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麦庙港-备塘河6个点位的底泥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重金属含量分布不均,且范围波动较大,除2个测点锌超过《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84),其它重金属指标均达标。4个监测点位底泥有机污染物氯仿、二氯乙烷、苯、甲苯、二甲苯、乙苯、六六六、滴滴涕含量均达相关标准。底泥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顺序依次为汞>镉>铜>锌>镍>砷>铬>铅,各点位的潜在生态风险污染顺序为S2>S3>S5>S6>S1>S4,汞是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讨论认为,S2~S4点位河段的污泥不宜农用和园林绿化利用,应根据危险特性鉴别结果妥善处置。  相似文献   

2.
高阳俊  耿春女  曹勇 《环境工程》2015,33(10):121-125
分析了上海市某一郊区河网底泥13种重金属(银、砷、铍、镉、铬、铜、镍、铅、锑、硒、铊、锌、汞)的含量,采用生态风险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和地积累指数法评价了底泥重金属污染。结果表明:13种重金属均有检出,平均值分别为0.8,28.0,0.5,0.9,480.4,204.6,58.6,52.0,1.4,3.8,0.2,890.2,0.1 mg/kg;3种评价方法结果均表明河网底泥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污染贡献以4号点位的镉、铬、铜、锌较大。  相似文献   

3.
滇池外海底泥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底泥质量标准(SQGs)法和潜在生态风险(RI)法对滇池外海22个点位20cm柱状底泥中重金属As、Hg、Cr、Cd、Pb、Zn和Cu浓度分布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b的最高浓度达319mg/kg,9个点位超过风险评价中值或高概率效应浓度,是超标最严重的重金属.各元素污染程度顺序为PbCuHgAsCdCrZn.Pb、Cu、Hg的污染层为15~20cm,其余重金属污染层为10~15cm.潜在生态风险(RI)评价表明,滇池外海底泥重金属污染总体处于中等生态风险水平,北部为"强"等级,潜在风险顺序为HgCdAsPbCuCrZn.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实际应用中需结合起来使用.此外,滇池底泥重金属浓度与潜在生态风险表现出一致的区域性差异,即北部大于南部,西部大于东部.  相似文献   

4.
以上海市郊区3家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对象,分析了重金属含量及特征,利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进行了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污泥中铜、锌、镍、总铬、镉、铅、汞和砷8种重金属含量都高于背景值,其中铜、锌、镍和总铬含量超过农用、园林绿化、土地改良、混合填埋、制砖和水泥熟料生产用泥质标准,也超过美国和欧盟的农用污泥标准要求,适合焚烧处置.不同种类重金属在污泥中含量不同,铜、锌和总铬高于镉、镍、铅、汞和砷;重金属含量随污水厂不同而变化,这与污水来源和处理工艺有关.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污泥中铜、镉具有极高生态风险性,污染处置中应加强防范.  相似文献   

5.
重庆长寿湖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长寿湖底泥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潜在生态危害程度,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长寿湖流域各采样点典型重金属污染物Cd、Cr、Cu、Pb和Zn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寿湖区域沉积物5种重金属单因子污染程度顺序为:Cd〉Cu〉Pb〉Zn〉Cr。从综合污染程度分析,各种重金属的污染潜在生态风...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辉发河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辉发河为第二松花江的第一大支流,其污染情况对第二松花江和松花湖的环境影响较大.本文以辉发河底泥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底泥中砷、镉、铬、铜、汞、铅和锌等重金属元素含量,探讨了重金属元素分布特点,并采用沉积物基准法和地质累积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辉发河底泥砷、镉、铬、铜、汞、铅和锌平均含量分别为5.9、0.162、71.1、17.6、0.037、21.5 mg/kg和53.3 mg/kg,含量水平比较低,各重金属元素在辉发河干流底泥中含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综合两种污染评价方法结果可知,辉发河底泥中重金属总体污染水平较低,污染元素主要为Cr、Pb、Hg和As.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太湖东部疏浚湖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于2012年在东太湖与胥口湾共设置5个点位采集沉积物样品,测试了底泥部分理化性质及重金属元素含量(As、Cd、Cr、Cu、Hg、Ni、Pb、Zn),并运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综合评价了疏浚湖区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现状和潜在风险程度.结果表明,太湖东部不同类型湖区间沉积物的营养盐及重金属含量分布存在差异,总体上胥口湾草型湖区的重金属含量相对东太湖养殖湖区较高,营养盐含量则相对较低;在垂直剖面上,沉积物营养盐和重金属均表现出表层富集的特征.太湖东部湖区各疏浚点位的营养盐和重金属含量均低于未疏浚点位,表明底泥生态疏浚能有效去除沉积物中的营养物质和重金属污染物,但疏浚效果随时间逐渐减弱.各重金属元素及营养盐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这些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同源性.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评价结果表明,各点位沉积物的重金属潜在危害程度依次为X1>D1>D3>X2>D2,其中未疏浚点位胥口湾X1的潜在生态风险高于东太湖D1,且X1、D1均属于中等生态风险,而疏浚点位D2、D3、X2属于轻微生态风险,底泥疏浚有效降低了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8.
太湖流域梁塘河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太湖流域梁塘河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砷、镉、铬、铜、汞和铅)的空间分布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铅、镉和汞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砷和铜也有显著正相关;铬与其他金属均无良好的相关关系。参照SQGs基准,砷、镉、铬、汞、铅含量介于风险评价低值(ERL)与风险评价中值(ERM)之间,可能会对水域生物有一定的毒性;铜含量在部分取样点超过了ERM值,对水生生态系统有很强毒性。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研究表明,各取样点的表层沉积物均有一定生态风险,其中5号、6号呈现极强的生态风险;6种元素生态风险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镉、铜、砷、汞、铅、铬。  相似文献   

