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吸油插板式隔油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柯琪朗 《环境工程》2001,19(4):23-25
本文介绍了一种简易高效的隔油池 ,它用具有吸油和隔油双重作用的“板” ,来取代普通隔油池中的隔油墙(板 ) ,使原来不易上浮到水面的细小油珠也能被除去 ,从而提高了油水分离效率。吸油板式隔油池处理工厂一般含油废水比普通隔油池占用土地面积小、制作简单、投资省、效果好。监测结果表明 ,处理后水的油份浓工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油≤ 10mg L)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国际上使用吸油材的溢油回收装置的发展概况,简要地介绍了国外几种主要的使用吸油材的溢油回收装置,并对这几种溢油回收装置进行了分析与评价,最后着重就使用吸油材的溢油回收装置研制方面的问题,提出了我们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一种吸油泡沫材料的吸油性及吸油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油泡沫作为一种新型吸油材料,其吸油性能在应用于溢油应急处置领域有待系统开发研究。文章通过对该吸油泡沫材料在动静态条件下、不同温度条件下对油类的吸附性能测试,以及对不同形状泡沫吸附油类性能的测试,主要分析了该吸油泡沫吸油性能的宏观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结合材料自身的扫描电镜结构、官能团组成等,对该吸油泡沫材料的吸油机理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其吸油性试验方法提供参考,也为该吸油泡沫材料下一步在溢油应急实践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吸油材料     
大家都知道,在溢油处理工作中,一般的方法是首先用机械装置(收油器等)将大部分溢油回收起来,然后使用吸油材料回收残留的少量溢油,最后喷撒消油剂将无法回收的油乳化分散在海水中。吸油材料是处理溢油的重要器材之一,因此研究吸油材料对消除溢油和防止海洋油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WALOSEP”型吸油器是瑞典海岸警卫队研制的消除海上大面积石油污染的新产品,重量轻、效率高。适用于港区、湖泊、风浪很大的外海,可在各种不同天气条件下清除油污。特别是在大风浪时,对重油、高粘原油回收有明显的效果。几年来,经500多次溢油回收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该装置的结构设计:对流体状态采用复杂  相似文献   

6.
目前所使用的几百种吸油材料中,吸油倍数为十倍,二十倍的有许多种,但这些吸油材材料,因吸附的油在回收时会流失,常常使回收的效率存在些问题。日本在化学合成中,在有效地利用合成橡胶等配料时,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吸油材料——这种吸油材料是利用吸油材与油及橡胶相结合的原理研制而成。它可将吸附的油完全封存在内部,使油不致流出,这样操作人员不会受油污染,即可  相似文献   

7.
英国波克夏的一家公司前不久推出了一种特殊设计的轻型围油栏,以防止油污染,这种新型的3M T275型高效吸油性围油栏,能够吸收其自身重量25倍以上的油。 作为一种典型的方式,它可以阻止各种水路包括溪流、河流、港口入口和海洋中漂浮的油。它为围油、处理油和清除溢油提供  相似文献   

8.
PHBV泡沫吸油材料的制备及吸油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PHBV为基材 ,在不同的助剂条件下采用真空冷冻干燥制备了几种PHBV泡沫吸油材料 ,并进行了吸油性能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 :以三氯甲烷和乙基纤维素为助剂制备的PHBV泡沫吸油材料的吸油率、二次吸油率随着助剂量的增加而有所提高 ,而以乙酸纤维素为助剂制备的PHBV泡沫吸油材料的吸油率、二次吸油率随着助剂量的增加而有所降低 ,三者保油率的变化不明显。当达到最佳配比时 ,三种助剂制备的PHBV泡沫在 2 6℃原油下的吸油率可达 2 0倍 ,在 17℃原油下的吸油率可达 30倍。从吸油性能、成本和环保等方面综合考虑 ,以乙酸纤维素作为助剂的制备方法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外溢油回收设备正向着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方便及操作简单等方面发展。过去常用三船扫油系统进行扫油和收油。此系统需要三条船,同时海上操作复杂,机动性差。因此,最近国外研制出单船扫油系统,它只需要一条船,并且可以把扫油设备安装在包括拖船和渔船在内的各种船上。此外,单船扫油系统机动性好,能有效地追捕海面上的溢油带,回收溢油,并更能适应恶劣的海况和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叙述了D、C型和Z、Z型天然纤维吸油材料及p u型聚氨酯泡沫吸油材料的制法和性能。 D、C型吸油材料所使用的原料是稻草,Z、Z型吸油材料是用造纸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作原料,用硅油使它们疏水后,再把它们加工成细纤维。最后制成垫状吸油材料。 在软质聚氨酯泡沫发泡过程中填加亲油疏水剂,便可得到p u型吸油材料。 应用这些吸油材料处理溢油事故,回收水面液态油类都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生态型木质吸油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日本北海道森林组合联合会道立林业试验场开发成功,利用森林的间伐木和废纸制造木质吸附油的材料。将间伐木和废  相似文献   

