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探究并优化浸渍热解法制备铁改性生物炭(MBC)活化过硫酸盐(PS)对有机污染物去除的试验条件及影响因素,以2,4-二硝基甲苯(2,4-DNT)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热解参数(热解温度、升温速率和停留时间)、FeCl3浸渍浓度及初始pH值对2,4-DNT去除的影响,并采用电子自旋共振波谱技术及自由基猝灭试验鉴定了PS/MBC体系中生成的自由基。结果表明:1)热解温度对MBC活化PS去除2,4-DNT的影响最显著,其次为升温速率和停留时间;当热解温度、停留时间和升温速率分别为300℃、3 h和10℃/min时,热解制备的MBC对活化PS去除2,4-DNT的效果最佳;2)FeCl3浸渍浓度是影响MBC活化性能的重要因素,随着FeCl3浸渍浓度的升高,2,4-DNT的去除率先增后减,当FeCl3的浸渍浓度为100 mmol/L时,5 h内2,4-DNT的去除率可达到100%,2,4-DNT去除的准一级动力学常数(kobs)为1.373 min-1;3)当初始pH值为5.0~9.0时,2,4-DNT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其去除率为94.5%~83.6%,kobs为0.606~0.345 min-1;4)PS/MBC体系中生成的·OH是2,4-DNT去除的主要原因,其强度随MBC的热解温度和FeCl3浸渍浓度的不同差异较大。研究结果表明,浸渍热解法制备的MBC可有效活化PS实现污染物的高效去除,为PS化学氧化处理有机污染水体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为了增强纳米零价铁的分散性,本研究采用环境友好型材料Pluronic F-127对纳米零价铁(NZVI)进行表面改性,形成分散型纳米零价铁(F-NZVI),并用于水中2,4-DCP的去除.通过不同质量比的F-NZVI颗粒沉降试验和对2,4-DCP的去除试验,发现存在沉降去除和悬浮去除两个阶段,确定F-127与NZVI颗粒的最佳质量比为2∶1,2,4-DCP最大去除率为72.32%.通过SEM、FTIR、XRD、XPS对样品进行表面形貌、组成和晶体结构分析,发现F-127对提高NZVI分散性和抗氧化性有显著作用.通过控制不同因素研究F-NZVI去除水中2,4-DCP的最优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当2,4-DCP初始浓度为20 mg·L~(-1)时,F-NZVI去除2,4-DCP的最佳pH值为5,F-NZVI最佳投加量为3 g·L~(-1).  相似文献   

3.
以气体扩散电极为阴极,以Ti/SnO2-Sb2O5-IrO2为阳极,构建了电-Fenton氧化系统降解水中2,4-DCP(2,4-二氯酚),在考察气体扩散阴极产生H2O2适宜电位基础上,研究了初始 c (Fe2+)和电化学反应时间对2,4-DCP降解的影响以及反应过程中 c (H2O2)、 c (Fe2+)和ρ(Cl-)的变化. 结果表明:该方法联合了电-Fenton氧化和钛基氧化物阳极氧化2种作用共同降解2,4-DCP,在阴极电位为-0.7 V、 c (Fe2+)为0.15 mmol/L、反应60 min时,2,4-DCP去除率为89.1%;反应120 min时,2,4-DCP的吸收特征峰完全消失,去除率达到100%;反应240 min时,ρ(TOC)降至9.15 mg/L,去除率达79.4%. 反应体系中ρ(H2O2)与ρ(Fe2+)呈负相关. 2,4-DCP被降解后,其苯环上的氯主要以Cl-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相似文献   

4.
还原-ZPF催化氧化降解2,4-DNT效果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实验室制备的α-FeOOH柱撑人造沸石(zeotileartificial pillared byα-FeOOH,ZPF)为催化剂,并利用FTIR与XRD技术进行表征,采用批式实验研究其催化H2O2氧化去除地下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2,4-二硝基甲苯(2,4-DNT)的效能,对比分析不同pH条件下Fe0还原、ZPF催化...  相似文献   