9.
天津北塘排污河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塘排污河是天津市海河以北市政污水的主要受纳水体,其污染十分严重。该研究于2009年沿河采集其沉积物,调查重金属Zn、Cu、Cr、Pb、Cd和Hg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沉积物中这6种重金属沿河呈波浪变化,其中Cu和Zn在西碱河入河口处最高,Pb、Cd和Hg在靖江桥处最高,而Cr在京津高速路桥处最高,其平均含量的大小变化顺序为Zn﹥Cu﹥Cr﹥Pb﹥Cd﹥Hg。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其评价表明,这6种重金属的整体污染和潜在生态风险均比较严重,京津高速路桥处污染最为严重;靖江桥处风险等级最高,潜在生态风险最大;就整条河而言,重金属污染程度大小顺序为Cd﹥Hg﹥Cu﹥Zn﹥Pb﹥Cr,而潜在生态风险大小顺序为Cd﹥Hg﹥Cu﹥Pb﹥Zn﹥Cr。  相似文献   

10.
环渤海湾诸河口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99,自引:5,他引:9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Hak■nson的生态风险指数法,并用该法对环渤海湾诸河口采集的19处底泥样品分析了汞、砷、铜、锌和铅对水域的污染程度及其对水域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影响.结果表明,除海河口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略高外,环渤海湾其他河口重金属及砷污染程度及其对水域造成的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从环渤海湾诸河口总的污染程度看,各污染物对生态风险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Hg>As>Cu>Pb>Zn.   相似文献   

11.
底泥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环境影响值得引起重视.选择了江苏省重金属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划定的32个重金属污染防控区,在区域内主要的河流布设了42个底泥测点,对其中4种重金属(As、Cd、Hg、Pb)含量进行了测定,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了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Pb、Hg、Cd、As4种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依次为Cd>Hg≈Pb>As.90.4%的测点处于轻微和中等生态风险状态.9.6%的测点处于严重和很严重生态风险状态.无极严重生态风险测点.  相似文献   

12.
三亚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三亚湾10个表层沉积物中的6种重金属元素进行分析,并运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平均含量高低依次为Zn>Pb>Cu>As>Cd>Hg。10个站位单个重金属都处于低污染水平,重金属平均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Pb>Zn>Cu>As>Hg>Cd;研究区域多种重金属综合污染程度均属于低污染。6种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大小是Hg>Pb>Cd>Cu=As>Zn;监测海域的总体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低。  相似文献   

13.
韩双宝  袁磊  张秋霞  郑焰  李甫成 《环境科学》2024,45(5):2962-2970
拒马河流域河流沉积物与土壤存在污染下游北京市和雄安新区生态环境的风险,为此,沿源头至张坊出山口采集河流沉积物与土壤样品,将样品进一步分为干流底泥(29件)、河岸土壤(27件)和农田土壤(26件)这3种类型,采用富集因子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开展了重金属富集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沉积物与土壤Cd、Hg、Pb、Zn和Cu含量均值高于白洋淀底泥与河北省表层土壤含量均值,As、Cr和Ni含量则偏低.各重金属污染程度由高到低为:Cd>Hg>Pb>Zn>Cu>Cr>Ni>As,生态风险综合指数显示农田土壤和河岸土壤以轻微风险为主,其次为中度;干流底泥潜在生态风险则以中度、重度和严重为主,分别占比为35.5%、24.1%和24.1%,主要贡献因子为Cd和Hg.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Cd、Pb、Zn和Cu主要污染源为工矿活动;Cr、Ni和As则主要由成土母岩风化控制,As还受农业活动等的影响;Hg则由工矿活动、母岩风化和大气降尘等复合污染源控制.总体上,研究区土壤重金属风险整体处于轻微等级,但台峪-司各庄-蓬头河段干流底泥中存在Cd等重金属明显富集的现象,环境监测、河道清淤与治理应以该河段为重点.  相似文献   

