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印度政府近日提出可再生能源发展三年规划,宣布将在未来三年内兴建太阳能和风电项目超过100吉瓦(1吉瓦等于1000兆瓦),预计到2022年总装机规模达到200吉瓦。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印度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部副部长阿南德·库马尔日前表示,按照规划,到2020财年末,印度将新增超过80吉瓦的太阳能发电项目和30吉瓦的风力发电项目。此前,印度政府曾推出一项计划,拟在五年内增加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至175吉瓦。市场人士认为,新的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上,巴西是一个石油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能源严重依赖进口,然而,到2006年,巴西却实现了能源独立;这一巨大转变要归功于其大力发展以生物燃料为主的新能源产业的做法。如今,巴西在新能源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乙醇燃料生产国和第一大出口国,受石油危机威胁的日子已成为昨日黄花。  相似文献   

3.
能源连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能源与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逐渐得到显现.能源问题与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因此发展生物质能是解决中国能源紧张的重要突破口。发展生物质能的战略措施是建立生物质能源的产业体系。即相对于传统产业体系的第二产业体系。具体战略阶段是:2000—2010年实验探讨阶段(初级阶段);2020—2030年推广应用阶段(发展阶段):2030年一2050年优化提出阶段(提高阶段)。生物质能源的发展战略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即农村小康社舍的建设;有助于减轻环境压力;有助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也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2003年,全国商品能源生产总量为16.03亿吨标准煤,比2002年增长11%,其中:煤炭产量16.67亿吨、原油产量1.7亿吨、天然气产量345亿立方米,2003年,发电量1.9万亿千瓦时,比2002年增长15.5%,2003年底发电装机容量为3.85亿  相似文献   

5.
一、实施方案编制大纲 (一)试点单位基本情况 (二)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基础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主要任务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 (五)项目规划和投资 (六)保障措施 (七)需要国家给予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随着石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日益减少,世界各国正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化石能源短缺和生态危机,开发和利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各同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周纷纷将生物质能源作为解决资源、环境、经济问题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有效、合理开发生物质能不仅可以缓解能源短缺,而且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减排温室气体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10):F0002-F0002
<正>"十三五"能源规划将对国家能源布局进行优化。"十三五"能源规划将构建现代能源战略体系,提出提高国内能源产量、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等七大战略任务。优化能源生产布局"十三五"能源生产布局方面,将从"十二五"规划的"五基一带"能源开发布局升级为"五基二带"布局,其中近海油气开发带是"十三五"规划新增内容。在能源输送方面,将形成"四横三纵"输送格局,内外衔接,海陆并举。到2020年,全国煤炭铁路运输能力达30亿吨,成品油输送能力达2.5亿吨,天然气输送能力达4800亿立方米,天然气主干道里程达12万千米,西电东送总规模力争达到3亿千瓦。  相似文献   