5.
全向春  汤华  王育来  何孟常 《环境科学》2009,30(7):2099-2104
以携带pJP4质粒的基因工程菌Pseudomonas putida SM1443∷gfp2x(pJP4∷dsRed)为供体菌,考察了pJP4质粒在4种纯菌中的转移效应;并分别针对活性污泥、生物膜、颗粒污泥和河流沉积物系统,通过实验室小试实验考察了该基因工程菌对不同系统目标污染物2,4-二氯苯氧乙酸(2,4-D)的强化降解效应.结果表明,该基因工程菌中的pJP4质粒能够以广泛的微生物细胞为受体菌发生水平转移;向活性污泥、生物膜、颗粒污泥和河流沉积物系统加入一定量的基因工程菌,对2,4-D的降解都能够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活性污泥系统(2,4-D初始浓度为450 mg/L),强化与对照系统反应143.5 h时2,4-D去除率分别为66%和54%;对于生物膜系统(2,4-D初始浓度为180 mg/L),强化与对照系统在反应113 h时对其去除率分别为99%和61%;对于颗粒污泥系统(2,4-D初始浓度为160 mg/L),强化系统2,4-D在62 h接近完全去除,而对照系统66 h去除率仅为26%;对于沉积物系统(2,4-D初始浓度为2 mg/L),强化与对照系统344 h去除率分别为93%和69%.激光共聚集扫描显微(CLSM)分析揭示并证实了不同基因强化系统接合子的形成与存在.  相似文献   

