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2018年发布的《2018世界渔业与水产养殖状况》报告指出:截止到2015年,全世界的野生鱼类资源中有33%处于过度捕捞状态,更有科学家称当前全球80%的渔业资源已经枯竭,到2048年海洋中将无鱼可捕,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却引起了全球对海洋的重视,?如何进行可持续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段时间来,全球粮食危机以及"疯长"的油价都引起了世界范围内政界、农业、贸易、金融等部门的高度紧张,联合国以及各国政府也都对此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那么,作为粮食的主要消费者——人口在这轮粮食危机中到底"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又应该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人口是否应该得到控制?最近,笔者对联合国人口基金驻华代表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3.
全球粮食价格飞涨,引起粮食危机.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估计,2007年至今,全球食物价格工平均上升四成,部分粮食格价升幅惊人,例如美国小麦期货在一年内急升1.3倍.联合国预计,假若情况持续,非洲多国、朝鲜、柬埔寨等20多个贫穷国家将会出现饥荒.  相似文献   

4.
科技兴粮,会因什么而架空?是什么造成了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缺失?全球粮食危机面前,我们靠什么才能保证13亿人口的吃饭、生存问题?高产量当然是种出来的,可是需要谁来种?怎么种?这些种的条件如何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5.
田晨 《世界环境》2008,(1):32-35
过去的2007年,对于世界和中国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管理和协调全球环境事务的联合国机构,UNEP在缓解全球环境恶化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UNEP是如何与中国开展合作的?新的一年里UNEP又将如何规划我们的未来?带着一系列的问题,近日,本刊专访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张世钢先生。[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土壤、农业与全球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及相互影响,包括土壤圈、农业生产活动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对引起CO2浓度上升、气温增高和水文条件改变等对世界农业和中国农业的正、负面效应进行预测、评估.  相似文献   

7.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02年发起一项全球性计划,即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并将其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些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1年3月联合国发表的一份世界森林的全面调查报告中说,20世纪90年代全球森林消失减慢.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每隔5~10年要发表关于森林状况的报告.这次的报告,题为“全球森林资源评价2000(FBA 2000)”,报告中列出了217个国家森林面积和组成的最新数据,这是一项困难工作,因为能够准确统计本国森林的国家不多.FAO的分析家有时不得不使用经济统计数字和其他信息,然后用老数据预测趋势.还使用了卫星图象,后者覆盖了10%全球热带雨林.报告认为20世纪90年代年均森林丧失为900104hm2(占全球总数的0.2%),这个数据比1997年报告中估计的90年代前5年…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元素循环影响越来越显著,不可持续的家庭消费已成为造成全球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食物元素消费的研究也成为可持续消费的重要研究内容。以厦门市为例,分析了1988-2010年居民食物C、N、P元素消费的变化趋势及特点,探讨与其变化相关的经济、社会因子。研究结果表明:1988-2010年全市食物消费总量不断增加,由49.33万t增长至106.36万t。但是人均食物消费量由321.28 kg/(人.a)降至301.32 kg/(人.a)。厦门市食物C、N、P消费总量均在上升,1988年食物C、N、P消费量分别为10.14、0.64、0.05万t,到2010年食物C、N、P消费量分别为17.29、1.21、0.11万t,分别增长了70.45%、88.91%、117.11%,与此同时人均食物C、N、P消费量却在降低,其变化趋势与人均食物消费量的变化趋势接近,但并不完全一致,其中下降幅度最大的为人均食物C消费量,下降了24.92%,其次是人均食物N消费量下降了16.79%,下降幅度最小的为人均食物P消费量降低了4.37%。这主要是由于食物消费结构发生变化所致,粮食在食物C、N、P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持续下降,禽畜肉、瓜果、鲜蛋、奶制品等在食物C、N、P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城市家庭食物消费模式由"以粮食为主"向"以粮食和肉类、蔬菜为主"转变。通过将相关经济、社会因子与居民食物C、N、P消费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人均GDP、恩格尔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食物消费支出、食物价格指数、大学人口比重、平均家庭人口数,与食物C、N消费量均相关,与食物P消费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世界的气温在不断上升,有的专家发现100年以来,气温最高的4年都在80年代.例如1987年是全球有记录可查的最热的一年.那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暖的冬天,作物提前开花,农作物生育期提前.同时世界许多地方还出现了大范围的干旱和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突变性天气.人们认为这就是"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的一部分表现."温室效应"引起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许多国家的政府、首脑都从不同角度表示了对这个问题的关切和忧虑.挪威首相布朗特声称:全球气侯变暖对于人类来说"将是一次仅次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