8.
生物质能源具有分布广、总量大、可再生性、低污染性等优点。如何在资源、环境压力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利用生物质能源,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佳木斯市生物质种类丰富、生物质能源储量巨大。本文论述了佳木斯市生物质能源现状及利用情况,对生物质能源在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佳木斯在能源结构方面有所转变,充分利用生物质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资源、环境对城市发展的压力,构建和谐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王浩  韩秋喜  贺悦科  张建民 《环境工程》2012,(Z2):461-464,469
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之间矛盾的加剧,使得人类需要寻找一些相对比较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源由于其数量巨大,环境污染小,并具有可再生性,成为目前比较好的选择之一。生物质能发电是生物质能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介绍了生物质能的特点及利用转化方式,重点讲述了直接燃烧发电技术、气化发电技术以及生物质燃料电池技术,最后根据我国国情指出了生物质能利用的主要问题及几点建议。对我国生物质能发电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基于我国生物质废弃物的产量、分布和利用现状,分析了生物质废弃物资源利用过程中转运能耗大和碳排放量高的现状,指出相比于压缩、干燥、烘焙等方法,低温热解预处理技术在生物质废弃物减容提质方面更具优势;论证了生物质废弃物减容提质预处理对其资源利用过程的降耗减排具有一定的作用,提出将具有调峰能力强、使用寿命长、规模化成本低、安全环保等优点的熔盐储能技术应用于生物质废弃物低温热解预处理中,并通过基于耦合熔盐储能的生物质废弃物低温热解处理工艺案例的综合分析,验证了该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结果表明:由于熔盐储能对清洁能源电能的消纳及波谷电的存储利用,可有效提高生物质废弃物能源利用过程中的能量利用率,使碳排放量减少达378.49 tCO2eq/a,并可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回报(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从而实现\"无序\"生物质废弃物的\"有序\"能源化利用,对双碳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秸秆干式厌氧发酵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在较小的规模和较少资本投入的条件下,产生可以循环使用的生物质能。通过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生物法等预处理方法,可使后续发酵效率大大提高。本文论述了国内外生物质秸秆预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对各种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对生物质秸秆预处理技术用于厌氧发酵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技术利用农村的秸秆,杂草及木屑等生物质,经过一系列干馏热解过程。可产出优质的可供居民生活用气的可燃气、工业用的优质碳、焦油及化工产品。生物质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带来了较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与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泰州市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环评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了规划实施中对环境资源的消耗.根据当地环境资源的支撑能力,明确提出了调整能源结构等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及环境影响的减缓措施,通过采取一系列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力求把区域经济建设等发展规模,控制在生态环境容量许可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53~2007年间的统计数据,根据消耗能值相等的原则,计算了中国化石能源能值消耗量及农作物残余物可替代能值量.结果表明,建国初期,化石能源资产消耗的能值量基本可以用农作物残余物来替代;随着化石能源消耗量的与日俱增,化石能源能值消耗与农作物残余物可补偿能值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2007年,我国农作物残余物可替代能值量仅为化石能源能值消耗量的10.35%.对生物质能替代可减少的环境价值损失估算可知:1990~2007年,由于生物质能替代可以减少因煤炭开采造成的环境治理费用773.91亿元;减少因能源消费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价值损失11311.76亿元,其中由于减少SO2排放而减少的环境经济损失量占环境污染经济损失量的56.93%,减少NOx和灰分排放分别占环境污染经济损失量的33.13%和9.94%.  相似文献   

15.
简述农村秸秆的利用现状,对农村生物质能源利用现状、运营成本、环境效益、经济可行性分析、发展前景进行研究,说明农村生物质能源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8):I0006-I0007
本刊于“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活动期间.在天津市政府迎宾馆举办了“2013全国节能宣传周‘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暨首届‘智慧天津’节能低碳技术发展报告会”。全市各区县、集团、重点用能单位的三百多名会员代表参加了本届盛会。其中.在国际经济大环境中.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转型该何去何从.如何从节能工作中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成为用能企业发展的讨论热点。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效率中心副主任白泉博士。  相似文献   

17.
<正>在煤改气、煤改电背景下,国家力推生物质新能源供热,中国能源结构面临重新洗牌,"煤改生"将走进百姓生活。1月20日,中国生物质能联盟生物质燃料与供热专委会在汉成立,国家有关部门及中国生物质能源产业联盟领导、专家等80余人发起了"加快发展生物质能清洁供热"倡议,探讨了生物质供热在全国布局的路线图,为实现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制定的生物质能源发展目标做准备。所谓"煤改生物质",就是燃煤燃料改生物质燃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2007,(5B):54-54
为遏制高耗能行业再度盲目扩张。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一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自行制定出台鼓励高耗能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已经出台的要坚决废止。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11月5日,国家发改委解振华副主任带队赴天津市调研中新天津生态城创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北疆发电厂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考察了中新天津生态城2号能源站、智能电网、公屋展示中心,北疆电厂展示中心和发电厂等,并出席了生态城创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汇报座谈会。解振华指出,绿色发展将是我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将生态  相似文献   

20.
为遏制高耗能行业再度盲目扩张,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一律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自行制定出台鼓励高耗能行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