6.
改性沸石对2,4-二氯苯酚的去除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HDTMAB)制备改性沸石,在与天然沸石对比的基础上,研究了改性沸石在动态条件下去除2,4-DCP的效果。并对影响去除率的主要因素,包括沸石粒径、进水浓度,进水流速,沸石用量,进水pH值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细粒改性沸石在pH2.5左右时处理低浓度2,4-DCP溶液时,能取得较好的去除效果,流速较低时去除率最高可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7.
以水/载O3有机溶剂(全氟萘烷)为新型两相臭氧氧化体系,研究了臭氧在全氟萘烷中的溶解度和稳定性,并以水体中2,4-二氯苯氧乙酸(2,4-D)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初始pH值、臭氧投加量、自由基抑制剂对两相臭氧氧化体系降解2,4-D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在全氟萘烷中有很高的溶解度和很好的稳定性;碱性pH环境有利于2,4-D的降解,随着水相初始pH的增加,2,4-D在水/载饱和O3全氟萘烷两相体系中的去除率明显增加;随着初始全氟萘烷载O3量与2,4-D物质的量比的增加,2,4-D总去除率明显增加;叔丁醇(20mg·mL-1)对两相体系中2,4-D降解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零价铁PRB修复2,4-DNT污染地下水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零价铁(Fe0)作为PRB墙体介质材料去除地下水环境中2,4-二硝基甲苯(2,4-DNT)可行性.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地下水环境中Fe0去除水相2,4-DNT效果以及降解动力学参数,并结合一假设地下水受2,4-DNT污染的场地,采用Visual Modflow模拟Fe0墙体材料PRB(Fe0-PRB)修复地下水中2,4-DNT降解效果并评价其可行性.结果表明:在模拟过程中,PRB能有效控制并减少污染羽面积,降低污染浓度;污染4a后,污染地下水的2,4-DNT总质量约1.46×104kg,可推知PRB修复达标耗用Fe0材料为8.76×104kg;渗透系数增大导致地下水速率增大,2,4-DNT与墙体Fe0材料接触时间不充分,污染物污染下游地下水,同时也加速PRB上游污染羽面积减少.因此,结合数值模拟是有效的评价PRB介质材料修复地下水污染效果及确定PRB参数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Fe0还原地下水中2,4-DNT影响因素及产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零价铁(Fe0)修复污染地下水中微量2,4-二硝基甲苯 (2,4-DNT)还原规律,采用序批试验,考察地下水中常见阴离子(Cl-,NO3-和PO43-)及重金属Cr(Ⅵ)对Fe0还原2,4-DNT能力的影响,并分析了Fe0还原2,4-DNT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结果表明:Cl-与NO3-均能显著提高2,4-DNT的还原降解率,当反应进行120 min时,溶液中c(Cl-)由0 mmol/L增加到1 mmol/L,Fe0对2,4-DNT的还原降解率由31.4%增加到97.2%;溶液中c(NO3-)由0 mmol/L增加到1 mmol/L,还原降解率由31.4%增加到78.9%;PO43-则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当反应进行120 min时,溶液中c(PO43-)由0 mmol/L增加到1 mmol/L,还原降解率由31.4%降至2.1%.Cr(Ⅵ)能与2,4-DNT竞争Fe0提供的活性电子,当ρ〔Cr(Ⅵ)〕为20 mg/L时,Cr(Ⅵ)对Fe0还原2,4-DNT能力的抑制作用显著.Fe0还原2,4-DNT的中间产物为4-氨基-2硝基甲苯(4A2NT)和2-氨基-4硝基甲苯(2A4NT),最终产物为2,4-二氨基甲苯(2,4-DAT).因此,在地下水硝基苯类污染物零价铁修复实践中,应考虑地下水中离子组分对反应过程的影响;2,4-DNT的还原最终产物为2,4-DAT,无法进一步降解,需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氧化与还原预处理对氧化-还原联合技术修复硝基苯污染地下水的影响,选取2,4-DNT(2,4-二硝基甲苯)为研究对象,构建过硫酸盐/铁炭修复技术体系,分别设置2个试验槽,一个试验槽以过硫酸盐作为氧化预处理联合以铁炭作为还原后处理,另一个试验槽以铁炭作为还原预处理联合以过硫酸盐作为氧化后处理,对比研究构建的氧化-还原联合系统中不同氧化与还原预处理方式对2,4-DNT去除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过硫酸盐氧化材料填充位置显著影响试验槽pH和ORP(氧化还原电位)的变化,在运行周期5 PV(PV为孔隙体积,1 PV时间约为4 h)内,pH可显著增至11左右,ORP值达到最高.②在运行周期5 PV内,氧化填充层S2O82-浓度和还原填充层Fe2+浓度均显著降低.③在运行周期5 PV内,随运行周期的增加,以过硫酸盐作为氧化预处理联合以铁炭作为还原后处理的协同技术体系对2,4-DNT的去除效果显著降低,以铁炭作为还原预处理联合以过硫酸盐作为氧化后处理的协同技术体系对2,4-DNT的去除率维持在100%.④通过液相-质谱联用技术,识别构建的氧化-还原联合技术体系内2,4-DNT降解的主要中间产物,同时结合铁炭微电解还原机制和过硫酸盐氧化机制提出了2,4-DNT协同处理机制及其可能的降解路径.研究显示,还原预处理更有利于氧化-还原联合技术对地下水中2,4-DNT的去除,可为有效处理硝基苯化合物污染地下水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马睿  邓述波  余刚 《环境科学》2008,29(3):714-720
以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菌丝体为原料,通过2步化学反应将含有大量氨基的聚乙烯亚胺(PEI)嫁接到菌丝体表面,优化反应条件,得到最佳的氨化菌丝体吸附剂.该氨化吸附剂的等电点为pH 10.2,是一种表面带正电荷的菌丝体吸附剂,能有效吸附水中的阴离子内分泌干扰物五氯酚钠(PCP)、2,4二氯苯氧乙酸(2,4-D)和全氟辛烷磺酸钾(PFOS).3种污染物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15℃时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42.9、234.1、1725.6 mg/g.热力学计算表明,3种污染物的吸附均是自发发生的,2,4-D和PFOS的吸附是吸热反应,而PCP是放热反应.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物强化技术降解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机物 2 ,4 二氯酚 (简称 2 ,4 DCP)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 4 氯酚 (简称 4 MCP)存在对 2 ,4 DCP降解的影响 ,并通过半连续流实验研究了 4 MCP长期存在下 ,强化系统中 2 ,4 DCP和 4 MCP降解速率的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 ,第 1次半连续流实验中 ,4 MCP浓度为 5、10、2 0及 30mg L时 ,都会对强化系统中 2 ,4 DCP的降解速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且抑制作用随着 4 MCP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随着半连续流实验次数的增加 ,4 MCP对 2 ,4 DCP降解的抑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 ,共基质时 2 ,4 DCP的降解速率反而比其单基质半连续流运行时快 .4 MCP与 2 ,4 DCP共基质存在时 ,2 ,4 DCP优先被微生物利用 ,此后 4 MCP才被降解 ,表现出两阶段降解的现象 .  相似文献   

