及OECD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梳理了当前气候融资的规模和组成。研究发现,当前气候融资总体呈上升趋势,私营部门是主要来源。同时,国际气候融资呈现出多边资金规模低于双边、适应资金占比较低、优惠度整体不高、亚洲系主要受援地区等特点。结合发达国家的出资承诺和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本文认为国际气候融资未来发展将呈现私营部门资金占比逐渐增大、多边气候基金发挥核心作用、双边气候资金占据主导地位、多边发展银行保持引擎效应等趋势。 相似文献
12.
环境NGO保护国际公有资源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国际公有资源的特性及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使其保护和利用方式也有别于其他物品.文章在对环境非政府组织定义、产生的背景概述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对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公有资源保护中的作用及方式进行分析,充分展现环境非政府组织在这一领域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强化我国农业工业化污染防治,提升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梳理了我国农业工业化发展历程,阐明了农业工业化过程引发的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风险加剧、生态安全风险形势严峻、污染治理难度显著增大等问题。结合当前农业工业化污染治理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推进基层农业工业化环境治理机制,强化农业工业化环境影响评价及预警机制,推动农业工业化污染防治市场化运行机制,建立多部委、多部门协调创新监管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2)
本文围绕如何实现低碳发展和绿色发展,研究国际经验启示,分析战略意义和国内基础,提出建立温室气体控制环境准入门槛、推进战略环评、加强环境与气候领域的交叉合作、以信息管理为基础完善长效机制等建议,为推进国内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机制创新并与国际形势接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17.
《京都议定书》的生效、CDM项目活动在全球的广泛开展为发展中国家寻求经济和环境的共赢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的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中,在未来的国际CDM市场中必将扮演重要的角色。虽然我国在开发CDM项目、促进温室气体减排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仍然存在项目分布不合理、信息不对称、偏离方法学等明显问题。面对未来可以预见的国际环境压力,我们应当加强管制,充分利用好CDM的机遇。在借鉴印度、巴西等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做法、总结自身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CDM项目的管制建议,在政策引导、宣传培训、项目选择和方法学应用等方面调整CDM项目的发展策略,为我国的参与CDM带来更为巨大的商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治理能力建设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生态文明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生态文明治理能力,是生态文明建设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重要突破口。本文围绕生态文明治理的理论基础和内涵,在梳理生态文明治理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体制机制创新出发,提出生态文明治理能力建设的思路和框架,并从培育多元主体、转变政府职能、建设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和创新生态文明治理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对策和建议,以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相关部门及地方深化改革参考。 相似文献
19.
后《巴黎协定》时期,在多层治理理论框架下,城市参与气候治理已成为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热点之一。城市由于人口、经济的高度集中,以及受到气候变化威胁的直接性,具有应对气候变化的天然驱动力和执行力。本文回顾了国际上城市参与气候治理的两种模式,即基于城市政策法规的气候治理和基于跨国城市气候网络的气候治理,为我国城市参与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经验借鉴。基于此,结合目前我国城市气候治理行动,从城市节能减排和气候适应两方面,梳理了我国相关试点工作,最终提出了我国城市参与国家气候治理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