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大气污染自动监测系统(APMS)。实现了在一个地区进行多点、同步、连续监测。大气污染自动监测系统可以提供大气污染时间——浓度变化曲线,各类平均值与频数分布统计资料及污染事故发生时的大气污染状况与气象数据;为掌握区域性大气污染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污染物分布变化规律、评价人体及动植物污染暴露的影响状况;验证大气污染物扩散模式;进行污染的预测预报及控制、环境规划、立法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规范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基于近岸海域水质监测要求和质控要求、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特点和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运行的经验,开展了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规范化研究,编制了《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 731—2014),规范了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建设、设备选择、系统验收、日常管理、维护和校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数据有效性和上报、监测报告等方面的工作。有利于在标准方法基础上,使中国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准确、可靠、可比,有利于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在日常监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北京城市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点位布设方法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噪声自动监测相对手工监测而言,更能真实反映城市声环境质量,随着噪声自动监测技术的不断完善,自动监测替代手工监测已成为必然趋势.但目前我国城市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内还没有对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点位布设提出成熟、合理的方案.文章结合北京市声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对监测系统总体框架、自动监测点位布设的原则及方法等进行了阐述并提出近期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迅速发展,其运行管理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青岛市属国内较早开展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社会化运营的城市,结合青岛市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社会化运营,全面阐述了所采取的各项管理措施的作用,以期对空气自动监测领域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基于GIS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气象地面观测资料和气象卫星遥感监测资料与GIS技术结合,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8.3为依托,建立农业气象灾害监测系统。在监测不同灾害时,能根据监测区的特性将监测区设置成不同的分区,并针对每一分区确定监测指标,快速、准确地实现监测区内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及等级划分。  相似文献   

6.
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刚 《干旱环境监测》2000,14(4):226-229
结合章郭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在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过程中对监测站位的选取、监测项目的选择、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组成、数据的采集与处理、系统的维护及管理、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水质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可以弥补水质监测的不足,同时为实施总量控制及环境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环境自动监测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29,自引:16,他引:13  
阐述了我国环境自动监测的现状,指出环境自动监测的发展势头迅猛异常,国产自动监测仪器设备的发展前景广阔,而仪器设备标准化和监测系统规范化问题比较突出,建议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发展速度适度控制,重视自动监测信息建设与数据共享问题,加强监控管理,理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建设近岸海域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近岸海域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前,需要明确建设自动监测系统的目的性;从人员、经费、技术性能等方面综合分析开展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和运行的可行性分析;同时考虑监测子站建成后仪器设备的安全问题,以保证自动监测系统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苏州河干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数据的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苏州河干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为例,通过与实验室数据之间的统计分析,分析苏州河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数据的可靠性。对比分析自动监测系统和实验室的温度、p H、DO、CODMn、NH3-N数据,自动监测系统数据合格,在0.01水平上两者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种方法的结果高度相关,苏州河水质在线自动监测系统测定的数据真实可靠。在自动监测系统的维护中,要对系统关键部分进行不定期的清洗,特别是出现较可疑数据时,应及时寻找原因,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控)系统网络集成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目前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现状,结合自动监控系统设计先进技术和国内部分省市已建成的环境信息监控网络的先进经验,对重庆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进行设计,并介绍了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监控系统的组成和实现的功能.现有的自动监测系统存在不同类型设备、通讯方式落后等问题,建设重庆市环境质量自动监控系统的思路是采用GPRS/CDMA/ADSL为主的数据通信传输技术,建立通信控制和信息集成系统,把重庆市环境空气、水、噪声自动监测系统进行系统化的集成,设计成一个完善的环境信息自动化动态监控平台.  相似文献   