13.
A molecularly-imprinted amino-functionalized sorbent for selective removal of 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 was prepared by a surface imprinting technique in combination with a sol-gel process.The 2,4-D-imprinted amino-functionalized silica sorbent was characterized by FT-IR,nitrogen adsorption and static adsorption experiments.The selectivity of the sorbent was investigated by a batch competitive binding experiment using an aqueous 2,4-D and 2,4-dichlorophenol(2,4-DCP) mixture or using an aqueous 2...  相似文献   

14.
苯酚存在对生物强化系统降解2,4-二氯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了采用生物强化技术降解废水中2,4-二氯酚(简称2,4-DCP)时,不同浓度的苯酚存在对生物强化系统降解2,4-DCP的影响,并通过半连续流实验研究了苯酚长期存在下强化系统中2,4-DCP和苯酚生物降解速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苯酚浓度为10mg/L,50mg/L,100 mg/L及300mg/L时,都会对强化系统中2,4-DCP的降解速率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抑制作用随着苯酚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不同浓度的苯酚与2,4-DCP长期共存时,2,4-DCP的降解速率表现出下降的趋势,而苯酚的降解速率则有所增强.  相似文献   

15.
为发展废水中氯代酚的处理技术和保护水环境安全,采用"浸渍-干燥-电沉积"法制备钯-多壁碳纳米管-泡沫镍电极,研究电极对2,4-二氯苯酚(2,4-DCP)的去除能力和动力学特征,并探讨了2,4-DCP的脱氯机理.结果表明,在MWCNTs和Pd负载量分别为0.7 mg·cm-2和0.01 mmol·cm-2时制备的电极对2,4-DCP去除效果最好;掺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可增大电极的表面积,提高Pd的分散性,增强电极的催化效率.当Na2SO4浓度为0.05 mol·L-1,工作电压为-1 V,反应液初始pH为7时,50 mg·L-1的2,4-DCP降解90 min的去除率达到99.74%,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速率常数为0.0667 min-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2,4-DCP的降解产物,发现苯酚为2,4-DCP还原的最终产物,降解途径包括直接脱去2个氯原子转化为苯酚和分步脱去2个氯原子再转化为苯酚,但以直接脱去2个氯原子为主要途径.活性基淬灭实验证明,电极通过产生的吸附态氢原子(Hads)对2,4-DCP进行加氢脱氯.  相似文献   

16.
稳定型纳米零价铁去除地下水中2,4-二氯苯酚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张永祥  常杉  李飞  徐毅  高维春 《环境科学》2017,38(6):2385-2392
为改善纳米零价铁(NZVI)在水溶液中容易发生团聚和易被氧化的缺点.本文研究利用廉价易得的环境友好型材料羧甲基淀粉钠(CMS)对NZVI进行包覆改性,利用空间位阻效应提高其分散悬浮性.利用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改性后的纳米铁微观结构及物相组成,通过化学实验研究其对2,4-二氯苯酚(2,4-DCP)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改性后的NZVI直径大约在80~100 nm,呈链状或分散颗粒分布,主要物质组成为零价铁,具有强还原性.当CMS的比例为80.00%时,悬浮性最佳;经过CMS包覆改性后,NZVI还保留原有的活性,在不同包覆比例对于2,4-DCP的去除效果的实验中发现,同样CMS比例为80%时去除效果最好,达到83.69%,且有明显的脱氯降解过程.  相似文献   

