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生物修复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述了土壤和地下水生物修复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污染物的可利用性对生物修复速率和生物强化效率有重要影响。生物可利用性是指土壤和地下水中的微生物或其胞外酶对有机污染物的可接近性,它受土壤理化性质、污染物和微生物性质、污染接触时问等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污染物的介质吸附、多相分配、老化和形成非水相基质,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吸附、过滤和沉降作用降低了污染物的可利用性。促进土壤中污染物和微生物的解吸附,增强非水相基质的溶解,加速土壤污染物与微生物之间的质量传递,可以增强污染物的可利用性和生物降解的速率。施用表面活性剂和电动力学方法可有效地增强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  相似文献   

2.
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水体系中的分配理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介绍了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水体系中的分配理论,该理论认为有机污染物主要被土壤有机质以非吸附的方式所吸收,所以多种污染物被同叶吸收时不存在竞争作用,而且吸收量受到土壤有机质和有机污染物分子极性的影响。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有机质-水体系中的分配系数,主要与其水溶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水体系中的分配理论。该理论认为有机污染物主要被土壤有机质以非吸附的方式所吸收,所以多种污染物被同时吸收时不存在竞争作用,而且吸收量受到土壤有机质和有机污染物分子极性的影响。有机污染物在土壤有机质—水体系中的分配系数,主要与其水溶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藻类与有机污染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孙红文  黄国兰 《环境化学》2003,22(5):440-444
本文就若干有机污染物对藻类的毒性效应及藻类对这些污染物的富集降解作用进行了系列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污染物对藻类的毒性有很大差别,其中三有机锡的毒性最大。此外,不同藻类对毒物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其中扁藻Platymonas sp.和斜生栅藻S.obliquus最敏感。藻类通过生物富集和生物降解两种途径去除水中污染物,其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最容易被去除。藻类固定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藻类对污染物的降解。  相似文献   

5.
天然有机质是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和水环境中的重要赋存相,显著影响有机污染物的传输、归趋和生物有效性.有机污染物的有机碳-水分配系数是污染物迁移积累模型的核心参数.如何准确、快速地评估有机污染物在天然有机质上的吸附行为是环境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该方向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有机污染物和天然有机质性质定量描述、有机污染物-天然有机质作用机制解析和吸附预测模型构建三个环节.学界在有机污染物-天然有机质作用机制解析方向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天然有机质性质定量描述和吸附预测模型构建方向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系统评估了现有的天然有机质疏水性定量方法和天然有机质吸附预测模型.通过对方法和模型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的系统分析,揭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展望了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城市街道空气质量与道路绿化型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街区中茂密行道树对空气污染物扩散的利弊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CO为自然示踪气体,对西安市几个典型街道中的气态污染物浓度分布做了实测。实测结果指出,道路车流量的大小是行道树树冠的净化功能和对污染物扩散的阻碍作用所占权重的主要影响因素,行道树对污染物扩散的阻碍作用主要受控于树木郁闭度而非绿量,指出城市道路绿化不应盲目追求绿量的提高,并据此提出在街道绿化中应根据车流量的大小采取不同绿化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超临界流体萃取在研究土壤和沉积物结合态残留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李俊国  孙红文 《生态环境》2004,13(2):250-254
许多有机污染物在土壤和沉积物中形成持久稳定的结合态残留;结合态残留对土壤和沉积物的解毒过程、污染物长期分配行为、生物可用性和生物毒性都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揭示结合态残留的形成机制及其对污染物环境行为和毒理学参数的影响,从土壤或沉积物中提取出不同结合状态的有机污染物就显得非常重要。超临界流体萃取(SFE)可以实现选择性萃取,从而得到有关污染物一基体间相互作用的信息。文章介绍了SFE应用类型、超临界流体种类以及影响SFE萃取率的因素,对SFE模拟有机污染物长期吸附/解吸行为和生物可用性研究进行了论述,并认为SFE势必发展成为土壤或沉积物中结合态残留形成机理研究、土壤修复和生态风险评价的一种强有力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水生毒理联合效应相加指数法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9  
修瑞琴  许永香 《环境化学》1994,13(3):269-271
在水体中往往是多种污染物共存,它们彼此相互影响,产生协同、加合或拮抗作用。本文以联合效应相加指数法研究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组众所周知的化学药品已被划分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它们的性质包括高毒性、在环境中保留时间长、在大气中可长距离传播和能在脂肪组织中累积.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直接接触可以导致急性效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用作农药的事故,例如,已经有使农业劳动者致死或重病的例子。  相似文献   