11.
河北省环境自动监测网络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环境自动监测网络支持系统综合应用GPRS/GSM无线传输技术、VSAT卫星通信网络、网络数据库、WEBGIS等信息技术,在省一级环保网络构架上以较高的性价比给出了系统的、完备的环境自动监测数据传输、处理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精准、客观、全面评价长江水环境质量和支撑长江大保护,通过研究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以优化调整的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为基础,建立了涉及管理制度、监测技术、质量控制和数据审核等方面的水质自动监测与采测分离手工监测相结合的网络运行机制。研究自动与手工监测的总磷前处理方式,实现了自动与手工监测数据的匹配和融合,并将融合数据应用于长江水环境质量评价、预警、考核与排名,实现了长江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13.
国内以自动监测为基础的环境质量与污染源在线监测网络体系不断发展壮大,与此同时在线监测仪器设备的备品配件价格、交通运输以及人工成本也在逐年增长,但是原有的网络体系运行经费却增长缓慢,如何规划和利用已有资源挖潜增效,保障环境在线监控系统正常有效运行,已成为环保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效利用和挖掘在线监测设备的运行维护数据,规划和提升在线监测设备技术装备能力,逐步转变运行维护模式等措施可以提升运维效率和控制成本不断上升,不失为化解当前困境的一种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从政府考核体制、监测网络管理、监测能力水平、监测质量管理、自动监控等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影响环境监测数据可信度的原因,提出通过改变监测体系、政府考核体制、监测网络优化、改变监测机构的体制和性质、加大监测能力建设、强化监测规范化建设、加大技术人员的培训和"飞行"检查力度、加快现场监测视频监控指挥系统建设,建立监测数据可信度评估体系等手段来保证其准确、可靠,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5.
国家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发展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阐述了水环境质量监测的定义和目的,介绍了构成国家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6个子网,即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地表水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网、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监测网、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水体环境质量监测网和锰三角地区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指出了目前该网络存在的不足,提出建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设计技术体系、扩大监测网覆盖面、扩展监测项目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对江苏省环保系统现有VPN网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介绍基于MPLSVPN的网络,研究组建基于MPLSVPN的省级环境自动监控系统,提出网络架构、数据采集与存储、应用服务及系统安全等方面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优化调整以及水质自动监测与采测分离手工监测相结合模式的完全确立,每个月产生数百万计的监测数据。为全面支撑海量监测数据的传输、融合、处理、挖掘、分析、表征,构建了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分析与表征系统。通过在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智能化数据质量控制、多层级水质评价与统计分析、地图动态数据表征等方面的技术创新,构建了包括数据来源层、数据存储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和表征展示层5个主要部分的系统。形成了"一个融合、两个数据库、三个应用、四个中心",实现了数据集成融合、数据共享互通、数据统计分析、水质报告生成、地图空间表征、综合大屏展示等6个方面主要功能。应用于国家地表水环境监测评价业务工作,能够及时、直观、准确、全面地展现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为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管理决策、业务处理、科学研究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但地区差异很大 ,整体水平不高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投入不足、体制不顺。提出应加强环境监测管理 ,加大投入 ,建设水质、空气、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 ,建立国家级开放式环境分析实验室和全国生态与环境监测网络 ,完善数据卫星传输系统 ,全面提高环境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先进的物联网、云计算和模型仿真等技术,陈述了基于自动监测监控技术的环境安全防控系统的设计和应用。该系统利用物联网、GIS等先进技术,将重点源企业、河流断面、放射源等纳入到统一的环境监控网络中,全方位构建区域内环境安全防控大格局。根据城市环境应急现状,建立三级环境安全防控体系,实现对环境安全事故的有效预防、控制和处置。  相似文献   

20.
大气降尘量是重要的环境指标之一,可以较客观地反映和评价城市局部地区扬尘污染水平,对评价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分析大气污染来源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大气降尘监测普遍采用传统的手工监测方法,手工法因时效性差、效率低、能耗大、质控难、误差大等原因已不适应现代环境管理的需求。随着科技与网络的发展,自动监测方法成为发展趋势。文章主要阐述了上海市降尘自动监测技术的研发过程及实际应用,介绍了自主研发的降尘自动监测仪的原理、关键技术和系统组成。通过粉尘舱内实验、降尘自动监测方法与手工重量法比对测试及为期一年的试点应用,分析了降尘自动监测方法的精密度、准确度、相对误差及适用性,并探讨了降尘自动监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