17.
生物活性炭降解2,4-二氯酚的特性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以普通活性污泥法和石英载体生物膜法为对照,研究生物活性炭对2,4-二氯酚(2,4-DCP)的吸附特征和生物吸附动力学,探讨生物活性炭去除2,4-DCP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使用粉末活性炭吸附2,4-DCP可行且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生物活性炭比活性污泥法、石英生物膜法的降解速率快,抗冲击负荷能力强,适合长期高浓度运行使用.且在生物活性炭系统中,除了活性炭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外,活性炭对2,4-DCP还有氧化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气升式内循环蜂窝陶瓷反应器降解2,4-二氯酚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以2,4-二氯酚(2,4-DCP)长期驯化的好氧活性污泥中分离出一株以2,4-DCP为唯一碳源的菌种,将这种菌固定在气升式内循环蜂窝陶瓷反应器内,研究了此反应器在半连续流运行时,对2,4-DCP单基质及其与苯酚共基质时对污染物的降解情况及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2,4-DCP单基质时,反应器对氯酚的去除效果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加快;2,4-DCP与苯酚共基质时,苯酚的降解速率随着半连续流实验次数的增加而加快,而氯酚的降解速率则表现出下降的趋势.此外,还研究了此反应器在连续流运行时对2,4-DCP的降解,水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study, cage-like mesoporous silica was used as the carrier to immobilize laccase by a physical approach, followed by encapsulating with chitosan/alginate microcapsule membranes to form microcapsules of immobilized laccase based on layer-by-layer technolog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ccase activity recovery/leakage rate and the coating thickness was simultaneously investigated. Because the microcapsule layers have a substantial network of pores, they act as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while the laccase immobilized inside the microcapsules acts as a processing plant for degradation of 2,4-dichlorophenol. The microcapsules of immobilized laccase were able to degrade 2,4-dichlorophenol within a wide range of 2,4-dichlorophenol concentration, temperature and pH, with mean degradation rate around 62%. Under the optimal conditions, the thermal stability and reusability of immobilized laccase were shown to b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s the removal rate and degradation rate remained over 40.2% and 33.8% respectively after 6 cycles of operation. Using mass spectrometry (MS) an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diisobutyl phthalate and dibutyl phthalate were identified as the products of 2,4-dichlorophenol degradation by the microcapsules of immobilized laccase and laccase immobilized by a physical approach, respectively, further demonstrating the degradation mechanism of 2,4-dichlorophenol by microcapsule-immobilized laccase.  相似文献   

20.
pH值对纳米零价铁吸附降解2,4-二氯苯酚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在不同pH条件下,对纳米铁(颗粒粒径为30~40 nm)及其降解2,4-二氯苯酚反应体系进行取样,并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联用(SEM-EDX)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等形貌观测与分析表征,以考察pH值在纳米零价铁降解氯酚反应过程中的影响和作用.结果表明,在降解2,4-二氯苯酚的过程中纳米铁由分散的颗粒逐渐团聚,其表面逐渐氧化,并最终被呈针状结晶的碱式氧化亚铁(FeOOH)覆盖,从而阻碍了降解反应的进一步进行.在酸性体系中,纳米零价铁的氧化和团聚现象有所缓解,尽管会造成一部分铁量的损失,但反应产生大量的亚铁离子参与并促进了脱氯降解反应的进行,反应过程中溶液pH值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不同pH条件下,纳米铁对氯酚的去除率随pH值的降低而升高,酸性条件有利于提高氯酚的还原降解速率,当pH=3时,24 h内氯酚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