10.
万家寨引黄工程引水中化学毒物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多介质环境目标值和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就万家寨引黄工程水源地水中检出的和终端水预测的主要有机污染物及重金属对健康的潜在危害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引水工程输水模式对水质影响的情况下,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影响度(TAS)均大于1,同时,有机污染物中的苯,特别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浓度明显超过国家标准。在考虑输水模式对水质影响的情况下,引水中有机污染物的TAS低于1,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浓度仍然超过国家标准。在考虑输水模式的情况下,引水终端水中重金属的含量可达《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中Ⅲ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11.
太原市城区大气SO2、TSP、NOx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太原市城区具有代表性的不同功能区布点、采样、分析,得出太原市城区大气中主要污染物SO2、TSP、NOx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2.
合流制排水系统降雨径流污染物特征及初期冲刷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杨逢乐  赵磊 《生态环境》2007,16(6):1627-1632
合流制排水系统降雨期间高污染溢流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对水体质量有明显影响,其径流污染物输出特征和初期冲刷效应受排水区类型、面积、降雨特性等多种因素影响。为此,选取昆明市典型合流制排水系统明通河流域不同类型集水区进行降雨径流监测,研究合流制排水系统降雨径流污染物输出特征及初期冲刷效应。结果表明:合流制排水系统初期合流污水污染物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后期,不同污染物输出特征、形态差别较大,溶解态氮是N污染物的主要赋存形态,而P污染物主要以颗粒态形态存在。管道沉积物是合流污水重要的污染来源。年内次降雨污染物平均质量浓度以雨季初期降雨最高,中期降雨质量浓度最低,雨季后期质量浓度较中期略有上升。不同类型集水区N、P质量浓度排序为:居民区>城市综合型>综合型>城郊结合型。降雨量是影响初期冲刷效应的关键因素,雨量大的降雨初期冲刷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3.
平原城市河流面源污染研究范围及方法的选择与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平原城市地貌起伏不大,较难划分城市河流的流域范围,使得与河道面源污染相关的研究范围的边界确定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比了基于缓冲区和排水区的两种研究范围及方法。根据遥感影像,利用GIS提取研究区内土地利用信息并与河流水质进行回归分析,对比两种范围及方法所得出的结果,试图为城市河道污染物的研究及管理提供方法支持和理论依据。本文选取了天津滨海地区11条河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选取城市排水区作为土地利用数据的方法能够与河流中污染物的发生,迁移的真实情况相符合,能够综合考虑不同的景观格局分布对于水质的影响,结合平原城市的特殊性反映土地利用与河流污染物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机理严谨性上优于使用缓冲区范围,在整体性上更为完整;(2)基于缓冲区的研究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在地表径流作用下,河流近岸不同距离的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污染物的影响,如耕地对污染物的影响,河流近岸100 m缓冲区的联合显著性为0.848,300 m缓冲区的仅为0.165;(3)土地利用类型对河流中污染物类型的贡献和消减趋势基本一致,城市居民点与工矿用地是河流当中重金属污染物如铅、汞的主要输入源;耕地对重金属等污染物有一定的截留消减作用,但在面积较大时增加了河流的有机污染物如氨氮;林地、园地、草地和水体对于城市河流污染物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得出更为详尽、客观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大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允许排放量实施方案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采用环境质量总量控制技术路线。在天津市建立了18个总量控制区,利用箱扩散模型(A值法)测算了各总控区二氧化硫的允许排放量。利用P值法将区域允排量分配到源。本文还将化学质量受体平衡(CMB)模型纳入A-P值模型,形成AP-CMB模型,用以测算烟尘和工业粉尘的区域允排量将将分配到源。由此构成天津市大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允排量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and Health - The oil pollutant in the Sava River aquifer in the residential area of Belgrade, Serbia was investigated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extent, origin and spatial...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离散规划方法对某海新区排海废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方案进行了优化分析得到了不同消减率下的最优方案,并对近岸海域海水水质进行了模拟预测。  相似文献   

17.
德国城市雨水利用技术考察分析   总被引:75,自引:1,他引:75  
对近年来德国城市雨水利用的几种主要形式:雨水集蓄利用系统,雨水屋顶花园利用系统,雨水截污与渗透系统,生态小区雨水利用系统作了总结和分析,结合国情了我国城市雨水利用与管理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彗星试验检测了区域水源有机污染对人血淋巴细胞的致突变性,探讨了水源风险的评价方法.结果表明:Cr(VI)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有强的致突变作用,并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Cr(VI)剂量的对数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程度呈线性相关.可以用Cr(VI)作为阳性参照物量化表征水中有机污染混合物对人血淋巴细胞的致突变性.现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Cr(VI)的限值可以用于评价水体中有机污染对人体健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Marine aquaculture is expanding rapidly without reliable quantification of effluents. The present study focuses on understanding the transport of dissolved wastes from aquaculture pens in near-coastal environments using the hydrodynamics code SUNTANS (Stanford Unstructured Nonhydrostatic Terrain-following Adaptive Navier–Stokes Simulator), which employs unstructured grids to compute flows in the coastal ocean at very high resolution. Simulations of a pollutant concentration field (in time and space) as a function of the local environment (bathymetry), flow conditions (tides and wind-induced currents), and the location of the pens were performed to study their effect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waste plume. The presence of the fish farm pens cause partial blockage of the flow, leading to the deceleration of the approaching flow and formation of downstream wakes. Results of both the near-field area (area within 10 to 20 pen diameters of the fish-pen site) as well as far-field behavior of the pollutant field are presented. These detailed results highlight for the first time the importance of the wake vortex dynamics on the evolution of the near-field plume as well as the rotation of the earth on the far-field plume. The results provide an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act of aquaculture fish-pens on coastal water quality.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天津市28个陆源污染物排海口进行调查分析,在天津海域进行了较大范围的实地监测取得了大量的有关潮汐、余流场、水位及各种污染物2场的资料,建立了多种水质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天津近岸海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进行经济、环境、效益的综合分析,为渤海典型海域实施污水海洋处置工程的可靠性提供了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