14.
秦淮河流域句容水库农业流域水体沉积物的反硝化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2007年5、8、11月和2008年2月,在秦淮河流域句容水库农业流域的河流和水库中,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无扰动采样器采集了沉积物柱样,使用乙炔抑制法进行培养试验,并测定了沉积物上覆水的温度(T)、铵态氮(NH4+-N)、硝态氮(NO-3-N)和总溶解性氮(TDN)的浓度,以及沉积物有机质(OM)和全氮(TN)含量,研究了沉积物反硝化潜势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水体沉积物反硝化潜势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河流沉积物的反硝化潜势范围在8.85~64.04pμg·m-2·h-1之间、水库沉积物的反硝化潜势范围在5.01~28.18μg·m-2·h-1之间.沉积物反硝化潜势的季节变化与上覆水的温度、NH4+-N、NO-3-N和TDN的浓度,及沉积物的OM和TN含量的季节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5.
海河流域北部地区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以海河流域北部地区主要河流为研究对象,采用H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根据39个采样点评价了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结果表明,以中国大陆沉积物重金属背景值作为参考值,研究区内除Pb含量接近背景值外,Cu、Zn、Cd和Cr含量均超出了背景参考值.基于单项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研究区内采样点Cu、Pb、Zn和Cr的风险等级属于"轻微",Cd则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各重金属污染等级排列顺序为Cd>Pb>Cu>Cr>Zn.基于多种重金属的潜在风险指数,32个采样点属于"轻微"等级,5个采样点属于"中等"等级,2个采样点属于"很强"等级.风险较高的河流为北京汤河、大石河和保定拒马河,表明这些河流是需要加强控制的重点地区.  相似文献   

16.
对南淝河当涂路桥上游至董铺水库河段的沉积物进行系统地分析,测定了有机质、总磷( TP)、总氮( TN)及重金属Pb、Cr、Zn的含量。研究了沉积物中各个测定指标的垂直分布规律,各采样点的污染指标含量均呈现随着取样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系数法对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作出了评价,结果表明,南淝河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属于轻度生态危害。对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和有机氮运用有机指数和有机氮评价法进行评价,发现南淝河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和有机氮均处于超标状态。  相似文献   

17.
DiatomicremainsinsedimentsofLeAnRiverflowingintoPoYangLake¥ChangTsangPi(ResenStr.22.D-85716Lohhof,Germany);WangWenhua(Researc...  相似文献   

18.
洪泽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风险评价   总被引:28,自引:10,他引:18  
余辉  张文斌  余建平 《环境科学》2011,32(2):437-444
为了揭示洪泽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和原子荧光法测定了10个点位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性,并评价了其潜在生态风险.洪泽湖表层沉积物中Cu、Zn、Pb、Cd、Cr、Hg和As平均含量分别为34.99、72.44、18.82、3.24、57.59、0.07和23.67 mg...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中坝河底泥污染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北运河流域污染底泥土地利用的可能性,以中坝河为例开展了底泥污染特征分析及溯源,依据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指数法分别开展底泥氮磷污染和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价,给出了中坝河底泥土地利用建议.结果表明,中坝河底泥呈弱碱性,有机质、氮磷均值分别为33.11、759.94和1295.21 mg·kg-1,变异系数分别为73%、29%和85%,说明有机质和全氮沿河道分布不均匀.8种重金属中除As外均超过北京土壤背景值,说明底泥存在重金属累积.Pearson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受周边工业和生活污水影响,污染物在河道中下游存在累积.底泥氮磷污染评价结果显示河道下游氮磷污染最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危害系数表明,中坝河底泥Cd为强污染,Hg中等污染,RI值分别为116和46,其他重金属为轻度污染.S4和S5 RI分别为344和374,为强污染,其他点位为中等或轻污染,整条河道RI为170,为中等污染级别.总体而言,中坝河底泥肥力较好,风险可控,建议施用于道路绿化带、工厂附属绿地等有潜在污染源的绿/林地或防护林等与人接触较少的绿/林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