12.
海面浮油污染一般采用围油栏及海面清扫船清除污染,也有用化学消油剂或其他吸油材料来净化水面,例如日本的多孔性软陶瓷材料和英国 O.M.I 公司的亲油、疏水性油拖把等。该研究利用羽毛具有吸附、毛吸管以及粘附作用。将鸡毛与大麻纺成鸡毛绳或鸡毛油拖把,清除水面浮油(特别是重油、机油以及油漆等)的污染效果显著,与英国 O.M.I 公司的油拖把效果和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13.
一、序 言 水面油膜厚度的测定是海洋管理必不可少的测定项目之一。海洋油类污染的监视、监测、非法排油的执法处理和溢油治理方法的选择都需油膜厚度数据。 非光学方法测定水面油膜厚度具有经济、灵便和准确度较高的优点。但到目前为止,没有一种非光学方法能在各种气象海况条件下,对不同油种的不同厚度油膜都可进行测定。继“增厚法” (包括OF-1装置) 、“聚集增厚法”之后, 研究了“吸留法”(Occlusion Method)。主要用以测原油、重油的厚油膜(200μm**至1cm)厚,以扩大所研究的非光学方法对不同油种、不同厚度油膜测定的适应性。大于0.1m m油膜厚度的测定对海洋溢油量的估算和治理方法的选择具有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洪蔚 《环境》1995,(12)
木棉是生长在泰国、印度、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木棉科乔木植物,它的纤维是圆筒形中空纤维,在细胞薄壁的腔管中存在许多气泡。由于纤维度低,因此表面积非常大,容易制得柔软高填充度材料。由于中空纤维的强憎水性,能确保长期浮在水面上。  相似文献   

15.
国外对吸油材料的研究比较广泛,本文根据大量的专利资料及有关文献对吸油材料的研制情况作一概况性介绍。 一、对于吸油材的要求 用来吸油的材料,一般要求具有下列条件: (1)多孔,具有吸附性能,亲油疏水。 吸油量(B重油)6克/克以上 0.8克/立方厘米以上。 吸水量 1.5克/克以下 0.1克/立方厘米以下。  相似文献   

16.
新型PHBV吸油材料与传统聚丙烯吸油材料的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以完全生物降解PHVB(β-羟基丁酸和β-羟基戊酸的共聚体)为基材采用不同方法制备的几种材料的吸油性能与常用聚丙烯吸油毡做了对比实验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其吸油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成型后的PHBV的吸油速率、吸油率等指标均已接近聚丙烯吸油毡,而保油性优于聚丙烯吸油毡。  相似文献   

17.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11):545-545
本文将要介绍的ERG1000是一种能够在减低压缩机输入功率的同时提高其工作效率的合成制冷油。1 发展历史 最初,ERG1000是为解决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省乳制品工业中的储奶罐制冷所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 储奶罐通常带有水平盘式的热交换器(挥发器),当制冷油在系统中流动时,尤其在系统处于最低点的时候,有可能进入热交换器。 在牛奶场主和制冷工程师以及工业化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研制了ERG1000。研究中,他们获得了某种合成碳氢化合物,并以此为基本原料,制成多种混合物。在无法取得更深入的进展时,他们将这种化合物送到大型石油公司进行最终混合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ERG1000不但不会迁移,而且还具有一些原先未考虑  相似文献   

18.
有机硅的学名叫作聚硅氧烷,是一种高分子材料。它是一种以硅一氧键为骨架的配以各种有机官能团的聚合物。品种十分繁多,从结构及应用来看,基本上可以分为硅油、硅橡胶、硅树脂和硅烷活性中间体四大类。它们的用途极为广泛。交通部天津水运科学研究所利用硅油乳液处理稻草和纸渣纤维研制吸油材料,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经交通部召开的鉴定会上进行小试  相似文献   

19.
1979年5年29日在汉堡港展出了一种新型的吸油机械,这种吸油机械能够有效地清除漂浮于水面上的油和其它液体以及混合物。 隶属于油灾防护委员会的汉堡Carl Robert Eckelmann公司和Krupp Ruhrorter造船厂联合研制这种吸油机械。他们首先制造了四台样机,其功率为1.5~40立米/小时。这种新型吸油机械的型号为“1500Exdl G4”。5月29日在汉堡港把600升舱底油洒在水面用围油栏  相似文献   

20.
在应用油粒子法模拟溢油运动时,特征油粒子在体积和油膜粒子化方法上可以有多种选择,文章就不同特征体积的油粒子对溢油面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溢油量相同时,特征油粒子的体积每减小一倍,溢油扩散面积增加14%-25%,减小10倍时,达到31%-43%.针对溢油扩散面积计算不足的情况,已有学者提出用"两阶段"法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